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作者:绯红之月
第80章 蒙古与大宋的初次和议(中)
蒙古的反应不能称为不快。得知汉阳被宋军攻陷之后立刻派遣使者先从直沽寨(天津)乘坐宋国的贸易船南下,几天就到了临安。
礼部这段时间一直没啥事情,终于有自己的事情可做,他们当然马上行动起来。于是赵太尉当天就知道了蒙古人的消息。对于蒙古人质问大宋为什么要破坏停战协议,赵嘉仁实在是懒的说太多。作为后世的人,赵嘉仁完全知道蒙古人的操行。
和中国人之间还有一个是不是要和平的问题可讲,因为中国的确对和平有需求。但是对蒙古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有被痛打的蒙古才有生出和平的愿望的可能。现在大宋根本就没有入侵蒙古,所以距离和平远着呢。
不过蒙古人带来的另外一个消息就让赵太尉哑然失笑了。蒙古人建议和大宋议和,如果议和成功,他们可以考虑将俘虏的小皇帝与太后送回来。为了表现诚意,此次蒙古人还带回来了两名在临安总投降的时候被俘虏的赵氏宗亲。
一直有人讲,宋高宗很害怕金国把二帝送回南边。如果那样的话,宋高宗就会皇位不保。赵嘉仁觉得这说法实在是极为扯淡的,他没想到蒙古人竟然也在玩这套。所以赵嘉仁干脆就把礼部的宋公明给叫来,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宋公明作为制科考试的合格人员,又经过礼部设立的考试,成为了礼部人员。见赵太尉提问,他连忙讲述了起来,“太尉,我看蒙古人是真的被打痛了。我别的不担心,就担心他们狗急跳墙。输到输不起之时,再次和咱们大宋全面开战。”
赵嘉仁本想说,他们来就和他们打。可他现在手里最关键的事情不是消灭蒙古,而是搞土改,搞工业。战争并非是最优先选择。所以宋公明看到赵太尉点头表示赞同。
得到太尉的赞同,宋公明精神一振,继续说道:“若是我们只是为了恢复国土,那就不妨与蒙古议和吧。”说了这个之后,宋公明又急急忙忙补充一句,“当然是不割地、不称臣、不上贡!”
对大宋的议和传统,赵嘉仁当然很清楚。宋公明的补充让赵嘉仁还算满意,他说道:“你就探探蒙古的虚实,看看他们到底是想做什么。反正我们现在已经占的土地一寸都不让。”
有了授权,宋公明马上就准备行动。第二天与蒙古使者见面,宋公明就尝试套出蒙古方面的底线。然而这位使者的目的只是为了敲打宋国,让宋国知道蒙古对宋国夺回旧地非常不满。至于不满之后该怎么样,使者其实没有任何授权。
而汉水前线的军队此时也继续进发,抵达襄阳南边重要的城市郢州。而郢州守军得知宋军轻松攻破鄂州与汉阳,已经不敢守城,抛下郢州就逃往襄阳。这下,宋军之前的目标已经达成。
赵太尉并没有谋划收复襄阳的战斗,此次西征的目的是夺回湖南湖北等地,与四川再次恢复联络。襄阳固然是汉水上的重镇,郢州同样是守汉水的重要据点。
汉江平原就是云梦泽所在,曾经是个连绵480里的大湖。虽然因为自然原因,到了南宋时代云梦泽已经变成一系列的湖泊所在,这里依旧水网密集。当年蒙古南下,攻克襄阳之后,并没有硬碰郢州。而是找了投降的当地人,寻到了一条水道,绕过郢州。所以西征军也飞鸽传书,希望赵太尉能够下命令,到底是暂时到此为止,还是继续作战。
赵嘉仁知道西征军也想休息一下,他们在一个月内逆流而上,打下好些城市,此时自然也颇为疲惫。所谓等待指示,大概也有休息的意图。赵太尉又命令两个师西进,开始威胁襄阳。同时准备配合前面的西征军,一起解决湖南的敌人。
此时蒙古这边也接到了襄阳守军的再次求救。忽必烈大汗此次派遣窦默为使者,前往宋国进行和议。得知窦默前来,赵嘉仁还有些讶异。他知道这个人,并不是因为窦默是蒙古官员,而是因为这位在针灸方面颇有造诣。著有《标幽赋》、《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窦太师流注》、《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针灸专著。
21世纪的时候,虽然中国国内有一众无脑反中医的存在。可这并不能阻挡中国针灸等医术在美国流行起来。赵嘉仁当心理医生的时候,就通过针灸等医术,唬的心理上不稳定的洋鬼子病人们一愣一愣的。
窦默刚和宋公明接触之时,还是一副绝不接受宋国收复旧地的表现。宋公明毫不客气的告诉老头子,‘若这些是蒙古的底线,那就请你现在回去,咱们全面开打吧’。见大宋态度如此坚定,窦默也只能以拖待变。
之后,宋军沿江的战斗消息不断传来,湖北与湖南等地的大城不断被收复。在四川的宋军得知朝廷的军队开始反攻,也加入反攻的行列。到了大宋共和三年九月,两军终于会师。长江以北的要地均被收复,宋军开始在长江以南发动进攻。
窦默老头子出来前其实就已经知道宋军现在颇为能战。等到从蒙古那边传来的消息证明事情没错,他就只能按照之前已经准备好的条件与大宋进行谈判。
大宋共和三年十月,从宋理宗时代开始的蒙古与宋国之间进行了二十年的战争竟然出现了和平的迹象。
“那老头子怎么样?”赵嘉仁询问起宋公明。
“老头子医术很不错。太尉派遣的医学院针灸专业的医生前去请教,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宋公明笑呵呵的答道。
能说点这种题外话,赵嘉仁觉得宋公明自己是很乐观的。而且哪怕是蒙古的针灸大师,赵嘉仁也不在乎通过学习对方的医术来提高大宋的医学水平。
赵公明也只敢稍稍开一句玩笑,他马上收起笑容说道:“太尉,蒙古国的意思是,他们之前夺走的四川的城池,还有襄阳。都不能交还给我们。不过他们又是在威胁,要把被掳走的官家与太后交给我们。”
因为赵嘉仁的缘故,《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望》成为课本里面的必修诗词,而且这首词也在大宋迅速流行开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有这样的文字,那种北伐的强烈愿望当然不容无视。
赵嘉仁答道:“我现在就要去江南视察。你就暂时拖住这个窦默。”
“太尉。到底是战是和?”宋公明赶紧追问。
“议和当然是要和。而且议和加上一条,此和议每三年重签一次。”赵嘉仁答道。
宋公明大喜,这个三年重签一次,就是证明这不过还是一份真正的停战协议而已。三年一过,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战是和。然而宋公明毕竟是吃这碗饭的,他很快就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何不现在就与蒙古人签约?我看蒙古人其实只是要襄阳而已。”
“我现在命令决不许泄漏任何我方才讲的消息。其他的等到我回来再讲。”赵嘉仁直接下达命令。
宋公明没想到赵太尉也有如此不做解释的时候。但是这既然是赵太尉的意思,他也就只能服从。于是赵太尉就在这样的局面下再次离开临安,前往松江府等搞土改的江南各路视察去了。
赵太尉一走,临安登时就热闹起来。大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投降派主导求和,像是赵太尉这种主战派主导的和议还是第一次。所有人都知道赵太尉的主战派态度,所以大家觉得此次和议成功几率大概很低。
李庭芝本来就说要去江西赴任,然而最新消息是江西那边的明教起义,攻破了大宋叛臣们盘踞的南昌,控制了鄱阳湖平原地区。这下李庭芝就暂时没办法去赴任。而且此时他也没有兴趣去赴任。已经有人确定,蒙古使者带来的条件中,的确包括送回临安总投降时候被掳走的官家和太后。
这个消息已经传入了皇宫,现在的官家不过是个5岁的娃娃,对此完全无法理解。根据李庭芝的夫人讲,作为成年人的杨太后此时的表现很是焦急。李庭芝完全能想象杨太后此时的心情,若是被掳走的官家和太后回来的话,杨太后与现在的官家又该如何自处呢?
所以李庭芝就联络了一众在京城的官员,经过商议后,众人请宋公明这个‘干部’吃饭。
现在是战争时期,赵嘉仁并没有允许恢复画舫行业。所以士大夫们没了风流快活的手段,娱乐活动就只剩下吃饭。好在大宋文化先进,现在的饭庄也提供陪唱服务。然而一看这帮官员有这样的意思,干部出身的宋公明立刻就拒绝了。他可不想去触霉头。
官员们也不敢强求,便笑道:“宋兄弟,却不知这次送还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第80章 蒙古与大宋的初次和议(中)
- 肉肉屋
第80章 蒙古与大宋的初次和议(中)
蒙古的反应不能称为不快。得知汉阳被宋军攻陷之后立刻派遣使者先从直沽寨(天津)乘坐宋国的贸易船南下,几天就到了临安。
礼部这段时间一直没啥事情,终于有自己的事情可做,他们当然马上行动起来。于是赵太尉当天就知道了蒙古人的消息。对于蒙古人质问大宋为什么要破坏停战协议,赵嘉仁实在是懒的说太多。作为后世的人,赵嘉仁完全知道蒙古人的操行。
和中国人之间还有一个是不是要和平的问题可讲,因为中国的确对和平有需求。但是对蒙古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有被痛打的蒙古才有生出和平的愿望的可能。现在大宋根本就没有入侵蒙古,所以距离和平远着呢。
不过蒙古人带来的另外一个消息就让赵太尉哑然失笑了。蒙古人建议和大宋议和,如果议和成功,他们可以考虑将俘虏的小皇帝与太后送回来。为了表现诚意,此次蒙古人还带回来了两名在临安总投降的时候被俘虏的赵氏宗亲。
一直有人讲,宋高宗很害怕金国把二帝送回南边。如果那样的话,宋高宗就会皇位不保。赵嘉仁觉得这说法实在是极为扯淡的,他没想到蒙古人竟然也在玩这套。所以赵嘉仁干脆就把礼部的宋公明给叫来,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宋公明作为制科考试的合格人员,又经过礼部设立的考试,成为了礼部人员。见赵太尉提问,他连忙讲述了起来,“太尉,我看蒙古人是真的被打痛了。我别的不担心,就担心他们狗急跳墙。输到输不起之时,再次和咱们大宋全面开战。”
赵嘉仁本想说,他们来就和他们打。可他现在手里最关键的事情不是消灭蒙古,而是搞土改,搞工业。战争并非是最优先选择。所以宋公明看到赵太尉点头表示赞同。
得到太尉的赞同,宋公明精神一振,继续说道:“若是我们只是为了恢复国土,那就不妨与蒙古议和吧。”说了这个之后,宋公明又急急忙忙补充一句,“当然是不割地、不称臣、不上贡!”
对大宋的议和传统,赵嘉仁当然很清楚。宋公明的补充让赵嘉仁还算满意,他说道:“你就探探蒙古的虚实,看看他们到底是想做什么。反正我们现在已经占的土地一寸都不让。”
有了授权,宋公明马上就准备行动。第二天与蒙古使者见面,宋公明就尝试套出蒙古方面的底线。然而这位使者的目的只是为了敲打宋国,让宋国知道蒙古对宋国夺回旧地非常不满。至于不满之后该怎么样,使者其实没有任何授权。
而汉水前线的军队此时也继续进发,抵达襄阳南边重要的城市郢州。而郢州守军得知宋军轻松攻破鄂州与汉阳,已经不敢守城,抛下郢州就逃往襄阳。这下,宋军之前的目标已经达成。
赵太尉并没有谋划收复襄阳的战斗,此次西征的目的是夺回湖南湖北等地,与四川再次恢复联络。襄阳固然是汉水上的重镇,郢州同样是守汉水的重要据点。
汉江平原就是云梦泽所在,曾经是个连绵480里的大湖。虽然因为自然原因,到了南宋时代云梦泽已经变成一系列的湖泊所在,这里依旧水网密集。当年蒙古南下,攻克襄阳之后,并没有硬碰郢州。而是找了投降的当地人,寻到了一条水道,绕过郢州。所以西征军也飞鸽传书,希望赵太尉能够下命令,到底是暂时到此为止,还是继续作战。
赵嘉仁知道西征军也想休息一下,他们在一个月内逆流而上,打下好些城市,此时自然也颇为疲惫。所谓等待指示,大概也有休息的意图。赵太尉又命令两个师西进,开始威胁襄阳。同时准备配合前面的西征军,一起解决湖南的敌人。
此时蒙古这边也接到了襄阳守军的再次求救。忽必烈大汗此次派遣窦默为使者,前往宋国进行和议。得知窦默前来,赵嘉仁还有些讶异。他知道这个人,并不是因为窦默是蒙古官员,而是因为这位在针灸方面颇有造诣。著有《标幽赋》、《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窦太师流注》、《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针灸专著。
21世纪的时候,虽然中国国内有一众无脑反中医的存在。可这并不能阻挡中国针灸等医术在美国流行起来。赵嘉仁当心理医生的时候,就通过针灸等医术,唬的心理上不稳定的洋鬼子病人们一愣一愣的。
窦默刚和宋公明接触之时,还是一副绝不接受宋国收复旧地的表现。宋公明毫不客气的告诉老头子,‘若这些是蒙古的底线,那就请你现在回去,咱们全面开打吧’。见大宋态度如此坚定,窦默也只能以拖待变。
之后,宋军沿江的战斗消息不断传来,湖北与湖南等地的大城不断被收复。在四川的宋军得知朝廷的军队开始反攻,也加入反攻的行列。到了大宋共和三年九月,两军终于会师。长江以北的要地均被收复,宋军开始在长江以南发动进攻。
窦默老头子出来前其实就已经知道宋军现在颇为能战。等到从蒙古那边传来的消息证明事情没错,他就只能按照之前已经准备好的条件与大宋进行谈判。
大宋共和三年十月,从宋理宗时代开始的蒙古与宋国之间进行了二十年的战争竟然出现了和平的迹象。
“那老头子怎么样?”赵嘉仁询问起宋公明。
“老头子医术很不错。太尉派遣的医学院针灸专业的医生前去请教,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宋公明笑呵呵的答道。
能说点这种题外话,赵嘉仁觉得宋公明自己是很乐观的。而且哪怕是蒙古的针灸大师,赵嘉仁也不在乎通过学习对方的医术来提高大宋的医学水平。
赵公明也只敢稍稍开一句玩笑,他马上收起笑容说道:“太尉,蒙古国的意思是,他们之前夺走的四川的城池,还有襄阳。都不能交还给我们。不过他们又是在威胁,要把被掳走的官家与太后交给我们。”
因为赵嘉仁的缘故,《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望》成为课本里面的必修诗词,而且这首词也在大宋迅速流行开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有这样的文字,那种北伐的强烈愿望当然不容无视。
赵嘉仁答道:“我现在就要去江南视察。你就暂时拖住这个窦默。”
“太尉。到底是战是和?”宋公明赶紧追问。
“议和当然是要和。而且议和加上一条,此和议每三年重签一次。”赵嘉仁答道。
宋公明大喜,这个三年重签一次,就是证明这不过还是一份真正的停战协议而已。三年一过,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战是和。然而宋公明毕竟是吃这碗饭的,他很快就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何不现在就与蒙古人签约?我看蒙古人其实只是要襄阳而已。”
“我现在命令决不许泄漏任何我方才讲的消息。其他的等到我回来再讲。”赵嘉仁直接下达命令。
宋公明没想到赵太尉也有如此不做解释的时候。但是这既然是赵太尉的意思,他也就只能服从。于是赵太尉就在这样的局面下再次离开临安,前往松江府等搞土改的江南各路视察去了。
赵太尉一走,临安登时就热闹起来。大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投降派主导求和,像是赵太尉这种主战派主导的和议还是第一次。所有人都知道赵太尉的主战派态度,所以大家觉得此次和议成功几率大概很低。
李庭芝本来就说要去江西赴任,然而最新消息是江西那边的明教起义,攻破了大宋叛臣们盘踞的南昌,控制了鄱阳湖平原地区。这下李庭芝就暂时没办法去赴任。而且此时他也没有兴趣去赴任。已经有人确定,蒙古使者带来的条件中,的确包括送回临安总投降时候被掳走的官家和太后。
这个消息已经传入了皇宫,现在的官家不过是个5岁的娃娃,对此完全无法理解。根据李庭芝的夫人讲,作为成年人的杨太后此时的表现很是焦急。李庭芝完全能想象杨太后此时的心情,若是被掳走的官家和太后回来的话,杨太后与现在的官家又该如何自处呢?
所以李庭芝就联络了一众在京城的官员,经过商议后,众人请宋公明这个‘干部’吃饭。
现在是战争时期,赵嘉仁并没有允许恢复画舫行业。所以士大夫们没了风流快活的手段,娱乐活动就只剩下吃饭。好在大宋文化先进,现在的饭庄也提供陪唱服务。然而一看这帮官员有这样的意思,干部出身的宋公明立刻就拒绝了。他可不想去触霉头。
官员们也不敢强求,便笑道:“宋兄弟,却不知这次送还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第80章 蒙古与大宋的初次和议(中)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