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卖地的消息在江宁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这可是千亩规模的土地交易,便是在以前也并非常见。很多人是期待着面临罚款最重的段家与文璋激烈斗争,却没想到段家竟然怂了。
希望文璋倒掉的人不止限于江宁,在杭州有更多人希望文家三兄弟能从地球上被彻底抹煞,所以消息飞一样的传到了杭州。没多久,连贾似道都从长孙贾唯信这里听说了这件大事。贾似道摸着已经全白的胡子,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旁边的贾唯信有些不安,他爷爷已经75岁了,这么激动只怕对身体不好。
贾似道根本不在意,他只是开怀大笑。等笑意过去,贾似道神色淡然,仿佛根本没有笑过一样。贾唯信问道:“却不知阿祖为何如此高兴。”
贾似道答道:“我没有高兴,我只是觉得好笑。原来为政的关键竟然是吏治,果然古人诚不我欺。”
“吏治?”贾唯信有些不明白。
“制科出来的干部们所做的事,都是以前小吏做的事。你觉得考进士的人哪个会读农学的书,可他们考上进士或者考上功名之后又觉得自己很不得了,就如韩愈在《师说》里所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赵嘉仁整顿吏治,取消了小吏,让你等读制科的从小吏做起。这才是真古意。不愧是赵嘉仁总爱写的秦汉第一帝国的风范。”
贾唯信仔细思忖一下,然后问道:“阿祖,若没有那些懂农业,懂数学,懂执行政策的制科干部,文璋便是再能干,也斗不过九十几家地方豪强。”
“没错。当年我以鄂州之功,又有许多对朝政沉沦痛心疾首的大臣相助,我自己先捐出来我们贾家的两万亩良田,这才能推动公田改革。然而弄到怨声载道,没多久这政策就执行的走样。他文璋不过是个地方知府,就能让人甘心卖一千亩地给官府,他凭什么。”
“可文璋也未必能赢。”贾唯信还有怀疑。
“能不能赢,不好说。但是文璋有能力与地方上的地主斗下去。他这么做,必然有人跟风。而文璋若是能赢,他的官途就不可限量。你不用刻意交往此人,却也不要去招惹他。”
贾唯信对爷爷的判断还是很认同的,他当即答道:“是。阿祖。”
就在贾唯信准备结束此次会谈之时,却听贾似道说道:“大郎,你去我书房的抽屉里拿出写给赵嘉仁的信,看看能不能交给他。”
“是。阿祖。”贾唯信毫不迟疑的答应下来。既然是爷爷贾似道的安排,自然会有道理。
之后的事情就如贾唯信所相信的那样,赵嘉仁那边的办公厅果然接了信。两天之后,在他回家的时候,却见到门口有穿着黑色军服带红袖章的御林军在门口。贾唯信靠近过去,立刻就被挡在外面。贾唯信也不敢乱声称自己是谁,警卫团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赵嘉仁的安全,就算是贾唯信以被拦在外面而去状告,除了碰一鼻子灰之外,大概就剩下在档案里被记一笔的可能。
不过赵官家既然是爷爷贾似道的前属下兼世交好友,贾唯信是真的想在旁边服侍着,顺道听听两人说些什么。
赵嘉仁此时谈的也就是以前的旧事。两人已经十几年没见过面,他们之间交集只剩下过去。谈起过去,贾似道非常感慨:“我还记得赵兄弟那时候刚考上进士,十三四岁的年龄,本该去杭州领差事,却先到扬州找我。那时候你哪里有钱在官场上运作,却知道这钱一定要出。便给我写个借条,落款是莆田县县尉赵嘉仁借。”
赵嘉仁听了之后忍不住露出怀念的笑容,他也感叹道:“那时候贾兄肯借我钱,又帮我找差事,真的是万分感谢。”
“不用感谢。当年你也助我良多,鄂州之战,襄阳之战,便是那么大功劳,我不也没谢过你。不过我请你来也不是为了这些旧事。到了这般年纪,我放不下的只剩下一件,就是丁家洲之战。丁家洲之战,我当时若是见到战败就羞愤自尽,当然没有现在的烦恼。可我乃是丞相,肩负大宋的责任。我的确不想死,可战败之后却有朝廷里陈宜中之辈趁机夺权,不然怎么会有临安总投降的结果。嘉仁兄弟,我已经活不了多久,只想在身后不留一个奸臣的名号。若能如愿,我来世必报答兄弟的恩情。”
赵嘉仁对于狗屁来世根本没兴趣,对于历史上贾似道是不是真的和蒙古私下签订密约,赵嘉仁比较持不相信的立场。所以他并不认为贾似道真是个奸臣。如果是奸臣,就不会搞公田改革了。
但是赵嘉仁依旧正色说道:“贾兄,一件事归一件事。我虽然不觉得贾兄是奸臣,更不觉得贾兄卖国。但是丁家洲之败,难倒丞相不用罢相么。”
听了这个指责,贾似道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赵嘉仁则没有丝毫安慰,在南宋,丞相承担着制定政策的权力,也拥有相应的人事权,财权。丁家洲之败,意味着贾似道的整体政策失败了。
即便公田改革的确解决了供应给襄阳的吕氏兄弟兵团以及大宋禁军的粮草问题,棉务也解决了发放军饷的难题。这都算是贾似道本人执行层面的成功。但是这些成功却没办法完成战略上的目标,就是挡住蒙古的侵略。所以赵嘉仁认为贾似道执政失败了。而历史对于失败者不会宽容。
赵嘉仁沉默着,贾似道也沉默着。过了好一阵,贾似道突然哽咽起来。但是只哽咽了几声,贾似道竟然恢复了正常。他抹掉眼角的眼泪,尽量用开朗的声音说道:“若是按照赵兄弟所讲,日后你若是记载当年旧事,你会说我乃是误国的丞相,却不是卖国的丞相。”
“若是让我来写,我会写你是执政失败的丞相,大宋丞相凡是执政失败就会下台。”赵嘉仁答道。
贾似道微微点头,“若能有此评价,足矣!”
就在赵嘉仁准备再稍微聊几句后便离开之时,贾似道却让赵嘉仁的秘书帮他从客厅的柜子里拖出一个小车。他指着小车说道:“赵兄弟,咱们大宋官场上就是那么几百个进士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在他们虽然因为制科的事情看着衰落,可我觉得他们之间更会因此而联络起来。这些东西都是我收集的些小事。大概都是各个进士家族的一点风闻。我已经有今天没每日,便送给嘉仁做个留念。”
“……谢了。”赵嘉仁说道。
“不谢。我已经没气力,不能再招待嘉仁。咱们就此别国。”
“贾兄保重。”
从贾似道家里回到住处,赵嘉仁让秘书去请现在肃奸委员会的副主席刘宠过来,自己则随便挑拣几个贾似道送的包裹打开。这里面有些是弹劾的风闻奏折,有些则是一些信件,还有些是账本。看得出,贾似道在当丞相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放弃情报收集工作。对于他的政敌或者需要提防的盟友,贾似道可不是纯洁无瑕的小白兔。
没多久,刘宠就赶来。赵嘉仁就指着那些东西告诉刘宠,“这些可以归档,做个资料库的辅助材料。”
刘宠简单的应了。肃奸委员会现在已经开始向着情报收集的方向转型,在某个方向上可以说与情报局有些重叠。两个单位相比较,情报局从事更光明一些的情报收集工作,肃奸委员会则是属于比较阴暗的部门。
赵嘉仁又问道:“那些地主们的反应如何?”
“到现在还没见到有谁敢对抗官府。臣现在不知道之后会如何,若是规矩能立起来,想来会斗得更猛。”
“那就静静的等着看吧。”赵嘉仁命道。
对于贾似道的事情,赵嘉仁也已经放下了。却没想到几天后刘宠又来了,见到赵嘉仁之后,他就禀报道:“官家,贾似道留下的那些东西里面有好几份名单,都是以前支持贾似道和反对贾似道的名单。后面还有他们各种背后关系。这下就清楚了之前几个人到底是怎么联系上的。这档案可否要升级?”
之前赵嘉仁是让这些档案作为辅助材料,那个的可信度就比较低。如果是升级,就能变成更有可信度的资料来源。
赵嘉仁听了之后摇摇头,“不用现在升级,先单独整理出一个贾似道的情报区块,根据以后的验证局面来逐条升级。”
刘宠觉得这也可行,就回去按赵嘉仁的命令去做。肃奸委员会这么多年也有了一批相当能干的队伍,处理起来很快。刘宠忍不住偷偷看了看整理出来的有关自家老爹的资料,大宋进士们盘根错节,各种关系非常复杂。搜索片刻,刘宠就发现,他家竟然有至少两条线只通过一个人就能够与江宁段家有关系。这发现让刘宠忍不住摇头,再次对情报的威力感到叹服。
希望文璋倒掉的人不止限于江宁,在杭州有更多人希望文家三兄弟能从地球上被彻底抹煞,所以消息飞一样的传到了杭州。没多久,连贾似道都从长孙贾唯信这里听说了这件大事。贾似道摸着已经全白的胡子,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旁边的贾唯信有些不安,他爷爷已经75岁了,这么激动只怕对身体不好。
贾似道根本不在意,他只是开怀大笑。等笑意过去,贾似道神色淡然,仿佛根本没有笑过一样。贾唯信问道:“却不知阿祖为何如此高兴。”
贾似道答道:“我没有高兴,我只是觉得好笑。原来为政的关键竟然是吏治,果然古人诚不我欺。”
“吏治?”贾唯信有些不明白。
“制科出来的干部们所做的事,都是以前小吏做的事。你觉得考进士的人哪个会读农学的书,可他们考上进士或者考上功名之后又觉得自己很不得了,就如韩愈在《师说》里所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赵嘉仁整顿吏治,取消了小吏,让你等读制科的从小吏做起。这才是真古意。不愧是赵嘉仁总爱写的秦汉第一帝国的风范。”
贾唯信仔细思忖一下,然后问道:“阿祖,若没有那些懂农业,懂数学,懂执行政策的制科干部,文璋便是再能干,也斗不过九十几家地方豪强。”
“没错。当年我以鄂州之功,又有许多对朝政沉沦痛心疾首的大臣相助,我自己先捐出来我们贾家的两万亩良田,这才能推动公田改革。然而弄到怨声载道,没多久这政策就执行的走样。他文璋不过是个地方知府,就能让人甘心卖一千亩地给官府,他凭什么。”
“可文璋也未必能赢。”贾唯信还有怀疑。
“能不能赢,不好说。但是文璋有能力与地方上的地主斗下去。他这么做,必然有人跟风。而文璋若是能赢,他的官途就不可限量。你不用刻意交往此人,却也不要去招惹他。”
贾唯信对爷爷的判断还是很认同的,他当即答道:“是。阿祖。”
就在贾唯信准备结束此次会谈之时,却听贾似道说道:“大郎,你去我书房的抽屉里拿出写给赵嘉仁的信,看看能不能交给他。”
“是。阿祖。”贾唯信毫不迟疑的答应下来。既然是爷爷贾似道的安排,自然会有道理。
之后的事情就如贾唯信所相信的那样,赵嘉仁那边的办公厅果然接了信。两天之后,在他回家的时候,却见到门口有穿着黑色军服带红袖章的御林军在门口。贾唯信靠近过去,立刻就被挡在外面。贾唯信也不敢乱声称自己是谁,警卫团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赵嘉仁的安全,就算是贾唯信以被拦在外面而去状告,除了碰一鼻子灰之外,大概就剩下在档案里被记一笔的可能。
不过赵官家既然是爷爷贾似道的前属下兼世交好友,贾唯信是真的想在旁边服侍着,顺道听听两人说些什么。
赵嘉仁此时谈的也就是以前的旧事。两人已经十几年没见过面,他们之间交集只剩下过去。谈起过去,贾似道非常感慨:“我还记得赵兄弟那时候刚考上进士,十三四岁的年龄,本该去杭州领差事,却先到扬州找我。那时候你哪里有钱在官场上运作,却知道这钱一定要出。便给我写个借条,落款是莆田县县尉赵嘉仁借。”
赵嘉仁听了之后忍不住露出怀念的笑容,他也感叹道:“那时候贾兄肯借我钱,又帮我找差事,真的是万分感谢。”
“不用感谢。当年你也助我良多,鄂州之战,襄阳之战,便是那么大功劳,我不也没谢过你。不过我请你来也不是为了这些旧事。到了这般年纪,我放不下的只剩下一件,就是丁家洲之战。丁家洲之战,我当时若是见到战败就羞愤自尽,当然没有现在的烦恼。可我乃是丞相,肩负大宋的责任。我的确不想死,可战败之后却有朝廷里陈宜中之辈趁机夺权,不然怎么会有临安总投降的结果。嘉仁兄弟,我已经活不了多久,只想在身后不留一个奸臣的名号。若能如愿,我来世必报答兄弟的恩情。”
赵嘉仁对于狗屁来世根本没兴趣,对于历史上贾似道是不是真的和蒙古私下签订密约,赵嘉仁比较持不相信的立场。所以他并不认为贾似道真是个奸臣。如果是奸臣,就不会搞公田改革了。
但是赵嘉仁依旧正色说道:“贾兄,一件事归一件事。我虽然不觉得贾兄是奸臣,更不觉得贾兄卖国。但是丁家洲之败,难倒丞相不用罢相么。”
听了这个指责,贾似道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赵嘉仁则没有丝毫安慰,在南宋,丞相承担着制定政策的权力,也拥有相应的人事权,财权。丁家洲之败,意味着贾似道的整体政策失败了。
即便公田改革的确解决了供应给襄阳的吕氏兄弟兵团以及大宋禁军的粮草问题,棉务也解决了发放军饷的难题。这都算是贾似道本人执行层面的成功。但是这些成功却没办法完成战略上的目标,就是挡住蒙古的侵略。所以赵嘉仁认为贾似道执政失败了。而历史对于失败者不会宽容。
赵嘉仁沉默着,贾似道也沉默着。过了好一阵,贾似道突然哽咽起来。但是只哽咽了几声,贾似道竟然恢复了正常。他抹掉眼角的眼泪,尽量用开朗的声音说道:“若是按照赵兄弟所讲,日后你若是记载当年旧事,你会说我乃是误国的丞相,却不是卖国的丞相。”
“若是让我来写,我会写你是执政失败的丞相,大宋丞相凡是执政失败就会下台。”赵嘉仁答道。
贾似道微微点头,“若能有此评价,足矣!”
就在赵嘉仁准备再稍微聊几句后便离开之时,贾似道却让赵嘉仁的秘书帮他从客厅的柜子里拖出一个小车。他指着小车说道:“赵兄弟,咱们大宋官场上就是那么几百个进士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在他们虽然因为制科的事情看着衰落,可我觉得他们之间更会因此而联络起来。这些东西都是我收集的些小事。大概都是各个进士家族的一点风闻。我已经有今天没每日,便送给嘉仁做个留念。”
“……谢了。”赵嘉仁说道。
“不谢。我已经没气力,不能再招待嘉仁。咱们就此别国。”
“贾兄保重。”
从贾似道家里回到住处,赵嘉仁让秘书去请现在肃奸委员会的副主席刘宠过来,自己则随便挑拣几个贾似道送的包裹打开。这里面有些是弹劾的风闻奏折,有些则是一些信件,还有些是账本。看得出,贾似道在当丞相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放弃情报收集工作。对于他的政敌或者需要提防的盟友,贾似道可不是纯洁无瑕的小白兔。
没多久,刘宠就赶来。赵嘉仁就指着那些东西告诉刘宠,“这些可以归档,做个资料库的辅助材料。”
刘宠简单的应了。肃奸委员会现在已经开始向着情报收集的方向转型,在某个方向上可以说与情报局有些重叠。两个单位相比较,情报局从事更光明一些的情报收集工作,肃奸委员会则是属于比较阴暗的部门。
赵嘉仁又问道:“那些地主们的反应如何?”
“到现在还没见到有谁敢对抗官府。臣现在不知道之后会如何,若是规矩能立起来,想来会斗得更猛。”
“那就静静的等着看吧。”赵嘉仁命道。
对于贾似道的事情,赵嘉仁也已经放下了。却没想到几天后刘宠又来了,见到赵嘉仁之后,他就禀报道:“官家,贾似道留下的那些东西里面有好几份名单,都是以前支持贾似道和反对贾似道的名单。后面还有他们各种背后关系。这下就清楚了之前几个人到底是怎么联系上的。这档案可否要升级?”
之前赵嘉仁是让这些档案作为辅助材料,那个的可信度就比较低。如果是升级,就能变成更有可信度的资料来源。
赵嘉仁听了之后摇摇头,“不用现在升级,先单独整理出一个贾似道的情报区块,根据以后的验证局面来逐条升级。”
刘宠觉得这也可行,就回去按赵嘉仁的命令去做。肃奸委员会这么多年也有了一批相当能干的队伍,处理起来很快。刘宠忍不住偷偷看了看整理出来的有关自家老爹的资料,大宋进士们盘根错节,各种关系非常复杂。搜索片刻,刘宠就发现,他家竟然有至少两条线只通过一个人就能够与江宁段家有关系。这发现让刘宠忍不住摇头,再次对情报的威力感到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