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透亮的钢琴键音如同凛冽泉水般在潺潺山涧之奔腾着,婉转悠扬的小提琴弦音如同稀疏晨曦般穿透层层树林洒落得满地都是,浑厚动人的大提琴弦音如同清冷浓雾般在茂密丛林之涌动翻滚着,欢快而幸福的旋律让金色、绿色与红色互相交错,如梦似幻地在眼前徐徐铺陈开来,嘴角就这样轻轻上扬。
    “亚瑟,你降半调了。”伊迪丝忍不住吐槽到。
    亚瑟专注地拉动着弓弦,眼睛都没有抬来,“我没有降半调,伊迪丝!”
    “我觉得你降了。”伊迪丝不依不挠地说着。
    亚瑟干脆停了下来,朝着伊迪丝瞪了过去,“你负责拉小提琴,那就管好你自己的部分,大提琴的部分就交给我,好吗?”
    伊迪丝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前提是你能够照顾好的话。”
    这一次,亚瑟没有再继续反驳,两个人都沉默下来,专心致志地拉动着琴弦,但视线余光却双双朝着蓝礼的方向投射了过去,眼神深处隐隐闪动着不安——虽然他们自己也知道,根本没有必要看蓝礼的眼色,但小时候的记忆还是不由再次回到了身体里。
    “亚瑟,你抢了八分之一拍;伊迪丝,你高了半调。”
    蓝礼的声音传来,亚瑟和伊迪丝双双点了点头,开始调整自己的演奏,因为多年没有触碰过乐器了,难免有些生疏,节奏和音准都没有能够契合准确。
    有趣的部分就在这里,如果是蓝礼的意见,他们想当然地就认为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亚瑟和伊迪丝的意见——乃至于艾尔芙的意见,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给予反驳。渐渐地,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体习惯和思维公式。
    因为儿时学习乐器的时候,还有排练合奏的时候,蓝礼总是正确的,音准、节奏、音调和音色等等,全部都是如此——不是说蓝礼不会出错,而是他总是能够意识到错误在哪里,并且及时给出纠正,他的领悟力和表现力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家庭教师的认可,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包括艾尔芙在内,他们都习惯了以蓝礼作为标准。
    这是一种乐感,与生俱来的,后天可以培养也可以提高,但缺少天赋的话,那就需要花费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才能够弥补,甚至于,大多数人即使再努力再拼搏也无法后天培养出来,天赋的差距就是致命的。
    当初拍摄“爆裂鼓手”的时候,弗莱彻就连十六分之一拍的微小区别就可以捕捉到,快一点慢一点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而弗莱彻与安德鲁之间那场关于节奏偏差的爆裂戏份,更是在拍摄现场给所有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就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蓝礼又是如何呈现出“快一点慢一点”的演奏效果呢?
    包括达米恩查泽雷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蓝礼没有做到,全部都是依靠后期配音契合上去的,只有真正的专业鼓手才能够完美做到这一点,哪怕是或快或慢十六分之一拍的细节都可以做到;事实是蓝礼真的可以做到,虽然他无法击打出四百击的超高频率,但他对于节奏的掌握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他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那场戏的,真正地诠释了“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
    现在也是如此。
    亚瑟和伊迪丝都下意识地以蓝礼为标准,完成了调整。
    这让蓝礼的嘴角轻轻上扬了来,“放松,放松就好。我们接下来没有合奏演出的任务,没有必要太过紧张。”
    亚瑟和伊迪丝双双翻了一个白眼,用这样的方式向蓝礼表示抗议。
    “伊迪丝,’上帝与我们同在(NearerMyGodToThee)’。”一曲演奏完毕,蓝礼的声音从侧面传来,然后钢琴音就停了下来。
    伊迪丝发现,蓝礼和亚瑟的视线都朝着自己投射了过来,她的动作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歪了歪头,“蓝礼,你知道,第一段的音调我总是抓不准,不如,还是像一样那样,由你的钢琴切入?”
    这让蓝礼哑然失笑来,“虽然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但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是吗?”
    “上帝与我们同在”,这不是一首古典交响乐,而是一篇诗歌,创作于1840年,来自于一位名叫莎拉亚当斯(SarahAdams)的英国女士,她是一位舞台剧演员、一位音乐创作者、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作家,在三十五岁那年,她以“创纪”为灵感创作了这首诗歌,当时并没有广为流传。
    一直到1856年,也是莎拉离八年之后,洛威尔梅森(LowellMason)完成了谱曲,演变成为一曲弦乐四重奏,这才广受欢迎与喜爱,在唱诗班里被屡屡传唱,进而流传到了美国。1901年九月,时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WiiliamMcKinley)遇刺身亡,因为他在生前非常喜爱这首歌,于是就作为国葬时的配乐登场,进一步广为普罗大众所知。
    根据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回忆录显示,1913年四月十日,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之后沉没,在轮船覆灭之前,为贵宾餐厅演奏的乐队成员们仍然坚守在甲板上,演奏了这首“上帝与我们同在”,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丝平静和安慰,但最终,邮轮还是覆灭,超过一千五百人命丧大西洋的海底深处。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生动还原了这个场面,这也让“上帝与我们同在”更加广为人知。
    其实在“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前,霍尔家就曾经多次演奏过这首曲目——原本曲目是两把小提琴和两把大提琴的弦乐四重奏,他们四姐弟则稍稍做出了改编,四种乐器搭配组合成不同风格,并且以钢琴为主旋律,赋予乐章更加温柔细腻的质感。
    十多年过去了,似乎也依旧没有太多改变。
    收回视线,蓝礼的指尖落在了黑白琴键之上,柔和清冷的乐符在潺潺流淌着,如同沉睡的天使缓缓展开羽翼一般,圣洁的光芒洒落下来,填满了整个屋子,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放任自己徜徉其。
    如同初秋的午后,窗外又高又远的苍穹泛着浅浅的蓝色,稀疏的阳光在纷飞的枫叶之穿行流淌着,那柔和的光线落在皮肤表面,微微有些刺痛灼人,氤氲出大片大片的光晕,让所有景色都变得模糊来,勾勒出不真实的轮廓,海市蜃楼般地让人渐渐出神,然后就模糊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
    盘腿坐在阳台旁边的木地板上,把书架上的所有书籍全部搬运出来,凌乱地摆放在视线的每一个角落里,淡淡的书香在空气之翻涌着,似乎就连那些尘埃都变得灵动来,然后打开留声机播放一张黑胶唱片,那些婉转悠扬的旋律把自己包裹在无所事事的快乐之,可以躲在角落里偷懒坐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这样度过整整一个下午,幸福得有些不太真实,却在时间缓缓流逝之变得哀伤。
    越是幸福,就越是不舍;越是快乐,就越是哀伤,似乎就连每分每秒的转动都依依不舍。
    忍不住地,伊迪丝的眼眶就微微温热来,她有些不敢注视蓝礼,那张脸孔因为生病而稍显苍白,映照在阳光底下的皮肤微微有些透明,就好像随时都可能消失在空气,一切都不真实,她想要伸手触碰一下蓝礼,却唯恐自己穿过了那个虚影,然后梦境就这样醒了,她就永远再也见不到蓝礼了。
    如此想法才刚刚在脑海里冒头,伊迪丝就忍不住慌张来。
    人人都看到蓝礼的辉煌与成功,却不曾看到蓝礼的脆弱和疲倦——
    强撑着病体在魔都坚持宣传,却遭遇了如此惊涛骇浪。诚然,区区感冒似乎根本不算什么,对于生活在聚光灯之下的公众人物来说,这是基本职业道德,他们享受着那些星光和瞩目,他们享受着超高收入和超强待遇,至少应该回报影迷们的支持,不是吗?但谁又能够真正明白公众人物肩膀上的压力?
    如果浦东机场真的出现了意外,蓝礼会无动于衷吗?
    如果高速公路真的发生了车祸,蓝礼可能也会牵连其。
    如果酒店虚假警报真的触发了糟糕后果,蓝礼也将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赞扬与批评,荣耀与负担,支持与反对……这所有都是公众人物的一体两面,蓝礼也清楚地知道这一切,他始终在尽职尽责地回馈着社会,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困扰与极限,他也有自己的情绪与问题,偶尔,只是非常偶尔,他也想要脆弱片刻,寻找到一个依靠,然后卸下所有重担。
    蓝礼不曾抱怨也不曾发泄,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因为这是他选择的道路,即使是跪着双膝,他也会坚持到底;他现在只是需要一点点喘息的时间和空间,一点点就好,让他偷偷地脆弱片刻。
    伊迪丝慌乱地收回了视线,闭上眼睛,及时阻止了泪水的滑落,然后拉动了弓弦,加入了蓝礼的行列,那悠扬曼妙的旋律开始肆意飞翔着,然后是亚瑟的大提琴弦音也加入进来,让疲惫和困顿的灵魂,找到了片刻休憩的地方,孤独而落寞地卸下所有盔甲。

章节目录

大戏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七七家d猫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七家d猫猫并收藏大戏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