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作者:绯红之月
第92章 学社成员眼中的农民起义(下)
学社总社下午会议结束之后,众人都去了住处修整。文天祥与李鸿钧两人一起在走,文天祥对李鸿钧谢道:“若不是李侍郎看出我儿女的病,我还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呢。”
李鸿钧淡定的笑道:“我这点能耐还是跟着太尉学的。在船上最怕的就是传染病,一出事就是一船人。而且病人若是运气好,遇到沿途海岛,我们还把他放上去。若是运气不好,那就只能让他下船自生自灭啦。”
文天祥很诚恳的说道:“不管怎么讲,都是李侍郎看出我儿女是疟疾……,下船?”最初听到没遇到海岛只能让生病水手下船之时,文天祥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突然间他明白过来了,什么叫下船!那是直接给扔海里啊!
对这么悲惨的事情,李鸿钧并没有太多感慨。其实最初下达抛弃水手的命令之时,李鸿钧也感到很痛苦,内心颇为挣扎。但是经历多了,他也不得习惯这些。不管被抛弃的水手有多可怜,可一条命与一船人的性命相比较,还是一船人的性命更有价值。
李鸿钧叹道:“当时救人是应当的。我跟了赵太尉之后杀人很多,虽然杀的都是海盗和蒙古人,问心无愧。却还是感觉人要行善积德,能帮一下就帮一下。再说我还与文兄弟结了亲,说明郝好人有好报。”
文天祥虽然性格激烈,却不是个不通情理的人。李鸿钧救了他的儿女,而且李鸿钧还是赵太尉手下地位非常高的干部,他儿子李云在淮东等地作战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与李家结亲是很好的选择。有这层关系,他与李鸿钧的宿舍都在一起。
回到宿舍没多久,李鸿钧的儿子李云就跑来。作为学社总社成员之一,李云也参加了此次会议。见到老爹,李云急急忙忙的说道:“爹,我仔细想了太尉今天所讲的事情,其实就是如何用兵而已。之前太尉用兵的时候强调要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只要开战,就打得尸山血海。若是不想多杀伤,就打击溃战。把明教那些敢冲杀在前的干掉,接着掩杀一番,将明教大部队击溃,他们自然就各自回家去了。”
文天祥听着李云的讲述,登时就觉得眼前一亮。赵太尉今天所求的就是不想多杀伤。文天祥也反复考虑,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现在终于从军事专家的角度得到了具体执行手段,他忍不住微微点头。
等李云说完,李鸿钧平淡的说道:“连你都能想到,你以为教出你们来的太尉想不到么?”
李云一愣。他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反驳老爹的话,军中指挥员都认为太尉在军事上的造诣胜过众人,当然不可能弄不清楚这种战术上的小调整。只要太尉稍加思考就能想通关节。
文天祥也是一愣,他也没想到更深的部分,于是就认真听李鸿钧讲述他的看法。
“太尉说过很多次,宋军应该是大宋百姓的子弟兵。就算是亲人中间出现了不肖之徒,也不能上去就往死里打吧。”李鸿钧说道。
李云能理解这些,却还是不理解老爹想说什么。子弟对亲人当然不能上去就下死手,这道理实在是太简单,简单到李云从里面完全看不出来什么来。
见自己的傻儿子只是展现出军事上的能力,李鸿钧心里面暗叹,却也只能说的直白:“若是军中有人上来就吆喝要把百姓杀光,你觉得他们是子弟兵么?”
李云觉得好像明白了,却还是觉得哪里不清楚。文天祥则是神色郑重起来,他已经完全明白李鸿钧到底在说什么。怪不得赵太尉与学社成员如此费力的讲述能不杀伤大宋百姓就不杀伤大宋百姓的道理。这是要在上层先达成共识,别上上头有人会错了意,故意杀人求功劳。
现在军队里面也有学社的分社,那些优秀的军人也会成为学社总社的成员。如果不是这样,是没办法想象李云这样的武将完全平等的与文官们坐在一起听事情,谈论事情。只要学社没有内部分歧,新军里面就好解决。
等文天祥想清楚内外好几层的关键,李云才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不让军中有人谋求杀人建功啊!”
看儿子总算明白过来,李鸿钧点点头,“事情就是如此,面对蒙古人,自然是杀的越多越好。面对大宋百姓,当然是杀的越少越好。太尉在这等事情上从来不会打马虎。”
李云得到了老爹的指示之后就离开了。原本他还想着和老爹商议是不是向太尉提供军事上的建议,现在他明白赵太尉现在所需的不是具体的军事建议,而是要让一众人等都保证,绝不会对百姓大肆杀戮。只要得到这个保证,太尉当然就会安排战术。
看着儿子的背影,李鸿钧叹口气,“文兄弟,李云这孩子自小就是这样。论起打仗,他还有点天份。除了打仗之外,他就如此鲁钝。”
文天祥却摇摇头,“赳赳武夫,国之干城。若是没有令郎这些军人,我们哪里能重夺临安,我们哪里能开疆拓土。当年度宗授贾似道镇东军节度使。家似道就怒曰:节度使,粗人之极致耳!哼!他若是能如赵太尉这帮真正安抚军人,哪里会有丁家洲之败。”
李鸿钧很佩服进士,然而他最受不了的也是进士们这种旁征博引。丁家洲之败,李鸿钧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至于之前的节度使,以及粗人的评价,李鸿钧就完全不明白了。文天祥说化不像赵太尉,赵太尉所讲的话里面也内容很多,然而李鸿钧能够听得懂赵太尉的话。
就在李鸿钧以为文天祥要继续这么旁征博引的说下去之时,文天祥自己换了话题。来自福州那边的干部们并没有什么亲戚失陷蒙古之手,然而进士出身的官员就不同,他们的亲属很多都出了事。大元正式提出交换俘虏,就给了这些人希望。若是能通过交换俘虏的方式将他们换回来,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然而这帮人现在并不敢立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些进士的亲属们在这场风暴中的行动未必就那么光彩。
听了‘未必就那么光彩’的说辞,李鸿钧心中只能感叹这帮文人用语真的是花哨,直接说句‘不光彩’不就好了么。所以他不提及这些,而是问道:“不是有人要和蒙古给我们一个名册么?”
“几十万人的名册,蒙古人有那么多识字的么?”文天祥反问道。
李鸿钧先是一愣,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之前理解不了‘大元,大元。沐猴而冠’到底可笑在哪里。现在他倒是能够体会到‘文人无良,噬人入骨’,这帮人是真的尖酸刻薄啊!笑完,李鸿钧问道:“文兄弟家里可否有人失陷?”
“家乡倒是没有被蒙古攻下。”文天祥答道。
“那就静观其变吧。太尉一直讲学社必须是为国为民,在航海行会里面的干部每年都要考评。这次只怕就是学社的考评。”李鸿钧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
第二天的事情果然如李鸿钧所预言的那般,干部们因为有过被考核淘汰的经历,在这等事情上根本没有自作主张。赵太尉既然说不要多杀人,大家就跟着表态不要多杀人。至于具体执行,自然交给军队去执行。
然而进士出身的文官貌似就没有这般识趣,李伯玉就很是认真的表示,此次要狠狠震慑明教,所以对明教上层一定要歼灭,对于中层也不能放过。这种‘深谋远虑’得到了进士们的普遍认同。文天祥发现若是没有李鸿钧的提前说明,他也会对李伯玉的说法深感赞同。
毕竟新军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证明他们拥有的战斗力。在淮东,在河南中南部,新军面对蒙古军每战必胜。而西征一路上更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有这样强大的军队,当然要给那些暴民深刻的教训,让他们再不揭竿而起才对。
见学社成员都表了态,赵嘉仁脸色一沉,对李伯玉等人说道:“说来说去,你们还是满心的要杀百姓。”
被这么批评,李伯玉还挺委屈,他不解的问道:“太尉何来此言!我只是觉得此时若能令百姓知道厉害,以后就没这么人敢反。”
赵嘉仁毫不客气的回应道:“百姓起来造反肯定是因为活不下去。若是大家安居乐业,那些个还跳出来造反的,就先被百姓给告官,或者直接就让抓了送官。不谈这些我们该做的事情,只是想着杀人立威,这就是爱民么?!”
这些本来都是进士们随口都能说出来的话,正因为随口能说出,所以进士其实也不觉得这是必须。然而听赵嘉仁这么讲,不少人都感觉赵太尉这是要玩真的。有些人自然是欢喜鼓舞,也有不少人觉得心里面好累。光是完成现在的事情已经很累,凭白增加新的劳苦,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第92章 学社成员眼中的农民起义(下)
- 肉肉屋
第92章 学社成员眼中的农民起义(下)
学社总社下午会议结束之后,众人都去了住处修整。文天祥与李鸿钧两人一起在走,文天祥对李鸿钧谢道:“若不是李侍郎看出我儿女的病,我还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呢。”
李鸿钧淡定的笑道:“我这点能耐还是跟着太尉学的。在船上最怕的就是传染病,一出事就是一船人。而且病人若是运气好,遇到沿途海岛,我们还把他放上去。若是运气不好,那就只能让他下船自生自灭啦。”
文天祥很诚恳的说道:“不管怎么讲,都是李侍郎看出我儿女是疟疾……,下船?”最初听到没遇到海岛只能让生病水手下船之时,文天祥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突然间他明白过来了,什么叫下船!那是直接给扔海里啊!
对这么悲惨的事情,李鸿钧并没有太多感慨。其实最初下达抛弃水手的命令之时,李鸿钧也感到很痛苦,内心颇为挣扎。但是经历多了,他也不得习惯这些。不管被抛弃的水手有多可怜,可一条命与一船人的性命相比较,还是一船人的性命更有价值。
李鸿钧叹道:“当时救人是应当的。我跟了赵太尉之后杀人很多,虽然杀的都是海盗和蒙古人,问心无愧。却还是感觉人要行善积德,能帮一下就帮一下。再说我还与文兄弟结了亲,说明郝好人有好报。”
文天祥虽然性格激烈,却不是个不通情理的人。李鸿钧救了他的儿女,而且李鸿钧还是赵太尉手下地位非常高的干部,他儿子李云在淮东等地作战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与李家结亲是很好的选择。有这层关系,他与李鸿钧的宿舍都在一起。
回到宿舍没多久,李鸿钧的儿子李云就跑来。作为学社总社成员之一,李云也参加了此次会议。见到老爹,李云急急忙忙的说道:“爹,我仔细想了太尉今天所讲的事情,其实就是如何用兵而已。之前太尉用兵的时候强调要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只要开战,就打得尸山血海。若是不想多杀伤,就打击溃战。把明教那些敢冲杀在前的干掉,接着掩杀一番,将明教大部队击溃,他们自然就各自回家去了。”
文天祥听着李云的讲述,登时就觉得眼前一亮。赵太尉今天所求的就是不想多杀伤。文天祥也反复考虑,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现在终于从军事专家的角度得到了具体执行手段,他忍不住微微点头。
等李云说完,李鸿钧平淡的说道:“连你都能想到,你以为教出你们来的太尉想不到么?”
李云一愣。他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反驳老爹的话,军中指挥员都认为太尉在军事上的造诣胜过众人,当然不可能弄不清楚这种战术上的小调整。只要太尉稍加思考就能想通关节。
文天祥也是一愣,他也没想到更深的部分,于是就认真听李鸿钧讲述他的看法。
“太尉说过很多次,宋军应该是大宋百姓的子弟兵。就算是亲人中间出现了不肖之徒,也不能上去就往死里打吧。”李鸿钧说道。
李云能理解这些,却还是不理解老爹想说什么。子弟对亲人当然不能上去就下死手,这道理实在是太简单,简单到李云从里面完全看不出来什么来。
见自己的傻儿子只是展现出军事上的能力,李鸿钧心里面暗叹,却也只能说的直白:“若是军中有人上来就吆喝要把百姓杀光,你觉得他们是子弟兵么?”
李云觉得好像明白了,却还是觉得哪里不清楚。文天祥则是神色郑重起来,他已经完全明白李鸿钧到底在说什么。怪不得赵太尉与学社成员如此费力的讲述能不杀伤大宋百姓就不杀伤大宋百姓的道理。这是要在上层先达成共识,别上上头有人会错了意,故意杀人求功劳。
现在军队里面也有学社的分社,那些优秀的军人也会成为学社总社的成员。如果不是这样,是没办法想象李云这样的武将完全平等的与文官们坐在一起听事情,谈论事情。只要学社没有内部分歧,新军里面就好解决。
等文天祥想清楚内外好几层的关键,李云才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不让军中有人谋求杀人建功啊!”
看儿子总算明白过来,李鸿钧点点头,“事情就是如此,面对蒙古人,自然是杀的越多越好。面对大宋百姓,当然是杀的越少越好。太尉在这等事情上从来不会打马虎。”
李云得到了老爹的指示之后就离开了。原本他还想着和老爹商议是不是向太尉提供军事上的建议,现在他明白赵太尉现在所需的不是具体的军事建议,而是要让一众人等都保证,绝不会对百姓大肆杀戮。只要得到这个保证,太尉当然就会安排战术。
看着儿子的背影,李鸿钧叹口气,“文兄弟,李云这孩子自小就是这样。论起打仗,他还有点天份。除了打仗之外,他就如此鲁钝。”
文天祥却摇摇头,“赳赳武夫,国之干城。若是没有令郎这些军人,我们哪里能重夺临安,我们哪里能开疆拓土。当年度宗授贾似道镇东军节度使。家似道就怒曰:节度使,粗人之极致耳!哼!他若是能如赵太尉这帮真正安抚军人,哪里会有丁家洲之败。”
李鸿钧很佩服进士,然而他最受不了的也是进士们这种旁征博引。丁家洲之败,李鸿钧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至于之前的节度使,以及粗人的评价,李鸿钧就完全不明白了。文天祥说化不像赵太尉,赵太尉所讲的话里面也内容很多,然而李鸿钧能够听得懂赵太尉的话。
就在李鸿钧以为文天祥要继续这么旁征博引的说下去之时,文天祥自己换了话题。来自福州那边的干部们并没有什么亲戚失陷蒙古之手,然而进士出身的官员就不同,他们的亲属很多都出了事。大元正式提出交换俘虏,就给了这些人希望。若是能通过交换俘虏的方式将他们换回来,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然而这帮人现在并不敢立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些进士的亲属们在这场风暴中的行动未必就那么光彩。
听了‘未必就那么光彩’的说辞,李鸿钧心中只能感叹这帮文人用语真的是花哨,直接说句‘不光彩’不就好了么。所以他不提及这些,而是问道:“不是有人要和蒙古给我们一个名册么?”
“几十万人的名册,蒙古人有那么多识字的么?”文天祥反问道。
李鸿钧先是一愣,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之前理解不了‘大元,大元。沐猴而冠’到底可笑在哪里。现在他倒是能够体会到‘文人无良,噬人入骨’,这帮人是真的尖酸刻薄啊!笑完,李鸿钧问道:“文兄弟家里可否有人失陷?”
“家乡倒是没有被蒙古攻下。”文天祥答道。
“那就静观其变吧。太尉一直讲学社必须是为国为民,在航海行会里面的干部每年都要考评。这次只怕就是学社的考评。”李鸿钧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
第二天的事情果然如李鸿钧所预言的那般,干部们因为有过被考核淘汰的经历,在这等事情上根本没有自作主张。赵太尉既然说不要多杀人,大家就跟着表态不要多杀人。至于具体执行,自然交给军队去执行。
然而进士出身的文官貌似就没有这般识趣,李伯玉就很是认真的表示,此次要狠狠震慑明教,所以对明教上层一定要歼灭,对于中层也不能放过。这种‘深谋远虑’得到了进士们的普遍认同。文天祥发现若是没有李鸿钧的提前说明,他也会对李伯玉的说法深感赞同。
毕竟新军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证明他们拥有的战斗力。在淮东,在河南中南部,新军面对蒙古军每战必胜。而西征一路上更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有这样强大的军队,当然要给那些暴民深刻的教训,让他们再不揭竿而起才对。
见学社成员都表了态,赵嘉仁脸色一沉,对李伯玉等人说道:“说来说去,你们还是满心的要杀百姓。”
被这么批评,李伯玉还挺委屈,他不解的问道:“太尉何来此言!我只是觉得此时若能令百姓知道厉害,以后就没这么人敢反。”
赵嘉仁毫不客气的回应道:“百姓起来造反肯定是因为活不下去。若是大家安居乐业,那些个还跳出来造反的,就先被百姓给告官,或者直接就让抓了送官。不谈这些我们该做的事情,只是想着杀人立威,这就是爱民么?!”
这些本来都是进士们随口都能说出来的话,正因为随口能说出,所以进士其实也不觉得这是必须。然而听赵嘉仁这么讲,不少人都感觉赵太尉这是要玩真的。有些人自然是欢喜鼓舞,也有不少人觉得心里面好累。光是完成现在的事情已经很累,凭白增加新的劳苦,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第92章 学社成员眼中的农民起义(下)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