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进入青塘界百多公里之后,一片整齐的建筑终于出现在地平线尽头。
此时的太阳只剩下一丝余晖,晚霞斜照,将前方的青塘映得一片火红。
肖源身体一弹站了起来,远眺前方的建筑群:“总算到了!”
叶涵呵呵一笑,也朝青塘城区望过去,意外地发现牧场尽头就是建筑群,他意外地发现,青塘居然没有护墙!
护墙并不是城墙,也可以是层层堆叠的铁丝网,或者跨度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壕沟等等,总之,护墙是城市防御巨虫的第一道防线,只要能起到这个作用,都可以视之为护墙。
但是青塘城区外看不到任何类似的东西,只有几个孤零零的机枪塔立地城市边缘,机枪塔后面就是城区。
在叶涵的印象里,全国各大城市早就重新建起了护墙,青塘是西部最大的人类聚集区,最大的特点不就是城高墙厚么?
不过脑子里念头一转又想通了,青塘地处西部,地广人稀,自然资源相对贫瘠,能在这里生存的巨虫原本就没多少,出现大规模虫群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小规模的虫群根本不成气候,城市防御体系完全可以应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如今的城市防御体系,如果说军方以往的作战方针是御敌于外的积极防御,那么如今的方针就是以守代攻保存实力。
早在虫灾爆发之初,北都就逐步设立多个核心城市,将大量人口集中起来,避免人口过度分散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从那个时候开始,城市建筑风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管原本是精致婉约还是富丽堂皇,全都转向结实耐造。
简单点说,就是把墙砌得更厚,把窗户做得更小,让虫子挖不穿,钻不进。
这样的建筑肯定不如战前住着舒服,但胜在安全,就连建筑内部,都设计了必要的分隔,一旦虫群大规模进攻,每一栋建筑都可以化身碉堡,如中流砥柱一般对抗虫群。
就连虫灾前的建筑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虫灾后的建筑就更不用说了,压根儿就是全面堡垒化,因而官方将之称为堡垒楼!
至于民间的叫法可就多了,有些地方从功能着手直接叫炮楼、碉楼或者堡楼;也有的地方因为狭窄将其称之为鸽子楼,还有因为高度叫做筒楼,因为颜色叫做灰楼的,林林种种,五花八门。
眼下叶涵等人只能看到青塘外围,所有建筑都是堡垒楼,它们高度一致,长宽相似,毫无装饰的混凝土表面粗糙但非常结实,窗口小得像射击孔。
说句不好听的,这玩意的确和真正的堡垒没多大区别,随便找个窗口架上机枪,就能封锁街道;几个窗口同时架上机枪,就能形成交叉火力。
堡垒楼拥有的火力自然不止这么一点,一般都是底层机枪,中层支援火力,顶层防空火力,远中近搭配,低中高齐全,对付虫群不是一般的好用。
以青塘的规模,不来它百八十万巨虫,根本不可能攻破城区,要不要护墙根本没区别。
这样的城市在国内还有几十上百个,每一个城市都用它坚强的臂膀护卫着人类。
不过这样的城市也只有号称基建狂魔的国内才有,国外即没有那么充足的建筑材料,也没有那么迅速的建筑速度——根据北都权威记录,一栋三十层的堡垒楼,从打地基到建成的最短工期只有九天,最长也不过十四天,平均只有十二天!
这个成绩是工程人员日夜不停三班倒创造的奇迹,换句话说,只要建筑材料供得上,一支工程队一年能建造标准堡垒楼三十栋,以每层安排二十四户,每户四口人计算,每栋楼能安置720户,2880人。
因为人口众多和资料短缺,堡垒楼按户分配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和军营一样尽可能往楼里塞人,平均每栋楼安置的人员不下四千。
当然了,北都可不是把人往楼里一塞就万事大吉,这么多人口挤在有限的空间之内,时间短了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就是各种矛盾各种冲突,各种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环境卫生、娱乐手段以及惩罚措施全部都要及时跟上,任何一项出现短板,都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各大城市的人员管理都出过问题,总结了多年的经验教训之后,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思索间,车队驶近青塘,公路直接从两栋堡垒楼之间穿过,路面宽度和楼宽基本相当。
叶涵在这里又意外了一回,因为路口处没有任何路障,但是左侧堡垒楼的一层挂了个登记处的牌子,有几个平民打扮的人正在登记处外排队等待。
看到车队开过来,那个个人不由自主地看过来,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羡慕有的忐忑,也有的一脸向往。
叶涵冲登记处努努嘴:“这地方登记什么的?”
肖源嘿嘿坏笑:“肯定不是结婚!”
“一边去,没问你!”叶涵没好气地训斥。
古诚道:“应该是出城登记处,在这儿登记之后就能离开城区,也能从军方换武器换装备。”
“这么简单?”叶涵诧异的不得了,佣兵登记,不应该是严格的审批加政审么?
“能有多复杂?”古诚也诧异了,“难不成还得查查祖宗八代?”
叶涵心说当兵正审就是查祖宗八代:“那也不能这么儿戏吧?”
“基础的审查肯定是有,不过也就是查查有没有犯罪记录什么的。”古诚说。
叶涵登时来了兴致:“有犯罪记录怎么样?没有又怎么样?”
“有犯罪记录必须严格审查,确实改过自新可以通过;没有犯罪记录的必须再劝劝,实在劝不动,登记处可以帮忙找个资深佣兵带一带。”
叶涵整个人都震惊了,不就是登记个佣兵么?还有这种操作?不是为了减轻人口压力才放人出城么?这特么根本就是特意培养佣兵好不好?
此时的太阳只剩下一丝余晖,晚霞斜照,将前方的青塘映得一片火红。
肖源身体一弹站了起来,远眺前方的建筑群:“总算到了!”
叶涵呵呵一笑,也朝青塘城区望过去,意外地发现牧场尽头就是建筑群,他意外地发现,青塘居然没有护墙!
护墙并不是城墙,也可以是层层堆叠的铁丝网,或者跨度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壕沟等等,总之,护墙是城市防御巨虫的第一道防线,只要能起到这个作用,都可以视之为护墙。
但是青塘城区外看不到任何类似的东西,只有几个孤零零的机枪塔立地城市边缘,机枪塔后面就是城区。
在叶涵的印象里,全国各大城市早就重新建起了护墙,青塘是西部最大的人类聚集区,最大的特点不就是城高墙厚么?
不过脑子里念头一转又想通了,青塘地处西部,地广人稀,自然资源相对贫瘠,能在这里生存的巨虫原本就没多少,出现大规模虫群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小规模的虫群根本不成气候,城市防御体系完全可以应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如今的城市防御体系,如果说军方以往的作战方针是御敌于外的积极防御,那么如今的方针就是以守代攻保存实力。
早在虫灾爆发之初,北都就逐步设立多个核心城市,将大量人口集中起来,避免人口过度分散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从那个时候开始,城市建筑风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管原本是精致婉约还是富丽堂皇,全都转向结实耐造。
简单点说,就是把墙砌得更厚,把窗户做得更小,让虫子挖不穿,钻不进。
这样的建筑肯定不如战前住着舒服,但胜在安全,就连建筑内部,都设计了必要的分隔,一旦虫群大规模进攻,每一栋建筑都可以化身碉堡,如中流砥柱一般对抗虫群。
就连虫灾前的建筑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虫灾后的建筑就更不用说了,压根儿就是全面堡垒化,因而官方将之称为堡垒楼!
至于民间的叫法可就多了,有些地方从功能着手直接叫炮楼、碉楼或者堡楼;也有的地方因为狭窄将其称之为鸽子楼,还有因为高度叫做筒楼,因为颜色叫做灰楼的,林林种种,五花八门。
眼下叶涵等人只能看到青塘外围,所有建筑都是堡垒楼,它们高度一致,长宽相似,毫无装饰的混凝土表面粗糙但非常结实,窗口小得像射击孔。
说句不好听的,这玩意的确和真正的堡垒没多大区别,随便找个窗口架上机枪,就能封锁街道;几个窗口同时架上机枪,就能形成交叉火力。
堡垒楼拥有的火力自然不止这么一点,一般都是底层机枪,中层支援火力,顶层防空火力,远中近搭配,低中高齐全,对付虫群不是一般的好用。
以青塘的规模,不来它百八十万巨虫,根本不可能攻破城区,要不要护墙根本没区别。
这样的城市在国内还有几十上百个,每一个城市都用它坚强的臂膀护卫着人类。
不过这样的城市也只有号称基建狂魔的国内才有,国外即没有那么充足的建筑材料,也没有那么迅速的建筑速度——根据北都权威记录,一栋三十层的堡垒楼,从打地基到建成的最短工期只有九天,最长也不过十四天,平均只有十二天!
这个成绩是工程人员日夜不停三班倒创造的奇迹,换句话说,只要建筑材料供得上,一支工程队一年能建造标准堡垒楼三十栋,以每层安排二十四户,每户四口人计算,每栋楼能安置720户,2880人。
因为人口众多和资料短缺,堡垒楼按户分配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和军营一样尽可能往楼里塞人,平均每栋楼安置的人员不下四千。
当然了,北都可不是把人往楼里一塞就万事大吉,这么多人口挤在有限的空间之内,时间短了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就是各种矛盾各种冲突,各种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环境卫生、娱乐手段以及惩罚措施全部都要及时跟上,任何一项出现短板,都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各大城市的人员管理都出过问题,总结了多年的经验教训之后,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思索间,车队驶近青塘,公路直接从两栋堡垒楼之间穿过,路面宽度和楼宽基本相当。
叶涵在这里又意外了一回,因为路口处没有任何路障,但是左侧堡垒楼的一层挂了个登记处的牌子,有几个平民打扮的人正在登记处外排队等待。
看到车队开过来,那个个人不由自主地看过来,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羡慕有的忐忑,也有的一脸向往。
叶涵冲登记处努努嘴:“这地方登记什么的?”
肖源嘿嘿坏笑:“肯定不是结婚!”
“一边去,没问你!”叶涵没好气地训斥。
古诚道:“应该是出城登记处,在这儿登记之后就能离开城区,也能从军方换武器换装备。”
“这么简单?”叶涵诧异的不得了,佣兵登记,不应该是严格的审批加政审么?
“能有多复杂?”古诚也诧异了,“难不成还得查查祖宗八代?”
叶涵心说当兵正审就是查祖宗八代:“那也不能这么儿戏吧?”
“基础的审查肯定是有,不过也就是查查有没有犯罪记录什么的。”古诚说。
叶涵登时来了兴致:“有犯罪记录怎么样?没有又怎么样?”
“有犯罪记录必须严格审查,确实改过自新可以通过;没有犯罪记录的必须再劝劝,实在劝不动,登记处可以帮忙找个资深佣兵带一带。”
叶涵整个人都震惊了,不就是登记个佣兵么?还有这种操作?不是为了减轻人口压力才放人出城么?这特么根本就是特意培养佣兵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