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落的开场曲很好听,一首《从前慢》把观众都带回了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代,也让观众对接下来的节目内容更加感兴趣了,翘首以盼,而节目也出乎意料的给力。
“我们今天第一封和大家见面的是中国历史上我们已知的能找到实物的,最早的私人家书......”
只听嘉宾们介绍这第一封信的历史背景,便让观众们足够震撼了。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一段铁路的边上,发现了一个战国墓葬群,实现了研究先秦文化的巨大突破。
其中有一个小墓,与其他的墓相比,显得窄小、寒酸,但其中两块写满文字的竹简,记载着一封已发现的最早的家书。
公元前223年,参加秦国统一六国之战的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两人在前线上写给大哥衷的。
“天啊,厉害了!”
“公元前223年,我滴神,秦国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说,当时离秦始皇统一中国只差两年了!”
“哈哈,那个时候,秦始皇已经把弱的国家全扫了,最先被秒的是韩,秦灭韩之战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剩下的是最强大的齐国和楚国!”
(嗯,不是水,看到很多网络上的报道呀记载呀都写着是公元前233年,就连有“中国第一官媒”之称的某网里有一篇文章也写着公元前233年,信息爆炸的年代呀,想呵呵一笑,但又想到舌尖3里那个“唐代形成的西安回坊”,呃,这么一对比的话,似乎也没什么了,对不起,是我太较真了。)
单单是这个时代背景和人物的介绍,就引起了无数人浓厚的兴趣。
2000多年前,人们用什么写信?还是在秦统一六国战争结束战国时代的战场前线上写的,当时他们又都写了一些什么?
现场观众的掌声中,读信嘉宾登场,
“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写给大哥衷,公元前223农历二月。”
用书信打开历史,来自2000年前的一封书信,还未正式进入书信的故事里,观众们仿佛就看到了一幅血于火交织着的战争画面在徐徐展开。
旌旗猎猎,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声后,秦军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漫漫黑色如同遍野松林,隆隆声中前进,和楚军碰撞在一起。
霎时间,长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
前线将士的书信,画风,应该是这样的吧?而结果却和大部分人所想的,截然相反。
“今天,是二月辛巳日,黑夫和惊恭祝大哥安好,母亲的身体,还好吗?我们兄弟俩,都还挺好的。”
文言文的古代书信,翻译成现代文念出来,更浅显直白更容易让观众们感受和理解,嘉宾走心的读信声音撩动耳神经,苏晕一群声控党。
出乎意料的,没有像许多观众想象的那样,写战场上的艰难和残酷,信得开头,只是问候兄长,问候母亲是否安好,再一句,我们兄弟俩都挺好的。
放在残酷血腥的前线战场的背景里,不难想象,这看似简单的一句的言外之意是如此急切:我们现在还活着。不经意间,就是一记心灵暴击。
明天,自己是否还能活着犹未可知,但此刻心中最惦记着的,还是父母长辈,战地里,反复问家人,尤其是问母亲的身体还好么,莫名感动。
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曾经,在那些遥远而漫长的年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微信,交通工具也极为原始落后,能够维系亲友间信息畅通和情感倾诉,便只有书信。
于是,信札,隐藏着多少文人名士,以及平民百姓已经逝去却永难磨灭的情感花絮,仿佛飘然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芒。
观众们赫然发现,原来2000多年以前的信件,最古老的家书,作为因征战沙场而背井离乡的人子,这俩人写在这封两千年前战地家书中的牵挂和愿望,与后世乃至今日并无两样。
家书,家书!提起家书,很多人心里都会涌起温馨之感,对亲情的心心相通,使得不同的人们对家书拥有相同的珍惜和渴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原来,在那么遥远的古代,2000多年以前,家书中传递的亲情在就是这样了,这是多么的令人动容的一件事情啊。
接着,还是没有波澜壮阔的古代战场,他们只是谈了一些家庭琐事,惊很想念他的新婚妻子,而黑夫,似乎还没结婚,惦记最多的还是自己的母亲,一再嘱咐:自己在外面打仗,哥哥一定要照顾好母亲......
这两封书信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兄长与母亲问安,征询姑姊是否平安生产,汇报自己正在淮阳打仗,并向家人报平安等等,第二部分说自己缺衣少钱,希望家里能够火速寄衣寄钱,不然“即死矣”。
而信中第二部分,才是正题,求救,想向母亲讨钱和衣服。
远离家人又身处乱世的惊与黑夫,他们每天都要直面战争,直面死亡,但是生计问题都无法解决,难免战死疆场,两人无奈之下急切地向家人告求。
其中,惊在信中显得十分着急。
惊说,如果母亲不快点寄钱的话,他的性命可能保不住了,因为他已经开始借别人钱啦,借了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
另外,惊新婚,黑夫没结婚,可以推测出来,惊应该是黑夫的哥哥,黑夫的运气比较差,马上要参加淮阳攻城战,淮阳是楚国的地盘,一旦攻破淮阳,就可以南下攻打楚都寿春了。战斗会很长久,一时打不完,伤未可知......
所以惊说,鉴于黑夫任务特殊,希望妈妈寄给黑夫的那一份钱和衣服要多一些。
“呼~!那个时候出去打仗,衣服还要自己准备啊?”
“那个时候借钱不还,要用命来还?”
“一连三个急,性命之忧,惊也没忘了让母亲多给弟弟黑夫一点,只言片语,就能感受到兄弟之情,想哭。”
......
在秦统一六国时代背景下,兄弟俩长年征战沙场,上要尽忠国家,尽职军队,下要孝悌、挂念家人。
在物质匮乏,生存困难,通信原始的恶劣境况中,只有将深深的思恋埋藏在心底,心怀对家人的欠疚,苦苦等待,遥想庆祝胜利,家人团聚的那一天到来。
从这封家书中,我们就能看到古人秉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传统道德文化,源远流长。
在秦国“三丁抽二”的征兵制度下,或许他们也是没得选,黑夫和惊被征入军队,把家中母亲托付给兄长,离开家乡安陆,转战千里之外的淮阳。
为得又是什么?
爵位?
也或许是吧,因为信里,兄弟俩在问,官府给我们爵位文书有没有送到家。
但把一切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个字,家。
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明天,自己能否还活着。
在信中,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战场上杀敌,后方官府就会把爵位送到家里,从此,家中的人地位,会因自己的奋勇、流血、牺牲变得不一样。
这封最古老的家书,寥寥字语间,记载了太多太多。
观众们,无不为之动容。
“我们今天第一封和大家见面的是中国历史上我们已知的能找到实物的,最早的私人家书......”
只听嘉宾们介绍这第一封信的历史背景,便让观众们足够震撼了。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一段铁路的边上,发现了一个战国墓葬群,实现了研究先秦文化的巨大突破。
其中有一个小墓,与其他的墓相比,显得窄小、寒酸,但其中两块写满文字的竹简,记载着一封已发现的最早的家书。
公元前223年,参加秦国统一六国之战的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两人在前线上写给大哥衷的。
“天啊,厉害了!”
“公元前223年,我滴神,秦国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说,当时离秦始皇统一中国只差两年了!”
“哈哈,那个时候,秦始皇已经把弱的国家全扫了,最先被秒的是韩,秦灭韩之战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剩下的是最强大的齐国和楚国!”
(嗯,不是水,看到很多网络上的报道呀记载呀都写着是公元前233年,就连有“中国第一官媒”之称的某网里有一篇文章也写着公元前233年,信息爆炸的年代呀,想呵呵一笑,但又想到舌尖3里那个“唐代形成的西安回坊”,呃,这么一对比的话,似乎也没什么了,对不起,是我太较真了。)
单单是这个时代背景和人物的介绍,就引起了无数人浓厚的兴趣。
2000多年前,人们用什么写信?还是在秦统一六国战争结束战国时代的战场前线上写的,当时他们又都写了一些什么?
现场观众的掌声中,读信嘉宾登场,
“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写给大哥衷,公元前223农历二月。”
用书信打开历史,来自2000年前的一封书信,还未正式进入书信的故事里,观众们仿佛就看到了一幅血于火交织着的战争画面在徐徐展开。
旌旗猎猎,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声后,秦军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漫漫黑色如同遍野松林,隆隆声中前进,和楚军碰撞在一起。
霎时间,长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
前线将士的书信,画风,应该是这样的吧?而结果却和大部分人所想的,截然相反。
“今天,是二月辛巳日,黑夫和惊恭祝大哥安好,母亲的身体,还好吗?我们兄弟俩,都还挺好的。”
文言文的古代书信,翻译成现代文念出来,更浅显直白更容易让观众们感受和理解,嘉宾走心的读信声音撩动耳神经,苏晕一群声控党。
出乎意料的,没有像许多观众想象的那样,写战场上的艰难和残酷,信得开头,只是问候兄长,问候母亲是否安好,再一句,我们兄弟俩都挺好的。
放在残酷血腥的前线战场的背景里,不难想象,这看似简单的一句的言外之意是如此急切:我们现在还活着。不经意间,就是一记心灵暴击。
明天,自己是否还能活着犹未可知,但此刻心中最惦记着的,还是父母长辈,战地里,反复问家人,尤其是问母亲的身体还好么,莫名感动。
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曾经,在那些遥远而漫长的年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微信,交通工具也极为原始落后,能够维系亲友间信息畅通和情感倾诉,便只有书信。
于是,信札,隐藏着多少文人名士,以及平民百姓已经逝去却永难磨灭的情感花絮,仿佛飘然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芒。
观众们赫然发现,原来2000多年以前的信件,最古老的家书,作为因征战沙场而背井离乡的人子,这俩人写在这封两千年前战地家书中的牵挂和愿望,与后世乃至今日并无两样。
家书,家书!提起家书,很多人心里都会涌起温馨之感,对亲情的心心相通,使得不同的人们对家书拥有相同的珍惜和渴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原来,在那么遥远的古代,2000多年以前,家书中传递的亲情在就是这样了,这是多么的令人动容的一件事情啊。
接着,还是没有波澜壮阔的古代战场,他们只是谈了一些家庭琐事,惊很想念他的新婚妻子,而黑夫,似乎还没结婚,惦记最多的还是自己的母亲,一再嘱咐:自己在外面打仗,哥哥一定要照顾好母亲......
这两封书信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兄长与母亲问安,征询姑姊是否平安生产,汇报自己正在淮阳打仗,并向家人报平安等等,第二部分说自己缺衣少钱,希望家里能够火速寄衣寄钱,不然“即死矣”。
而信中第二部分,才是正题,求救,想向母亲讨钱和衣服。
远离家人又身处乱世的惊与黑夫,他们每天都要直面战争,直面死亡,但是生计问题都无法解决,难免战死疆场,两人无奈之下急切地向家人告求。
其中,惊在信中显得十分着急。
惊说,如果母亲不快点寄钱的话,他的性命可能保不住了,因为他已经开始借别人钱啦,借了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
另外,惊新婚,黑夫没结婚,可以推测出来,惊应该是黑夫的哥哥,黑夫的运气比较差,马上要参加淮阳攻城战,淮阳是楚国的地盘,一旦攻破淮阳,就可以南下攻打楚都寿春了。战斗会很长久,一时打不完,伤未可知......
所以惊说,鉴于黑夫任务特殊,希望妈妈寄给黑夫的那一份钱和衣服要多一些。
“呼~!那个时候出去打仗,衣服还要自己准备啊?”
“那个时候借钱不还,要用命来还?”
“一连三个急,性命之忧,惊也没忘了让母亲多给弟弟黑夫一点,只言片语,就能感受到兄弟之情,想哭。”
......
在秦统一六国时代背景下,兄弟俩长年征战沙场,上要尽忠国家,尽职军队,下要孝悌、挂念家人。
在物质匮乏,生存困难,通信原始的恶劣境况中,只有将深深的思恋埋藏在心底,心怀对家人的欠疚,苦苦等待,遥想庆祝胜利,家人团聚的那一天到来。
从这封家书中,我们就能看到古人秉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传统道德文化,源远流长。
在秦国“三丁抽二”的征兵制度下,或许他们也是没得选,黑夫和惊被征入军队,把家中母亲托付给兄长,离开家乡安陆,转战千里之外的淮阳。
为得又是什么?
爵位?
也或许是吧,因为信里,兄弟俩在问,官府给我们爵位文书有没有送到家。
但把一切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个字,家。
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明天,自己能否还活着。
在信中,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战场上杀敌,后方官府就会把爵位送到家里,从此,家中的人地位,会因自己的奋勇、流血、牺牲变得不一样。
这封最古老的家书,寥寥字语间,记载了太多太多。
观众们,无不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