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皇帝也不是完全白拿各镇诸侯的进奉的,他和霍忠唐等中官密商,干脆叫前去宣索的使者带着数百道空白的文武官告身去,你几个方镇不是喜欢搞“自置官属”吗?以此来吸纳当地的形势户,增强你的割据力量吗?方镇可以把这群人征辟为巡官、推官、支使,或者什么“摄县令”之类的,但这些全是“职”,想要“官”的话那还是得朝廷授予才正规。
这些空白的告身皇帝说了,文官方面什么“博士”、“协律郎”、“司直”,到“检校X部员外郎”、“检校X部郎中”都有,武官方面什么“都尉”、“校尉”、“游击将军”也都有,除去流内官外,还有大批的流外官,供方镇幕府或衙门里的吏们选择,甚至还有文武散官,及赠官、命妇、爵位,这些时专门走方镇上层路线的,你死去的爹要不要赠官?你老婆想不想要当命妇?总之从九品到五品一应俱全,除了内侍省的品阶暂时不卖外,涵盖流内、流外、散、勋、卫所有种类的官衔——中官们把这些空白告身带去淮西、汴宋、淄青、魏博等地,流内官、散官标价从五百贯钱到一万贯依次不等,流外官标价从二十贯到三百贯不等,爵位最贵,开国男爵是八千贯起,最低贱的是名存实亡的卫、勋官,都卖成了白菜价了。
告身聚敛的名目,是抄写告身所需的“笔墨朱胶钱”,当地有钱有权的想要得到什么官衔,对中官说就行,中官觉得可以,谈好价钱后双方两讫,把告身方的姓名抄录上去,而后再带回南省衙门里来,文官的告身便让吏部盖上符印,字样为“尚书吏部之印”,武官就让兵部办,字样为“尚书兵部之印”,同时花钱买流内官告身的,还能获赠一份皇帝亲笔的“御日影”墨敕(人主签名,还写上日期)作为永久纪念,由驿站给付给诸位,钱货分明,童叟无欺。
“陛下,古来朝廷设官以待贤才,列爵以褒忠烈,选举最忌伪滥,昔日韦废庶人在宫内,一日内出墨敕斜封官告身不下数百,最后头悬高树之上,明正典刑,这都是前代的教训,陛下怎可以九五至尊的身份,重蹈覆辙?这让叙班而进的忠直之士如何想?”得知皇帝要卖官鬻爵搞钱的陆贽,大惊失色,痛心疾首地趋入殿内,劝告皇帝收回成命。
可皇帝却说,京师内三省六部、御史台、诸寺监的官员不伪且滥就行了,他们的考核和陟黜全都交给陆九你这个宰相,朕让小使们去关东地,卖卖告身充作军费,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当年玄宗皇帝也是靠卖空白告身,去六胡州套取当地酋长的战马的,什么“买卖公职”、“借虏平寇”这些东西,我们李家玩起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的,不然你以为长安被攻陷多次还能苟回来是假的?天子守国门、死社稷?对不起,不可能的,不存在的,别瞎说,傻不是......
这时在侧侍坐的翰林学士李吉甫也帮皇帝说话,“军国多事之秋,也只能权宜从变了。”
闹得陆贽面红耳赤,也只能愤懑长叹而出。
“弘宪啊,光是关东卖告身,是不是稍嫌不足?”
李吉甫便建言皇帝,也可往三川和荆南鄂岳湖南,还有江南东西去卖。
现在尤其是高岳治下的兴元府,和韦皋治下的蜀都府,那里面的商贾、富户可各个都是家财丰盈,人嘛有了钱,就像搞个告身风光风光,陛下你得抓住天下的人心所向啊!
“有道理,京师内就不要卖了,影响不好。”皇帝就此拍板。
这时皇帝又问李吉甫说,告身能不能捆绑什么东西,再弄一笔钱呢?
李吉甫就回答说,皇帝可以伴随告身,再卖笏板、朱紫、绯衣、金银鱼袋。
“金银鱼袋,这......”
“真正朝官的鱼袋内皆有符,而这批卖出去的鱼袋,就在外面绣一道金线或银线即可。”
而后大明宫的各“官坊”开始疯狂运作,制造告身的“周边”——所谓的象牙笏板,就是木简刷些乳白漆;而什么紫衣、绯衣便用棉服印染;鱼袋就是普通织物袋子,外面绣道线而已。
可厉害的是,出去各方镇的中官们,售卖告身的生意居然出奇的好!
各方镇不但是幕府、衙署内的官吏,就是那些有钱的商户、形势户们,无不踊跃来买这告身,还有象笏、朝服、鱼袋等周边,还有相当多的方镇僚佐和将领为子弟、妻妾、还有死去的爹妈求散官、命妇和赠官的,都和发了疯似的。
淮西李元平,就花了万贯钱,给宠妾湘灵也就是那个长得有几分相似云和的,买了个县君夫人过过瘾。
连吴少诚的家奴各个都成为了都尉、校尉。
卖告身的中官到了兴元府来兜售生意,高岳妻子云韶心痒痒,觉得有趣,说要花钱给妹妹云和,侍妾芝惠各买个命妇。
云和急忙阻止,鄙夷地所这种墨敕斜封的东西根本不值得钱,怎配得我们的身份?花钱等于白花,不过是朝廷征敛的手段而已。
而芝惠也劝主母别乱花钱财,马上由三兄堂堂正正往朝廷请就可以了。
最后,云韶倒是花了五百贯钱,给兴元女塾的学官薛涛,买了个“试校书郎”的官衔,最初云韶还有点担心,就问那中官,女身能不能买流内官告身?
中官拍着胸脯说,莫要说可以,就算不可以,凭你郡公夫人的身份,给兴元府的哪个男学官买个命妇都成。
这话说的云韶有点伤感,她后来私下底对云和、芝惠说,当年卿卿得了集贤院正字的告身,和一袭青衫,回来交给我剪裁时,不晓得有多自豪多风光,可现在?
“这种墨敕斜封的东西,哪里能和姊夫当初的青衫相提并论呢!”云和便宽慰阿姊说。
抱怨归抱怨,大卖了一通告身后,皇帝居然敛财了一百三十万贯钱,此外又向各个方镇宣索了七十多万贯。
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还有岭南经略节度使杜佑,和判盐铁司的张滂,前者在岭南搞蔗糖煞割务专营,把利润里的二十五万贯钱进奉来;而张滂见盐利大损,害怕失势,开始榷茶、榷酒,所得四十万贯钱,他是沿着汉川,然后转上津道再送到京师来的。
搞到钱的皇帝大手一挥,说御驾亲征开始!
这些空白的告身皇帝说了,文官方面什么“博士”、“协律郎”、“司直”,到“检校X部员外郎”、“检校X部郎中”都有,武官方面什么“都尉”、“校尉”、“游击将军”也都有,除去流内官外,还有大批的流外官,供方镇幕府或衙门里的吏们选择,甚至还有文武散官,及赠官、命妇、爵位,这些时专门走方镇上层路线的,你死去的爹要不要赠官?你老婆想不想要当命妇?总之从九品到五品一应俱全,除了内侍省的品阶暂时不卖外,涵盖流内、流外、散、勋、卫所有种类的官衔——中官们把这些空白告身带去淮西、汴宋、淄青、魏博等地,流内官、散官标价从五百贯钱到一万贯依次不等,流外官标价从二十贯到三百贯不等,爵位最贵,开国男爵是八千贯起,最低贱的是名存实亡的卫、勋官,都卖成了白菜价了。
告身聚敛的名目,是抄写告身所需的“笔墨朱胶钱”,当地有钱有权的想要得到什么官衔,对中官说就行,中官觉得可以,谈好价钱后双方两讫,把告身方的姓名抄录上去,而后再带回南省衙门里来,文官的告身便让吏部盖上符印,字样为“尚书吏部之印”,武官就让兵部办,字样为“尚书兵部之印”,同时花钱买流内官告身的,还能获赠一份皇帝亲笔的“御日影”墨敕(人主签名,还写上日期)作为永久纪念,由驿站给付给诸位,钱货分明,童叟无欺。
“陛下,古来朝廷设官以待贤才,列爵以褒忠烈,选举最忌伪滥,昔日韦废庶人在宫内,一日内出墨敕斜封官告身不下数百,最后头悬高树之上,明正典刑,这都是前代的教训,陛下怎可以九五至尊的身份,重蹈覆辙?这让叙班而进的忠直之士如何想?”得知皇帝要卖官鬻爵搞钱的陆贽,大惊失色,痛心疾首地趋入殿内,劝告皇帝收回成命。
可皇帝却说,京师内三省六部、御史台、诸寺监的官员不伪且滥就行了,他们的考核和陟黜全都交给陆九你这个宰相,朕让小使们去关东地,卖卖告身充作军费,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当年玄宗皇帝也是靠卖空白告身,去六胡州套取当地酋长的战马的,什么“买卖公职”、“借虏平寇”这些东西,我们李家玩起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的,不然你以为长安被攻陷多次还能苟回来是假的?天子守国门、死社稷?对不起,不可能的,不存在的,别瞎说,傻不是......
这时在侧侍坐的翰林学士李吉甫也帮皇帝说话,“军国多事之秋,也只能权宜从变了。”
闹得陆贽面红耳赤,也只能愤懑长叹而出。
“弘宪啊,光是关东卖告身,是不是稍嫌不足?”
李吉甫便建言皇帝,也可往三川和荆南鄂岳湖南,还有江南东西去卖。
现在尤其是高岳治下的兴元府,和韦皋治下的蜀都府,那里面的商贾、富户可各个都是家财丰盈,人嘛有了钱,就像搞个告身风光风光,陛下你得抓住天下的人心所向啊!
“有道理,京师内就不要卖了,影响不好。”皇帝就此拍板。
这时皇帝又问李吉甫说,告身能不能捆绑什么东西,再弄一笔钱呢?
李吉甫就回答说,皇帝可以伴随告身,再卖笏板、朱紫、绯衣、金银鱼袋。
“金银鱼袋,这......”
“真正朝官的鱼袋内皆有符,而这批卖出去的鱼袋,就在外面绣一道金线或银线即可。”
而后大明宫的各“官坊”开始疯狂运作,制造告身的“周边”——所谓的象牙笏板,就是木简刷些乳白漆;而什么紫衣、绯衣便用棉服印染;鱼袋就是普通织物袋子,外面绣道线而已。
可厉害的是,出去各方镇的中官们,售卖告身的生意居然出奇的好!
各方镇不但是幕府、衙署内的官吏,就是那些有钱的商户、形势户们,无不踊跃来买这告身,还有象笏、朝服、鱼袋等周边,还有相当多的方镇僚佐和将领为子弟、妻妾、还有死去的爹妈求散官、命妇和赠官的,都和发了疯似的。
淮西李元平,就花了万贯钱,给宠妾湘灵也就是那个长得有几分相似云和的,买了个县君夫人过过瘾。
连吴少诚的家奴各个都成为了都尉、校尉。
卖告身的中官到了兴元府来兜售生意,高岳妻子云韶心痒痒,觉得有趣,说要花钱给妹妹云和,侍妾芝惠各买个命妇。
云和急忙阻止,鄙夷地所这种墨敕斜封的东西根本不值得钱,怎配得我们的身份?花钱等于白花,不过是朝廷征敛的手段而已。
而芝惠也劝主母别乱花钱财,马上由三兄堂堂正正往朝廷请就可以了。
最后,云韶倒是花了五百贯钱,给兴元女塾的学官薛涛,买了个“试校书郎”的官衔,最初云韶还有点担心,就问那中官,女身能不能买流内官告身?
中官拍着胸脯说,莫要说可以,就算不可以,凭你郡公夫人的身份,给兴元府的哪个男学官买个命妇都成。
这话说的云韶有点伤感,她后来私下底对云和、芝惠说,当年卿卿得了集贤院正字的告身,和一袭青衫,回来交给我剪裁时,不晓得有多自豪多风光,可现在?
“这种墨敕斜封的东西,哪里能和姊夫当初的青衫相提并论呢!”云和便宽慰阿姊说。
抱怨归抱怨,大卖了一通告身后,皇帝居然敛财了一百三十万贯钱,此外又向各个方镇宣索了七十多万贯。
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还有岭南经略节度使杜佑,和判盐铁司的张滂,前者在岭南搞蔗糖煞割务专营,把利润里的二十五万贯钱进奉来;而张滂见盐利大损,害怕失势,开始榷茶、榷酒,所得四十万贯钱,他是沿着汉川,然后转上津道再送到京师来的。
搞到钱的皇帝大手一挥,说御驾亲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