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场合?
这是整个大明帝国的最核心!
皇帝在场,阁臣们在场,魏忠贤这种大佬在场,六部官员在场,文武百官都在场!
万众瞩目的焦点,就是韦宝,小韦探花!
很多人不认识韦宝,但都能一眼分出谁是韦宝。
不是韦宝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韦宝实在是与众不同,15岁的年纪,风华绝代的颜值,往哪儿哪儿一站,都玉树临风个不行,太騒气了。
翁鸿业还好一点,吴孔嘉的眼睛简直没有喷出火来!
为什么?
为什么?
这世道是怎么了?
我拜在了魏公公的门下,我是九千岁的人,为什么我会被一个少年干掉?
不!不!不!!!
若不是这个场合,忍不住强行克制,吴孔嘉恨不得立时冲上前咬断韦宝的脖子才过瘾。
鸿胪寺官引探花出班,就御道左又后跪。
韦宝走在御道上,享受着所有人的目光。
除了吴三辅是善意的目光,魏忠贤是若有所思的目光,其他人或者事不关己,或者羡慕嫉妒,各有不同。
最为嫉妒的自然是吴孔嘉,前三弄掉一个人,几乎在他的预料之内,可上去的这个人,却不是他!
吴孔嘉此刻面若死灰,大脑一片空白。
好在也没有需要他们这些其他考生再配合什么,他们沦为一群看客。
今天的大典,只有状元、榜眼、探花郎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
一甲三人姓名,又都再传唱三次。
然后是唱第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第三甲第一名某人若干名,都只唱一次,并且不引出班。
唱毕,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诸进士行三跪九叩礼。
而后由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出太和门、午门。
此时,皇帝还宫,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东长安门外(今天安门东侧)张挂。
状元率诸进士等随出观榜。
皇帝又提前退场了,主持大局的仍然是魏忠贤,这让韦宝很奇怪,这皇帝,似乎就是一个小配角啊?
魏忠贤走在队列最前面,身后跟着百官和一众进士。
“韦宝,你打破了我大明一项纪录啊。”魏忠贤边走路,忽然转身来了这么一句,“有人知道是什么吗?”
韦宝知道,肯定是自己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呗,还能是什么?却答道:“不知道,请九千岁指点。”
魏忠贤知道韦宝知道,很满意于韦宝年纪轻轻就能懂得低调,又问旁人,“你们有人知道吗?”
次辅朱延禧道:“大明曾经出过二十岁的状元,这也是进士中最年轻的,如今出来个十五岁的探花郎。不知道魏公公是否说的是这事?”
魏忠贤笑呵呵的点头道:“还是次辅大人博学多闻啊,正是说的是这事,韦宝中了探花郎,自当成为整个大明学子的楷模才是!告诉大家,只要发奋向上,不管什么地方的人,不管多少年纪,都有机会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才!”
魏忠贤这句话说的还是很漂亮的,这手招揽人心的招数也很高明,因为韦宝是辽西学子,压根没有出过进士,大明像辽西这样广大的地区,而且从来没有出过进士的地区,还真的有不少!魏忠贤一句话,都将功劳揽到了他自己的头上了。
“我皇登基以来,吉兆不断,十五岁的探花郎,便是其一。”魏忠贤笑道:“你们内阁是不是应该拟一道本子,编发天下,以鼓励天下士子啊?”
“应当!”首辅大人顾秉谦与朱延禧等几名阁臣同时拱手答应了。
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在魏忠贤说的有道理的情况下,东林党也不能反驳,也必须要保持一致。
今天魏忠贤其实做的很漂亮了,因为表面上,一甲前三没有一个人是阉党的人,谁都没有话说。
把韦宝这事抬高,鼓吹成事迹,也的确对于天下士子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刚才圣上的意思是,韦宝的父亲赐予功名,母亲赐予三品诰命,以表彰韦宝家人对于韦宝的培养。另外,为永平府学政颁发一道表彰,号召天下各个州府都要向永平府看齐!争取多多培养人才,振兴我大明!”魏忠贤又道。
首辅大人顾秉谦与朱延禧等几名阁臣又拱手答应了。
这是魏忠贤说话厉害的地方,他说话喜欢一步步的说,很少直接把最终结果端出来。
刚才他如果直接说给韦宝的父亲赐予功名,给韦宝的母亲赐予三品诰命的头衔,给永平府学政发表彰,可能就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
他先提出应该表扬韦宝与永平府,别人都觉得应该,自然会答应了。
既然答应了应该表扬,如何表扬,再提出来,别人就不太好反对了,这一步步的,韦宝暗中学习着。
“多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多谢九千岁。”韦宝急忙对皇帝离去的方向跪下行礼道。
“好了,起来吧,希望韦大人今后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魏忠贤淡然道。
“定不负陛下与九千岁的厚望!”韦宝赶紧道。
一众东林大臣虽然觉得韦宝每一句话都将皇帝与魏忠贤摆在一起,听着很不舒服,有抬高魏忠贤,压低皇帝的意图,但念在韦宝年轻,可能不怎么懂规矩,也没有太在意。
魏忠贤倒是很满意,不再多说什么,接着带头走路。
整个过程中,魏忠贤就只与韦宝单独说了话,没有与状元余煌和榜眼华琪芳说过什么。
他们也没有很在意,都是东林系的学子,也没有打算依附于魏忠贤。
殿试放榜之后就是御街夸官,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在皇城御街上走,享受万民夸羡的荣耀。
当然榜眼和探花郎也会如此,只不过要落在状元郎后面,至于其他进士只能步行了。
魏忠贤和百官自然不用再跟,看见状元、榜眼和探花郎上了马,他们就可以撤了,一些礼部的官员和鸿胪寺官员张罗搞完这场活动就可以。
御街夸官的目的就在于表彰状元郎等进士,激励天下众人的上进心,尤其是学子们的上进心,鼓励大家积极努力,参加科举考试,为大明朝效力。
韦宝自然又少不得对魏忠贤以及几名主要考官一番感恩感谢。
别的学子也会这样做,但没有韦宝那么的投入。
韦宝是真的感恩。
对于做官,韦宝还没有啥体会,但是对于经商,他一向是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的。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由此可见,当官的人要多学习曾国藩的做官之道,经商的人应该多学习胡雪岩的经商之道。
1、道理是直的,但是路经常是弯的。
2、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
3、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4、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上层社会人捧人,中层社会人等人,下层社会人踩人。
一个人能够获得好的机遇,离不开众人的抬举,所以一定要记得维护好身边的人脉圈子。
胡雪岩说: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是很有限,就算你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呢?
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自己是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
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韦宝暂时没有能力笼络好与自己同层次的人,所以只能上杆子巴结这些上位者。
所以,魏忠贤和一班大臣走之前得出了一个印象,今科最灵活的倒是一个15岁的少年。
这种印象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却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即便会稍许给人油滑的印象,却也总算是个印象。
若是今天有一件事情要办,这几十名进士当中,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让韦宝去办。
游街之前又换过一次衣裳。
这次需要换衣裳的仅仅是状元、榜眼和探花郎三人而已。
状元冠服处处彰显了有别于其他进士的优越感,更为接近文武百官的朝服,二梁的朝冠,一根纯金冠簪,青色的垂缨从下巴下绕过。
榜眼和探花郎的官服稍微差一些,衣服差不多,主要表现在头饰上,状元的头饰有点像新娘子的冠,珠光宝气的,榜眼和探花郎则没有这么多花样。
不过,这仍然无法掩盖韦宝的超高颜值,与韦宝一比,状元和榜眼就像两个穿了礼服的书童。
礼部、鸿胪寺的官员捧着金榜走在最前头,状元余煌,榜眼华琪芳和韦宝走在后面,其余的进士又跟在他们三人后面。
状元、榜眼和探花郎走的是皇宫御道,其他人都是靠边走。
这条御道,对于大明朝千千万读书人来说,是至高荣誉。
余煌和华琪芳走了没有几步便无声的痛哭起来。
韦宝本来走的好好的,觉得特别提气,并没有啥伤感的感觉,被这两位老哥一带动,顿时也觉得鼻子酸溜溜的。
虽然没有吃过十年寒窗苦读的苦楚,但韦宝能想象这两位都年过不惑的人,为了科考,吃过多少苦。
回头看去,不少进士都走走便开始哭。
都是一条道上的苦命人呀。
不过,他们的苦命属于过去,从这一刻开始,这些人都是大明正儿八经的官场中人了,都是有国家编制的人了!
吴三辅在人群中特别显眼,因为别人就算不哭,也都颇为伤感,只有吴三辅是咧着嘴直乐的。
吴三辅看见韦宝回头了,冲韦宝摇了摇手,示意打招呼。
韦宝想笑笑不出来,暗忖你个没心没肺的老哥哟,又将头转回去了。
出了长安门,这条道就是进士们夸官游街的道了。
一路上悬挂了大红灯笼,布置了不少红绸彩带啥的,看得出来破费不少。
为首的鸿胪寺官员手持金榜,金榜上面盖着皇帝大印。
金榜被贴在一方指定的墙面,那里有御林军的将领等候为新科进士们保驾护航。
虽然京城的治安好的不能再好,这么多人在一起,也不至于有什么贼人敢乱来。
但这个排场是肯定要的,这不是做给进士们看的,而是做给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们看的。
金榜贴好,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们又对进士们恭贺一番。
居然还有三名不知道多大年纪,反正看起来至少九十出头的老者来为状元、榜眼和探花郎戴大红花,批大红绸子。
“好,好,真精神啊。”帮韦宝戴大红花批大红绸子的老者老的都缩起来了,眯着眼睛看韦宝。
“谢谢谢谢。”韦宝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位,不知道算民间代表,还是退休老干部?估计是老百姓,因为老者穿的是崭新的常服,并不是什么官服,如果是退休老干部的话,退休致仕之后,这种盛大的吉庆场合,应该也是穿官服的吧?
不但戴大红花,批大红绸子,状元、榜眼和探花郎三人还能骑马,这对于其余进士是没有的。
吴孔嘉眼睛几乎喷火,看着跨上了枣红大马,意气风发,帅的无以复加的韦宝,恨不得一脚踢马屁股上去,给韦宝踢下来。
这些本来都应该是自己的啊!
韦宝摸了摸身下的高头骏马,暗忖,比起自己的赤鹿来,似乎还差的远呢,自己的赤鹿可是汗血宝马,一天跑五六百里都没问题!
千里马,那都是夸张,其实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汗血宝马能一天跑500里都是极限了!
韦宝的赤鹿和吴雪霞的黄山楂是宝马中的宝马,本来是建奴偷运给吴家的货品,被韦宝劫持了的。
这种等级的马,可遇不可求,全世界不超过20匹。
在建奴那边,也就是努尔哈赤和几个旗主王爷才有资格拥有,连亲儿子都未必能弄到一匹。
给吴襄也只是为了弄到关内卖上大价钱罢了。
恰巧被韦宝给截获了。
御林军旗鼓开道,手举状奉牌走在前面,两侧是宫中乐队吹吹打打锣鼓喧天。
周围是礼部准备的人燃放爆竹,鞭炮齐鸣。
噼里啪啦的,热闹,喜庆异常。
街道边上来观礼的老百姓们也很热情,不停的欢呼。
获得最多欢呼的本来应该是状元郎。
无奈今科的探花郎颜值实在是太高了,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走了还不算,还很亲民,一路上不停的微笑,搞的跟后世选美小姐得奖之后答谢一般。
倒不是状元余煌和榜眼华琪芳太端着,太古板,太严肃啥的,而是两个人此时犹如置身梦里面,激动的难以自已,哪里还顾得上与围观老百姓互动啊?
“那人是状元吧?最俊的那个。”一名老太问道。
“不是,那是探花,他在三人中最后面嘛。”老太的儿子答道。
“哦,我还以为他是状元呢,应该把状元给这小伙子,看着最顺眼。”
老太的话惹得旁边几人一起笑了,不过,大家都是善意的笑。
长得帅是最主要的方面。
次要方面还是韦宝的年纪。
状元和榜眼都是四十开外的人,一众进士也大都四十以上,至少也是三十出头的人。
可韦宝呢?
15岁。
15岁还不算完,关键韦宝长的出嫩,这时代十二三岁的好些小孩看上去都要比韦宝老。
年轻真好,青春无敌啊。
一个这么年轻的人获得了金榜题名,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励志的故事?
很多人成功了,但是到了四五十岁才成功,他们的成就被年纪限制了,成功,也相应的要被打折扣。
而韦宝这个年纪,只能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韦宝的未来是绚丽多彩的,拥有了探花郎的头衔,韦宝就是成天喝茶看报纸,在办公室跷二郎腿,混到三十岁,至少也是四品大员!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那探花郎到底多大啊?哪儿的人啊?”
“探花郎叫什么名字啊?”
“探花郎没有娶亲吧?看上去好小啊。”
“探花郎的爹娘来了吗?”
一大堆问题,几乎全部都是围绕韦宝来的。
更有不少寒门的姑娘小媳妇偶尔尖叫一两声,惹得一群哄笑,搞的比后世脑c追星族还夸张。
弄的韦宝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只能还给他们更加温暖的笑容。
实际上这时候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等人都来了,只是人太多,根本无法靠近,只能坐在马车中,远远的看着。
李成楝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人也来了,也同样在人群中。
李成楝见韦宝过来,见韦宝这么威风,简直如同他自己骑着御马游街一般,高兴的将手掌合拢成喇叭状,大声叫韦宝。
韦宝听见了,对李成楝挥了挥手。
“是我二叔!那个是我二叔!二叔好威风啊!”李成楝最小的儿子李乐土高兴的大叫着。
李乐水和李乐山也不停的挥手喊二叔。
旁边的围观者一听说这家人与韦宝是亲戚,急忙纷纷向他们打听探花郎的情况。
李成楝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唾沫横飞的将韦宝的家世、籍贯、年纪、婚配情况啥的竹筒倒豆腐的往外冒。
众人一阵艳羡,都说探花郎好厉害,原来还是寒门子弟啊?
原来探花郎就是京城和北直隶的天地商号的大老板啊?
又会读书,又会做买卖。
一时之间,韦宝的各种故事如同风一般在京城疯传,演变成传奇,演变成神话故事了都快。
变相的,也让今天各家天地商号的生意都好了至少两三倍,大家都想去探花郎的铺子里面看看,顺便听一听探花郎的故事。
可以预见,不用等到明天,天桥下和各大酒楼那些说书的人,最火热的题材一定是寒门子弟出了一个探花郎的故事。
甚至不少说书的在场的人,现在就已经开始疯狂的酝酿各种版本的探花郎故事了呢。
连听闻了韦宝今日要夸官游街的熊兆珪和熊欣儿也来了。
熊兆珪被王家的人打伤了腰骨,不过幸好韦宝请了郎中为他医治,而且万幸的是没有打断骨头,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了。
熊欣儿本来不让他来,说她自己去看一看,然后回去告诉他。
但熊兆珪感念韦宝的大恩,说恩公夸官游街,一定要去捧个人场才是。
熊欣儿拗不过他,只得扶着他来。
韦宝同样也没有看见人群当中的熊家兄妹。
熊欣儿满耳都是身边众人在夸赞韦宝的声音,都是关于辽西韦公子的各种版本的故事,心里甜丝丝的,轻声对熊兆珪道:“哥哥,韦公子真威风。”
“那是!好人自有好报!”熊兆珪乐呵呵的道:‘我本来以为恩公只是进士,却原来中了探花啊!恩公真有本事!’
熊家兄妹的确不知道韦宝中的是探花郎!
包括李成楝一家人、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她们也是才知道的。
因为今天金殿宣布,才知道韦宝中了探花郎嘛。
在惊喜的基础上的佩服,才是揷了翅膀的佩服。
吴雪霞还稍微好一点,只是佩服韦宝做人厉害,没有想到魏忠贤真的肯帮韦宝。
其余的人是一点都不知道韦宝这一路怎么一步步得到天大的功名的,都以为探花郎韦大人是天纵奇才,少年天赋异禀啥的。
“我早说了我家公子是文曲星下凡!我们那里的人都知道!”范大脑袋这个时候也忙坏了,听了各种版本关于探花郎的故事,他恨不得今天就加入说书人大军,到处去讲故事去。
不过,他身为天地会的管事,肯定没有那么多空闲了,只能借着旁观公子爷夸官游街的空挡,不停的向周边的人宣传。
而且范大脑袋很聪明,还并不以韦家管事的身份,而只是以一个普通北直隶老百姓的身份说这事,都说是听说的。
辽西也有人在京城这边的,自然也有人听说过韦宝是文曲星下凡的故事。
所以,这就又为探花郎众多神话故事,多添了一篇。
其实添不添加这一篇都无所谓,说书人不差这种素材,还有说探花郎韦大人是太白金星转世的呢。
这是整个大明帝国的最核心!
皇帝在场,阁臣们在场,魏忠贤这种大佬在场,六部官员在场,文武百官都在场!
万众瞩目的焦点,就是韦宝,小韦探花!
很多人不认识韦宝,但都能一眼分出谁是韦宝。
不是韦宝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韦宝实在是与众不同,15岁的年纪,风华绝代的颜值,往哪儿哪儿一站,都玉树临风个不行,太騒气了。
翁鸿业还好一点,吴孔嘉的眼睛简直没有喷出火来!
为什么?
为什么?
这世道是怎么了?
我拜在了魏公公的门下,我是九千岁的人,为什么我会被一个少年干掉?
不!不!不!!!
若不是这个场合,忍不住强行克制,吴孔嘉恨不得立时冲上前咬断韦宝的脖子才过瘾。
鸿胪寺官引探花出班,就御道左又后跪。
韦宝走在御道上,享受着所有人的目光。
除了吴三辅是善意的目光,魏忠贤是若有所思的目光,其他人或者事不关己,或者羡慕嫉妒,各有不同。
最为嫉妒的自然是吴孔嘉,前三弄掉一个人,几乎在他的预料之内,可上去的这个人,却不是他!
吴孔嘉此刻面若死灰,大脑一片空白。
好在也没有需要他们这些其他考生再配合什么,他们沦为一群看客。
今天的大典,只有状元、榜眼、探花郎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
一甲三人姓名,又都再传唱三次。
然后是唱第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第三甲第一名某人若干名,都只唱一次,并且不引出班。
唱毕,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诸进士行三跪九叩礼。
而后由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出太和门、午门。
此时,皇帝还宫,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东长安门外(今天安门东侧)张挂。
状元率诸进士等随出观榜。
皇帝又提前退场了,主持大局的仍然是魏忠贤,这让韦宝很奇怪,这皇帝,似乎就是一个小配角啊?
魏忠贤走在队列最前面,身后跟着百官和一众进士。
“韦宝,你打破了我大明一项纪录啊。”魏忠贤边走路,忽然转身来了这么一句,“有人知道是什么吗?”
韦宝知道,肯定是自己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呗,还能是什么?却答道:“不知道,请九千岁指点。”
魏忠贤知道韦宝知道,很满意于韦宝年纪轻轻就能懂得低调,又问旁人,“你们有人知道吗?”
次辅朱延禧道:“大明曾经出过二十岁的状元,这也是进士中最年轻的,如今出来个十五岁的探花郎。不知道魏公公是否说的是这事?”
魏忠贤笑呵呵的点头道:“还是次辅大人博学多闻啊,正是说的是这事,韦宝中了探花郎,自当成为整个大明学子的楷模才是!告诉大家,只要发奋向上,不管什么地方的人,不管多少年纪,都有机会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才!”
魏忠贤这句话说的还是很漂亮的,这手招揽人心的招数也很高明,因为韦宝是辽西学子,压根没有出过进士,大明像辽西这样广大的地区,而且从来没有出过进士的地区,还真的有不少!魏忠贤一句话,都将功劳揽到了他自己的头上了。
“我皇登基以来,吉兆不断,十五岁的探花郎,便是其一。”魏忠贤笑道:“你们内阁是不是应该拟一道本子,编发天下,以鼓励天下士子啊?”
“应当!”首辅大人顾秉谦与朱延禧等几名阁臣同时拱手答应了。
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在魏忠贤说的有道理的情况下,东林党也不能反驳,也必须要保持一致。
今天魏忠贤其实做的很漂亮了,因为表面上,一甲前三没有一个人是阉党的人,谁都没有话说。
把韦宝这事抬高,鼓吹成事迹,也的确对于天下士子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刚才圣上的意思是,韦宝的父亲赐予功名,母亲赐予三品诰命,以表彰韦宝家人对于韦宝的培养。另外,为永平府学政颁发一道表彰,号召天下各个州府都要向永平府看齐!争取多多培养人才,振兴我大明!”魏忠贤又道。
首辅大人顾秉谦与朱延禧等几名阁臣又拱手答应了。
这是魏忠贤说话厉害的地方,他说话喜欢一步步的说,很少直接把最终结果端出来。
刚才他如果直接说给韦宝的父亲赐予功名,给韦宝的母亲赐予三品诰命的头衔,给永平府学政发表彰,可能就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
他先提出应该表扬韦宝与永平府,别人都觉得应该,自然会答应了。
既然答应了应该表扬,如何表扬,再提出来,别人就不太好反对了,这一步步的,韦宝暗中学习着。
“多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多谢九千岁。”韦宝急忙对皇帝离去的方向跪下行礼道。
“好了,起来吧,希望韦大人今后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魏忠贤淡然道。
“定不负陛下与九千岁的厚望!”韦宝赶紧道。
一众东林大臣虽然觉得韦宝每一句话都将皇帝与魏忠贤摆在一起,听着很不舒服,有抬高魏忠贤,压低皇帝的意图,但念在韦宝年轻,可能不怎么懂规矩,也没有太在意。
魏忠贤倒是很满意,不再多说什么,接着带头走路。
整个过程中,魏忠贤就只与韦宝单独说了话,没有与状元余煌和榜眼华琪芳说过什么。
他们也没有很在意,都是东林系的学子,也没有打算依附于魏忠贤。
殿试放榜之后就是御街夸官,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在皇城御街上走,享受万民夸羡的荣耀。
当然榜眼和探花郎也会如此,只不过要落在状元郎后面,至于其他进士只能步行了。
魏忠贤和百官自然不用再跟,看见状元、榜眼和探花郎上了马,他们就可以撤了,一些礼部的官员和鸿胪寺官员张罗搞完这场活动就可以。
御街夸官的目的就在于表彰状元郎等进士,激励天下众人的上进心,尤其是学子们的上进心,鼓励大家积极努力,参加科举考试,为大明朝效力。
韦宝自然又少不得对魏忠贤以及几名主要考官一番感恩感谢。
别的学子也会这样做,但没有韦宝那么的投入。
韦宝是真的感恩。
对于做官,韦宝还没有啥体会,但是对于经商,他一向是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的。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由此可见,当官的人要多学习曾国藩的做官之道,经商的人应该多学习胡雪岩的经商之道。
1、道理是直的,但是路经常是弯的。
2、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
3、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4、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上层社会人捧人,中层社会人等人,下层社会人踩人。
一个人能够获得好的机遇,离不开众人的抬举,所以一定要记得维护好身边的人脉圈子。
胡雪岩说: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是很有限,就算你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呢?
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自己是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
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韦宝暂时没有能力笼络好与自己同层次的人,所以只能上杆子巴结这些上位者。
所以,魏忠贤和一班大臣走之前得出了一个印象,今科最灵活的倒是一个15岁的少年。
这种印象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却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即便会稍许给人油滑的印象,却也总算是个印象。
若是今天有一件事情要办,这几十名进士当中,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让韦宝去办。
游街之前又换过一次衣裳。
这次需要换衣裳的仅仅是状元、榜眼和探花郎三人而已。
状元冠服处处彰显了有别于其他进士的优越感,更为接近文武百官的朝服,二梁的朝冠,一根纯金冠簪,青色的垂缨从下巴下绕过。
榜眼和探花郎的官服稍微差一些,衣服差不多,主要表现在头饰上,状元的头饰有点像新娘子的冠,珠光宝气的,榜眼和探花郎则没有这么多花样。
不过,这仍然无法掩盖韦宝的超高颜值,与韦宝一比,状元和榜眼就像两个穿了礼服的书童。
礼部、鸿胪寺的官员捧着金榜走在最前头,状元余煌,榜眼华琪芳和韦宝走在后面,其余的进士又跟在他们三人后面。
状元、榜眼和探花郎走的是皇宫御道,其他人都是靠边走。
这条御道,对于大明朝千千万读书人来说,是至高荣誉。
余煌和华琪芳走了没有几步便无声的痛哭起来。
韦宝本来走的好好的,觉得特别提气,并没有啥伤感的感觉,被这两位老哥一带动,顿时也觉得鼻子酸溜溜的。
虽然没有吃过十年寒窗苦读的苦楚,但韦宝能想象这两位都年过不惑的人,为了科考,吃过多少苦。
回头看去,不少进士都走走便开始哭。
都是一条道上的苦命人呀。
不过,他们的苦命属于过去,从这一刻开始,这些人都是大明正儿八经的官场中人了,都是有国家编制的人了!
吴三辅在人群中特别显眼,因为别人就算不哭,也都颇为伤感,只有吴三辅是咧着嘴直乐的。
吴三辅看见韦宝回头了,冲韦宝摇了摇手,示意打招呼。
韦宝想笑笑不出来,暗忖你个没心没肺的老哥哟,又将头转回去了。
出了长安门,这条道就是进士们夸官游街的道了。
一路上悬挂了大红灯笼,布置了不少红绸彩带啥的,看得出来破费不少。
为首的鸿胪寺官员手持金榜,金榜上面盖着皇帝大印。
金榜被贴在一方指定的墙面,那里有御林军的将领等候为新科进士们保驾护航。
虽然京城的治安好的不能再好,这么多人在一起,也不至于有什么贼人敢乱来。
但这个排场是肯定要的,这不是做给进士们看的,而是做给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们看的。
金榜贴好,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们又对进士们恭贺一番。
居然还有三名不知道多大年纪,反正看起来至少九十出头的老者来为状元、榜眼和探花郎戴大红花,批大红绸子。
“好,好,真精神啊。”帮韦宝戴大红花批大红绸子的老者老的都缩起来了,眯着眼睛看韦宝。
“谢谢谢谢。”韦宝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位,不知道算民间代表,还是退休老干部?估计是老百姓,因为老者穿的是崭新的常服,并不是什么官服,如果是退休老干部的话,退休致仕之后,这种盛大的吉庆场合,应该也是穿官服的吧?
不但戴大红花,批大红绸子,状元、榜眼和探花郎三人还能骑马,这对于其余进士是没有的。
吴孔嘉眼睛几乎喷火,看着跨上了枣红大马,意气风发,帅的无以复加的韦宝,恨不得一脚踢马屁股上去,给韦宝踢下来。
这些本来都应该是自己的啊!
韦宝摸了摸身下的高头骏马,暗忖,比起自己的赤鹿来,似乎还差的远呢,自己的赤鹿可是汗血宝马,一天跑五六百里都没问题!
千里马,那都是夸张,其实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汗血宝马能一天跑500里都是极限了!
韦宝的赤鹿和吴雪霞的黄山楂是宝马中的宝马,本来是建奴偷运给吴家的货品,被韦宝劫持了的。
这种等级的马,可遇不可求,全世界不超过20匹。
在建奴那边,也就是努尔哈赤和几个旗主王爷才有资格拥有,连亲儿子都未必能弄到一匹。
给吴襄也只是为了弄到关内卖上大价钱罢了。
恰巧被韦宝给截获了。
御林军旗鼓开道,手举状奉牌走在前面,两侧是宫中乐队吹吹打打锣鼓喧天。
周围是礼部准备的人燃放爆竹,鞭炮齐鸣。
噼里啪啦的,热闹,喜庆异常。
街道边上来观礼的老百姓们也很热情,不停的欢呼。
获得最多欢呼的本来应该是状元郎。
无奈今科的探花郎颜值实在是太高了,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走了还不算,还很亲民,一路上不停的微笑,搞的跟后世选美小姐得奖之后答谢一般。
倒不是状元余煌和榜眼华琪芳太端着,太古板,太严肃啥的,而是两个人此时犹如置身梦里面,激动的难以自已,哪里还顾得上与围观老百姓互动啊?
“那人是状元吧?最俊的那个。”一名老太问道。
“不是,那是探花,他在三人中最后面嘛。”老太的儿子答道。
“哦,我还以为他是状元呢,应该把状元给这小伙子,看着最顺眼。”
老太的话惹得旁边几人一起笑了,不过,大家都是善意的笑。
长得帅是最主要的方面。
次要方面还是韦宝的年纪。
状元和榜眼都是四十开外的人,一众进士也大都四十以上,至少也是三十出头的人。
可韦宝呢?
15岁。
15岁还不算完,关键韦宝长的出嫩,这时代十二三岁的好些小孩看上去都要比韦宝老。
年轻真好,青春无敌啊。
一个这么年轻的人获得了金榜题名,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励志的故事?
很多人成功了,但是到了四五十岁才成功,他们的成就被年纪限制了,成功,也相应的要被打折扣。
而韦宝这个年纪,只能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韦宝的未来是绚丽多彩的,拥有了探花郎的头衔,韦宝就是成天喝茶看报纸,在办公室跷二郎腿,混到三十岁,至少也是四品大员!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那探花郎到底多大啊?哪儿的人啊?”
“探花郎叫什么名字啊?”
“探花郎没有娶亲吧?看上去好小啊。”
“探花郎的爹娘来了吗?”
一大堆问题,几乎全部都是围绕韦宝来的。
更有不少寒门的姑娘小媳妇偶尔尖叫一两声,惹得一群哄笑,搞的比后世脑c追星族还夸张。
弄的韦宝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只能还给他们更加温暖的笑容。
实际上这时候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等人都来了,只是人太多,根本无法靠近,只能坐在马车中,远远的看着。
李成楝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人也来了,也同样在人群中。
李成楝见韦宝过来,见韦宝这么威风,简直如同他自己骑着御马游街一般,高兴的将手掌合拢成喇叭状,大声叫韦宝。
韦宝听见了,对李成楝挥了挥手。
“是我二叔!那个是我二叔!二叔好威风啊!”李成楝最小的儿子李乐土高兴的大叫着。
李乐水和李乐山也不停的挥手喊二叔。
旁边的围观者一听说这家人与韦宝是亲戚,急忙纷纷向他们打听探花郎的情况。
李成楝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唾沫横飞的将韦宝的家世、籍贯、年纪、婚配情况啥的竹筒倒豆腐的往外冒。
众人一阵艳羡,都说探花郎好厉害,原来还是寒门子弟啊?
原来探花郎就是京城和北直隶的天地商号的大老板啊?
又会读书,又会做买卖。
一时之间,韦宝的各种故事如同风一般在京城疯传,演变成传奇,演变成神话故事了都快。
变相的,也让今天各家天地商号的生意都好了至少两三倍,大家都想去探花郎的铺子里面看看,顺便听一听探花郎的故事。
可以预见,不用等到明天,天桥下和各大酒楼那些说书的人,最火热的题材一定是寒门子弟出了一个探花郎的故事。
甚至不少说书的在场的人,现在就已经开始疯狂的酝酿各种版本的探花郎故事了呢。
连听闻了韦宝今日要夸官游街的熊兆珪和熊欣儿也来了。
熊兆珪被王家的人打伤了腰骨,不过幸好韦宝请了郎中为他医治,而且万幸的是没有打断骨头,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了。
熊欣儿本来不让他来,说她自己去看一看,然后回去告诉他。
但熊兆珪感念韦宝的大恩,说恩公夸官游街,一定要去捧个人场才是。
熊欣儿拗不过他,只得扶着他来。
韦宝同样也没有看见人群当中的熊家兄妹。
熊欣儿满耳都是身边众人在夸赞韦宝的声音,都是关于辽西韦公子的各种版本的故事,心里甜丝丝的,轻声对熊兆珪道:“哥哥,韦公子真威风。”
“那是!好人自有好报!”熊兆珪乐呵呵的道:‘我本来以为恩公只是进士,却原来中了探花啊!恩公真有本事!’
熊家兄妹的确不知道韦宝中的是探花郎!
包括李成楝一家人、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她们也是才知道的。
因为今天金殿宣布,才知道韦宝中了探花郎嘛。
在惊喜的基础上的佩服,才是揷了翅膀的佩服。
吴雪霞还稍微好一点,只是佩服韦宝做人厉害,没有想到魏忠贤真的肯帮韦宝。
其余的人是一点都不知道韦宝这一路怎么一步步得到天大的功名的,都以为探花郎韦大人是天纵奇才,少年天赋异禀啥的。
“我早说了我家公子是文曲星下凡!我们那里的人都知道!”范大脑袋这个时候也忙坏了,听了各种版本关于探花郎的故事,他恨不得今天就加入说书人大军,到处去讲故事去。
不过,他身为天地会的管事,肯定没有那么多空闲了,只能借着旁观公子爷夸官游街的空挡,不停的向周边的人宣传。
而且范大脑袋很聪明,还并不以韦家管事的身份,而只是以一个普通北直隶老百姓的身份说这事,都说是听说的。
辽西也有人在京城这边的,自然也有人听说过韦宝是文曲星下凡的故事。
所以,这就又为探花郎众多神话故事,多添了一篇。
其实添不添加这一篇都无所谓,说书人不差这种素材,还有说探花郎韦大人是太白金星转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