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俊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视和谈,甚至擅自出兵扰乱、破坏和谈之行为,李承乾甚感疑惑,懵然不解。
但他领会了房俊这一次的暗示:任何时候都要站稳名分大义,维护皇权威仪,不可因眼前之利弊而损害君王之威,否则必有后患……
至于是何等后患,房俊不说,李承乾不能问,但总能猜测几分。
父皇在长安之时,虽然已渐渐认可他这个太子,但易储之心一直未曾断绝。如今关陇举兵事,魏王、晋王之风骨令朝野赞颂,评价甚高,他又岂能不在心底衡量比较一番?
结论便是:若父皇仍在,大抵易储之心愈炽……
魏王也好,晋王也罢,实在是人俊杰,李承乾自叹弗如。
与之相比,李承乾若同关陇苟合,无论理由是稳固储位亦或是使得帝国尽量止损,表面看上去差了那二人何止一筹?有些时候,人的看法是非理性而且极其偏激狭隘的——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做了大家都说好,而其余人做了便是错……
别说什么事急从权,更别说什么两害相权取其轻,有些事情只要做了,再某一个时刻、某一些人眼里,便是不可原谅之错误。
李承乾自忖不及父皇雄韬伟略之万一,但素来以父皇之要求约束自己,这个时候他难免会在心想:若父皇仍在,会希望他怎么做?如果当真与关陇苟合,会否成为父皇易储之理由?
房俊不曾将话说透,点到则止,可见其“深有苦衷”非推卸之言辞,再往深处去想……简直不敢设想。
……
一些人因为被侵害了自身之利益,固然对房俊恣无忌惮攻击叛军之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东宫属官、以及心向正朔之人来说,昨夜的一场大火却是烧得心头酣畅、兴奋莫名。
自当初关陇骤然举兵事,大举进犯太极宫开始,东宫便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之状态,动辄有倾覆之虞,令人提心吊胆。谁能想到就在那等不利之局势下,东宫硬生生挨了半年之久,而后等到今日柳暗花明、绝地逢生?
一时之间,房俊之名更是竞相传颂、视若神明,威望大增。
李勣驻守潼关,整个关尽在股掌之间,昨夜金光门外、雨师坛下那场映红了半边的大火自然不会忽略,未至天明,个股探马斥候便将消息不断传回,李勣坐在关下衙署之内,已经对长安局势了若指掌。
“了不啊,谁能想到房二居然于此等严峻之局势下,于关陇军队腹心之地一把火烧了十余万石粮秣?别说做成此事如何艰难,即便是想想都不可思议。”
程咬金呷着茶水,发着感叹。
张亮端着茶杯,默然不语,心思复杂。他是“被迫”屈服于房俊的,要说心里没有几分不忿自是不可能,但这些年他也看明白了,那房俊当真是惊才绝艳,若能一直跟着一座靠山倒也不错。
官场之上,本来就是今天站这排、明天站那排,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风吹两边倒,即便是关陇门阀这等庞然大物也要根据局势选择站队,只不过他们选择队列的方式更为激烈,在发现太子并不能对他们的利益有所加持之后,果断举兵事,意欲废黜东宫、另立储君,以达到确保自身利益之目的。
李勣站在窗边,眺望着长安城的方向,那里天空乌云翻卷,一场大雨即将抵临,不由喟然道:“所谓‘时势造英雄’,莫过于此。昨夜又雨,却只是淅淅沥沥,未能浇灭大火,若是选择于今晚纵火,恐怕就得铩羽而归。”
一场倾举国之力发动的东征之战,凸显了家门阀对于军队之掌控,这是令李二陛下这样英明神武之帝王也感到棘手与威胁的,使得门阀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现状彻底显现。
但是与此同时,也见证了新一代“军神”之崛。
全国最优秀的将帅、最精锐的军队,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堆积在辽东战场,房俊却硬生生倚靠一卫之兵力挽狂澜,既能保卫疆域扬威域外,又能擎天保驾砥柱流,一己之力将关陇军队压制、击败。
或许李靖之余威犹在,也或许他李勣正当时,但异军突的房俊已经无可争议的拥有与他们相提并论甚至平平坐的资格。
别忘了,低档数十万唐军围攻月余依旧坚若磐石的平穰城,正是被房俊麾下之水师一战攻陷,并且覆亡高句丽……
尉迟恭郁闷道:“当初咱们将房二排挤于东征大军之外,孰料今时今日,却成就了他这样一份显赫之功勋,谁又能预料得到?”
都知道房俊麾下军队战力强横、所向披靡,所以当初几乎所有门阀极有默契的彼此合作,硬生生将房俊从东征大军之挤出去,即便是李二陛下也感受到各门阀的强硬态度,不得不予以妥协。
原本以往将房俊留在长安,使其再无军功可以攫取,可哪里想到吐谷浑、突厥、大食先后兴兵入寇。关兵力薄弱,反倒给了房俊天赐良机,先后击溃吐谷浑、突厥,继而奔赴西域将大食二十万军队弹指间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出西域,然后更是驰援数千里,一路杀回长安,将关陇之阴谋挫败。
回头看看,当初各家门阀联手排挤房俊之动作,倒是更像是一个助攻,一手将房俊推到武将巅峰的地位上……
阿史那思摩与薛万彻坐在一处,两人耷拉着眼皮,慢慢悠悠的喝茶,对周遭议论充耳不闻,更不会参预进去。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俩人做得很好。
程咬金“嘿”的一声,道:“便是没有如今这一场兵变又如何?人家房二今时今日之功勋实力,早已非吴下阿蒙,麾下猛将如云、能人无数,右屯卫以及水师更是大唐军队序列之战力第一等,尤其是水师,茫茫大海之上纵横无敌,可以说只要到了海边,那便是房二的地盘。”
众人深以为然。
算一算,时至今日已经有几个国家灭亡于房俊之手?
灭高昌国时,以侯君集为主帅,但房俊率领神机营随军出征,存在感绝对不低,之后更是一度驻守高昌;新罗之内附由其一手操纵;倭国固然尚存,但号称传承几千年的天皇血脉断绝,国主由水师扶立,其国上下尽在水师掌控之内,若有充足之利益,覆亡其国不过翻掌之间耳;安南与倭国大体相同,水师兵锋之盛,早已慑服其国上下,使之卑躬屈膝、沦为附庸……
单纯以功勋而论,房俊已经凌驾于李靖、李勣之上,所欠缺的唯资历而已。
但资历这东西大多是熬出来的,只要活得就一点,尸位素餐之辈亦能熬成朝廷元老。以房俊目前之年龄,只要不是惨遭横死,在可以预见之未来定能成为“军方第一人”,获得李靖、李勣都不曾真正拥有的权势。
真是后生可畏,令人艳羡……
诸人抒发了一通感慨,终于回归正题。
尉迟恭问:“如今长安局势已经明朗,关陇叛军要么促成和谈,要么玉石俱焚,不知大帅有何打算?”
大家一看着李勣。
一直以来,李勣以强硬的手腕压制军各方势力,却一直不肯表露自己的立场与倾向,令这帮骄兵悍将、当朝功勋们心急火燎、疑惑重重。时至今日,东宫几乎立于不败之地,总不能继续藏着掖着了吧?
李勣沉吟未语之时,程咬金已经摇头道:“别的暂且不论,首要之事便是将陛下送回长安,安置于太极宫内,然后昭告天下,举行国葬。”
众人一阵沉默,心情悲怮,对李勣之怨气也渐渐增深。
妄陛下对于信赖有加,如今你却将陛下之龙体放置在这潼关,与长安近在咫尺而不如……
但他领会了房俊这一次的暗示:任何时候都要站稳名分大义,维护皇权威仪,不可因眼前之利弊而损害君王之威,否则必有后患……
至于是何等后患,房俊不说,李承乾不能问,但总能猜测几分。
父皇在长安之时,虽然已渐渐认可他这个太子,但易储之心一直未曾断绝。如今关陇举兵事,魏王、晋王之风骨令朝野赞颂,评价甚高,他又岂能不在心底衡量比较一番?
结论便是:若父皇仍在,大抵易储之心愈炽……
魏王也好,晋王也罢,实在是人俊杰,李承乾自叹弗如。
与之相比,李承乾若同关陇苟合,无论理由是稳固储位亦或是使得帝国尽量止损,表面看上去差了那二人何止一筹?有些时候,人的看法是非理性而且极其偏激狭隘的——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做了大家都说好,而其余人做了便是错……
别说什么事急从权,更别说什么两害相权取其轻,有些事情只要做了,再某一个时刻、某一些人眼里,便是不可原谅之错误。
李承乾自忖不及父皇雄韬伟略之万一,但素来以父皇之要求约束自己,这个时候他难免会在心想:若父皇仍在,会希望他怎么做?如果当真与关陇苟合,会否成为父皇易储之理由?
房俊不曾将话说透,点到则止,可见其“深有苦衷”非推卸之言辞,再往深处去想……简直不敢设想。
……
一些人因为被侵害了自身之利益,固然对房俊恣无忌惮攻击叛军之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东宫属官、以及心向正朔之人来说,昨夜的一场大火却是烧得心头酣畅、兴奋莫名。
自当初关陇骤然举兵事,大举进犯太极宫开始,东宫便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之状态,动辄有倾覆之虞,令人提心吊胆。谁能想到就在那等不利之局势下,东宫硬生生挨了半年之久,而后等到今日柳暗花明、绝地逢生?
一时之间,房俊之名更是竞相传颂、视若神明,威望大增。
李勣驻守潼关,整个关尽在股掌之间,昨夜金光门外、雨师坛下那场映红了半边的大火自然不会忽略,未至天明,个股探马斥候便将消息不断传回,李勣坐在关下衙署之内,已经对长安局势了若指掌。
“了不啊,谁能想到房二居然于此等严峻之局势下,于关陇军队腹心之地一把火烧了十余万石粮秣?别说做成此事如何艰难,即便是想想都不可思议。”
程咬金呷着茶水,发着感叹。
张亮端着茶杯,默然不语,心思复杂。他是“被迫”屈服于房俊的,要说心里没有几分不忿自是不可能,但这些年他也看明白了,那房俊当真是惊才绝艳,若能一直跟着一座靠山倒也不错。
官场之上,本来就是今天站这排、明天站那排,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风吹两边倒,即便是关陇门阀这等庞然大物也要根据局势选择站队,只不过他们选择队列的方式更为激烈,在发现太子并不能对他们的利益有所加持之后,果断举兵事,意欲废黜东宫、另立储君,以达到确保自身利益之目的。
李勣站在窗边,眺望着长安城的方向,那里天空乌云翻卷,一场大雨即将抵临,不由喟然道:“所谓‘时势造英雄’,莫过于此。昨夜又雨,却只是淅淅沥沥,未能浇灭大火,若是选择于今晚纵火,恐怕就得铩羽而归。”
一场倾举国之力发动的东征之战,凸显了家门阀对于军队之掌控,这是令李二陛下这样英明神武之帝王也感到棘手与威胁的,使得门阀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现状彻底显现。
但是与此同时,也见证了新一代“军神”之崛。
全国最优秀的将帅、最精锐的军队,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堆积在辽东战场,房俊却硬生生倚靠一卫之兵力挽狂澜,既能保卫疆域扬威域外,又能擎天保驾砥柱流,一己之力将关陇军队压制、击败。
或许李靖之余威犹在,也或许他李勣正当时,但异军突的房俊已经无可争议的拥有与他们相提并论甚至平平坐的资格。
别忘了,低档数十万唐军围攻月余依旧坚若磐石的平穰城,正是被房俊麾下之水师一战攻陷,并且覆亡高句丽……
尉迟恭郁闷道:“当初咱们将房二排挤于东征大军之外,孰料今时今日,却成就了他这样一份显赫之功勋,谁又能预料得到?”
都知道房俊麾下军队战力强横、所向披靡,所以当初几乎所有门阀极有默契的彼此合作,硬生生将房俊从东征大军之挤出去,即便是李二陛下也感受到各门阀的强硬态度,不得不予以妥协。
原本以往将房俊留在长安,使其再无军功可以攫取,可哪里想到吐谷浑、突厥、大食先后兴兵入寇。关兵力薄弱,反倒给了房俊天赐良机,先后击溃吐谷浑、突厥,继而奔赴西域将大食二十万军队弹指间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出西域,然后更是驰援数千里,一路杀回长安,将关陇之阴谋挫败。
回头看看,当初各家门阀联手排挤房俊之动作,倒是更像是一个助攻,一手将房俊推到武将巅峰的地位上……
阿史那思摩与薛万彻坐在一处,两人耷拉着眼皮,慢慢悠悠的喝茶,对周遭议论充耳不闻,更不会参预进去。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俩人做得很好。
程咬金“嘿”的一声,道:“便是没有如今这一场兵变又如何?人家房二今时今日之功勋实力,早已非吴下阿蒙,麾下猛将如云、能人无数,右屯卫以及水师更是大唐军队序列之战力第一等,尤其是水师,茫茫大海之上纵横无敌,可以说只要到了海边,那便是房二的地盘。”
众人深以为然。
算一算,时至今日已经有几个国家灭亡于房俊之手?
灭高昌国时,以侯君集为主帅,但房俊率领神机营随军出征,存在感绝对不低,之后更是一度驻守高昌;新罗之内附由其一手操纵;倭国固然尚存,但号称传承几千年的天皇血脉断绝,国主由水师扶立,其国上下尽在水师掌控之内,若有充足之利益,覆亡其国不过翻掌之间耳;安南与倭国大体相同,水师兵锋之盛,早已慑服其国上下,使之卑躬屈膝、沦为附庸……
单纯以功勋而论,房俊已经凌驾于李靖、李勣之上,所欠缺的唯资历而已。
但资历这东西大多是熬出来的,只要活得就一点,尸位素餐之辈亦能熬成朝廷元老。以房俊目前之年龄,只要不是惨遭横死,在可以预见之未来定能成为“军方第一人”,获得李靖、李勣都不曾真正拥有的权势。
真是后生可畏,令人艳羡……
诸人抒发了一通感慨,终于回归正题。
尉迟恭问:“如今长安局势已经明朗,关陇叛军要么促成和谈,要么玉石俱焚,不知大帅有何打算?”
大家一看着李勣。
一直以来,李勣以强硬的手腕压制军各方势力,却一直不肯表露自己的立场与倾向,令这帮骄兵悍将、当朝功勋们心急火燎、疑惑重重。时至今日,东宫几乎立于不败之地,总不能继续藏着掖着了吧?
李勣沉吟未语之时,程咬金已经摇头道:“别的暂且不论,首要之事便是将陛下送回长安,安置于太极宫内,然后昭告天下,举行国葬。”
众人一阵沉默,心情悲怮,对李勣之怨气也渐渐增深。
妄陛下对于信赖有加,如今你却将陛下之龙体放置在这潼关,与长安近在咫尺而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