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武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本文中的所有日期都是农历),因为小冰河天气影响,原本深秋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再加上这个时代普通人根本没有那么丰富的副食品,防御寒冷的能力很差,所以大街上已经有人穿上棉衣了。
在北京外城永定门外的驿站,一群人正在太子朱海的带领下为南下的燕王朱渊送行。
朱渊是钦差身份,并且还是皇子,作为国家储君和大哥的朱海自然要来送行,虽然这兄弟二人已经闹掰。
朱海当着外人自然不能表现出太厌恶这个兄弟,朱海上前拉着朱渊的手说道:“四弟,这是你第一次出门,并且身负父皇的重任,一定要注意身体。大哥听说河南很乱,不要离开护卫的保护,一定要安全的回来!”
朱渊也拿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拉着太子的手说道:“太子哥哥放心,弟弟一定听从太子哥哥的话,一定要将河南之事查清楚,给河南百姓一个交代!”
两个人表演完毕,各回各自的马车,朱海回宫接着读书,朱渊则登上自己的马车在随行禁卫军的护送下南下河南。
现在虽然全国大的战事结束,但是在北方各地还是有大批的土匪存在,特别是作为中州之地的河南,更是遍地土匪。朱宏三为了保护自己儿子的安全,特意从禁卫军中调来一个营三百人负责保护工作,同时还派出了二百锦衣卫随行,所以朱渊一行人足有七百多人,真是浩浩荡荡。
朱渊告别太子后,先请老师于成龙上车,然后自己才恭敬的上车。于成龙作为燕王的老师,同时还是事实上的钦差大臣,所以在这支队伍中身份仅次于燕王,所以也拥有一辆自己单独的马车。
这次南下所选的路线就是后世的京港澳高速,不过明代可没有时速一百多公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从北京到河南开封府这一千四百多里的路程要走上一个月。
队伍第一天在顺天府房山县休息,这里的知县早已经得到消息,知道钦差要来,所以将城中驿站打扫干净,用来安置钦差一行。
到了驿站门口,燕王朱渊下来周围看了看,驿站规模不大,只有十几间屋子,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房间。
朱渊看了看身边陪着的房山县令问道:“你是房山县令?”
那个县令四十多岁,听这个年轻的钦差问自己赶紧躬身回答道:“回钦差大人,下官正是房山县徐有道!”
朱渊点了点头:“你的驿站就这么大吗?我们全体七百多人,这也住不下啊!”
徐有道为难道:“钦差大人,这也没办法,房山县人口少,县中只有这么一个驿站,不行请钦差的属下去城中校场扎营!”
朱渊一听让自己的人去野外扎营,气道:“放屁,让本王的人去扎营?将你的县衙倒出来,让本王的人居住!”
徐有道一听这个钦差这么说赶紧哭丧着脸说道:“大人,就是下官将县衙倒出来也不够住啊!房山县衙还是嘉靖十年修的,这都一百多年了,早已经年久失修,并且也没有这么多房间!”
朱渊听这个县令哭穷,还不相信,拉着县令来到县中的县衙观看。到了县衙门口朱渊才发现,那个县令徐有道并没有撒谎,房山县衙真是破旧不堪,门口的三级台阶早已经没有了,已经漏出来地基的夯土。大门口两个廊柱的漆都已经掉落,其中一个柱子还从当中断了,没办法用了几个棍子支撑着。
县衙大门上面的牌匾斑驳不清,只能隐约看出县衙两字,从县衙门口往里看也是破败不堪,地面上的红砖少了一大半,地面上坑坑洼洼漏着泥土,几个半死不活的衙役站在门口,看到县令回来赶紧跪地磕头。
朱渊出身富贵,还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叫花子般的县衙。在他印象中官衙都是高门大户,门口站着威武的衙役,看到外人来了都龇牙咧嘴,如同凶神恶煞一般。但是面前这个县衙可倒好,如果将门上的房山县衙那牌匾拿掉,完全就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土地庙。
朱渊指着县衙问道:“徐有道,这就是你的县衙?你就在这破地方办公?”
徐有道愁眉苦脸的说道:“回大人,正是如此!”
“不对啊,本王在京城听说过,一个七品县令每年俸禄一千二百银元,你怎么过的如同穷鬼一般?”
“大人,俸禄是足额实发的,但是这些钱要供养下官一大家子,其中轿夫、随从、帮闲这些都需要下官出钱,所以一千二百银元也是将将够用!”
朱渊听徐有道这么说皱眉道:“徐有道,你是不是以为本王年纪小不知道,父皇当年在广州就已经下令,所有县中胥吏的俸禄都有国家财政出!”
徐有道这时才知道面前这个年轻的钦差是皇帝的皇子,不过徐有道官小职微,也不敢问为何钦差换成皇子了,现在听钦差大人问起赶紧大倒苦水。
“大人有所不知,县中有国家财政拨款的只有六十五人,但是房山地处京师重地,每年徭役繁重,同时还要征收粮饷、处理地方事务,这六十五人除去县丞、主簿、典史、三班班头、六房书办,还有三个师爷,只剩下四十九人,实在不够用啊,没办法只好由县里雇佣帮闲、白衣等百余人。”
朱渊一听这么小一个房山县就要自己雇佣一百多个帮闲,这钱都从哪里来的?
“国家不给你们拨钱,也不许收火耗,这些雇佣人手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朱渊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这次起行前也找人恶补过地方财政知识,知道从父皇推行新政以后,地方财政最大进项火耗已经没了。现在这个房山县还有钱自己雇人,一定还有其他进项。
徐有道看了看朱渊,这件事他本不想说,但是钦差问起没办法,徐有道只要将实情说了。
“钦差大人,国家是不许收取火耗,但是本县还需运营,没办法只要从当地大户借钱!”
“借钱?你的县衙都穷成这样还有人借钱给你?”
徐有道看到朱渊生气,也低着头不说话。边上于成龙久在地方,虽然县衙的行政运作他不懂,但是民间一些陋规还是知道一些的。
于成龙来到朱渊身边低声说道:“王爷,虽然不让收火耗了,但是县里还是要收赋税的,所以县中在缺钱时就去借钱,将收税的权利抵押给大户,反正县中只管数额,钱够了就行,至于从谁手中收的,收了多少这些就不归县中管了。”
朱渊一听这还得了,国家新政中赋税征收是按土地要钱,现在房山县可好,将收税的权利抵押给个人,这不就将本来全民征收的赋税强加到那些无权无势的小百姓头上了吗?
朱渊刚要发火,就看于成龙对自己连使颜色,示意自己不要管。朱渊看于成龙有话要说,只要压下火气,将于成龙拉到一边,然后低声问道:“老师,可有什么事要跟学生说!”
于成龙低声说道:“王爷,房山县这里不是个案,可以说全天下都是这样,再加上王爷这次的差事是河南贪腐案,房山归北直隶管,不归王爷该管啊!”
“可是老师,难道就眼看着这个房山县如此曲解朝廷律法吗?”
于成龙叹了口气说道:“王爷,其实这也并不能怨房山县,前明县级赋税每年给本级留下一成,用于每年县衙的用度,可是万历年间为了三大征,开始就将所有赋税都收了上去,然后按照每年的用度申请下拨。但是上缴好说,想要下拨就难了。所以这些知县为了县衙的运营,每年都要多收取赋税的一成到两成。崇祯五年后开始征练饷和剿饷,北方各县更是征收不上来,没办法只好将税收交给专业收税人来收,实行包税制。但是这样钱是收上来了,北方各省也就烽烟四起了。”
“老师,父皇不是在广东就废除三大饷了吗?”
“王爷,废除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就难了。包税制已经实行多年,各地都有一批既得利益集团,想要完全废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朱渊听于成龙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老师,这才离开京师多远就碰到问题,那你说河南的问题是不是比房山这里还要严重?”
“王爷,正因为河南水太深,所以王爷到了河南要多看少问,咱们只要将实情汇报给陛下就行了,怎么决定是陛下的事情!”
朱渊现在只有十五岁,还处在那种为国为民的愤青状态,并没有被这个社会和官场所同化,现在听于成龙这么说十分不满意。
“老师,可是父皇说了要给河南百姓一个交代,难道咱们去看看就回京吗?”
于成龙听朱渊这么说苦笑道:“王爷,从古到今就是这个样子,官场就如同黄河一样,绝对不会成为清水一潭的。”
朱渊听于成龙这么说也是十分失落,站在县衙门口半天,也没了继续收拾徐有道的心情,挥挥手让徐有道回去,朱渊自己也回到驿站休息。
在北京外城永定门外的驿站,一群人正在太子朱海的带领下为南下的燕王朱渊送行。
朱渊是钦差身份,并且还是皇子,作为国家储君和大哥的朱海自然要来送行,虽然这兄弟二人已经闹掰。
朱海当着外人自然不能表现出太厌恶这个兄弟,朱海上前拉着朱渊的手说道:“四弟,这是你第一次出门,并且身负父皇的重任,一定要注意身体。大哥听说河南很乱,不要离开护卫的保护,一定要安全的回来!”
朱渊也拿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拉着太子的手说道:“太子哥哥放心,弟弟一定听从太子哥哥的话,一定要将河南之事查清楚,给河南百姓一个交代!”
两个人表演完毕,各回各自的马车,朱海回宫接着读书,朱渊则登上自己的马车在随行禁卫军的护送下南下河南。
现在虽然全国大的战事结束,但是在北方各地还是有大批的土匪存在,特别是作为中州之地的河南,更是遍地土匪。朱宏三为了保护自己儿子的安全,特意从禁卫军中调来一个营三百人负责保护工作,同时还派出了二百锦衣卫随行,所以朱渊一行人足有七百多人,真是浩浩荡荡。
朱渊告别太子后,先请老师于成龙上车,然后自己才恭敬的上车。于成龙作为燕王的老师,同时还是事实上的钦差大臣,所以在这支队伍中身份仅次于燕王,所以也拥有一辆自己单独的马车。
这次南下所选的路线就是后世的京港澳高速,不过明代可没有时速一百多公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从北京到河南开封府这一千四百多里的路程要走上一个月。
队伍第一天在顺天府房山县休息,这里的知县早已经得到消息,知道钦差要来,所以将城中驿站打扫干净,用来安置钦差一行。
到了驿站门口,燕王朱渊下来周围看了看,驿站规模不大,只有十几间屋子,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房间。
朱渊看了看身边陪着的房山县令问道:“你是房山县令?”
那个县令四十多岁,听这个年轻的钦差问自己赶紧躬身回答道:“回钦差大人,下官正是房山县徐有道!”
朱渊点了点头:“你的驿站就这么大吗?我们全体七百多人,这也住不下啊!”
徐有道为难道:“钦差大人,这也没办法,房山县人口少,县中只有这么一个驿站,不行请钦差的属下去城中校场扎营!”
朱渊一听让自己的人去野外扎营,气道:“放屁,让本王的人去扎营?将你的县衙倒出来,让本王的人居住!”
徐有道一听这个钦差这么说赶紧哭丧着脸说道:“大人,就是下官将县衙倒出来也不够住啊!房山县衙还是嘉靖十年修的,这都一百多年了,早已经年久失修,并且也没有这么多房间!”
朱渊听这个县令哭穷,还不相信,拉着县令来到县中的县衙观看。到了县衙门口朱渊才发现,那个县令徐有道并没有撒谎,房山县衙真是破旧不堪,门口的三级台阶早已经没有了,已经漏出来地基的夯土。大门口两个廊柱的漆都已经掉落,其中一个柱子还从当中断了,没办法用了几个棍子支撑着。
县衙大门上面的牌匾斑驳不清,只能隐约看出县衙两字,从县衙门口往里看也是破败不堪,地面上的红砖少了一大半,地面上坑坑洼洼漏着泥土,几个半死不活的衙役站在门口,看到县令回来赶紧跪地磕头。
朱渊出身富贵,还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叫花子般的县衙。在他印象中官衙都是高门大户,门口站着威武的衙役,看到外人来了都龇牙咧嘴,如同凶神恶煞一般。但是面前这个县衙可倒好,如果将门上的房山县衙那牌匾拿掉,完全就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土地庙。
朱渊指着县衙问道:“徐有道,这就是你的县衙?你就在这破地方办公?”
徐有道愁眉苦脸的说道:“回大人,正是如此!”
“不对啊,本王在京城听说过,一个七品县令每年俸禄一千二百银元,你怎么过的如同穷鬼一般?”
“大人,俸禄是足额实发的,但是这些钱要供养下官一大家子,其中轿夫、随从、帮闲这些都需要下官出钱,所以一千二百银元也是将将够用!”
朱渊听徐有道这么说皱眉道:“徐有道,你是不是以为本王年纪小不知道,父皇当年在广州就已经下令,所有县中胥吏的俸禄都有国家财政出!”
徐有道这时才知道面前这个年轻的钦差是皇帝的皇子,不过徐有道官小职微,也不敢问为何钦差换成皇子了,现在听钦差大人问起赶紧大倒苦水。
“大人有所不知,县中有国家财政拨款的只有六十五人,但是房山地处京师重地,每年徭役繁重,同时还要征收粮饷、处理地方事务,这六十五人除去县丞、主簿、典史、三班班头、六房书办,还有三个师爷,只剩下四十九人,实在不够用啊,没办法只好由县里雇佣帮闲、白衣等百余人。”
朱渊一听这么小一个房山县就要自己雇佣一百多个帮闲,这钱都从哪里来的?
“国家不给你们拨钱,也不许收火耗,这些雇佣人手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朱渊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这次起行前也找人恶补过地方财政知识,知道从父皇推行新政以后,地方财政最大进项火耗已经没了。现在这个房山县还有钱自己雇人,一定还有其他进项。
徐有道看了看朱渊,这件事他本不想说,但是钦差问起没办法,徐有道只要将实情说了。
“钦差大人,国家是不许收取火耗,但是本县还需运营,没办法只要从当地大户借钱!”
“借钱?你的县衙都穷成这样还有人借钱给你?”
徐有道看到朱渊生气,也低着头不说话。边上于成龙久在地方,虽然县衙的行政运作他不懂,但是民间一些陋规还是知道一些的。
于成龙来到朱渊身边低声说道:“王爷,虽然不让收火耗了,但是县里还是要收赋税的,所以县中在缺钱时就去借钱,将收税的权利抵押给大户,反正县中只管数额,钱够了就行,至于从谁手中收的,收了多少这些就不归县中管了。”
朱渊一听这还得了,国家新政中赋税征收是按土地要钱,现在房山县可好,将收税的权利抵押给个人,这不就将本来全民征收的赋税强加到那些无权无势的小百姓头上了吗?
朱渊刚要发火,就看于成龙对自己连使颜色,示意自己不要管。朱渊看于成龙有话要说,只要压下火气,将于成龙拉到一边,然后低声问道:“老师,可有什么事要跟学生说!”
于成龙低声说道:“王爷,房山县这里不是个案,可以说全天下都是这样,再加上王爷这次的差事是河南贪腐案,房山归北直隶管,不归王爷该管啊!”
“可是老师,难道就眼看着这个房山县如此曲解朝廷律法吗?”
于成龙叹了口气说道:“王爷,其实这也并不能怨房山县,前明县级赋税每年给本级留下一成,用于每年县衙的用度,可是万历年间为了三大征,开始就将所有赋税都收了上去,然后按照每年的用度申请下拨。但是上缴好说,想要下拨就难了。所以这些知县为了县衙的运营,每年都要多收取赋税的一成到两成。崇祯五年后开始征练饷和剿饷,北方各县更是征收不上来,没办法只好将税收交给专业收税人来收,实行包税制。但是这样钱是收上来了,北方各省也就烽烟四起了。”
“老师,父皇不是在广东就废除三大饷了吗?”
“王爷,废除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就难了。包税制已经实行多年,各地都有一批既得利益集团,想要完全废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朱渊听于成龙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老师,这才离开京师多远就碰到问题,那你说河南的问题是不是比房山这里还要严重?”
“王爷,正因为河南水太深,所以王爷到了河南要多看少问,咱们只要将实情汇报给陛下就行了,怎么决定是陛下的事情!”
朱渊现在只有十五岁,还处在那种为国为民的愤青状态,并没有被这个社会和官场所同化,现在听于成龙这么说十分不满意。
“老师,可是父皇说了要给河南百姓一个交代,难道咱们去看看就回京吗?”
于成龙听朱渊这么说苦笑道:“王爷,从古到今就是这个样子,官场就如同黄河一样,绝对不会成为清水一潭的。”
朱渊听于成龙这么说也是十分失落,站在县衙门口半天,也没了继续收拾徐有道的心情,挥挥手让徐有道回去,朱渊自己也回到驿站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