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刘良佐关于李定国军队的报告,张强放在一边,李定国居然把李成栋给收了,一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李成栋大半的地盘,生生的从南明国的地盘上分出了一个府的地盘,加上原先李定国从南明国索要的六个县城的地盘,李定国这一路打去,得到了一个府的地盘,李定国成功的把自己的势力发展到了广西州。
这是张强意料之中,却是预料之外的事情。
从个人感情上,张强实在不愿意让李成栋活着,他帮助清军屠杀了多少汉人百姓,可从大局来看,从华夏军的利益来看,这不失为一种削弱南明国的方法。
众叛亲离,朱聿健或许已经感受到这种感觉了吧,感受到了当年崇祯是如何绝望的说出:“君非亡国之君,臣全是亡国之臣,”李成栋的背叛,很快引发了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南明国几个月前怎么对付李定国的,现在李定国还回来了。
就在张强为这些苦恼的时候,东边又出问题了,洪承畴投降了鲁国,奉朱以海为大明皇帝,仍然恢复了大明鲁王的称号,并且自称鲁监国,监国以光复大明,仍然以大明正统皇室自居。
这下他的号召力比起永历大明还要有力,一些湖北州的起义军,甚至山东州的起义军都向他效忠,虽然人们仍然称呼他的王国为鲁国,但实际上人们觉得拥有了洪承畴的几十万大军,拥有了苏州府,安徽州,少半个山东州,淮安府,等地鲁王,极有可能光复宗室,成为真的的入主燕京的皇帝。
围攻鳌拜的战斗其实早就打开了,不过萧飞好像不急于一口吃掉鳌拜,总是派三几百人进攻,当然是龙骑兵了,跑到小镇外面打几枪,然后迅速退回来,等敌人气急败坏的追出来,然后再打几枪,敌人追再打几枪,敌人一次两次上当了,追出个几里地,然后被埋伏在外面的骑兵包了饺子,一次吃掉敌人上千骑兵。
两三次以后,敌人就不吃亏了,反而也不进攻王玉群的第十九野战旅防守的关隘了,而是全军退回了小镇,开始修筑工事,准备坚守了。
曾经大名鼎鼎,勇决大清的鳌拜成为一条死鱼,被围困在小镇中,默默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看到鳌拜如此反应,开始还想着一举消灭鳌拜的萧飞,心一动,就开始骚扰加围困,想要吊来更多的清军,围点打援,这也是张强训练他们的时候教给他们的战术。
不过萧飞很快就失望了。
都过了几天了,不仅没有湖北州的清军向这里急进,来救援鳌拜,反而湖北州的清军纷纷撤个一干二净,连远处的清军也纷纷撤退了,他收到的消息,佟大为带领骑兵旅和跟随的第二十三野战旅兵不血刃的拿下多座县城,胜利的拿下武汉府,然后转而向上拿下了宜昌府。
就这清军也没有几个,沿途的官府纷纷挂印去职,大门都是敞开着的,很多县城都是敲锣打鼓,迎接王师的姿态。
这就然萧飞坐蜡了。
连忙和正在湖广埋头建设的张强联系,张强派出了人员和军情部联系,米林急忙下令调查,十几天以后,消息传来,萧飞苦笑不已,清军居然撤退了,全部撤入了安徽州那一半的地盘,或者撤入了河南府,淮安府,一些进入了山东州,清军好像在收缩兵力。
目前丢给他们的困难是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抢占湖北州的大量地盘,被一些大明起义军和反正军,还有湖北州的何腾蛟抢占,当然少不了李过的忠贞营,大顺军。
知道了这样的情况,张强下令萧飞,马上把骑兵拆散,向各个方向,能抢占几座县城算几座,同时命令驻守九江府的第二十四野战旅派人渡江,增援接管武汉府的第二十三野战旅的留守兵力,在哪里建立防线,防止清军突袭。
萧飞则命令朱哥带着骑兵旅加上两个刚刚补充过骑兵的野战旅的骑兵快速进军,去增援佟大为驻守的宜昌府,帮助佟大为稳固局面,防止永历大明的何腾蛟袭击华夏军,自己带着两个野战旅,还有王玉群的野战旅继续包围鳌拜,张强还没有对鳌拜如何处置做出指示。
不过目前来看,主要的矛盾已经不是他们同清军鳌拜的战斗了,而是同湖北州的永历大明和大顺的李过的忠贞营的关系如何处理了。
还有陈友正等反正军,起义军的关系。
萧飞不得不佩服洪承畴这个对手,他把一个很难的难题交给了华夏军,而不是正面同华夏军作对。
他要完成张强交给他的任务,就要处理这个难题,否则如果遇上永历大明,忠贞营,还要反正军,如果人家不承认他们,或者不愿意投降他们,如何处置?
目前华夏军虽然同永历大明有少许摩擦,但总体关系还处于冷淡处理状态,张强也不愿意去主动揭开这个盖子,同南明军倒是时有摩擦,还打过几次小战,可总体来说两国还属于盟友关系,准确来说南明国属于华夏军的附庸国,可人家也是大明的合法继承者,是正统,那些起义军和反正军说不定还认人家,隆武说不定还承认人家们,如果打了这些人,说不定同南明国的关系会下降。
华夏军不怕南明国,南明国也打不过华夏军,可在此刻,处理起来还是要谨慎一些,不该惹的事情不惹,能用微小代价做成的事情就用微小代价去拿下,这是张强的办事准则。
就这样拖了半个月,即便是军情部的情报人员反应再迟钝,路途上传达情报再慢,张强也得到了军情部的汇报,差不多得到了洪承畴和冯铨得到的清军有变的情报。
看到这样的情报,张强也楞了,什么鬼,大明成了战国时代了,真的分列成多个实体国家了吗?
看这样的情况,豪格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胆气,竟然敢鼓起勇气去想要拿回属于他的皇帝的位置,若干年前,要不是多尔衮,豪格就是合法的正统的合法的最有希望接任皇太极的皇帝位置的人,他是长子啊,按照华夏土地上的传统,长子继任皇帝是最合法的没有争议的选项。
可惜多尔衮这个皇叔和济尔哈朗等人用实力剥夺了他的合法继承权。
这样的情况是张强愿意看到的,大清内讧,也是大明这些皇帝和反清志士愿意看到的,但却对华夏军军下一步的行动造成了难题。
到底是应该继续一路北上,拿下满清,还是让满清继续互相残杀,等大局落定了再进攻?
还有就是以后和南明,大明,这些势力如何相处,情况有变,大清内乱,如今南明国已经被华夏军甩在后面,人家身后,左右没有敌人了,以南明隆武的尿性,肯定马上要和华夏军翻脸,即便不攻击华夏军,也会暗中捣鬼。
这样的情况的变化出乎张强预料,如果多尔衮不死,大清还是一个整体,他能死死的压住顺治皇帝,顺治可无法把分散在整个大明土地上的清军全部拿捏到一块,继续进攻永历大明,继续进攻南明,他没有那个实力和威望。
天哪,张强也感到头疼了。
接下来,永历大明说不定也要和他翻脸,因为说实在的,华夏军的性质和李自成的性质一样,叛匪,是要和人家争天下的啊。
永历大明和清军还有接触,而南明国却没有了敌人,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事实,那么自己的华夏军就危险了。
也许他们打不过华夏军,但华夏军和南明国的关系可就难说了。
张强马上重新布置,下令军情部重点监视南明国的动向,同时监视那些华夏军的大明降将,比如刘良佐等人,还有文官,钱秉镫等人。
同时把刘良佐调遣回中枢,给了闲职,比如帮助蔺养成管理惩戒营,他去管理俘虏营,在金华附近的俘虏营,俘虏营按察使,负责巡视俘虏营。
把古月笙调到了广州府配合轩辕龙飞,阮进等人监视南明国。
几天以后,张强又带着亲卫队来到了萧飞的大帐,秘密商量一次以后,两个人在战场中央同鳌拜会晤,几天以后鳌拜带着清军的残兵败将脱困而去,从湖北州,经河南府回到了清军京师,顺治得到了一支部队的增援。
平衡了顺治同豪格的实力。
本来鳌拜是顺治的敌人,但比起顺治同多尔衮,豪格的关系,鳌拜还是效忠原先的大清的。
拥有了鳌拜这个大清第一猛将,顺治马上耀武扬威起来了。
毕竟集结在京师的部队也不少了,三十万军队加上各地仍然效忠京师的那些清军,顺治的实力一下增加了不少,总兵力达到了六十万。
一下超过了豪格的大军,豪格在河北府站住了脚步,不再进军,反而开始退兵,一边退兵,一边收拢兵力,直到退回了保定这样的大城,才站住了脚步。
如今南明国方面的威胁减半,华夏军终于能喘一口气了,张强也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海上,郑成功现在估计已经感觉到形势不妙了,可他还是和泰西人,也就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眉来眼去的,也许他只是效忠于朱家王朝,而不想着汉人的国度这件事情,泰西人可是现在不遗余力的帮助大清国,从海上走郑成功控制的海路,给大清国运去很多的物资,武器,装备,从军情部发回来的情报来看,田斌他们所在的清军新军镇里面的武器装备换了。
(本章完)
这是张强意料之中,却是预料之外的事情。
从个人感情上,张强实在不愿意让李成栋活着,他帮助清军屠杀了多少汉人百姓,可从大局来看,从华夏军的利益来看,这不失为一种削弱南明国的方法。
众叛亲离,朱聿健或许已经感受到这种感觉了吧,感受到了当年崇祯是如何绝望的说出:“君非亡国之君,臣全是亡国之臣,”李成栋的背叛,很快引发了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南明国几个月前怎么对付李定国的,现在李定国还回来了。
就在张强为这些苦恼的时候,东边又出问题了,洪承畴投降了鲁国,奉朱以海为大明皇帝,仍然恢复了大明鲁王的称号,并且自称鲁监国,监国以光复大明,仍然以大明正统皇室自居。
这下他的号召力比起永历大明还要有力,一些湖北州的起义军,甚至山东州的起义军都向他效忠,虽然人们仍然称呼他的王国为鲁国,但实际上人们觉得拥有了洪承畴的几十万大军,拥有了苏州府,安徽州,少半个山东州,淮安府,等地鲁王,极有可能光复宗室,成为真的的入主燕京的皇帝。
围攻鳌拜的战斗其实早就打开了,不过萧飞好像不急于一口吃掉鳌拜,总是派三几百人进攻,当然是龙骑兵了,跑到小镇外面打几枪,然后迅速退回来,等敌人气急败坏的追出来,然后再打几枪,敌人追再打几枪,敌人一次两次上当了,追出个几里地,然后被埋伏在外面的骑兵包了饺子,一次吃掉敌人上千骑兵。
两三次以后,敌人就不吃亏了,反而也不进攻王玉群的第十九野战旅防守的关隘了,而是全军退回了小镇,开始修筑工事,准备坚守了。
曾经大名鼎鼎,勇决大清的鳌拜成为一条死鱼,被围困在小镇中,默默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看到鳌拜如此反应,开始还想着一举消灭鳌拜的萧飞,心一动,就开始骚扰加围困,想要吊来更多的清军,围点打援,这也是张强训练他们的时候教给他们的战术。
不过萧飞很快就失望了。
都过了几天了,不仅没有湖北州的清军向这里急进,来救援鳌拜,反而湖北州的清军纷纷撤个一干二净,连远处的清军也纷纷撤退了,他收到的消息,佟大为带领骑兵旅和跟随的第二十三野战旅兵不血刃的拿下多座县城,胜利的拿下武汉府,然后转而向上拿下了宜昌府。
就这清军也没有几个,沿途的官府纷纷挂印去职,大门都是敞开着的,很多县城都是敲锣打鼓,迎接王师的姿态。
这就然萧飞坐蜡了。
连忙和正在湖广埋头建设的张强联系,张强派出了人员和军情部联系,米林急忙下令调查,十几天以后,消息传来,萧飞苦笑不已,清军居然撤退了,全部撤入了安徽州那一半的地盘,或者撤入了河南府,淮安府,一些进入了山东州,清军好像在收缩兵力。
目前丢给他们的困难是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抢占湖北州的大量地盘,被一些大明起义军和反正军,还有湖北州的何腾蛟抢占,当然少不了李过的忠贞营,大顺军。
知道了这样的情况,张强下令萧飞,马上把骑兵拆散,向各个方向,能抢占几座县城算几座,同时命令驻守九江府的第二十四野战旅派人渡江,增援接管武汉府的第二十三野战旅的留守兵力,在哪里建立防线,防止清军突袭。
萧飞则命令朱哥带着骑兵旅加上两个刚刚补充过骑兵的野战旅的骑兵快速进军,去增援佟大为驻守的宜昌府,帮助佟大为稳固局面,防止永历大明的何腾蛟袭击华夏军,自己带着两个野战旅,还有王玉群的野战旅继续包围鳌拜,张强还没有对鳌拜如何处置做出指示。
不过目前来看,主要的矛盾已经不是他们同清军鳌拜的战斗了,而是同湖北州的永历大明和大顺的李过的忠贞营的关系如何处理了。
还有陈友正等反正军,起义军的关系。
萧飞不得不佩服洪承畴这个对手,他把一个很难的难题交给了华夏军,而不是正面同华夏军作对。
他要完成张强交给他的任务,就要处理这个难题,否则如果遇上永历大明,忠贞营,还要反正军,如果人家不承认他们,或者不愿意投降他们,如何处置?
目前华夏军虽然同永历大明有少许摩擦,但总体关系还处于冷淡处理状态,张强也不愿意去主动揭开这个盖子,同南明军倒是时有摩擦,还打过几次小战,可总体来说两国还属于盟友关系,准确来说南明国属于华夏军的附庸国,可人家也是大明的合法继承者,是正统,那些起义军和反正军说不定还认人家,隆武说不定还承认人家们,如果打了这些人,说不定同南明国的关系会下降。
华夏军不怕南明国,南明国也打不过华夏军,可在此刻,处理起来还是要谨慎一些,不该惹的事情不惹,能用微小代价做成的事情就用微小代价去拿下,这是张强的办事准则。
就这样拖了半个月,即便是军情部的情报人员反应再迟钝,路途上传达情报再慢,张强也得到了军情部的汇报,差不多得到了洪承畴和冯铨得到的清军有变的情报。
看到这样的情报,张强也楞了,什么鬼,大明成了战国时代了,真的分列成多个实体国家了吗?
看这样的情况,豪格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胆气,竟然敢鼓起勇气去想要拿回属于他的皇帝的位置,若干年前,要不是多尔衮,豪格就是合法的正统的合法的最有希望接任皇太极的皇帝位置的人,他是长子啊,按照华夏土地上的传统,长子继任皇帝是最合法的没有争议的选项。
可惜多尔衮这个皇叔和济尔哈朗等人用实力剥夺了他的合法继承权。
这样的情况是张强愿意看到的,大清内讧,也是大明这些皇帝和反清志士愿意看到的,但却对华夏军军下一步的行动造成了难题。
到底是应该继续一路北上,拿下满清,还是让满清继续互相残杀,等大局落定了再进攻?
还有就是以后和南明,大明,这些势力如何相处,情况有变,大清内乱,如今南明国已经被华夏军甩在后面,人家身后,左右没有敌人了,以南明隆武的尿性,肯定马上要和华夏军翻脸,即便不攻击华夏军,也会暗中捣鬼。
这样的情况的变化出乎张强预料,如果多尔衮不死,大清还是一个整体,他能死死的压住顺治皇帝,顺治可无法把分散在整个大明土地上的清军全部拿捏到一块,继续进攻永历大明,继续进攻南明,他没有那个实力和威望。
天哪,张强也感到头疼了。
接下来,永历大明说不定也要和他翻脸,因为说实在的,华夏军的性质和李自成的性质一样,叛匪,是要和人家争天下的啊。
永历大明和清军还有接触,而南明国却没有了敌人,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事实,那么自己的华夏军就危险了。
也许他们打不过华夏军,但华夏军和南明国的关系可就难说了。
张强马上重新布置,下令军情部重点监视南明国的动向,同时监视那些华夏军的大明降将,比如刘良佐等人,还有文官,钱秉镫等人。
同时把刘良佐调遣回中枢,给了闲职,比如帮助蔺养成管理惩戒营,他去管理俘虏营,在金华附近的俘虏营,俘虏营按察使,负责巡视俘虏营。
把古月笙调到了广州府配合轩辕龙飞,阮进等人监视南明国。
几天以后,张强又带着亲卫队来到了萧飞的大帐,秘密商量一次以后,两个人在战场中央同鳌拜会晤,几天以后鳌拜带着清军的残兵败将脱困而去,从湖北州,经河南府回到了清军京师,顺治得到了一支部队的增援。
平衡了顺治同豪格的实力。
本来鳌拜是顺治的敌人,但比起顺治同多尔衮,豪格的关系,鳌拜还是效忠原先的大清的。
拥有了鳌拜这个大清第一猛将,顺治马上耀武扬威起来了。
毕竟集结在京师的部队也不少了,三十万军队加上各地仍然效忠京师的那些清军,顺治的实力一下增加了不少,总兵力达到了六十万。
一下超过了豪格的大军,豪格在河北府站住了脚步,不再进军,反而开始退兵,一边退兵,一边收拢兵力,直到退回了保定这样的大城,才站住了脚步。
如今南明国方面的威胁减半,华夏军终于能喘一口气了,张强也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海上,郑成功现在估计已经感觉到形势不妙了,可他还是和泰西人,也就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眉来眼去的,也许他只是效忠于朱家王朝,而不想着汉人的国度这件事情,泰西人可是现在不遗余力的帮助大清国,从海上走郑成功控制的海路,给大清国运去很多的物资,武器,装备,从军情部发回来的情报来看,田斌他们所在的清军新军镇里面的武器装备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