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为什么冒着进监狱的风险来公开自己造假的事情,盖詹是这么说的:
“一开始,那篇新闻报道被西方媒体广泛引用的时候,我是很自豪的——我觉得我这是在帮助乌坦州那些深受环境破坏之苦的当地人,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都在跟进乌坦州的环境问题,我看着一篇篇很夸张的谴责乌坦州官方的报道出来,心里大概能够明白那些新闻报道是怎么产生的,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着——‘好吧,这是为了保护环境采取得策略’,说服自己接受这样明显偏颇甚至虚假的新闻报道。”
“可是,在乌坦州接触的人越多,对他们的生活越了解,我内心的负罪感就越重,甚至沉重到了我无法喘息的地步。”
盖詹在忏悔书里说道:“我接触到的事实是,那些华夏人的到来,让乌坦州绝大多数人民从赤贫中解脱出来,过上了相对有尊严的日子,他们并不是乌坦州的罪人,而是他们的救星。乌坦州的人民对那些过来开发这片土地的华夏人,实际上是很欢迎的。是我们这些不用为活下来发愁的人们,把我们的价值观强行加到了他们的头上。”
“是的,环境保护当然重要,可是它能比当地数十万乌坦州人民的生存权更重要吗?”
“我开始怀疑,我泡制那篇虚假的新闻出来,是不是正确的。”
在这里盖詹又提到了前一段时间乌坦州发生的打砸抢事情,说道:“当我看到被媒体和图阿格总统先生鼓动起来的当地人发起的一次次针对华夏人的打砸抢事情之后,我们西方文明社会对这些明显邪恶的罪行欢呼雀跃的时候,我震惊了。”
“不管怎么说,那些做生意的华夏人都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卖点东西,并没有对乌坦州的环境产生破坏。只因为他们是华夏人,所以,被一些鼓动起来的暴徒打伤,店铺被砸,商品被抢。而我们的媒体呢,也因为他们是华夏人,就认为他们带着原罪,将那些伤害他们的暴徒称之为英雄。”
“英雄,是的,一群匪徒,暴民,伤害无辜的人,竟然被我们的媒体称之为英雄,将那些制止他们犯罪的执法者称之为罪人。在看到这样的报道的时候,我感到一阵窒息。我的良知告诉我,必须要站出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你们,哪怕是因为这个进了监狱,也应该要这么做。”
良知发现的盖詹在忏悔书里面说道:“正是因为我一开始的造假,以及后面更多媒体的造假,让大家接收到一个虚假的邪恶的属于开发乌坦州的华夏人的形象,这个编造出来的形象已经恶劣到了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邪恶的地步,哪怕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我感觉到,在T国,在乌坦州这个世界的黑白善恶,已经被颠倒过来了。乌坦州本来和谐相处的华夏人和当地人,被强行割裂为两个敌对的族群。而我们的媒体,在这里面起到了非常不光彩的作用。”
在文章的最后,盖詹表达出了深深的忏悔:“现在,我一看到有关乌坦州族群割裂的新闻,我就有着很深的负罪感。到今天,我必须要站出来,向大家承认我的罪行。同时,我也呼吁那些为乌坦州那些参与打砸抢的暴徒欢呼的人们,想要了解事实真相,最好来乌坦州深入的了解一下。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因为自己曾经的欢呼而忏悔。”
同时,他还不忘黑一把图阿格和他的助理凯恩斯:“我不是很明白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盛赞华夏人的图阿格总统,为什么上台之后突然发表那么多对华夏人不友善的言论,就如我不明白身为三大矿山高管的凯恩斯先生为什么辞去原来高薪的工作来到贫穷的T国当图阿格总统的助理一样,政客的想法我不能明白,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为他们推动的这一切忏悔,但是,我现在为我听从凯恩斯先生的安排而制造那一篇虚假的新闻报道而真诚的忏悔。”
“是的,我犯了罪。”
盖詹的这篇忏悔文发表在他供职的那家报纸上,同时发表的还有那家报社的多篇新闻报道,有深入乌坦州对当地人的采访,也有去盖詹拍造假照片的地方的取证,还有凯恩斯以前的履历以及图阿格上台前亲华的言论。
多篇报道,就是为了证明盖詹这篇忏悔文的真实性。
目的当然是给乌坦州的华夏人洗白,同时黑一下图阿格和三大矿山。
在多篇报道里,都出现了和平保安公司总裁钟源的身影,或者是组织公司员工给乌坦州当地贫困人捐钱捐物,或者带着一批保安大半夜的在华夏人聚居地巡逻,或者去慰问那些在当地人打砸抢活动中受伤的华夏人。
总之,钟总和他的和平保安公司的形象非常的正面,非常的高大。
收钱办事,这一点上,他们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
盖詹的这一篇忏悔文一发布出来,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图阿格和凯恩斯直接被一棍子给打蒙了。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收了一百万美金的盖詹会把事情给抖出来,难道真的是良心发现了?
可是按照他们对盖詹的了解,这厮并没有良心这种东西啊。
而且,盖詹所在的那家一贯反华的媒体,突然发出整版的新闻为华夏人唱赞歌,这也太反常了一点。
要说盖詹关于制造假新闻的指控图阿格和凯恩斯还可以否认,可是凯恩斯曾经是三大矿山高管的事情被扒出来,却让他非常的被动。
三大矿山是以经营铁矿为主,一度占据了全球多半的市场份额。
而大夏矿业,是新兴的一家超级铁矿公司。
同行相忌,这也就给凯恩斯为什么针对大夏系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这个解释,比那所谓的“为了保护乌坦州的环境”更显得真实,更让人信服。
一时之间,舆论风向为之一变。
“一开始,那篇新闻报道被西方媒体广泛引用的时候,我是很自豪的——我觉得我这是在帮助乌坦州那些深受环境破坏之苦的当地人,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都在跟进乌坦州的环境问题,我看着一篇篇很夸张的谴责乌坦州官方的报道出来,心里大概能够明白那些新闻报道是怎么产生的,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着——‘好吧,这是为了保护环境采取得策略’,说服自己接受这样明显偏颇甚至虚假的新闻报道。”
“可是,在乌坦州接触的人越多,对他们的生活越了解,我内心的负罪感就越重,甚至沉重到了我无法喘息的地步。”
盖詹在忏悔书里说道:“我接触到的事实是,那些华夏人的到来,让乌坦州绝大多数人民从赤贫中解脱出来,过上了相对有尊严的日子,他们并不是乌坦州的罪人,而是他们的救星。乌坦州的人民对那些过来开发这片土地的华夏人,实际上是很欢迎的。是我们这些不用为活下来发愁的人们,把我们的价值观强行加到了他们的头上。”
“是的,环境保护当然重要,可是它能比当地数十万乌坦州人民的生存权更重要吗?”
“我开始怀疑,我泡制那篇虚假的新闻出来,是不是正确的。”
在这里盖詹又提到了前一段时间乌坦州发生的打砸抢事情,说道:“当我看到被媒体和图阿格总统先生鼓动起来的当地人发起的一次次针对华夏人的打砸抢事情之后,我们西方文明社会对这些明显邪恶的罪行欢呼雀跃的时候,我震惊了。”
“不管怎么说,那些做生意的华夏人都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卖点东西,并没有对乌坦州的环境产生破坏。只因为他们是华夏人,所以,被一些鼓动起来的暴徒打伤,店铺被砸,商品被抢。而我们的媒体呢,也因为他们是华夏人,就认为他们带着原罪,将那些伤害他们的暴徒称之为英雄。”
“英雄,是的,一群匪徒,暴民,伤害无辜的人,竟然被我们的媒体称之为英雄,将那些制止他们犯罪的执法者称之为罪人。在看到这样的报道的时候,我感到一阵窒息。我的良知告诉我,必须要站出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你们,哪怕是因为这个进了监狱,也应该要这么做。”
良知发现的盖詹在忏悔书里面说道:“正是因为我一开始的造假,以及后面更多媒体的造假,让大家接收到一个虚假的邪恶的属于开发乌坦州的华夏人的形象,这个编造出来的形象已经恶劣到了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邪恶的地步,哪怕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我感觉到,在T国,在乌坦州这个世界的黑白善恶,已经被颠倒过来了。乌坦州本来和谐相处的华夏人和当地人,被强行割裂为两个敌对的族群。而我们的媒体,在这里面起到了非常不光彩的作用。”
在文章的最后,盖詹表达出了深深的忏悔:“现在,我一看到有关乌坦州族群割裂的新闻,我就有着很深的负罪感。到今天,我必须要站出来,向大家承认我的罪行。同时,我也呼吁那些为乌坦州那些参与打砸抢的暴徒欢呼的人们,想要了解事实真相,最好来乌坦州深入的了解一下。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因为自己曾经的欢呼而忏悔。”
同时,他还不忘黑一把图阿格和他的助理凯恩斯:“我不是很明白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盛赞华夏人的图阿格总统,为什么上台之后突然发表那么多对华夏人不友善的言论,就如我不明白身为三大矿山高管的凯恩斯先生为什么辞去原来高薪的工作来到贫穷的T国当图阿格总统的助理一样,政客的想法我不能明白,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为他们推动的这一切忏悔,但是,我现在为我听从凯恩斯先生的安排而制造那一篇虚假的新闻报道而真诚的忏悔。”
“是的,我犯了罪。”
盖詹的这篇忏悔文发表在他供职的那家报纸上,同时发表的还有那家报社的多篇新闻报道,有深入乌坦州对当地人的采访,也有去盖詹拍造假照片的地方的取证,还有凯恩斯以前的履历以及图阿格上台前亲华的言论。
多篇报道,就是为了证明盖詹这篇忏悔文的真实性。
目的当然是给乌坦州的华夏人洗白,同时黑一下图阿格和三大矿山。
在多篇报道里,都出现了和平保安公司总裁钟源的身影,或者是组织公司员工给乌坦州当地贫困人捐钱捐物,或者带着一批保安大半夜的在华夏人聚居地巡逻,或者去慰问那些在当地人打砸抢活动中受伤的华夏人。
总之,钟总和他的和平保安公司的形象非常的正面,非常的高大。
收钱办事,这一点上,他们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
盖詹的这一篇忏悔文一发布出来,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图阿格和凯恩斯直接被一棍子给打蒙了。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收了一百万美金的盖詹会把事情给抖出来,难道真的是良心发现了?
可是按照他们对盖詹的了解,这厮并没有良心这种东西啊。
而且,盖詹所在的那家一贯反华的媒体,突然发出整版的新闻为华夏人唱赞歌,这也太反常了一点。
要说盖詹关于制造假新闻的指控图阿格和凯恩斯还可以否认,可是凯恩斯曾经是三大矿山高管的事情被扒出来,却让他非常的被动。
三大矿山是以经营铁矿为主,一度占据了全球多半的市场份额。
而大夏矿业,是新兴的一家超级铁矿公司。
同行相忌,这也就给凯恩斯为什么针对大夏系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这个解释,比那所谓的“为了保护乌坦州的环境”更显得真实,更让人信服。
一时之间,舆论风向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