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作者:绯红之月
第103章 鄱阳湖剿匪(八)
船只驶入鄱阳湖,李庭芝眺望这片第一次真正进入的水域,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他是湖北人,坐船顺流而下前往临安的时候经过九江口,那时候听人讲起,进入九江之后就是鄱阳湖。
年轻时候千里远行为做官,做了官之后才知道远行的辛苦。大宋的官员分两种,京官与流官。看着鄱阳湖的浩渺烟波,李知州心中感叹水面虽好,却不如西湖的秀丽。
正在眺望湖面,李庭芝就见到远处有船只正在快速行动。李知州倒也没有在意,湖面上有船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十几分钟之后,李知州再也忍不住,问随从,“那些船是不是在追逐?”
随从答道:“禀告知州,的确如此。”
李庭芝虽然是文官,却也是打过仗的,他倒也没有害怕,只是问道:“却是谁的船队?”
随从拿出行李中的单筒望远镜,拉开后仔细看了,这才告诉李庭芝,“知州,应该军船在追民船。”
听了这个,李庭芝要过望远镜,调整好适合自己的焦距,他仔细看去,就见湖面上前面的小船拼死逃脱。后面军船上的二十个桨位上船桨从容划水,就如一只老鹰般接近猎物。军船的桅杆上宋军的新式赤色军旗飘动,应该是官军无误。
让随从把价格不菲的望远镜收好,李庭芝说道:“不用管他们。我们继续行船赶路。”
随从很是讶异,他没想到李知州竟然对此毫无反应。这就是随从弄错了,李庭芝这番话的原因是他对此很有反应。李庭芝从枢密院副使这个京官成为了隆兴府(南昌)知州,表面上是被枢密院的蒙古间谍连累,李知州自己认为赵太尉这是要对枢密院进行大清洗。若是真要追究责任,枢密院枢密使赵嘉仁赵太尉难倒就不该引咎辞职么?
事实上赵太尉不仅没有辞职,他还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在枢密院中。清洗枢密院之前,赵太尉在枢密院里头一言九鼎。清洗之后的枢密院就是赵太尉开的,李庭芝已经懒得再说什么。因为说什么都没用。
再向前走,有军船靠近询问。李庭芝的随从高喊船上是李知州,结果那帮人还是要看官文。看完官文,军船调头就走。随从忍不住对着军船的背影骂道:“一群不长眼的东西。”
李庭芝只是摇摇头。这就是赵太尉的军队,如此嚣张,如此傲慢。而且即便是告状也没用,李庭芝也知道现在军船本就有稽查的权力。更何况此时江西还没太平呢,官军只是夺回南昌,明教的教主依旧逍遥法外。
天色逐渐晚了,李庭芝的船就得靠岸。随从忍不住说道:“这里竟然连个灯塔都没有。”
李知州听了心中一动。灯塔是最近十几年里面水路上最重要的变化,寻求根源,还是赵太尉先弄出来的。晚上的时候天地间一片黑暗,有了灯塔之后海上的船只就不用靠近海岸,只用看着一个接一个的灯塔亮光就能够判断自己的位置。
不仅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赵太尉执政之后在长江需要引航的地方也修建灯塔。就如现在的鄱阳湖,若是有灯塔,晚上的时候船只就不用停靠岸边,只需要因应灯塔指引前进就好。顶多在船只前后都挂上玻璃风灯防止黑暗中相撞。
想到这里,李知州就觉得自己有必要兴建灯塔,而且现在赵太尉把兴建了水利部,灯塔就是水利部的职权。各个地方兴建灯塔,可以向水利部打报告。由水利部出钱来做。若是水利部不给钱,李知州觉得自己可以找鄱阳湖一带的富户来做,要求富户们出钱本来也是大宋的传统。
晚上在停泊点修整的船只还不少,到了半夜,李庭芝听到一阵清脆的铃铛声。迷迷瞪瞪之间,就听到船上的水手喝道:“什么人爬船!”
接着李庭芝就被人用力晃动,随从急切的喊道:“知州,知州。醒醒!”
被硬拽起来,李庭芝先是糊涂。直到铁钟铛铛的被敲响,他才不得不清醒过来。这才想起之前船老大说过,他们晚上会在容易从外面爬船的地方系上铃铛,防止歹人袭击。没想到这铃铛还真的起作用了。
此时船上已经点起了火把,船老大和船工们拿着武器,李庭芝的随从们也抽出刀来护住李庭芝。外面其他船听到动静,也逐渐有了反应。折腾了好一阵之后才算是镇定下来。护卫前来禀报,歹人跳水逃脱。最后也没抓到什么人。之后众人轮班休息,天色微明,船只就继续出发。
白天又遇到了官船巡查,这次护卫出示公文之时就不爽的怒道:“你们若是在这里耍威风,还不如晚上好好缉盗。”
军船上的人就问出了何事,护卫将昨天晚上的事情讲了。刘宠就在船上,他见排长认真的听对面的护卫讲述有水贼的事情,就趁机抬头看向对面的船里。仔细分辨,就见官船里面的果然是李庭芝。刘景文认识李庭芝,刘宠也跟着父亲见过这位被盛赞的官员。现在居然如此重逢,刘宠心中虽然感慨,却不敢上去说话。
等船只分开,排长就召集了排里面的干部开会。此时刘宠已经是排里的文化委员,虽然不是干部,却是学社成员。也有参加会议的资格。听了众人怀疑水贼就是明教首脑的说法,刘宠忍不住开口说道:“我觉得水贼未必就是明教首脑。他们现在虽然惊魂未定,却好歹会有躲藏的地方。咱们在湖上搜索这么紧,明教首脑一定不会不知道。他们此时再出来打劫,很容易就被我们遇上。”
“万一他们是真的找不到吃的呢?”副排长有些没好气的问。军船虽然行动的很快,但是大家都要划船。每日里这么行动,大家最初的那些热情已经消耗殆尽。
刘宠知道所有人都是这么感受,包括他自己也是。眼见大家有把怨气发泄到他身上,刘宠连忙说道:“不如这样,我们到停泊点的村里问问。”
排长翻了翻眼睛,他本想呵斥,却又实在是没办法对文化委员发火。好歹刘宠这娃是有文化的,于是便很不爽的说道:“这鄱阳湖周围明教的人甚多。我们虽然剿灭了南昌城内的那些人,可明教起来造反的不少人是在赣江两边。得知我们攻克南昌,他们才散去。现在到地方上,却也不知道会如何呢!”
“不然就让刘委员带人到地方上查问吧。”副班长跟着没好气的说道。话音一落,大家哈哈大笑。
刘宠心里面觉得自己被羞辱了,自然很是不忿。不过仔细想想,这些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正如指导员所讲,这鄱阳湖一带是本地人的家,他们这些宋军虽然代表了官府,在鄱阳湖却是外来的‘客人’。一个师的兵力能够对南昌城发动进攻,却没办法弹压控制整个鄱阳湖地区。
既然如此,刘宠索性有些发泄的说道:“那我们就不如直接给上面汇报,说我们直接改成水上警察部队就好。以现在的局面,在湖上也就是维持局面,却没办法剿匪。”
“你若是写,我就交上去。”排长早就不想在湖上这么耗着,立刻应道。
“好。我就写!”刘宠也是一口气憋着,当时就说道。
四天后,这份文件就作为汇总文件的一部分,送到了营长这里。营长读完了这份‘说明文’之后,又去看了最后的签名。然后他抬头问营参谋,“咱们部队里面有个叫刘宠的干部么?”
“刘宠是谁?”营参谋反问道。新军制下所有指挥员数量固定,职务明确。营参谋叫不出全营所有人的名字,但是全营所有指挥员的名字他还是知道的。
营长把这份‘说明文’递给营参谋。参谋拿过来看了一遍,再看了签名,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份说明对当下局面分析的很透彻,特别是勇敢的指出靠着一万人,以及刚与鄱阳湖地区的百姓发生的军事斗争,就如大风吹过地面,能够卷走地面上的枯枝败叶尘土微屑,却对地面毫无影响。至于地下的树根虫豸,田鼠兔子,更是毫无用处。部队想解决问题,就得反客为主和地方上联络。当然,以现在部队的数量和鄱阳湖的广阔,到此为止是最好的选择。
“你们有谁知道六连有个叫刘宠的干部么?”营参谋对其他干部问道。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负责文化的干部说道:“有个新任的教员叫刘宠。不过那个刘宠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啊。”
营长一听呵呵就笑出声来,“呵呵!这帮人行啊。他们自己不想再搜索明教的首脑,还不敢讲,便让个十来岁的娃说出来。挺有算计的!”
营参谋长听了之后觉得深以为然。其实部队里面不想继续在湖面上这么瞎逛的绝非一个两个。其实连营参谋长也觉得这么整不是个办法。可不这么整又能如何呢?明教首脑还没抓住,现在就收兵么?
最后营参谋长说道:“要么这样吧,我们把这份东西放到士兵投书里,给师部送上去。”
第103章 鄱阳湖剿匪(八)
- 肉肉屋
第103章 鄱阳湖剿匪(八)
船只驶入鄱阳湖,李庭芝眺望这片第一次真正进入的水域,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他是湖北人,坐船顺流而下前往临安的时候经过九江口,那时候听人讲起,进入九江之后就是鄱阳湖。
年轻时候千里远行为做官,做了官之后才知道远行的辛苦。大宋的官员分两种,京官与流官。看着鄱阳湖的浩渺烟波,李知州心中感叹水面虽好,却不如西湖的秀丽。
正在眺望湖面,李庭芝就见到远处有船只正在快速行动。李知州倒也没有在意,湖面上有船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十几分钟之后,李知州再也忍不住,问随从,“那些船是不是在追逐?”
随从答道:“禀告知州,的确如此。”
李庭芝虽然是文官,却也是打过仗的,他倒也没有害怕,只是问道:“却是谁的船队?”
随从拿出行李中的单筒望远镜,拉开后仔细看了,这才告诉李庭芝,“知州,应该军船在追民船。”
听了这个,李庭芝要过望远镜,调整好适合自己的焦距,他仔细看去,就见湖面上前面的小船拼死逃脱。后面军船上的二十个桨位上船桨从容划水,就如一只老鹰般接近猎物。军船的桅杆上宋军的新式赤色军旗飘动,应该是官军无误。
让随从把价格不菲的望远镜收好,李庭芝说道:“不用管他们。我们继续行船赶路。”
随从很是讶异,他没想到李知州竟然对此毫无反应。这就是随从弄错了,李庭芝这番话的原因是他对此很有反应。李庭芝从枢密院副使这个京官成为了隆兴府(南昌)知州,表面上是被枢密院的蒙古间谍连累,李知州自己认为赵太尉这是要对枢密院进行大清洗。若是真要追究责任,枢密院枢密使赵嘉仁赵太尉难倒就不该引咎辞职么?
事实上赵太尉不仅没有辞职,他还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在枢密院中。清洗枢密院之前,赵太尉在枢密院里头一言九鼎。清洗之后的枢密院就是赵太尉开的,李庭芝已经懒得再说什么。因为说什么都没用。
再向前走,有军船靠近询问。李庭芝的随从高喊船上是李知州,结果那帮人还是要看官文。看完官文,军船调头就走。随从忍不住对着军船的背影骂道:“一群不长眼的东西。”
李庭芝只是摇摇头。这就是赵太尉的军队,如此嚣张,如此傲慢。而且即便是告状也没用,李庭芝也知道现在军船本就有稽查的权力。更何况此时江西还没太平呢,官军只是夺回南昌,明教的教主依旧逍遥法外。
天色逐渐晚了,李庭芝的船就得靠岸。随从忍不住说道:“这里竟然连个灯塔都没有。”
李知州听了心中一动。灯塔是最近十几年里面水路上最重要的变化,寻求根源,还是赵太尉先弄出来的。晚上的时候天地间一片黑暗,有了灯塔之后海上的船只就不用靠近海岸,只用看着一个接一个的灯塔亮光就能够判断自己的位置。
不仅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赵太尉执政之后在长江需要引航的地方也修建灯塔。就如现在的鄱阳湖,若是有灯塔,晚上的时候船只就不用停靠岸边,只需要因应灯塔指引前进就好。顶多在船只前后都挂上玻璃风灯防止黑暗中相撞。
想到这里,李知州就觉得自己有必要兴建灯塔,而且现在赵太尉把兴建了水利部,灯塔就是水利部的职权。各个地方兴建灯塔,可以向水利部打报告。由水利部出钱来做。若是水利部不给钱,李知州觉得自己可以找鄱阳湖一带的富户来做,要求富户们出钱本来也是大宋的传统。
晚上在停泊点修整的船只还不少,到了半夜,李庭芝听到一阵清脆的铃铛声。迷迷瞪瞪之间,就听到船上的水手喝道:“什么人爬船!”
接着李庭芝就被人用力晃动,随从急切的喊道:“知州,知州。醒醒!”
被硬拽起来,李庭芝先是糊涂。直到铁钟铛铛的被敲响,他才不得不清醒过来。这才想起之前船老大说过,他们晚上会在容易从外面爬船的地方系上铃铛,防止歹人袭击。没想到这铃铛还真的起作用了。
此时船上已经点起了火把,船老大和船工们拿着武器,李庭芝的随从们也抽出刀来护住李庭芝。外面其他船听到动静,也逐渐有了反应。折腾了好一阵之后才算是镇定下来。护卫前来禀报,歹人跳水逃脱。最后也没抓到什么人。之后众人轮班休息,天色微明,船只就继续出发。
白天又遇到了官船巡查,这次护卫出示公文之时就不爽的怒道:“你们若是在这里耍威风,还不如晚上好好缉盗。”
军船上的人就问出了何事,护卫将昨天晚上的事情讲了。刘宠就在船上,他见排长认真的听对面的护卫讲述有水贼的事情,就趁机抬头看向对面的船里。仔细分辨,就见官船里面的果然是李庭芝。刘景文认识李庭芝,刘宠也跟着父亲见过这位被盛赞的官员。现在居然如此重逢,刘宠心中虽然感慨,却不敢上去说话。
等船只分开,排长就召集了排里面的干部开会。此时刘宠已经是排里的文化委员,虽然不是干部,却是学社成员。也有参加会议的资格。听了众人怀疑水贼就是明教首脑的说法,刘宠忍不住开口说道:“我觉得水贼未必就是明教首脑。他们现在虽然惊魂未定,却好歹会有躲藏的地方。咱们在湖上搜索这么紧,明教首脑一定不会不知道。他们此时再出来打劫,很容易就被我们遇上。”
“万一他们是真的找不到吃的呢?”副排长有些没好气的问。军船虽然行动的很快,但是大家都要划船。每日里这么行动,大家最初的那些热情已经消耗殆尽。
刘宠知道所有人都是这么感受,包括他自己也是。眼见大家有把怨气发泄到他身上,刘宠连忙说道:“不如这样,我们到停泊点的村里问问。”
排长翻了翻眼睛,他本想呵斥,却又实在是没办法对文化委员发火。好歹刘宠这娃是有文化的,于是便很不爽的说道:“这鄱阳湖周围明教的人甚多。我们虽然剿灭了南昌城内的那些人,可明教起来造反的不少人是在赣江两边。得知我们攻克南昌,他们才散去。现在到地方上,却也不知道会如何呢!”
“不然就让刘委员带人到地方上查问吧。”副班长跟着没好气的说道。话音一落,大家哈哈大笑。
刘宠心里面觉得自己被羞辱了,自然很是不忿。不过仔细想想,这些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正如指导员所讲,这鄱阳湖一带是本地人的家,他们这些宋军虽然代表了官府,在鄱阳湖却是外来的‘客人’。一个师的兵力能够对南昌城发动进攻,却没办法弹压控制整个鄱阳湖地区。
既然如此,刘宠索性有些发泄的说道:“那我们就不如直接给上面汇报,说我们直接改成水上警察部队就好。以现在的局面,在湖上也就是维持局面,却没办法剿匪。”
“你若是写,我就交上去。”排长早就不想在湖上这么耗着,立刻应道。
“好。我就写!”刘宠也是一口气憋着,当时就说道。
四天后,这份文件就作为汇总文件的一部分,送到了营长这里。营长读完了这份‘说明文’之后,又去看了最后的签名。然后他抬头问营参谋,“咱们部队里面有个叫刘宠的干部么?”
“刘宠是谁?”营参谋反问道。新军制下所有指挥员数量固定,职务明确。营参谋叫不出全营所有人的名字,但是全营所有指挥员的名字他还是知道的。
营长把这份‘说明文’递给营参谋。参谋拿过来看了一遍,再看了签名,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份说明对当下局面分析的很透彻,特别是勇敢的指出靠着一万人,以及刚与鄱阳湖地区的百姓发生的军事斗争,就如大风吹过地面,能够卷走地面上的枯枝败叶尘土微屑,却对地面毫无影响。至于地下的树根虫豸,田鼠兔子,更是毫无用处。部队想解决问题,就得反客为主和地方上联络。当然,以现在部队的数量和鄱阳湖的广阔,到此为止是最好的选择。
“你们有谁知道六连有个叫刘宠的干部么?”营参谋对其他干部问道。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负责文化的干部说道:“有个新任的教员叫刘宠。不过那个刘宠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啊。”
营长一听呵呵就笑出声来,“呵呵!这帮人行啊。他们自己不想再搜索明教的首脑,还不敢讲,便让个十来岁的娃说出来。挺有算计的!”
营参谋长听了之后觉得深以为然。其实部队里面不想继续在湖面上这么瞎逛的绝非一个两个。其实连营参谋长也觉得这么整不是个办法。可不这么整又能如何呢?明教首脑还没抓住,现在就收兵么?
最后营参谋长说道:“要么这样吧,我们把这份东西放到士兵投书里,给师部送上去。”
第103章 鄱阳湖剿匪(八)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