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福被架空了,这南澳岛上的三方兵马基本就是各自为政,平日里谁也不搭理谁,而且还矛盾重重。
尤其是为了争夺本来就不多的粮饷甚至都火拼了一次,死伤上百人。
秦志福也是想过要强行整合兵权的,但是想要整合兵权谈何容易,他手里没兵没钱的,在他尝试整合兵权的时候,下头的将领们找各种借口闹哗变,闹了三四次小规模的哗变后,秦志福也是心灰意冷了。
什么建功立业都滚一边去,本官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到其他地方继续捞钱去,这鬼地方谁爱待谁待!
所以最近的秦志福,一门心思的在上下活动找关系,想着能够调离南澳岛呢!
现在的南澳岛上,三方人马不合,名义上的总兵秦志福一门心思想要找门路调走,这样的情况下,南澳岛还能够守住就不错了,谈何反击啊!
甚至就连明军水师那边,现在都是懒得搭理珠江口那边了!
可惜的是,大唐王师虽然也是察觉到了南澳岛上的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但是也是没有想到他们自己内部会闹的这么严重。
这不能怪大唐王师的将领们忽略了,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想象力!
因为以己度人,大唐王师的将领们虽然也是觉得对面的伪明贼军的战斗力一般,但是却从来都没有把伪明贼军
当傻子。
而且大唐王师里,虽然海陆军矛盾重重,但是这种矛盾主要是来自于军费的争夺,但是在大唐王师里,服从命令是最基本的素质,海陆军之间搞的这么僵了,但是该配合作战还是配合作战,琼州海峡战役的时候,为了掩护陆军登陆,海军可是牺牲了大半个第二舰队。
陆军在作战的时候,也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何?
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唐王师的体质问题,兵不为将由,而是直接归属帝国,效忠于皇帝,将士们并不是单独的效忠于某个将领。
前线的大将们,哪怕是战功显赫的郝柏年,也没有权力插手兵员以及军械的补充权力,也没有权力插手军饷发放、物资采购、补充的权力,他只有指挥第一军作战和训练的权力,仅此而已。
在大唐陆军里,招募兵员的权力归属于陆军部、陆军部却又不是嫡属于枢密院,而是嫡属于内阁,是一个文职机构。
而军饷发放以及军械补充,虽然归属于陆军自身,但是却也不归属具体某支部队,军饷发放归属于薪饷部、军械补充归属于军械部、而运输补给的权力归属于后勤部。
将士们的薪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伙食费、被服费用,这些会直接扣下不给予发放,相关物资统一发放。
一部分则是直接发放到将士手中的薪资,而这些薪资都是由薪饷部直接派人进驻各部队,然后当场按照人头发放。
也就是说,各级部队的主官,哪怕是郝柏年都是没有权力插手将士们的薪资的,因为他自己的薪资,都是要从薪饷部里拿。
包括将士们的晋升、任职也都是由枢密院的铨叙部直辖,当然了,各级部队的主官有着举荐的权力,但是通不通过那是铨叙部的事,换句话说,哪怕是郝柏年,他也没有权力把一个少尉晋升为中尉。
上述诸多的分权制度,也是李轩为了掌控军权而搞出来的!
明确划分各机构的权力,彼此不能插手!
前线将领只需要做好训练以及作战就行了,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就不用操心,也没有这个权力操心。
要不然的话,李轩养着一个规模庞大的枢密院做什么,吃干饭啊!
如此也就造成了大唐陆军里的特殊氛围:兵不为将有!
哪怕是郝柏年长期担任第一步兵师的师长,现在又担任第一军的军长,这第一步兵师依旧在他麾下作战,但实际上他对第一步兵师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想要带着第一步兵师造反的话是相当困难的事。
但是大唐王师是这样,不代表明军也是这样啊!
所以大唐王师的将领们预料不到南澳岛发生了如此变化,也是情理之中,因为你以为他们不傻,实际上他们也不傻,但就是会干出傻事。
不过南澳岛上的明军水师龟速不出,大唐海军的行动就是顺利多了,肃清了珠江口后,第二分舰队开始巡弋珠江口外海,开始确保广东中部以及西部沿海的海上秩序。
明军水师不动,而佛郎机人的舰队也是逐渐放弃了封锁,因为继续封锁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再加上他们自己都还得和大唐王朝继续做生意呢,所以也就逐渐不了了之了。
这种情况,就和几十年前佛郎机人侵袭广东沿海是一样的,当时的佛郎机人被赶走后,也是报复了一段时间,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自己就是撑不住,然后主动放弃了。
当明军水师和佛郎机人都是不在大规模封锁广东沿海的海上商路时,大唐王朝的海贸发展也是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
大量的海船开始往返广州、廉州这两个港口,其中又以广州为主,这些海船运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或者干脆就是黄金白银来到广州,然后把货物出售,再采购大量传统出口商品,比如说丝绸、瓷器,而最近,又有一些新商品受到了众多商人的欢迎。
比如说质量高,但是价格低的棉布,这些棉布都是各大纺织厂所生产的棉布,有工部的工厂,也有一些民间的中大型纺织厂所生产,因为大量采用机械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高,这些棉布除了在大唐治下内部销售外,还开始大量出口。
比如说皇家化工厂所生产的香皂、牙刷、牙膏等小玩意,这玩意本来是李轩自己私底下弄来改善自己生活质量的东西,最先只是在皇宫内部使用,然后慢慢的流传了出去,后来干脆是皇家投资建立了一家皇家化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出售。
这些小玩意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依旧相当受上层社会的欢迎,利润颇丰。
甚至就连大唐王朝的兵工厂所生产的军械装备,最近都已经是成为了出口商品,当然了,枪炮这些是没有的,大唐王朝自己都不够用。
出售的都是冷兵器,比如说刀剑之类的,因为大唐王朝现在生产刀剑都是直接用钢材直接加工,虽然钢刀的质量比不上那些大师打造出来的宝刀,但是质量也不算差,更重要的是成本低啊,在这年头大唐王朝的钢刀,可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有竞争力到什么地步呢?
不仅仅南洋的小国们采购了一些,就连俞大猷麾下的破贼军都是偷偷摸摸通过二道贩子采购了一批!
大唐军械,已经是差不多通行东亚了,让几家兵工厂赚钱赚到手软!
反正钢刀这种冷兵器也影响不了战局,而且通过出售钢刀还能赚取大量的利润,所以大唐王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甚至都是想着,是不是干脆也把板甲出口算了,大唐王朝都是用机械大规模生产板甲,成本不高,在大唐王朝内部,即便是已经加上了兵工厂的利润,一套普通士兵所装备的胸甲的采购价也不过七两到十两银子之间,每个兵工厂各有不同,但是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一套半身甲,则是需要二十两银子,这个价格大体上比以往的铁甲成本还要更低。
全身甲的话则是要贵许多,大体需要四十五两银子左右。
上述价格,并不是兵工厂的成本价,而是军方的采购价,也就是说,实际上成本价更低。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大唐陆军里的全身甲,并不是西方的那种装饰华丽的骑士盔甲,也不是手工打造,而是纯机械生产,没有任何一点艺术感,甚至很多时候如果士兵的体型不够标准,都找不到适合尺码的盔甲穿。
军官们的盔甲,则是可以使用军方配给的制式盔甲,但是也可以自行定制购买,而这种量身定制的盔甲,价格就不好说了,贵几倍很正常,甚至贵几十倍都是有可能的,那已经不是制式武器的范畴,而是属于艺术品的范畴了。
那些批量机械生产的盔甲,成本低,但是不代表卖出去的价格也低啊,曾经有来自南洋小国的海商,看到板甲后一心想要求购,还尝试出一百两每套的价格从广州兵工厂购入十套半身甲,吓的广州兵工厂的负责人都是腿软了!
但是这项交易却是没有通过商部的审核,原因很简单,板甲和枪炮一样,是属于禁制出口的物资,为啥禁制出口?因为产量有限,大唐陆军自己都不够用!
大唐自己都在打仗呢,而且产量就这么点,这要是出口了自己都不够用了。
不过总体来说,大唐王朝如今的工商业氛围还是相当良好的,不仅仅海贸开始发展,就连陆地上,也是和明王朝那边的商人做生意呢!
要不然你以为江南的士绅们是怎么用上香皂的!
还不是通过这些海商们贩卖过去的。
还有前段时间大唐缺粮,也是通过孙老头的走私渠道从明王朝的辖区里搞到了一大批的粮食!
尤其是为了争夺本来就不多的粮饷甚至都火拼了一次,死伤上百人。
秦志福也是想过要强行整合兵权的,但是想要整合兵权谈何容易,他手里没兵没钱的,在他尝试整合兵权的时候,下头的将领们找各种借口闹哗变,闹了三四次小规模的哗变后,秦志福也是心灰意冷了。
什么建功立业都滚一边去,本官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到其他地方继续捞钱去,这鬼地方谁爱待谁待!
所以最近的秦志福,一门心思的在上下活动找关系,想着能够调离南澳岛呢!
现在的南澳岛上,三方人马不合,名义上的总兵秦志福一门心思想要找门路调走,这样的情况下,南澳岛还能够守住就不错了,谈何反击啊!
甚至就连明军水师那边,现在都是懒得搭理珠江口那边了!
可惜的是,大唐王师虽然也是察觉到了南澳岛上的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但是也是没有想到他们自己内部会闹的这么严重。
这不能怪大唐王师的将领们忽略了,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想象力!
因为以己度人,大唐王师的将领们虽然也是觉得对面的伪明贼军的战斗力一般,但是却从来都没有把伪明贼军
当傻子。
而且大唐王师里,虽然海陆军矛盾重重,但是这种矛盾主要是来自于军费的争夺,但是在大唐王师里,服从命令是最基本的素质,海陆军之间搞的这么僵了,但是该配合作战还是配合作战,琼州海峡战役的时候,为了掩护陆军登陆,海军可是牺牲了大半个第二舰队。
陆军在作战的时候,也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何?
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唐王师的体质问题,兵不为将由,而是直接归属帝国,效忠于皇帝,将士们并不是单独的效忠于某个将领。
前线的大将们,哪怕是战功显赫的郝柏年,也没有权力插手兵员以及军械的补充权力,也没有权力插手军饷发放、物资采购、补充的权力,他只有指挥第一军作战和训练的权力,仅此而已。
在大唐陆军里,招募兵员的权力归属于陆军部、陆军部却又不是嫡属于枢密院,而是嫡属于内阁,是一个文职机构。
而军饷发放以及军械补充,虽然归属于陆军自身,但是却也不归属具体某支部队,军饷发放归属于薪饷部、军械补充归属于军械部、而运输补给的权力归属于后勤部。
将士们的薪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伙食费、被服费用,这些会直接扣下不给予发放,相关物资统一发放。
一部分则是直接发放到将士手中的薪资,而这些薪资都是由薪饷部直接派人进驻各部队,然后当场按照人头发放。
也就是说,各级部队的主官,哪怕是郝柏年都是没有权力插手将士们的薪资的,因为他自己的薪资,都是要从薪饷部里拿。
包括将士们的晋升、任职也都是由枢密院的铨叙部直辖,当然了,各级部队的主官有着举荐的权力,但是通不通过那是铨叙部的事,换句话说,哪怕是郝柏年,他也没有权力把一个少尉晋升为中尉。
上述诸多的分权制度,也是李轩为了掌控军权而搞出来的!
明确划分各机构的权力,彼此不能插手!
前线将领只需要做好训练以及作战就行了,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就不用操心,也没有这个权力操心。
要不然的话,李轩养着一个规模庞大的枢密院做什么,吃干饭啊!
如此也就造成了大唐陆军里的特殊氛围:兵不为将有!
哪怕是郝柏年长期担任第一步兵师的师长,现在又担任第一军的军长,这第一步兵师依旧在他麾下作战,但实际上他对第一步兵师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想要带着第一步兵师造反的话是相当困难的事。
但是大唐王师是这样,不代表明军也是这样啊!
所以大唐王师的将领们预料不到南澳岛发生了如此变化,也是情理之中,因为你以为他们不傻,实际上他们也不傻,但就是会干出傻事。
不过南澳岛上的明军水师龟速不出,大唐海军的行动就是顺利多了,肃清了珠江口后,第二分舰队开始巡弋珠江口外海,开始确保广东中部以及西部沿海的海上秩序。
明军水师不动,而佛郎机人的舰队也是逐渐放弃了封锁,因为继续封锁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再加上他们自己都还得和大唐王朝继续做生意呢,所以也就逐渐不了了之了。
这种情况,就和几十年前佛郎机人侵袭广东沿海是一样的,当时的佛郎机人被赶走后,也是报复了一段时间,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自己就是撑不住,然后主动放弃了。
当明军水师和佛郎机人都是不在大规模封锁广东沿海的海上商路时,大唐王朝的海贸发展也是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
大量的海船开始往返广州、廉州这两个港口,其中又以广州为主,这些海船运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或者干脆就是黄金白银来到广州,然后把货物出售,再采购大量传统出口商品,比如说丝绸、瓷器,而最近,又有一些新商品受到了众多商人的欢迎。
比如说质量高,但是价格低的棉布,这些棉布都是各大纺织厂所生产的棉布,有工部的工厂,也有一些民间的中大型纺织厂所生产,因为大量采用机械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高,这些棉布除了在大唐治下内部销售外,还开始大量出口。
比如说皇家化工厂所生产的香皂、牙刷、牙膏等小玩意,这玩意本来是李轩自己私底下弄来改善自己生活质量的东西,最先只是在皇宫内部使用,然后慢慢的流传了出去,后来干脆是皇家投资建立了一家皇家化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出售。
这些小玩意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依旧相当受上层社会的欢迎,利润颇丰。
甚至就连大唐王朝的兵工厂所生产的军械装备,最近都已经是成为了出口商品,当然了,枪炮这些是没有的,大唐王朝自己都不够用。
出售的都是冷兵器,比如说刀剑之类的,因为大唐王朝现在生产刀剑都是直接用钢材直接加工,虽然钢刀的质量比不上那些大师打造出来的宝刀,但是质量也不算差,更重要的是成本低啊,在这年头大唐王朝的钢刀,可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有竞争力到什么地步呢?
不仅仅南洋的小国们采购了一些,就连俞大猷麾下的破贼军都是偷偷摸摸通过二道贩子采购了一批!
大唐军械,已经是差不多通行东亚了,让几家兵工厂赚钱赚到手软!
反正钢刀这种冷兵器也影响不了战局,而且通过出售钢刀还能赚取大量的利润,所以大唐王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甚至都是想着,是不是干脆也把板甲出口算了,大唐王朝都是用机械大规模生产板甲,成本不高,在大唐王朝内部,即便是已经加上了兵工厂的利润,一套普通士兵所装备的胸甲的采购价也不过七两到十两银子之间,每个兵工厂各有不同,但是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一套半身甲,则是需要二十两银子,这个价格大体上比以往的铁甲成本还要更低。
全身甲的话则是要贵许多,大体需要四十五两银子左右。
上述价格,并不是兵工厂的成本价,而是军方的采购价,也就是说,实际上成本价更低。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大唐陆军里的全身甲,并不是西方的那种装饰华丽的骑士盔甲,也不是手工打造,而是纯机械生产,没有任何一点艺术感,甚至很多时候如果士兵的体型不够标准,都找不到适合尺码的盔甲穿。
军官们的盔甲,则是可以使用军方配给的制式盔甲,但是也可以自行定制购买,而这种量身定制的盔甲,价格就不好说了,贵几倍很正常,甚至贵几十倍都是有可能的,那已经不是制式武器的范畴,而是属于艺术品的范畴了。
那些批量机械生产的盔甲,成本低,但是不代表卖出去的价格也低啊,曾经有来自南洋小国的海商,看到板甲后一心想要求购,还尝试出一百两每套的价格从广州兵工厂购入十套半身甲,吓的广州兵工厂的负责人都是腿软了!
但是这项交易却是没有通过商部的审核,原因很简单,板甲和枪炮一样,是属于禁制出口的物资,为啥禁制出口?因为产量有限,大唐陆军自己都不够用!
大唐自己都在打仗呢,而且产量就这么点,这要是出口了自己都不够用了。
不过总体来说,大唐王朝如今的工商业氛围还是相当良好的,不仅仅海贸开始发展,就连陆地上,也是和明王朝那边的商人做生意呢!
要不然你以为江南的士绅们是怎么用上香皂的!
还不是通过这些海商们贩卖过去的。
还有前段时间大唐缺粮,也是通过孙老头的走私渠道从明王朝的辖区里搞到了一大批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