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法宝炼成之后,赵昱甩手当空一投,作四道隐隐流光奔朝歌去了。
赵昱也不怕半道被人截住,那法宝上留有一缕念头,若有人出手拦截,他自有感应,左右不过数万里,转瞬即至,顷刻便能现身。
又剩下一些边角料,炼了一双拳套赐予寅护,炼了一口弯刃赐予陆离。皆不过二十来层纯阳法禁的下品法宝,举手之劳。倒是把两个记名弟子感激涕零。
这五载以来,赵昱炼制法宝之余,多在回味教主讲道。将所得去假淬真,化为己有。眼看已是九重元神蕴道圆满,距离那地仙真君之境只差半步之遥。
若赵昱愿意,踏出半步便是地仙。不过纯粹的提升修为层次,赵昱不取之。何况这幻境之没有天劫,便成地仙,也是假的地仙,算不得真。
如果是真实法宇宙,修炼到这一步,天地便会降下征兆,自有感应,告诉修士须得准备渡那天劫了。而这里,没有。
不渡天劫,地仙之境便当不得真,所以提升修为层次与否,赵昱已不甚在意。
何况再是提升,无论法力还是肉身,皆有虚假,离开之后虚假散去,还是要跌落下来。倒不如多夯实根基,打磨肉身。多多领悟大道,提升道行滋养道种。
只要道种足够饱满,底蕴足够深厚,譬如在这幻境之,将道行一举提升到真仙境界,便半分不假。出去之后,一举渡劫,三五几十载将境界补满,直接越过地仙三境,跨越天人之隔,一跃成为真仙。
这才是赵昱的打算。
或说这幻境之,也有强人。但那又如何?不需提升修为层次,把真假参杂的法力和种种神通修的跟上道行的层次,便只元神境界,也足以匹敌那几位教主。
而陆离与寅护,赵昱归来时允许两个入书房阅读,又传下修行之法,这些年来勤修不缀,也竟修成法象。再合以赵昱赐下的法宝,在这封神幻境之,大略也算是档次的强手了。
于是赵昱便打发两个下山历,嘱咐二人若至朝歌,便去投杨戬、申公豹。
得闻可以下山,陆离和寅护皆大喜过望,当即听了嘱咐,一并下山去了。
而赵昱在不久之后,也离开了天台山。却是要去访友。
随后的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到人王帝乙驾崩,赵昱泰半时间,都在访友度过。或峨眉山,与赵公明论道,观摩赵公明的定海珠,交换以一些炼器之法。或东海之上,三仙岛、蓬莱岛、十绝岛、九龙岛一一逛过,与截教众仙谈玄论道,各得其然。
自截教众仙处,赵昱所得甚多。或一些法门秘传,或借法宝观摩,取其真,去其假,一一化为己用。不知不觉,道行便已越过地仙桎梏,直入大成。
而一身法力,早已滔天。所修神通,皆臻至愈发高深之境。举手投足,已有大气象。
又去金鳌岛,与那多宝道人谈过道,论过玄,还下东海见了龙王,这才回转神州。却也不曾返回天台山,也不曾去见弟子,竟奔那各处名山大川而去。无论阐教、人教,亦或各路散仙,见之则访。
阐教仙家大略已知赵昱,多不给脸色。赵昱见之,也不以为忤,擦身而过即可。只玉鼎真人金霞洞盘桓了一阵,叙了叙旧。随后便是三山五岳各路散仙,比如那西陲深处的万寿山,五庄观的镇元大仙,也是一位厉害人物。论法力神通,只在几位教主之下,与那玉帝也不差分毫,甚至还要高出一线。
比如西昆仑金母,亦是一位得道高人,只在镇元子之下。
又或渡厄真人,这位是人教弟子,老君记名。人教弟子少之又少,除了一位玄都,便只这位渡厄真人赵昱知晓。他有一枚定风珠,颇为妙用,赵昱也借来观摩了一阵。
到十年末,赵昱归天台山之际,已访遍天下。便是极北的黑帝真武,极东的青帝苍龙,极西的白帝白虎,极南的赤帝朱雀,甚至藏于虚空不周之墟的黄帝麒麟,也被他翻出来一番论道。
这五帝,乃是先天五帝。当然,是这幻境之的先天五帝。而如轩辕氏黄帝,则谓之后天帝君。这五个先天帝君在这幻境之,有天道职责,乃搬运五行,调理天地平衡,等闲不能出山。
不过赵昱找上门,他等自也欢喜。毕竟孤寂,能见一人,也乐的闲谈。
倒是在不周之墟,赵昱还另有一番收获。
回到天台山之后,赵昱便闭关不出。
除了梳理访友所得,便是整理在不周之墟的收获。
如先天麒麟所言,当初不周山因十余尊先天天人相斗而崩折,那十余尊先天天人皆殁在其。留下一些遗物。赵昱便取了其烛龙之眼与帝江之心。这两尊天人,先天有时、空神通,死去不化,精华在眼睛、心脏之。
赵昱虽以五行着基,但本身根性却在宇空宙光之上。烛龙之眼与帝江之心对他来说,是了不得的收获。
尤其是烛龙之眼,大略这幻境是因宙光秘境而成,其许多奥妙,真之又真,虚假者居少。让赵昱大喜过望。
如此赵昱坐关,炼化一眼一心,体悟其宇空宙光之妙,转瞬春夏秋冬,便已数年。
...
朝歌。
帝辛天资卓越,生而有神力,十岁便有托梁换柱之力。又聪慧,随闻仲习武,满朝上下无不为迎来一位明君而欢欣鼓舞。
登基数年,帝辛兢兢业业,在闻仲与申公豹等人的辅佐之下,把个大商治理的花团锦簇。人民安居乐业,四夷不敢战战兢兢。这一年,帝辛年二十,正逢女娲娘娘生辰,作为人王,自当祭祀以拜圣母。
整个帝丘朝歌,在这天张灯结彩,以贺造人圣母女娲娘娘的生辰。一大清早,帝辛便召集满朝武,做足了准备,架车架,出城往女娲庙而去。
帝辛高居銮架,左申公,右闻仲。杨戬在前,大军在后,众星捧月一般。
人道之气勃发,冲霄如龙腾。
那高天之上,此时正有一人探头俯瞰。
赵昱也不怕半道被人截住,那法宝上留有一缕念头,若有人出手拦截,他自有感应,左右不过数万里,转瞬即至,顷刻便能现身。
又剩下一些边角料,炼了一双拳套赐予寅护,炼了一口弯刃赐予陆离。皆不过二十来层纯阳法禁的下品法宝,举手之劳。倒是把两个记名弟子感激涕零。
这五载以来,赵昱炼制法宝之余,多在回味教主讲道。将所得去假淬真,化为己有。眼看已是九重元神蕴道圆满,距离那地仙真君之境只差半步之遥。
若赵昱愿意,踏出半步便是地仙。不过纯粹的提升修为层次,赵昱不取之。何况这幻境之没有天劫,便成地仙,也是假的地仙,算不得真。
如果是真实法宇宙,修炼到这一步,天地便会降下征兆,自有感应,告诉修士须得准备渡那天劫了。而这里,没有。
不渡天劫,地仙之境便当不得真,所以提升修为层次与否,赵昱已不甚在意。
何况再是提升,无论法力还是肉身,皆有虚假,离开之后虚假散去,还是要跌落下来。倒不如多夯实根基,打磨肉身。多多领悟大道,提升道行滋养道种。
只要道种足够饱满,底蕴足够深厚,譬如在这幻境之,将道行一举提升到真仙境界,便半分不假。出去之后,一举渡劫,三五几十载将境界补满,直接越过地仙三境,跨越天人之隔,一跃成为真仙。
这才是赵昱的打算。
或说这幻境之,也有强人。但那又如何?不需提升修为层次,把真假参杂的法力和种种神通修的跟上道行的层次,便只元神境界,也足以匹敌那几位教主。
而陆离与寅护,赵昱归来时允许两个入书房阅读,又传下修行之法,这些年来勤修不缀,也竟修成法象。再合以赵昱赐下的法宝,在这封神幻境之,大略也算是档次的强手了。
于是赵昱便打发两个下山历,嘱咐二人若至朝歌,便去投杨戬、申公豹。
得闻可以下山,陆离和寅护皆大喜过望,当即听了嘱咐,一并下山去了。
而赵昱在不久之后,也离开了天台山。却是要去访友。
随后的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到人王帝乙驾崩,赵昱泰半时间,都在访友度过。或峨眉山,与赵公明论道,观摩赵公明的定海珠,交换以一些炼器之法。或东海之上,三仙岛、蓬莱岛、十绝岛、九龙岛一一逛过,与截教众仙谈玄论道,各得其然。
自截教众仙处,赵昱所得甚多。或一些法门秘传,或借法宝观摩,取其真,去其假,一一化为己用。不知不觉,道行便已越过地仙桎梏,直入大成。
而一身法力,早已滔天。所修神通,皆臻至愈发高深之境。举手投足,已有大气象。
又去金鳌岛,与那多宝道人谈过道,论过玄,还下东海见了龙王,这才回转神州。却也不曾返回天台山,也不曾去见弟子,竟奔那各处名山大川而去。无论阐教、人教,亦或各路散仙,见之则访。
阐教仙家大略已知赵昱,多不给脸色。赵昱见之,也不以为忤,擦身而过即可。只玉鼎真人金霞洞盘桓了一阵,叙了叙旧。随后便是三山五岳各路散仙,比如那西陲深处的万寿山,五庄观的镇元大仙,也是一位厉害人物。论法力神通,只在几位教主之下,与那玉帝也不差分毫,甚至还要高出一线。
比如西昆仑金母,亦是一位得道高人,只在镇元子之下。
又或渡厄真人,这位是人教弟子,老君记名。人教弟子少之又少,除了一位玄都,便只这位渡厄真人赵昱知晓。他有一枚定风珠,颇为妙用,赵昱也借来观摩了一阵。
到十年末,赵昱归天台山之际,已访遍天下。便是极北的黑帝真武,极东的青帝苍龙,极西的白帝白虎,极南的赤帝朱雀,甚至藏于虚空不周之墟的黄帝麒麟,也被他翻出来一番论道。
这五帝,乃是先天五帝。当然,是这幻境之的先天五帝。而如轩辕氏黄帝,则谓之后天帝君。这五个先天帝君在这幻境之,有天道职责,乃搬运五行,调理天地平衡,等闲不能出山。
不过赵昱找上门,他等自也欢喜。毕竟孤寂,能见一人,也乐的闲谈。
倒是在不周之墟,赵昱还另有一番收获。
回到天台山之后,赵昱便闭关不出。
除了梳理访友所得,便是整理在不周之墟的收获。
如先天麒麟所言,当初不周山因十余尊先天天人相斗而崩折,那十余尊先天天人皆殁在其。留下一些遗物。赵昱便取了其烛龙之眼与帝江之心。这两尊天人,先天有时、空神通,死去不化,精华在眼睛、心脏之。
赵昱虽以五行着基,但本身根性却在宇空宙光之上。烛龙之眼与帝江之心对他来说,是了不得的收获。
尤其是烛龙之眼,大略这幻境是因宙光秘境而成,其许多奥妙,真之又真,虚假者居少。让赵昱大喜过望。
如此赵昱坐关,炼化一眼一心,体悟其宇空宙光之妙,转瞬春夏秋冬,便已数年。
...
朝歌。
帝辛天资卓越,生而有神力,十岁便有托梁换柱之力。又聪慧,随闻仲习武,满朝上下无不为迎来一位明君而欢欣鼓舞。
登基数年,帝辛兢兢业业,在闻仲与申公豹等人的辅佐之下,把个大商治理的花团锦簇。人民安居乐业,四夷不敢战战兢兢。这一年,帝辛年二十,正逢女娲娘娘生辰,作为人王,自当祭祀以拜圣母。
整个帝丘朝歌,在这天张灯结彩,以贺造人圣母女娲娘娘的生辰。一大清早,帝辛便召集满朝武,做足了准备,架车架,出城往女娲庙而去。
帝辛高居銮架,左申公,右闻仲。杨戬在前,大军在后,众星捧月一般。
人道之气勃发,冲霄如龙腾。
那高天之上,此时正有一人探头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