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陈雨的话,李成龙感概万千。当初在军中之时,想要真正做一番事情难上加难,有无数的掣肘制约,还要面对随处可见的贪腐现象,一不小心还会得罪人,被一脚踢开,沦为一个不入流的杂官浑浑噩噩度日。没想到对面这个明国来的武将,做事有眼光、有魄力,银钱、人力全部能保证,与以往见过的官完全不一样。为这样的人效力,心情都舒坦不少。
为什么这样的能人不是朝鲜本国人呢?
这个念头在李成龙的心中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继续深思下去。对于在官场中吃了大亏的他而言,心中对国家的牵挂淡了许多,早已不是年少时的热血青年了。现在他考虑问题更实际,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谋求一份出人头地的体面,才是最重要的。
他跪伏于地,恭敬地说:“小人必定尽心竭力,为大人办差。”
陈雨命人把张富贵和苏大牙叫了进来,给三人互相介绍:“这位是铁山渡丞李成龙,是我这次特意请来协助修建船厂以及将来建造战船的能人。这两位分别是张百户和水师副统领苏百户,建造船厂要开支、挖船坞需要劳力找张百户,银钱方面和协调郡守衙门的事情交给他;苏百户是航海的行家,船厂的选址、战船的改良定型则和苏百户多商量。”
李成龙小心地见礼:“小人见过张百户和苏百户。”
两人对视一眼,明白这是大人找来点拨自己这些外行的,也没有仗着资历端架子,客客气气地还礼。
张富贵笑嘻嘻地去拉李成龙:“李老兄,以后咱都是自己人了,走,俺先带你熟悉熟悉农庄的环境。”
李成龙受宠若惊地回答:“那就有劳张百户了。”
送走三人后,陈雨又找来邓范,问道:“你说你粗通文墨,会写字吗?”
邓范点点头:“也算勉强能入眼,看得清楚而已。”
“那就够了,来来,你执笔,我口述,拟一份捷报,上报朝廷。”
陈雨是文科出身,之乎者也还是能来两句的,拟一份捷报没有问题,但是毛笔字就不敢恭维了。在那个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传递信息,硬笔字都荒废了,更别说毛笔字了。为了藏拙,只好找人代笔,军中没有文人,也就邓范、蒋邪寥寥数人粗通文墨,只能将就了。
邓范找来笔墨纸砚,先将清水滴入砚面,然后手执墨条在砚台轻轻研磨。陈雨脑中在构思捷报的措辞,无意中瞟了一眼,发现邓范研墨的姿势非常规范,食指放在墨条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圆旋转磨,用力均匀,根本不像只勉强识几个字的大老粗,倒像是个读书人。
陈雨忍不住问:“这研墨是不是有讲究啊?我瞧你这架势有板有眼,换做是我,可能就乱磨一气了。”
邓范下意识地回答:“这个,研墨有个说辞,叫‘磨墨如病’,意思是研墨时,除了按下去时略重一点之外,磨的时候力度要轻,速度要慢,用力要匀,外行人看……看起来好像有气无力的样子,才是最正确的研墨方式。”
陈雨微微一笑:“你这架势根本就是读书人,哪里像个粗鄙的军户出身?”
邓范手顿了一下,沉默了片刻,然后回答:“大人,并非属下刻意隐瞒,但属下确实不是世……世代承袭的军户,而是以罪谪发的‘恩军’,籍贯也不是山东,而是河南……”
“谪发‘恩军’?籍贯河南?”陈雨有些意外,“有故事啊,不妨说来听听。”
邓范放下墨条,陷入了回忆。
“属下出生在南阳府新野县,本是当地书香世家,父亲原本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举人,后来得罪了势力极大的权贵,对方买通了提督学政,罗织罪名剥夺父亲的功名,然后再充……充军,发配到威海卫。这一晃就是十五年了,父母亲都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已经先后含恨离世,如今就剩下我孤独一人……”
陈雨听了有些唏嘘,本以为自己跳海穿越,与亲人永世隔绝,已经很惨了,没想到邓范的身世比自己更坎坷。以这个时空的社会环境来看,一个世家公子,父亲还有举人功名,说是含着金钥匙出身也不为过,可是邓范自幼就随着父亲被发配到偏远的威海卫充任军户,从天堂跌落尘埃,这样的落差和打击,换做别人只怕早就崩溃了。
邓范继续说:“发生巨变,家道中落,那时的我还只有十二岁,在河南要承……承受别人的奚落和白眼,到了山东则被当地军户排斥,所以就慢慢变得沉……沉默寡言,口吃的毛病,就是那时落下的。”
陈雨同情地拍着他的肩膀,安抚道:“虽然遭遇巨变,但是你的家庭让你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打下了底子,才能在众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军户中脱颖而出,将来有机会封妻荫子、马上封侯,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邓范笑了笑:“大人说的在理。属下要是再早几年来威海,说不定也是目……目不识丁,哪有机会受到大人的赏识?说起来,我这个名字,也是来山东之后自己改的……”
“哦?你原来叫啥名,为什么会改?”
“属下原名叫邓蒿。小时候随父亲到过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记忆深刻,等到……到了山东,想起这两句碑文,就改名邓范,字士则。”
“邓士则?”陈雨隐约觉得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回忆一番后,没有头绪,也就不去管了,“名字和字号都是极好的。来来来,身世之事告一段落,先拟捷报。”
邓范拿起毛笔:“是,请大人口述。”
“你就这么写:臣陈雨奉旨出海,本为禁海缉私之事,不料阴差阳错卷入鞑子侵入朝鲜之役……”
其实陈雨没有想起来,邓范的名和字都与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名将撞车了。这位名将也是字士则,名邓艾。
为什么这样的能人不是朝鲜本国人呢?
这个念头在李成龙的心中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继续深思下去。对于在官场中吃了大亏的他而言,心中对国家的牵挂淡了许多,早已不是年少时的热血青年了。现在他考虑问题更实际,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谋求一份出人头地的体面,才是最重要的。
他跪伏于地,恭敬地说:“小人必定尽心竭力,为大人办差。”
陈雨命人把张富贵和苏大牙叫了进来,给三人互相介绍:“这位是铁山渡丞李成龙,是我这次特意请来协助修建船厂以及将来建造战船的能人。这两位分别是张百户和水师副统领苏百户,建造船厂要开支、挖船坞需要劳力找张百户,银钱方面和协调郡守衙门的事情交给他;苏百户是航海的行家,船厂的选址、战船的改良定型则和苏百户多商量。”
李成龙小心地见礼:“小人见过张百户和苏百户。”
两人对视一眼,明白这是大人找来点拨自己这些外行的,也没有仗着资历端架子,客客气气地还礼。
张富贵笑嘻嘻地去拉李成龙:“李老兄,以后咱都是自己人了,走,俺先带你熟悉熟悉农庄的环境。”
李成龙受宠若惊地回答:“那就有劳张百户了。”
送走三人后,陈雨又找来邓范,问道:“你说你粗通文墨,会写字吗?”
邓范点点头:“也算勉强能入眼,看得清楚而已。”
“那就够了,来来,你执笔,我口述,拟一份捷报,上报朝廷。”
陈雨是文科出身,之乎者也还是能来两句的,拟一份捷报没有问题,但是毛笔字就不敢恭维了。在那个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传递信息,硬笔字都荒废了,更别说毛笔字了。为了藏拙,只好找人代笔,军中没有文人,也就邓范、蒋邪寥寥数人粗通文墨,只能将就了。
邓范找来笔墨纸砚,先将清水滴入砚面,然后手执墨条在砚台轻轻研磨。陈雨脑中在构思捷报的措辞,无意中瞟了一眼,发现邓范研墨的姿势非常规范,食指放在墨条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圆旋转磨,用力均匀,根本不像只勉强识几个字的大老粗,倒像是个读书人。
陈雨忍不住问:“这研墨是不是有讲究啊?我瞧你这架势有板有眼,换做是我,可能就乱磨一气了。”
邓范下意识地回答:“这个,研墨有个说辞,叫‘磨墨如病’,意思是研墨时,除了按下去时略重一点之外,磨的时候力度要轻,速度要慢,用力要匀,外行人看……看起来好像有气无力的样子,才是最正确的研墨方式。”
陈雨微微一笑:“你这架势根本就是读书人,哪里像个粗鄙的军户出身?”
邓范手顿了一下,沉默了片刻,然后回答:“大人,并非属下刻意隐瞒,但属下确实不是世……世代承袭的军户,而是以罪谪发的‘恩军’,籍贯也不是山东,而是河南……”
“谪发‘恩军’?籍贯河南?”陈雨有些意外,“有故事啊,不妨说来听听。”
邓范放下墨条,陷入了回忆。
“属下出生在南阳府新野县,本是当地书香世家,父亲原本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举人,后来得罪了势力极大的权贵,对方买通了提督学政,罗织罪名剥夺父亲的功名,然后再充……充军,发配到威海卫。这一晃就是十五年了,父母亲都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已经先后含恨离世,如今就剩下我孤独一人……”
陈雨听了有些唏嘘,本以为自己跳海穿越,与亲人永世隔绝,已经很惨了,没想到邓范的身世比自己更坎坷。以这个时空的社会环境来看,一个世家公子,父亲还有举人功名,说是含着金钥匙出身也不为过,可是邓范自幼就随着父亲被发配到偏远的威海卫充任军户,从天堂跌落尘埃,这样的落差和打击,换做别人只怕早就崩溃了。
邓范继续说:“发生巨变,家道中落,那时的我还只有十二岁,在河南要承……承受别人的奚落和白眼,到了山东则被当地军户排斥,所以就慢慢变得沉……沉默寡言,口吃的毛病,就是那时落下的。”
陈雨同情地拍着他的肩膀,安抚道:“虽然遭遇巨变,但是你的家庭让你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打下了底子,才能在众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军户中脱颖而出,将来有机会封妻荫子、马上封侯,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邓范笑了笑:“大人说的在理。属下要是再早几年来威海,说不定也是目……目不识丁,哪有机会受到大人的赏识?说起来,我这个名字,也是来山东之后自己改的……”
“哦?你原来叫啥名,为什么会改?”
“属下原名叫邓蒿。小时候随父亲到过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记忆深刻,等到……到了山东,想起这两句碑文,就改名邓范,字士则。”
“邓士则?”陈雨隐约觉得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回忆一番后,没有头绪,也就不去管了,“名字和字号都是极好的。来来来,身世之事告一段落,先拟捷报。”
邓范拿起毛笔:“是,请大人口述。”
“你就这么写:臣陈雨奉旨出海,本为禁海缉私之事,不料阴差阳错卷入鞑子侵入朝鲜之役……”
其实陈雨没有想起来,邓范的名和字都与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名将撞车了。这位名将也是字士则,名邓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