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1394
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1394
子涛笑着坐下来,微笑着对那位中年人点了点头。
中年人也朝孟子涛笑了笑,脸上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紧接着,他有些激动地问道:“请问,您是孟子涛孟老师吗?”
孟子涛笑着称是。
中年人得到肯定的答复,激动的脸色都有些发红,连忙拿出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孟子涛。
孟子涛接过名片,礼貌地看了看,名片上就只有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中年人名叫林宣明,就听他说道:“孟老师您好,本人是做书画生意的,在汴梁开了一家书画廊,在当地圏子里还算有点小名。”
孟子涛客气地说道:“幸会了……”
两人正说着话,沈立伟拿着东西过来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墨床。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是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湿的地方会自然风干,然后再把墨块儿放到盒子里面保存,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简练,多为木、玉、瓷所制,形状或为床式,或为几案式。故而名为墨床。
“孟老师,您看看行不行?”沈立伟把墨床放到孟子涛面前。
这件墨床是一个镂空雕珊瑚描金几座,上有粉彩人物故事。几座左上方有一帙锦函古书,函面上有金笺白文“乐善堂”三字纂书。几下衬以松绿釉与珊瑚红相映成趣。配紫檀长方形四小足木座。
孟子涛观察过后,笑着说道:“这可是少见的绿里粉彩,这都不行,那怎样才行呢。”
乾隆时期珐琅彩彩料的来源受到一定的影响,故此后珐琅彩瓷开始滑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珐琅彩与粉彩的过渡时期,也同时有许多过渡产品。有的产品以珐琅彩为主,加上少量粉彩料。有的产品则以粉彩料为主珐琅彩补充一两个色。
但最好的是以粉彩料精工细作,完全仿照铜胎珐琅的方法,以绿色釉衬里和底的新器叫“绿里粉彩”。这一创新受到宫廷的赏识,故当时人们十分喜好,一般百姓是难得一见的。即使在清朝,无论玩家或收藏家都视乾隆时的绿里粉彩为“瓷中瑰宝”。
光是“绿里粉彩”,就为这件墨床增色不少,更何况它还是乾隆时期宫廷制作的精品,虽小却精,孟子涛相当的满意。
沈立伟笑道:“哈哈,您觉得好就行。”
林宣明也很识趣,知道两人商量价格,先避嫌出去了一下再回来。
接下来,大家聊了会天,有孟子涛这位被称为当代草圣的大书法家在,话题当然离不开书法,孟子涛就拿了一些自己在草书方面的经验出来,听得沈立伟和林宣明如痴如醉,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孟子涛喝口茶,润润嗓子,见时间已经不早,便准备告辞。
只是还没等孟子涛开口,林宣明拍了拍额头:“听得太入神,差点忘记一件事情了。”
说话间,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盒子,从出取出一张半透明的纸张,小心地展开,却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蝇头小楷。
蝇头小楷指的是像苍蝇头一般大小的楷体字,这只是一个范指,一般来说,大小在一厘米以下的楷体字,就可以称为蝇头小楷。
林宣明说道:“这是我这回来京城,偶然之间在一本古籍里翻到的,写得精致绝伦。一开始,我以为是夹带,但发现上面写的是一段段介绍于阗古国的内容。当然,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重点是,我以前看过徐霞客的手迹,我觉得它们很像,会不会这张纸上的内容就是徐霞客写的?”
徐霞客是谁,相信不用多做介绍了,关于他的手迹流传罕见,这是因为明朝灭亡之年,徐家奴仆发动暴动,危害徐家族人,然后放火焚烧了徐家,徐霞客游记手稿基本在这次火灾中被焚。
目前徐霞客流传于世的唯一手迹,是现藏于滇南博物馆的一幅楷书书法,是他生前写给鸡足山妙行和尚的诗作。除此之外,没人见过他的其他作品。
因此,听林宣明说,他以前看过徐霞客的手迹,就令孟子涛非常好奇了。
“林先生,不知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徐霞客的手迹?”孟子涛问道。
“是在我一位朋友那,我手机上还有一幅照片呢。”林宣明拿出手机,调出图片,给孟子涛欣赏。
孟子涛是看过滇南博古馆那幅真迹的照片的,因此一看林宣明手机上的作品,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不但是他,沈立伟也觉得有些问题。
“老林,我觉得有些问题啊。”沈立伟说道。
“什么问题?”林宣明问道。
沈立伟解释道:“徐霞客因为名声太大,导致现代人只知他叫霞客,却不知他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而这个‘号’,是他的忘年交陈继儒送给他的,而他俩第一次相识,是在天启四年。而这幅作品的落款却是天启元年,咱们先不说书法怎么样,就以这点来说,这幅作品应该有些问题吧。”
林宣明愣了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幅画肯定是有问题的,你要说有没有可能,后来刻了章之后再印上去,要说没有可能也不尽然,但一般情况下,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
林宣明苦笑道:“哎,既然作品的真伪都有问题,想来我的猜测也有问题了。”
“这到不一定。”孟子涛说道:“我见过滇南博物馆的那幅真迹,你手机照片上的书法与真迹相比,还是可圏可点的,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能说它就是赝品。至于纸张上的蝇头小楷是谁写的,也只有鉴定过了才知道。”
林宣明笑了起来:“那还请孟老师帮忙鉴定,在下感激不尽。”
“不用这么客气,其实我对它也是挺好奇的。”孟子涛笑了笑,戴上手套后,才开始鉴赏。
纸张的材质应该是绢,非常轻薄,普通人家应该是用不起的,孟子涛检查过绢纸,这才开始阅读上面的文字,上面确实记载着于阗古国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2世纪,于阗这个城邦之国就已经出现。这里原来是一个五方杂处之地,早期的居民主要是伊朗的西徐亚人、印度人和汉人。然而,这些人为何能建立一个新的国度呢?这里还有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相传,东土的一位王子也因获罪而流放,留居到了现今于阗国的东部边界。后来就逐渐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国家,这位东土的太子也就顺应民意成了这个国度的国王。
可是就在此时,印度阿育王的太子遭到阿育王妃的陷害,双目被人挖出。阿育王迁怒于身边的大臣,就把他们全族驱逐到雪山以北。那些被
分卷阅读1394
-
分卷阅读1394
-
分卷阅读1394
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1394
子涛笑着坐下来,微笑着对那位中年人点了点头。
中年人也朝孟子涛笑了笑,脸上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紧接着,他有些激动地问道:“请问,您是孟子涛孟老师吗?”
孟子涛笑着称是。
中年人得到肯定的答复,激动的脸色都有些发红,连忙拿出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孟子涛。
孟子涛接过名片,礼貌地看了看,名片上就只有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中年人名叫林宣明,就听他说道:“孟老师您好,本人是做书画生意的,在汴梁开了一家书画廊,在当地圏子里还算有点小名。”
孟子涛客气地说道:“幸会了……”
两人正说着话,沈立伟拿着东西过来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墨床。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是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湿的地方会自然风干,然后再把墨块儿放到盒子里面保存,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简练,多为木、玉、瓷所制,形状或为床式,或为几案式。故而名为墨床。
“孟老师,您看看行不行?”沈立伟把墨床放到孟子涛面前。
这件墨床是一个镂空雕珊瑚描金几座,上有粉彩人物故事。几座左上方有一帙锦函古书,函面上有金笺白文“乐善堂”三字纂书。几下衬以松绿釉与珊瑚红相映成趣。配紫檀长方形四小足木座。
孟子涛观察过后,笑着说道:“这可是少见的绿里粉彩,这都不行,那怎样才行呢。”
乾隆时期珐琅彩彩料的来源受到一定的影响,故此后珐琅彩瓷开始滑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珐琅彩与粉彩的过渡时期,也同时有许多过渡产品。有的产品以珐琅彩为主,加上少量粉彩料。有的产品则以粉彩料为主珐琅彩补充一两个色。
但最好的是以粉彩料精工细作,完全仿照铜胎珐琅的方法,以绿色釉衬里和底的新器叫“绿里粉彩”。这一创新受到宫廷的赏识,故当时人们十分喜好,一般百姓是难得一见的。即使在清朝,无论玩家或收藏家都视乾隆时的绿里粉彩为“瓷中瑰宝”。
光是“绿里粉彩”,就为这件墨床增色不少,更何况它还是乾隆时期宫廷制作的精品,虽小却精,孟子涛相当的满意。
沈立伟笑道:“哈哈,您觉得好就行。”
林宣明也很识趣,知道两人商量价格,先避嫌出去了一下再回来。
接下来,大家聊了会天,有孟子涛这位被称为当代草圣的大书法家在,话题当然离不开书法,孟子涛就拿了一些自己在草书方面的经验出来,听得沈立伟和林宣明如痴如醉,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孟子涛喝口茶,润润嗓子,见时间已经不早,便准备告辞。
只是还没等孟子涛开口,林宣明拍了拍额头:“听得太入神,差点忘记一件事情了。”
说话间,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盒子,从出取出一张半透明的纸张,小心地展开,却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蝇头小楷。
蝇头小楷指的是像苍蝇头一般大小的楷体字,这只是一个范指,一般来说,大小在一厘米以下的楷体字,就可以称为蝇头小楷。
林宣明说道:“这是我这回来京城,偶然之间在一本古籍里翻到的,写得精致绝伦。一开始,我以为是夹带,但发现上面写的是一段段介绍于阗古国的内容。当然,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重点是,我以前看过徐霞客的手迹,我觉得它们很像,会不会这张纸上的内容就是徐霞客写的?”
徐霞客是谁,相信不用多做介绍了,关于他的手迹流传罕见,这是因为明朝灭亡之年,徐家奴仆发动暴动,危害徐家族人,然后放火焚烧了徐家,徐霞客游记手稿基本在这次火灾中被焚。
目前徐霞客流传于世的唯一手迹,是现藏于滇南博物馆的一幅楷书书法,是他生前写给鸡足山妙行和尚的诗作。除此之外,没人见过他的其他作品。
因此,听林宣明说,他以前看过徐霞客的手迹,就令孟子涛非常好奇了。
“林先生,不知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徐霞客的手迹?”孟子涛问道。
“是在我一位朋友那,我手机上还有一幅照片呢。”林宣明拿出手机,调出图片,给孟子涛欣赏。
孟子涛是看过滇南博古馆那幅真迹的照片的,因此一看林宣明手机上的作品,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不但是他,沈立伟也觉得有些问题。
“老林,我觉得有些问题啊。”沈立伟说道。
“什么问题?”林宣明问道。
沈立伟解释道:“徐霞客因为名声太大,导致现代人只知他叫霞客,却不知他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而这个‘号’,是他的忘年交陈继儒送给他的,而他俩第一次相识,是在天启四年。而这幅作品的落款却是天启元年,咱们先不说书法怎么样,就以这点来说,这幅作品应该有些问题吧。”
林宣明愣了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幅画肯定是有问题的,你要说有没有可能,后来刻了章之后再印上去,要说没有可能也不尽然,但一般情况下,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
林宣明苦笑道:“哎,既然作品的真伪都有问题,想来我的猜测也有问题了。”
“这到不一定。”孟子涛说道:“我见过滇南博物馆的那幅真迹,你手机照片上的书法与真迹相比,还是可圏可点的,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能说它就是赝品。至于纸张上的蝇头小楷是谁写的,也只有鉴定过了才知道。”
林宣明笑了起来:“那还请孟老师帮忙鉴定,在下感激不尽。”
“不用这么客气,其实我对它也是挺好奇的。”孟子涛笑了笑,戴上手套后,才开始鉴赏。
纸张的材质应该是绢,非常轻薄,普通人家应该是用不起的,孟子涛检查过绢纸,这才开始阅读上面的文字,上面确实记载着于阗古国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2世纪,于阗这个城邦之国就已经出现。这里原来是一个五方杂处之地,早期的居民主要是伊朗的西徐亚人、印度人和汉人。然而,这些人为何能建立一个新的国度呢?这里还有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相传,东土的一位王子也因获罪而流放,留居到了现今于阗国的东部边界。后来就逐渐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国家,这位东土的太子也就顺应民意成了这个国度的国王。
可是就在此时,印度阿育王的太子遭到阿育王妃的陷害,双目被人挖出。阿育王迁怒于身边的大臣,就把他们全族驱逐到雪山以北。那些被
分卷阅读1394
-
分卷阅读1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