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 作者:睡觉会变白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战略
一 冀中,农业示范基地。
冀中有广阔的平原,自古便是产粮大省,并且东临渤海,内环帝都,西倚太行,北靠燕山,城市群往中心和沿海地带集中,少受生物袭扰,可谓得天独厚。
而这个基地在农科院内,本来就有,不过在一年前又秘密扩建,增派安全措施,俨然打造成了一片国家级的科研重地。
“嘎吱!”
两辆汽车远远驶来,停在了一座类似于温室大棚的建筑前面,车门一开,一位老者走了下来。
“欢迎首长莅临视察!”早在门口等候的几名负责人赶紧迎上。
“行了,我今天是来看成果的,进去说。”老者神色严肃,自己大步迈开,先进了里面。
余人连忙跟上,领着来到1号科研区,隔着厚厚的玻璃,里面是一根根宛如覆盖白霜的培养料,上面满是肥大的灰色平菇。
“这里在农村算,就是一亩地的规模。正常的平菇要45天左右,才会收获第一茬,以后每隔15-20天再出一茬。经过我们反复试验,基本将周期稳定在20天,亩产可达2万斤。”
专家说着说着还挺感叹,道:“这个菌种好啊,我研究一辈子蘑菇,从来没见过这么活性的菌种……哦哦,您再看那边!”
他反应过来,引着老者去另一处试验棚。
这里的画风就比较奇特了,什么木耳、银耳、香菇、鸡腿菇等等遍地开花,而最显眼的,无疑是正中的一颗巨型蘑菇。
根部从土里钻出,又从底部分成十几朵,形成了一大片蘑菇圈,菌盖似伞,大且内卷,立在中间就跟白色小丛林似的。
“这就是年初在腾冲罗绮坪村发现的巨型口蘑,我们采集孢子重新种植,体积比原型还要大。这株有103厘米高,最大的一个菌盖直径37厘米,而且生长周期极短,从出菌丝到成熟只要几天时间。”
“可食用么?”
“呃,我们试了一些,味道不太好形容,但确认无毒。”
负责人一招手,送过一小碟处理好的蘑菇丝,老者没犹豫,拿起几根就嚼在嘴里。
那蘑菇丝入口,先是微甜,然后有些麻,就像不小心嗑了一粒麻椒的那种感觉,片刻后,又传来一阵肉软劲道。
“不错,可以做主菜,也可以调味。”
老者点点头,心中有数,跟着转到2号区。
这片种的全是土豆,许是种了n茬,这茬还没收获,都是绿绿的秧苗。不过专家拿来几种样品,有些惭愧道:“我们试验了很多次,还是没办法迅速提高产量,目前最好的一批亩产约1.4吨。我们发现的那些异化品种,口感上有帮助,对产量的作用不太明显。”
“你们尽心了,不必挂怀。”
老者安慰一句,也是无奈。
话说联合国早已将土豆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并在种植面积和科研上给予主粮地位的保证,但它在夏国的处境一直很尴尬。
要知道,国内75%重点扶贫县的主粮都是土豆,可政府根本不重视,几乎没有项目支持,还不断削减种植面积。
在2005年左右,全国土豆种植面积从8000万亩锐减到6000万亩,如今才勉强恢复到8000多万亩。
还有产量,夏国平均亩产是1吨,这数据已经维持了30多年。而国外每亩能达到两吨多,差距相当之大。
究其原因,还是国内的杂交水稻成果过于辉煌,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某些危机。
“你们放心,国家不日就会出台政策,我先给你们透个底。”
老者拍了拍专家肩膀,道:“从今年开始,马铃薯就会被列入粮食储备体系,计划在三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8亿亩,将亩产提高到2吨以上,并全面推广以马铃薯全粉为主的各类食品。”
嗬!
喜出望外啊!此言一出,在场的专家个个兴奋。
老百姓不了解,他们太清楚其中意义了:如果按现在的环境发展下去,不出数年,夏国的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
而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异化品种的影响,小麦家族估计全灭,玉米家族苟延残喘,只有可爱的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脱离蔬菜界指日可待。
更别说马铃薯全粉,不仅能做馒头、面条、米粉、面包等等,储存期也高达15-20年。
啧啧,简直拯救全人类的节奏。
看完了土豆,众人又陪同老者视察了其它的科研区,包括家禽类,牲畜类,林木类,花草类,以及重点作物如棉花、芝麻、甘蔗、橡胶等等,
核心就是采集各地的异化品种,加以培植试验,增强质量或增加产量,都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比如肉食品一类,专家发现有一种异化老鼠和兔子,老鼠皮毛暗黄,兔子斑斑点点,皆是肉质鲜嫩,繁殖力超强,已经广泛分布在南北诸省。
不出意外,这种命名为黄毛鼠和斑点兔的生物,便是日后的主要肉食来源。
转了大半天,还剩最后一块区域,与别处不同,却是一大片开阔稻田,一个老头穿着靴子,挽着裤腿,正弯腰在田里忙活。
首长一见,顿时端肃几分——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那位老爷子。
…………
实话实说,即便土豆在未来会发挥重大作用,但夏国的粮食根本还是稻谷。三十六个省,除青宁省之外,余下皆有水稻种植,而全国稻农有1.98亿户,7亿多人!
这是什么比重?
所以再艰巨,水稻都不能废,必须得度过难关。
其实有时候想想,政府也很复杂,新时代马上来临,问题无数,焦头烂额。可他们也很庆幸,不是突然死亡法,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准备。
居住地减少,耕地减少,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集中在城市群,那头等大事就是两件:粮食和住房。
有饭吃,有屋住,便能维持稳定。
“袁老,实不相瞒啊,黑水省的粮区完了!”
首长屏退属下,跟老爷子在田间散步,对方在上上上任长老在位时,就已全国闻名,见过不少大咖,所以他也没啥做派。
“完了?”
老爷子一怔,喃喃道:“那可是7000万吨粮食啊!”
“是啊,7000万吨!那边还在下雪,且有扩延之势,部分的产粮区已被侵占,我们抽取了土壤样本,哪怕来年雪化,也不能耕种了。”
首长顿了顿,继续道:“还有湘南的洞庭湖一带,据我们观测,湖水在今年突然上涨,湖域扩散,已经影响了不少居民。估计以后会持续扩张,那边的粮区也难保啊。”
夏国有九大产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巴蜀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
这下好,咔嚓就去了俩!
“……”
消息是坏消息,气氛凝重,俩人无言走了一程,首长忽笑道:“好了,我今天不是发牢骚的,主要是听听您的喜报。您埋头苦干了一年多,有什么成果?”
“从去年开始,你们陆续找到了四株异化野水稻。我们在四个基地同时培植、耕种,这又收获了一批。这边是三亩地,为1581公斤、1529公斤和16公斤,平均亩产1548.66公斤。另外三块,为1503公斤,18公斤,1545公斤。”
老爷子87岁了,言语间带着老人常见的含糊感,但头脑清醒,条理清晰,对水稻的诸多数据更是信手拈来。
“亩产过1500?”
首长大喜,妥妥的破了世界纪录啊,忙问:“这是最终成果么?”
“不,这只是2号稻,还有改进的潜力。”
老爷子犹豫片刻,道:“具体的我也不好说,现在的世界我不太懂,不过按此发展,你们或许还能找到更好的野水稻,到那时,应该有更大的突破。”
讲的比较委婉,首长心里却明镜的,想当年大步迈开闲扯蛋的时候,经常在叨逼叨亩产万斤什么的,以后真的不是梦了!
他没怀疑对方的话,人家创造奇迹无数,放在古代是要封神立庙的人物。
“那海水稻呢,收获怎么样?”他又问。
“根据胶东基地的数据,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可达300公斤。我们应该庆幸,这2.8亿亩的盐碱地没有太大变化,否则我们也无能为力。”老爷子叹道。
“好,好啊!”
首长简直屁颠屁颠的,连日来太过糟心,总算有了个好消息。如果海水稻技术成熟,按每亩盐碱地200-300公斤算,光夏国就可增产500亿公斤粮食。
而全世界有143亿亩的盐碱地!
不仅有利于人类,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利益交换,话语权争夺上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今国内学术界有一股悲观思潮,认为灵气复苏,科学的力量会逐步退化。结果老爷子用水稻啪啪打脸,虽然科学暂时对修真无用,但在国计民生方面,还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水稻跟灵米不同。
灵米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以目前的经验,只有节点可种。而灵米产量太少,性质太珍贵,本身就有阶级之分,注定为上层人特供。
聊了好久,二人方自田地返回。
众人送至门口,老者刚要上车,忽又抹过身,握住老爷子的手,道:“拜托您了!”
跟着,又是另一位专家,“拜托您了!”
“拜托了!”
他倒不是惺惺作态,确实情势危急。那些人亦受感染,最后基地负责人重重一握:
“请国家放心,无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夏国政府在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和酝酿后,终于开始了国策性的大举动。
就在10月下旬某天,上头发布了一份《夏国城市与土地总体规划》,每一项举措都是影响十数亿百姓,福/祸及后代子孙,打破现有体制的根本决定。
第一:
建设32个城市群,分别为帝都-津门-冀中、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关中平原、巴蜀蓉渝、晋中、黔中、滇中、天山北坡、辽中南等等。
等级分为超级城市群(如长三角)、一级城市群(如蓉渝一带)、二级城市群(如辽中南一带)和三级城市群(如天山北)。
要求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万,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平方公里等等。
第二:
建设27农业种植养殖基地群,分别为乌拉省、辽东省、豫中省、皖省、巴蜀、胶东等等。按性能分类,包括商品粮基地、热作物基地、木材基地等等。
从即日起,马铃薯正式列入国家储备粮,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各地方平稳增加马铃薯种植用地,并扶持技术项目,增产增量。
第三,也是最引起蛙声一片的:
从文件施行日起,全国各城市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及各类建设用地,将陆续禁止批复。
第四:
已明确不适合居住的地区,当地政府尽快拿出方案,组织群众向安全地迁移。
余下还有若干项规定,不一一列举。
看着好像挺拗的,那翻译过来,如下:
第一,不出意外,以后夏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得居住在这32个城市群内。
第二,以后夏国老百姓的食品供给,就得靠这27个农业基地群。
第三,民间开发商不能再买地盖房,全部由政府、皇商统一规划。
第四,异化生物祸害严重的地区,赶紧组织群众转移。
……
实际的大战略,说白了就一句:城市包围农村。而此文件一出,自引得网友议论纷纷。
“天啊,我们是要回到筒子楼时代了么?”
“哈哈哈,开发商、炒房团都去死吧……然而老子还是买不起房!”
“土豆吊丝逆袭了,地瓜哭晕在山药怀里。”
这是吐槽的,还有冷静分析的:
“没办法啊,变态生物越来越多,武装力量平均不开,我们又没有自保能力,只能搬了。不过想想,就算集中到城市里,也未必是人挤人。”
“请教楼上,详细说说。”
“请教+1!”
“请教+10086!”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死……”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战略
- 肉肉屋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战略
一 冀中,农业示范基地。
冀中有广阔的平原,自古便是产粮大省,并且东临渤海,内环帝都,西倚太行,北靠燕山,城市群往中心和沿海地带集中,少受生物袭扰,可谓得天独厚。
而这个基地在农科院内,本来就有,不过在一年前又秘密扩建,增派安全措施,俨然打造成了一片国家级的科研重地。
“嘎吱!”
两辆汽车远远驶来,停在了一座类似于温室大棚的建筑前面,车门一开,一位老者走了下来。
“欢迎首长莅临视察!”早在门口等候的几名负责人赶紧迎上。
“行了,我今天是来看成果的,进去说。”老者神色严肃,自己大步迈开,先进了里面。
余人连忙跟上,领着来到1号科研区,隔着厚厚的玻璃,里面是一根根宛如覆盖白霜的培养料,上面满是肥大的灰色平菇。
“这里在农村算,就是一亩地的规模。正常的平菇要45天左右,才会收获第一茬,以后每隔15-20天再出一茬。经过我们反复试验,基本将周期稳定在20天,亩产可达2万斤。”
专家说着说着还挺感叹,道:“这个菌种好啊,我研究一辈子蘑菇,从来没见过这么活性的菌种……哦哦,您再看那边!”
他反应过来,引着老者去另一处试验棚。
这里的画风就比较奇特了,什么木耳、银耳、香菇、鸡腿菇等等遍地开花,而最显眼的,无疑是正中的一颗巨型蘑菇。
根部从土里钻出,又从底部分成十几朵,形成了一大片蘑菇圈,菌盖似伞,大且内卷,立在中间就跟白色小丛林似的。
“这就是年初在腾冲罗绮坪村发现的巨型口蘑,我们采集孢子重新种植,体积比原型还要大。这株有103厘米高,最大的一个菌盖直径37厘米,而且生长周期极短,从出菌丝到成熟只要几天时间。”
“可食用么?”
“呃,我们试了一些,味道不太好形容,但确认无毒。”
负责人一招手,送过一小碟处理好的蘑菇丝,老者没犹豫,拿起几根就嚼在嘴里。
那蘑菇丝入口,先是微甜,然后有些麻,就像不小心嗑了一粒麻椒的那种感觉,片刻后,又传来一阵肉软劲道。
“不错,可以做主菜,也可以调味。”
老者点点头,心中有数,跟着转到2号区。
这片种的全是土豆,许是种了n茬,这茬还没收获,都是绿绿的秧苗。不过专家拿来几种样品,有些惭愧道:“我们试验了很多次,还是没办法迅速提高产量,目前最好的一批亩产约1.4吨。我们发现的那些异化品种,口感上有帮助,对产量的作用不太明显。”
“你们尽心了,不必挂怀。”
老者安慰一句,也是无奈。
话说联合国早已将土豆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并在种植面积和科研上给予主粮地位的保证,但它在夏国的处境一直很尴尬。
要知道,国内75%重点扶贫县的主粮都是土豆,可政府根本不重视,几乎没有项目支持,还不断削减种植面积。
在2005年左右,全国土豆种植面积从8000万亩锐减到6000万亩,如今才勉强恢复到8000多万亩。
还有产量,夏国平均亩产是1吨,这数据已经维持了30多年。而国外每亩能达到两吨多,差距相当之大。
究其原因,还是国内的杂交水稻成果过于辉煌,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某些危机。
“你们放心,国家不日就会出台政策,我先给你们透个底。”
老者拍了拍专家肩膀,道:“从今年开始,马铃薯就会被列入粮食储备体系,计划在三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8亿亩,将亩产提高到2吨以上,并全面推广以马铃薯全粉为主的各类食品。”
嗬!
喜出望外啊!此言一出,在场的专家个个兴奋。
老百姓不了解,他们太清楚其中意义了:如果按现在的环境发展下去,不出数年,夏国的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
而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异化品种的影响,小麦家族估计全灭,玉米家族苟延残喘,只有可爱的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脱离蔬菜界指日可待。
更别说马铃薯全粉,不仅能做馒头、面条、米粉、面包等等,储存期也高达15-20年。
啧啧,简直拯救全人类的节奏。
看完了土豆,众人又陪同老者视察了其它的科研区,包括家禽类,牲畜类,林木类,花草类,以及重点作物如棉花、芝麻、甘蔗、橡胶等等,
核心就是采集各地的异化品种,加以培植试验,增强质量或增加产量,都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比如肉食品一类,专家发现有一种异化老鼠和兔子,老鼠皮毛暗黄,兔子斑斑点点,皆是肉质鲜嫩,繁殖力超强,已经广泛分布在南北诸省。
不出意外,这种命名为黄毛鼠和斑点兔的生物,便是日后的主要肉食来源。
转了大半天,还剩最后一块区域,与别处不同,却是一大片开阔稻田,一个老头穿着靴子,挽着裤腿,正弯腰在田里忙活。
首长一见,顿时端肃几分——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那位老爷子。
…………
实话实说,即便土豆在未来会发挥重大作用,但夏国的粮食根本还是稻谷。三十六个省,除青宁省之外,余下皆有水稻种植,而全国稻农有1.98亿户,7亿多人!
这是什么比重?
所以再艰巨,水稻都不能废,必须得度过难关。
其实有时候想想,政府也很复杂,新时代马上来临,问题无数,焦头烂额。可他们也很庆幸,不是突然死亡法,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准备。
居住地减少,耕地减少,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集中在城市群,那头等大事就是两件:粮食和住房。
有饭吃,有屋住,便能维持稳定。
“袁老,实不相瞒啊,黑水省的粮区完了!”
首长屏退属下,跟老爷子在田间散步,对方在上上上任长老在位时,就已全国闻名,见过不少大咖,所以他也没啥做派。
“完了?”
老爷子一怔,喃喃道:“那可是7000万吨粮食啊!”
“是啊,7000万吨!那边还在下雪,且有扩延之势,部分的产粮区已被侵占,我们抽取了土壤样本,哪怕来年雪化,也不能耕种了。”
首长顿了顿,继续道:“还有湘南的洞庭湖一带,据我们观测,湖水在今年突然上涨,湖域扩散,已经影响了不少居民。估计以后会持续扩张,那边的粮区也难保啊。”
夏国有九大产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巴蜀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
这下好,咔嚓就去了俩!
“……”
消息是坏消息,气氛凝重,俩人无言走了一程,首长忽笑道:“好了,我今天不是发牢骚的,主要是听听您的喜报。您埋头苦干了一年多,有什么成果?”
“从去年开始,你们陆续找到了四株异化野水稻。我们在四个基地同时培植、耕种,这又收获了一批。这边是三亩地,为1581公斤、1529公斤和16公斤,平均亩产1548.66公斤。另外三块,为1503公斤,18公斤,1545公斤。”
老爷子87岁了,言语间带着老人常见的含糊感,但头脑清醒,条理清晰,对水稻的诸多数据更是信手拈来。
“亩产过1500?”
首长大喜,妥妥的破了世界纪录啊,忙问:“这是最终成果么?”
“不,这只是2号稻,还有改进的潜力。”
老爷子犹豫片刻,道:“具体的我也不好说,现在的世界我不太懂,不过按此发展,你们或许还能找到更好的野水稻,到那时,应该有更大的突破。”
讲的比较委婉,首长心里却明镜的,想当年大步迈开闲扯蛋的时候,经常在叨逼叨亩产万斤什么的,以后真的不是梦了!
他没怀疑对方的话,人家创造奇迹无数,放在古代是要封神立庙的人物。
“那海水稻呢,收获怎么样?”他又问。
“根据胶东基地的数据,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可达300公斤。我们应该庆幸,这2.8亿亩的盐碱地没有太大变化,否则我们也无能为力。”老爷子叹道。
“好,好啊!”
首长简直屁颠屁颠的,连日来太过糟心,总算有了个好消息。如果海水稻技术成熟,按每亩盐碱地200-300公斤算,光夏国就可增产500亿公斤粮食。
而全世界有143亿亩的盐碱地!
不仅有利于人类,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利益交换,话语权争夺上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今国内学术界有一股悲观思潮,认为灵气复苏,科学的力量会逐步退化。结果老爷子用水稻啪啪打脸,虽然科学暂时对修真无用,但在国计民生方面,还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水稻跟灵米不同。
灵米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以目前的经验,只有节点可种。而灵米产量太少,性质太珍贵,本身就有阶级之分,注定为上层人特供。
聊了好久,二人方自田地返回。
众人送至门口,老者刚要上车,忽又抹过身,握住老爷子的手,道:“拜托您了!”
跟着,又是另一位专家,“拜托您了!”
“拜托了!”
他倒不是惺惺作态,确实情势危急。那些人亦受感染,最后基地负责人重重一握:
“请国家放心,无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夏国政府在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和酝酿后,终于开始了国策性的大举动。
就在10月下旬某天,上头发布了一份《夏国城市与土地总体规划》,每一项举措都是影响十数亿百姓,福/祸及后代子孙,打破现有体制的根本决定。
第一:
建设32个城市群,分别为帝都-津门-冀中、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关中平原、巴蜀蓉渝、晋中、黔中、滇中、天山北坡、辽中南等等。
等级分为超级城市群(如长三角)、一级城市群(如蓉渝一带)、二级城市群(如辽中南一带)和三级城市群(如天山北)。
要求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万,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平方公里等等。
第二:
建设27农业种植养殖基地群,分别为乌拉省、辽东省、豫中省、皖省、巴蜀、胶东等等。按性能分类,包括商品粮基地、热作物基地、木材基地等等。
从即日起,马铃薯正式列入国家储备粮,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各地方平稳增加马铃薯种植用地,并扶持技术项目,增产增量。
第三,也是最引起蛙声一片的:
从文件施行日起,全国各城市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及各类建设用地,将陆续禁止批复。
第四:
已明确不适合居住的地区,当地政府尽快拿出方案,组织群众向安全地迁移。
余下还有若干项规定,不一一列举。
看着好像挺拗的,那翻译过来,如下:
第一,不出意外,以后夏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得居住在这32个城市群内。
第二,以后夏国老百姓的食品供给,就得靠这27个农业基地群。
第三,民间开发商不能再买地盖房,全部由政府、皇商统一规划。
第四,异化生物祸害严重的地区,赶紧组织群众转移。
……
实际的大战略,说白了就一句:城市包围农村。而此文件一出,自引得网友议论纷纷。
“天啊,我们是要回到筒子楼时代了么?”
“哈哈哈,开发商、炒房团都去死吧……然而老子还是买不起房!”
“土豆吊丝逆袭了,地瓜哭晕在山药怀里。”
这是吐槽的,还有冷静分析的:
“没办法啊,变态生物越来越多,武装力量平均不开,我们又没有自保能力,只能搬了。不过想想,就算集中到城市里,也未必是人挤人。”
“请教楼上,详细说说。”
“请教+1!”
“请教+10086!”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死……”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战略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