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然的报告送到大宋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情,赵谦看着人事调动,回想起老爹冷酷的人事决断。声称欧罗巴行省会变成藩镇的说法很多,赵谦曾经以为老爹真的不在意。直到老爹趁着这次耶律洪的努力将欧罗巴行省的官员队伍彻底年轻化。表面上看,耶律洪通过这次人事任免把自己的竞争者谢松也带走了。事实上被调走的不仅是谢松的人马,欧罗巴行省那些有年头的官员干部全部被调职,曾经完全依赖个人能力的行省完成了任免正规化。
自己是听了老爹的讲述之后才明白老爹决定的理由,也许会有人说老爹精于权谋。赵谦却认为老爹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完成了该做的事情,更早就急着实施人员更替会让行省官员干部们人心惶惶,更晚实施人员更替则会让行省中形成一个稳固的利益集团。现在这个阶段真的恰如其分,朝廷完成官员干部替换的同时,还获得了行省建立的钱庄系统的全部监管权。
至于耶律洪与谢松等官员也没有遭到什么不平的待遇,有说法是老爹想让耶律洪到吏部工作,谢松则到商务部当副部长。其他官员也都有不错的安排,按照当年的承诺,在欧罗巴行省工作的晋升速度就是比在国内快。朝廷也完美的兑现了以前的承诺。
那么接下来……,秘书送来了公文,“太子,官家给你的文件。”
赵谦打开看着看着眼睛就不由自主的瞪圆,按照道理,老爹昨天才拿到李自然的报告,今天就拿出了份共和制政体的设计。赵谦放下看到一小半的设计书,再次拿出李自然的报告看了起来。仔细搜索之后才从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找到‘东罗马帝国宪政委员会主席马克西米想请官家对东罗马共和制提出建议’。赵谦对这个话稍微有点印象,也找了半天才找到。老爹看公文到底得多细,赵谦有点明白了。
再次拿起设计书,赵谦继续看。这个政体设计书应该是学社里面搞出来的,那种行文明显可以看出来学社的味道。而且老爹再厉害也不至于半天就拿出这么一个完整的政体设计书。这个政体设计书挺有趣,基于‘三权分立’的模式进行设计,国家分为行政、立法、司法,适用于选举制国家。
因为不牵扯具体行政架构,赵谦看的有些似懂非懂。反倒最后一页,就见上面写了日期,大宋336年11月完稿。赵谦有点惊了,大宋336年11月,那不就是东罗马复古的日子么。大宋朝廷看着没啥反应,却没想到老爹颇有准备。
合上设计书,赵谦拿起公文,就见老爹漂亮的银钩铁画写到,“让欧罗巴行省把这个规划推荐给马克西米,试试能否在东罗马落实。”
老爹到底想做什么,赵谦觉得自己不太能理解。仔细想,逐渐有点明白的感觉。秦汉第一帝国体制也经过好多阶段的发展,首先是秦国靠自己站稳脚跟,逐渐到秦穆公壮大。但是秦穆公壮大之后却没了方向,最后出现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以此表达对用人殉葬制度的愤怒。
很多看法是秦穆公觉得自己打下的地盘已经没办法用当时制度管理,把那帮能干的殉葬,为后世子孙降低威胁。虽然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在现在的大宋朝廷冷彻的政治观完全不可能接受苏东坡的解释。从秦国之后的表现看,秦国接连各种内乱动乱,直到秦孝公继位才开始扭转,而秦孝公继位之后先发兵攻打敌人,之后发布《招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秦穆公)之故地,修缪公(秦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是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太史公写《秦本纪》的时候甚至在秦孝公老爹的那段里面专门写下秦孝公出生的日期,可见太史公对秦孝公的重视。
这篇招贤令中秦孝公专门点出重点‘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所以商鞅前来三次与秦孝公对谈,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也就是说,商鞅最初给秦孝公讲王道,秦孝公大怒。之后讲霸道,秦孝公觉得商鞅是个可以谈事情的人。最后商鞅用‘彊国之术’讲,秦孝公决定任用商鞅。
老爹莫非也是这样的打算么?
自己是听了老爹的讲述之后才明白老爹决定的理由,也许会有人说老爹精于权谋。赵谦却认为老爹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完成了该做的事情,更早就急着实施人员更替会让行省官员干部们人心惶惶,更晚实施人员更替则会让行省中形成一个稳固的利益集团。现在这个阶段真的恰如其分,朝廷完成官员干部替换的同时,还获得了行省建立的钱庄系统的全部监管权。
至于耶律洪与谢松等官员也没有遭到什么不平的待遇,有说法是老爹想让耶律洪到吏部工作,谢松则到商务部当副部长。其他官员也都有不错的安排,按照当年的承诺,在欧罗巴行省工作的晋升速度就是比在国内快。朝廷也完美的兑现了以前的承诺。
那么接下来……,秘书送来了公文,“太子,官家给你的文件。”
赵谦打开看着看着眼睛就不由自主的瞪圆,按照道理,老爹昨天才拿到李自然的报告,今天就拿出了份共和制政体的设计。赵谦放下看到一小半的设计书,再次拿出李自然的报告看了起来。仔细搜索之后才从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找到‘东罗马帝国宪政委员会主席马克西米想请官家对东罗马共和制提出建议’。赵谦对这个话稍微有点印象,也找了半天才找到。老爹看公文到底得多细,赵谦有点明白了。
再次拿起设计书,赵谦继续看。这个政体设计书应该是学社里面搞出来的,那种行文明显可以看出来学社的味道。而且老爹再厉害也不至于半天就拿出这么一个完整的政体设计书。这个政体设计书挺有趣,基于‘三权分立’的模式进行设计,国家分为行政、立法、司法,适用于选举制国家。
因为不牵扯具体行政架构,赵谦看的有些似懂非懂。反倒最后一页,就见上面写了日期,大宋336年11月完稿。赵谦有点惊了,大宋336年11月,那不就是东罗马复古的日子么。大宋朝廷看着没啥反应,却没想到老爹颇有准备。
合上设计书,赵谦拿起公文,就见老爹漂亮的银钩铁画写到,“让欧罗巴行省把这个规划推荐给马克西米,试试能否在东罗马落实。”
老爹到底想做什么,赵谦觉得自己不太能理解。仔细想,逐渐有点明白的感觉。秦汉第一帝国体制也经过好多阶段的发展,首先是秦国靠自己站稳脚跟,逐渐到秦穆公壮大。但是秦穆公壮大之后却没了方向,最后出现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以此表达对用人殉葬制度的愤怒。
很多看法是秦穆公觉得自己打下的地盘已经没办法用当时制度管理,把那帮能干的殉葬,为后世子孙降低威胁。虽然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在现在的大宋朝廷冷彻的政治观完全不可能接受苏东坡的解释。从秦国之后的表现看,秦国接连各种内乱动乱,直到秦孝公继位才开始扭转,而秦孝公继位之后先发兵攻打敌人,之后发布《招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秦穆公)之故地,修缪公(秦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是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太史公写《秦本纪》的时候甚至在秦孝公老爹的那段里面专门写下秦孝公出生的日期,可见太史公对秦孝公的重视。
这篇招贤令中秦孝公专门点出重点‘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所以商鞅前来三次与秦孝公对谈,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也就是说,商鞅最初给秦孝公讲王道,秦孝公大怒。之后讲霸道,秦孝公觉得商鞅是个可以谈事情的人。最后商鞅用‘彊国之术’讲,秦孝公决定任用商鞅。
老爹莫非也是这样的打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