尼古拉不想彼得在这种可有可无的地方浪费宝贵的神术位,摇头道:“不用了,我去马利克那里看一看他家的座钟,顺带买早餐回来。”
“马利克先生上次说要把酒馆的钟表搬到村公所来,你为什么不同意呢?”
彼得觉得村公所真的需要一台钟表,这会给办公带来很大的方便。看天辨时对务农的村民来说就够了,但是对于公务员而言那远远不够精确。
“马利克虽然是公社主任,可也不能总拿自己家的财务补贴公家,我觉得还是公私分明比较好。”尼古拉正色道。
彼得是接受过专业财会培训的,当然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可惜咱们公社现在还很穷,没有经费购买钟表,不过等到秋收以后就好了,卖粮的钱足够村公所开销,先把赊欠报社那三台魔导器的钱还上,剩余的经费应该足够买一台时钟。”
“听巴芙拉说今年庄稼长得特别好,那一百匹耕马也帮了大忙,到了收获的时候,应该不会让王子殿下失望。”尼古拉信心十足地说。
“是谁在念叨我的名字?飞刀哥,你在跟猴子背地里说我坏话吗?”屋顶上突然传来少女的声音,猫人德鲁伊小姐蹲在村公所的房檐上,毫不矜持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两颗雪白锋利的小虎牙都露出来了。
“早上好,巴芙拉,”尼古拉挥手打招呼,“你怎么爬到屋顶上去了?”
“凯蒂早上起来的时候没有关窗,害得我被蚊子叮了一身包,气得爬起来找她算账,结果到处也找不到那肥猫的踪影,不知跑到哪里潇洒去了。”巴芙拉气鼓鼓地回答。
“哈?‘小猫’找大猫,这可真滑稽!”彼得没心没肺的大笑起来,气得巴芙拉从屋檐上一跃而下,扑到他身上挥爪连击。
尼古拉毕竟二十好几的人了,没办法跟两个小鬼玩到一起去,叮嘱他们两个别光顾着淘气,好好看家,再检查一遍“魔导照排印刷机”和“传真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时刻准备接收来自首都的传真,自行去马利克的酒馆。
彼得打不过小猫女,抱头逃进邮局办公室。巴芙拉得意的挥了挥爪子,摇晃着尾巴跟进去。
打扫的异常干净的房间里摆了两张办公桌,其中一张桌上放着两大捆雪白的新闻纸。巴芙拉跑过去嗅了嗅,眼睛快乐的眯了起来。她很喜欢书本和纸张的气味,仿佛吸入那种淡淡的纸浆味就能使自己变得更为优雅知性似的。
彼得正围着对面另一张更宽大的办公桌团团转,熟练的检查并排摆在桌上的照排印刷机、传真机和通话仪,确保一切正常。
巴芙拉摇着尾巴凑过来,瞪起一双美丽的竖瞳端详桌上那三台装在长方形金属外壳里、大小不一的魔导器,脸上流露出嫌弃的神态:“我最讨厌这种稀奇古怪的机器了!”
“因为你是德鲁伊嘛!”彼得体谅的笑笑,“我听说有那种极端的德鲁伊教派,不光讨厌机器,甚至一看到金属制品就会大发脾气。”
“嗯,的确有那样极端保守的德鲁伊,瓦莲京娜老师说过的,然而我们绿野德鲁伊并不保守,讨厌复杂的机器是我个人的问题……”
“担心机器运行的时候夹到你的尾巴?”彼得适时吐槽,成功激起猫女小姐嗔怒,招来一通粉拳捶打。
不过巴芙拉还真是被彼得说中了,她对开动时嗡嗡作响的机器有一种难以克服的畏惧,总会使她联想起伐木场的“魔导链锯”和“捕兽夹子”,在她年幼无知又满脑子好奇的日子里,这两样东西可是给她留下了惨痛的回忆。
“彼得,这些魔导器是靠什么力量工作的啊?”猫女蹲在一把椅子上,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好奇的观察对面桌上的魔导器。
“当然是魔晶驱动的啦,魔导器中恒定了法术,每次开动都要消耗一点点魔晶,所以我们为了节省魔晶,只有在早上六点到七点以及下午六点到七点才会开机,接收从首都发来的当天新出版的日报和晚报,顺带发一发信件什么的。”
彼得翻开说明书,耐心向小猫女讲解这三台魔导器的功能。
“中间这台机器叫做‘麦克马努斯传真机’,只要把信件放在机器左边的托盘里,按下左边的按钮,就能将之传送到收信人那里;右边的托盘是用来收信的,等一下首都出版的《祖国日报》创刊号就会从这里冒出来。”
“然后我们就把传送过来的报纸复制很多份,拿到马利克的酒馆里寄卖对不对?”巴芙拉聪明的追问。
“没错,从前复印报纸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弗拉基米尔哥哥带我去印刷厂看过,还要雕版什么的……特别麻烦,现在我们有了这台‘安娜-萨莉亚照排印刷机’就简单了,”彼得指着桌上最大的那台魔导器,告诉巴芙拉,“我们只要把首都寄来的报纸塞进这台机器上方的卡槽,下边装好新闻纸,按下绿色开关,就可以自动将报纸复印出来,需要印多少份报纸就放多少张白纸。”
“咱们谷地村公社一共有多少户人家订了报纸?”
“算上村公所勉强凑够100户,这其中还包括马利克订的10份,免费提供给酒馆客人阅读。”彼得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咱们公社一千五百口人,能够识字读报的不过两三百人,那些不识字又想打听新闻的,都会跑到酒馆凑热闹,一边喝麦酒一边听别人读报。”
“那你要加油了啊,猴子!”巴芙拉难得严肃地拍拍少年牧师的肩膀,“你是咱们公社的小学教师,读书识字要从娃娃抓起!”
“嗯嗯!我会加油的,你有空的时候也来教室给孩子们上课,那些小家伙都喜欢听你讲森林里的故事。”彼得笑着说。
巴芙拉点了下头,正要开口,忽然听见外面有人敲门。
“我去看看!”彼得麻利的跑去开门,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婆婆,正有些迟疑地在门口张望。
“马利克先生上次说要把酒馆的钟表搬到村公所来,你为什么不同意呢?”
彼得觉得村公所真的需要一台钟表,这会给办公带来很大的方便。看天辨时对务农的村民来说就够了,但是对于公务员而言那远远不够精确。
“马利克虽然是公社主任,可也不能总拿自己家的财务补贴公家,我觉得还是公私分明比较好。”尼古拉正色道。
彼得是接受过专业财会培训的,当然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可惜咱们公社现在还很穷,没有经费购买钟表,不过等到秋收以后就好了,卖粮的钱足够村公所开销,先把赊欠报社那三台魔导器的钱还上,剩余的经费应该足够买一台时钟。”
“听巴芙拉说今年庄稼长得特别好,那一百匹耕马也帮了大忙,到了收获的时候,应该不会让王子殿下失望。”尼古拉信心十足地说。
“是谁在念叨我的名字?飞刀哥,你在跟猴子背地里说我坏话吗?”屋顶上突然传来少女的声音,猫人德鲁伊小姐蹲在村公所的房檐上,毫不矜持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两颗雪白锋利的小虎牙都露出来了。
“早上好,巴芙拉,”尼古拉挥手打招呼,“你怎么爬到屋顶上去了?”
“凯蒂早上起来的时候没有关窗,害得我被蚊子叮了一身包,气得爬起来找她算账,结果到处也找不到那肥猫的踪影,不知跑到哪里潇洒去了。”巴芙拉气鼓鼓地回答。
“哈?‘小猫’找大猫,这可真滑稽!”彼得没心没肺的大笑起来,气得巴芙拉从屋檐上一跃而下,扑到他身上挥爪连击。
尼古拉毕竟二十好几的人了,没办法跟两个小鬼玩到一起去,叮嘱他们两个别光顾着淘气,好好看家,再检查一遍“魔导照排印刷机”和“传真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时刻准备接收来自首都的传真,自行去马利克的酒馆。
彼得打不过小猫女,抱头逃进邮局办公室。巴芙拉得意的挥了挥爪子,摇晃着尾巴跟进去。
打扫的异常干净的房间里摆了两张办公桌,其中一张桌上放着两大捆雪白的新闻纸。巴芙拉跑过去嗅了嗅,眼睛快乐的眯了起来。她很喜欢书本和纸张的气味,仿佛吸入那种淡淡的纸浆味就能使自己变得更为优雅知性似的。
彼得正围着对面另一张更宽大的办公桌团团转,熟练的检查并排摆在桌上的照排印刷机、传真机和通话仪,确保一切正常。
巴芙拉摇着尾巴凑过来,瞪起一双美丽的竖瞳端详桌上那三台装在长方形金属外壳里、大小不一的魔导器,脸上流露出嫌弃的神态:“我最讨厌这种稀奇古怪的机器了!”
“因为你是德鲁伊嘛!”彼得体谅的笑笑,“我听说有那种极端的德鲁伊教派,不光讨厌机器,甚至一看到金属制品就会大发脾气。”
“嗯,的确有那样极端保守的德鲁伊,瓦莲京娜老师说过的,然而我们绿野德鲁伊并不保守,讨厌复杂的机器是我个人的问题……”
“担心机器运行的时候夹到你的尾巴?”彼得适时吐槽,成功激起猫女小姐嗔怒,招来一通粉拳捶打。
不过巴芙拉还真是被彼得说中了,她对开动时嗡嗡作响的机器有一种难以克服的畏惧,总会使她联想起伐木场的“魔导链锯”和“捕兽夹子”,在她年幼无知又满脑子好奇的日子里,这两样东西可是给她留下了惨痛的回忆。
“彼得,这些魔导器是靠什么力量工作的啊?”猫女蹲在一把椅子上,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好奇的观察对面桌上的魔导器。
“当然是魔晶驱动的啦,魔导器中恒定了法术,每次开动都要消耗一点点魔晶,所以我们为了节省魔晶,只有在早上六点到七点以及下午六点到七点才会开机,接收从首都发来的当天新出版的日报和晚报,顺带发一发信件什么的。”
彼得翻开说明书,耐心向小猫女讲解这三台魔导器的功能。
“中间这台机器叫做‘麦克马努斯传真机’,只要把信件放在机器左边的托盘里,按下左边的按钮,就能将之传送到收信人那里;右边的托盘是用来收信的,等一下首都出版的《祖国日报》创刊号就会从这里冒出来。”
“然后我们就把传送过来的报纸复制很多份,拿到马利克的酒馆里寄卖对不对?”巴芙拉聪明的追问。
“没错,从前复印报纸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弗拉基米尔哥哥带我去印刷厂看过,还要雕版什么的……特别麻烦,现在我们有了这台‘安娜-萨莉亚照排印刷机’就简单了,”彼得指着桌上最大的那台魔导器,告诉巴芙拉,“我们只要把首都寄来的报纸塞进这台机器上方的卡槽,下边装好新闻纸,按下绿色开关,就可以自动将报纸复印出来,需要印多少份报纸就放多少张白纸。”
“咱们谷地村公社一共有多少户人家订了报纸?”
“算上村公所勉强凑够100户,这其中还包括马利克订的10份,免费提供给酒馆客人阅读。”彼得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咱们公社一千五百口人,能够识字读报的不过两三百人,那些不识字又想打听新闻的,都会跑到酒馆凑热闹,一边喝麦酒一边听别人读报。”
“那你要加油了啊,猴子!”巴芙拉难得严肃地拍拍少年牧师的肩膀,“你是咱们公社的小学教师,读书识字要从娃娃抓起!”
“嗯嗯!我会加油的,你有空的时候也来教室给孩子们上课,那些小家伙都喜欢听你讲森林里的故事。”彼得笑着说。
巴芙拉点了下头,正要开口,忽然听见外面有人敲门。
“我去看看!”彼得麻利的跑去开门,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婆婆,正有些迟疑地在门口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