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列出,虽然看上去有些散乱,明悦道人却终于松了口气,七对七,刚好一家塞一个机构。
道录司隶属于下观,元福宫交给栖霞山,朝天宫归入雷霄阁,灵济宫置于东极阁名下,显灵宫由三清阁掌管,这五项都好说,从职权或者原来的归属上就是名正言顺的,剩下的鸡鸣观……似乎可以给九州阁,最难办的是讲法堂。
按理来说,讲法堂本就是下观张元吉创立的,培训对象也是十方丛林中的方丈,归入下观是非常合理的,但如此一来,茅山怎么办?
可若是让茅山掌管讲法堂,这又太莫名其妙了一些。
明悦道人重新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上面的分配方案,发现其他的机构和茅山更加不搭,只能在讲法堂上做文章。
可想做文章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说来说去,至少也要有些牵扯才好办,明明是应该属于下观的事务,硬生生划给茅山,太过牵强了一些,这却如何是好?
看着茅山这张纸条,明悦道人胸口如堵块垒,说不出的烦闷。
赵然略一沉吟,将茅山的纸条抄起来,揉成一团扔到一边,道:“这下大家都舒服了。”
明悦道人长吐了口浊气,顿感轻松无比,笑道:“果然舒爽多了。”旋即又道:“只是如此一来,茅山没有了酒菜,嗯,上不了桌入不了席面,岂非不能均衡?司马天师怕是不答应。”
赵然一边重新检查分配方案,一边回答:“均衡也是相对而言,任何事务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均衡,绝对均衡只会绝对静止,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顿了顿,又道:“至于茅山答不答应?我只能说,他肯定不答应,但他不答应也没办法,在真师堂中,他只有一票。这个方案如果能令七成真师满意,那就足够了,何况我估计至少有八成真师会同意,剩下的还需要考虑吗?”
明悦道人点头,同意赵然的说法,但他还是想争取尽量完美一些,按他的话来说,至少能让东方天师和司马天师之间面子上能过得去。
他说得也有一定道路,但更多是来自于考据党或者研究学者都会普遍存在的完美主义强迫症在起作用,赵然也能够理解,在明悦道人苦苦磨了一圈嘴皮子之后,赵然终于叹了口气:”也罢,看在前辈的面子上,给茅山一口饭吃。“皱着眉想了个点子:“不如我们成立第八个机构,就叫文明城市创建评定委员会。”
明悦道人用了不少时间才捋清楚这个委员会的念法,然后又用了更多时间来理解这个委员会的职能,最后挠着头道:“这个委员会……茅山会接受吗?”
赵然道:“这可是项很大的权力,前辈之前没有在应天待过,不太了解,茅山就在应天旁边,司马天师应当是知道这个委员会厉害之处的,算是便宜他们了。他们如果不要,干脆就把这个委员会放到元福宫下面,栖霞山愿意要!”
大的框架算是定了下来,明悦道人还要以此为蓝本,整理出一份正式的方案,报送东方天师过目,这还需要时间,就不用赵然在这里耗着了。
赵然进屋向东方天师辞别,东方明问:“都妥当了?”
赵然道:“和明悦前辈一起讨论了不少,弟子觉得还算全面和充分,具备报送真师堂议决的基础,当然最终还是需要师伯您亲裁的。明悦前辈在这方面虽是新手,但领悟力很强,弟子甚是佩服。”
东方明点了点头:“行,那我就看看你们的方案。这几天忙着你了,我这当师伯的也很是不好意思,可惜我一帮弟子没几个及得上你的,回头还是要培养几个弟子跟在身边听用才好啊。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你老师啊。”
赵然忙道:“师伯何必太谦,您教导弟子的本事在各家宗门中都是极为出色的,无论是礼师兄还是敬师兄,在年轻后辈弟子中都是第一档次的,独当一面毫无问题,不知有多少宗门馆阁羡慕师伯您老人家。”
东方明笑了笑道:“也就指望这两个儿子了,别的都不行。礼儿做事还算用心,唯独敬儿稍显懒散了些,我在宝经阁为真师,他却还在外头游历浪荡,至今不归,等他回来,我就把玉皇阁交给他,到时候还要请致然竭力相助。”
赵然从方丈院出来,就见冷腾兴和蒋致标都候在外面,冷腾兴道:“监院上回说要找到杀害郑方主的凶手,我等一直在为此查办,今日特向方丈禀告。”
锦衣卫查封玄坛宫的时候,玄坛宫方主郑致南率领方堂巡查们拼死保卫《皇城内外》编辑部,最终寡不敌众,为时任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的卓一下令当场射杀。
京师光复后,赵然听说了这件事,一方面让冷腾兴厚恤郑致南家眷,在应天府八县十方丛林中掀起“向郑致南学习活动”,一方面严查卓一下落。
可惜城破当日,卓一便下落不明,连同老母妻儿都一起失踪。
“如何了?”
“查到了,据确信消息,卓一应当携家逃窜海外了,他最后一次露面被人认出来,是十天前的崇明岛上,目击者说,他买了大量日常货物,扬帆出海了。”
赵然默默点了点头:“这笔债,给他记一辈子,逃到海外就高枕无忧了?不见得!”
蒋致标捧着一沓期刊上前,道:“方丈,这是最新一期的各家刊物,包括咱们的《皇城内外》,您给过目。”
苏川药接了过去,赵然问:“这一期发出去多少?”
蒋致标笑道:“自六月被朱先见查了那么一次,咱们销量大增,如今在应天府,每一期的《皇城内外》已经成了京师百姓的必看之物,最新一期已经发售三千六百册了!”
赵然对这个数字还算满意。京师百姓识字率比较高,又相对而言比较富有,能够卖出去三千多册,几乎相当于有点实力的人家都订了。
而更多的百姓,则主要通过茶楼、说书、聚会闲谈等方式接受期刊的信息,这一发行量在应天府基本上算是做到了全覆盖。
道录司隶属于下观,元福宫交给栖霞山,朝天宫归入雷霄阁,灵济宫置于东极阁名下,显灵宫由三清阁掌管,这五项都好说,从职权或者原来的归属上就是名正言顺的,剩下的鸡鸣观……似乎可以给九州阁,最难办的是讲法堂。
按理来说,讲法堂本就是下观张元吉创立的,培训对象也是十方丛林中的方丈,归入下观是非常合理的,但如此一来,茅山怎么办?
可若是让茅山掌管讲法堂,这又太莫名其妙了一些。
明悦道人重新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上面的分配方案,发现其他的机构和茅山更加不搭,只能在讲法堂上做文章。
可想做文章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说来说去,至少也要有些牵扯才好办,明明是应该属于下观的事务,硬生生划给茅山,太过牵强了一些,这却如何是好?
看着茅山这张纸条,明悦道人胸口如堵块垒,说不出的烦闷。
赵然略一沉吟,将茅山的纸条抄起来,揉成一团扔到一边,道:“这下大家都舒服了。”
明悦道人长吐了口浊气,顿感轻松无比,笑道:“果然舒爽多了。”旋即又道:“只是如此一来,茅山没有了酒菜,嗯,上不了桌入不了席面,岂非不能均衡?司马天师怕是不答应。”
赵然一边重新检查分配方案,一边回答:“均衡也是相对而言,任何事务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均衡,绝对均衡只会绝对静止,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顿了顿,又道:“至于茅山答不答应?我只能说,他肯定不答应,但他不答应也没办法,在真师堂中,他只有一票。这个方案如果能令七成真师满意,那就足够了,何况我估计至少有八成真师会同意,剩下的还需要考虑吗?”
明悦道人点头,同意赵然的说法,但他还是想争取尽量完美一些,按他的话来说,至少能让东方天师和司马天师之间面子上能过得去。
他说得也有一定道路,但更多是来自于考据党或者研究学者都会普遍存在的完美主义强迫症在起作用,赵然也能够理解,在明悦道人苦苦磨了一圈嘴皮子之后,赵然终于叹了口气:”也罢,看在前辈的面子上,给茅山一口饭吃。“皱着眉想了个点子:“不如我们成立第八个机构,就叫文明城市创建评定委员会。”
明悦道人用了不少时间才捋清楚这个委员会的念法,然后又用了更多时间来理解这个委员会的职能,最后挠着头道:“这个委员会……茅山会接受吗?”
赵然道:“这可是项很大的权力,前辈之前没有在应天待过,不太了解,茅山就在应天旁边,司马天师应当是知道这个委员会厉害之处的,算是便宜他们了。他们如果不要,干脆就把这个委员会放到元福宫下面,栖霞山愿意要!”
大的框架算是定了下来,明悦道人还要以此为蓝本,整理出一份正式的方案,报送东方天师过目,这还需要时间,就不用赵然在这里耗着了。
赵然进屋向东方天师辞别,东方明问:“都妥当了?”
赵然道:“和明悦前辈一起讨论了不少,弟子觉得还算全面和充分,具备报送真师堂议决的基础,当然最终还是需要师伯您亲裁的。明悦前辈在这方面虽是新手,但领悟力很强,弟子甚是佩服。”
东方明点了点头:“行,那我就看看你们的方案。这几天忙着你了,我这当师伯的也很是不好意思,可惜我一帮弟子没几个及得上你的,回头还是要培养几个弟子跟在身边听用才好啊。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你老师啊。”
赵然忙道:“师伯何必太谦,您教导弟子的本事在各家宗门中都是极为出色的,无论是礼师兄还是敬师兄,在年轻后辈弟子中都是第一档次的,独当一面毫无问题,不知有多少宗门馆阁羡慕师伯您老人家。”
东方明笑了笑道:“也就指望这两个儿子了,别的都不行。礼儿做事还算用心,唯独敬儿稍显懒散了些,我在宝经阁为真师,他却还在外头游历浪荡,至今不归,等他回来,我就把玉皇阁交给他,到时候还要请致然竭力相助。”
赵然从方丈院出来,就见冷腾兴和蒋致标都候在外面,冷腾兴道:“监院上回说要找到杀害郑方主的凶手,我等一直在为此查办,今日特向方丈禀告。”
锦衣卫查封玄坛宫的时候,玄坛宫方主郑致南率领方堂巡查们拼死保卫《皇城内外》编辑部,最终寡不敌众,为时任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的卓一下令当场射杀。
京师光复后,赵然听说了这件事,一方面让冷腾兴厚恤郑致南家眷,在应天府八县十方丛林中掀起“向郑致南学习活动”,一方面严查卓一下落。
可惜城破当日,卓一便下落不明,连同老母妻儿都一起失踪。
“如何了?”
“查到了,据确信消息,卓一应当携家逃窜海外了,他最后一次露面被人认出来,是十天前的崇明岛上,目击者说,他买了大量日常货物,扬帆出海了。”
赵然默默点了点头:“这笔债,给他记一辈子,逃到海外就高枕无忧了?不见得!”
蒋致标捧着一沓期刊上前,道:“方丈,这是最新一期的各家刊物,包括咱们的《皇城内外》,您给过目。”
苏川药接了过去,赵然问:“这一期发出去多少?”
蒋致标笑道:“自六月被朱先见查了那么一次,咱们销量大增,如今在应天府,每一期的《皇城内外》已经成了京师百姓的必看之物,最新一期已经发售三千六百册了!”
赵然对这个数字还算满意。京师百姓识字率比较高,又相对而言比较富有,能够卖出去三千多册,几乎相当于有点实力的人家都订了。
而更多的百姓,则主要通过茶楼、说书、聚会闲谈等方式接受期刊的信息,这一发行量在应天府基本上算是做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