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怎么样?进士一甲,到了殿试,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头三名吧?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名位,还不见得就这样确定下来吧?”吴三辅道。
吴三辅的话,引来众进士们的纷纷赞同。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过话的韦宝发现了一个人,一个他认识的人——吴孔嘉。
吴孔嘉本来是安徽人,按道理是应该站在南直隶那一拨人当中的。
但是吴孔嘉已经自诩是魏公公的门人,不可能跟南直隶的进士们站在一起,所以,他也站到了北直隶进士这一波当中,不过,一直没有说话。
这时候,吴三辅顺着韦宝的目光,也看见了吴孔嘉,奇道:“是你?听你的口音,你是我们北方学子吗?”
因为经历过会试,众人就算没有全部认识同伴,但至少也都混了个眼熟。
其余的北直隶学子们也察觉不对劲,都问吴孔嘉是哪儿来的。
“我是哪儿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魏广微大人的学生!”吴孔嘉用安徽话表明了身份。虽然不是很明朗的表述,有点隐晦,但是大家都明白了,这个人是阉党的人。
再没有人说什么了,反而大家都对吴孔嘉很客气,问他高姓大名之类的。
吴孔嘉说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听闻是二甲头名,对吴孔嘉又更为敬重一些了。
韦宝这个二甲第二名,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远不如二甲头名了。
一般人都只对排在第一名的人物印象深刻。
“吴公子,久仰大名呀,以后不要忘了我们的同年之谊。”
“吴公子既是二甲头名,又是魏公公的人,八成还有希望进入一甲前三呢!我这里提前恭祝吴公子点状元,点榜眼,点探花了。”
“对,吴公子大有希望,总不能一甲前三全都是东林的人吧?”
一众东林之外的学子不停的向吴孔嘉讨好卖乖,小声议论。
吴孔嘉倒是处之泰然,颇有点大将风度,似乎并没有因为众人巴结而喜形于色。
“韦公子。”吴孔嘉居然主动对韦宝打了个招呼,人却没有过来,两个人离了有二十多米远。
韦宝有点意外吴孔嘉会主动和自己打招呼,点头示意,算是回应了。
“这人挺能装的,昨晚上在胡同差点和我们的人打起来,今天跟个没事人一样。”吴三辅小声在韦宝耳边道:“看样子,城府挺深的,要小心一点。”
韦总裁轻轻地嗯了一声,这就是他觉得吴三辅靠谱的地方,吴三辅表面上贪玩,对什么都不上心,其实挺有心计的,对任何人都会留心,对什么人该如何应对,韦宝觉得吴三辅是很有分寸的,甚至比他还老道。
不管是习武,还是做人,还是求学,还是做官,韦宝都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强不到哪儿去,甚至有的方面,连一般人的平均分都达不到。
好在这一世,韦总裁不会轻易气馁,头一年打下的强大基础,让他身后有了一个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就算还不很强大。
就算几百万人目前也许还创造不出什么价值,也许连自保,连温饱都困难,也许还是他的拖累,但韦宝有信心,将来自己的团队一定会壮大。
正因为有了团队,他便有了信心。
因为要进首辅大人顾秉谦府邸的人数众多,门子报号,让进士们挨个进去。
一般是按照排名顺序,也有个别权贵子弟有优待,不用等待,就可以优先进去。
韦宝排在二甲第二名,是第五个进入的。
虽然理论上说,韦宝仍然有进入殿试前三名的希望,但这种可能性太小,所以,除了韦宝本人仍然隐隐有期待,其他人是不会留意的。
顾秉谦的府邸不大,前院后院几乎是一样大的,这也是京城大宅院的特色。
即便是府邸,也保持着四合院的格局,前院后院,四进四出,要是放在后世,京城的内城有这样一座四合院,至少值得到几十个亿。
可惜这是大明朝,即便是第一等的大宅院,也不过两三千两纹银就能买到。
所以韦总裁头回来京城的时候,就让人悄悄的买了几百间院子,更是将京城闲置的店铺都买下来,买下来租给人用,对于有的穷人,更是免费拿店面给人用,以作为扶持。
京城在这样的灾年仍然不显得冷清萧疏,韦总裁实在是有些功劳的。
饮宴的地方在后院的大院内,长廊上也摆放着桌子,否则光是院子,坐不下这么多,三百人,外加官员,至少有四百人,十人一桌,也得四十张以上的桌子。
因为是到首辅大人府中,所有的进士都规规矩矩的,进入府中之后就不再随意交谈,一个个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生怕犯错。
吴三辅紧紧的跟着韦宝,轻声道:“首辅大人的府邸也不过如此嘛,还没有我家在山海关的府邸大,更没有我家在永平府的府邸大。”
“这里是京师啊,跟山海关比,跟永平府比?京城的地价是什么价?”韦宝微微一哂笑。
进士们花了半个时辰才全部入座。
虽然没有吴孔嘉那般受到非东林系的进士众星捧月般的对待。
但是韦宝年轻啊,所有的进士当中,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人都寥寥无几,就吴三辅这种三十出头的人,都属于极为年轻的了。
主流是四十到五十之间的,甚至还有不少五十以上的进士。
这样,韦宝这十来岁的少年,就显得有点显眼了。
幸好只是二甲第二名,并没有碍着谁的事,所以,尽管有人私下谈论韦宝的年纪,却也没有引起广泛讨论。
比起十五岁就中进士来,大家似乎对于韦宝的商人身份更加感兴趣。
不是仰望的那种感兴趣,而是有点轻视的意味在里面。
因为这个年代,不管是多么成功的商人,在官场人物面前,都是要被轻视的。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或者是官员,或者即将成为官员。
相比于进士们的入场,官员们来的时候,速度就快的多了,因为他们有官服,有请柬,不需要花时间辨别身份。
韦总裁静静的坐着不说话,听官员们互相客套,好像来的大部分是礼部和吏部的官员,都是与这次会试有关的官员。
不管从哪个层面看,韦宝今天都不会是宴会的主角。
随着客人逐渐到齐,被邀请的官员们都到了,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进士们也敢小声的聊天了。
不过,韦宝能感受到进士们的尴尬。
因为在外面的时候,大家是按照东林,阉党,中立派,这样扎堆的。
可到了里面,基本上是按照名次排的席位,韦宝与吴孔嘉坐在一起,而吴三辅坐在长廊上。
长廊上摆的十几桌都是三甲的同进士出身。
韦宝与吴孔嘉其实可以算是同一阵营的,都属于魏忠贤序列,却着实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东林学生和其他地区的学生就更没有什么话题,以至于,一张桌子的进士,会自动分成两派,或者三派,那样的气氛,哪里能融洽。
好在大家也不会到剑拔弩张的地步,知道对方与自己不是一个阵营,大不了不交谈。
就在宴席即将开始的时候,主角才进场。
除了蓟辽督师孙承宗大人,内阁的几位阁臣都到了。
顾秉谦,现在的内阁首辅,正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朱延禧,正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魏广微,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周如磐,东阁大学士。
黄立极,东阁大学士。
丁绍轼,东阁大学士。
冯铨,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孙承宗,出镇,少师兼太子太师。
韦宝知道顾秉谦和魏广微是魏党的人,或者说是倾向于魏党的人。
朱延禧是东林领袖。
至于其他大臣,韦总裁暂时弄不太清楚,也不想搞清楚。
以他一个官场新丁来说,大明官场还不太关他的事情,到了阁臣这种等级,就更加不关自己的事情了。
本来韦宝想从官员们的态度来区分哪些是东林党,哪些是阉党,但很明显,官员们要比进士们有城府的多,从表面还真的分辨不出来。
听他们寒暄,韦宝好像知道了,魏广微是礼部尚书,周如磐,黄立极和丁绍轼三人好像也是礼部尚书。
这有点把韦总裁搞糊涂了,一个礼部,莫非还有四个尚书啊?顶多两个吧?一个左尚书,一个右尚书。
几个阁臣之间也是一派和睦场面。
这让韦总裁越发的搞不懂。
不过,最后一个大人物入场的时候,韦总裁就全搞懂了。
“九千岁到!”
随着一声报号声,所有人都站起来了。
全场安静的落针可闻,这肃静的气氛,给人感觉像是御驾到了一般。
韦宝只见朱延禧与周如磐面露不屑,便知道他们两个肯定是东林党党魁。
周如磐是莆田连江里清浦村人。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生,幼年丧父,由寡母养育。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赵秉忠榜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为江西乡试主考官,转任右庶子,分管司经局。天启元年(1621年),升礼部右侍郎,为《神宗实录》、《光宗实录》总裁。天启五年(1625年)与丁绍轼、黄立极同为礼部尚书。
而丁绍轼虽然没有朱延禧和周如磐表现的那么不屑,却也看得出,并不太尊重魏忠贤!
所以,韦宝觉得周如磐和丁绍轼与朱延禧一样,都是东林党。
而另外两个阁臣,黄立极和冯铨就有点夸张了,点头哈腰的冲魏忠贤迎了上去,傻子都能看出他们是阉党分子。
黄立极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明熹宗即位后,成为魏忠贤的亲信,天启五年(1625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冯铨是顺天涿州人,这个人韦宝知道,正宗贰臣。
明万历进士,授检讨。天启五年,谄事魏忠贤,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韦宝知道这个人是因为以前看过一本康熙的书,这个冯铨在魏忠贤倒台之后,也跟着被削职为民了,但是到了清廷入关,他又第一时间投降了满清,在满清倒是又崛起了一次,仍然是阁臣,仍然掌管礼部。
可以说,相当受重用。
阁臣加上孙承宗,一共是八个人。
韦宝知道孙承宗是中立派,这样看来,在朝的这七个阁臣,四个是阉党或者倾向于阉党,三个是东林党或者倾向于东林党。
从最高层的角度来说,也还是阉党占了上风。
更何况首辅顾秉谦也是魏忠贤的人。
韦总裁一开始没有想起这个冯铨来,只是冯铨的名气没有洪承畴、吴三桂。范文程这些人大罢了。
“真没有想到九千岁能大驾光临啊,只是派人送了帖子,没有想到您真的来了。”顾秉谦亲自迎了出去。
魏广微跟在顾秉谦身后,并没有说话。
黄立极和冯铨这两个人因为是魏忠贤的关系得以入阁,对魏忠贤真的犹如对生父一般尊敬,一左一右的已经主动充当了魏忠贤的扶手。
两个人不停的说请九千岁慢些,当心云云。
韦宝大汗,这平地上,当心什么啊?你们好歹已经是阁臣了,要不要这么当众献媚啊?
“本来不想来的,但是想想还是应该来沾一沾喜气,这么多新科进士,未来都是朝廷栋梁啊。”魏忠贤很有风度的微微一笑。
但从气质和仪表而论,韦总裁真的很推崇魏忠贤,觉得如果是拍电视剧,至少要找陈道明来演魏忠贤才形象。
魏忠贤真的是又帅又有气场的一个人,不带政治色彩去看待,甚至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心生崇敬和愿意追随他的感觉。
要是抛开政治色彩,光从外形而论,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绍轼三个人加在一起的气场,也赶不上九千岁分毫。
吴三辅的话,引来众进士们的纷纷赞同。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过话的韦宝发现了一个人,一个他认识的人——吴孔嘉。
吴孔嘉本来是安徽人,按道理是应该站在南直隶那一拨人当中的。
但是吴孔嘉已经自诩是魏公公的门人,不可能跟南直隶的进士们站在一起,所以,他也站到了北直隶进士这一波当中,不过,一直没有说话。
这时候,吴三辅顺着韦宝的目光,也看见了吴孔嘉,奇道:“是你?听你的口音,你是我们北方学子吗?”
因为经历过会试,众人就算没有全部认识同伴,但至少也都混了个眼熟。
其余的北直隶学子们也察觉不对劲,都问吴孔嘉是哪儿来的。
“我是哪儿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魏广微大人的学生!”吴孔嘉用安徽话表明了身份。虽然不是很明朗的表述,有点隐晦,但是大家都明白了,这个人是阉党的人。
再没有人说什么了,反而大家都对吴孔嘉很客气,问他高姓大名之类的。
吴孔嘉说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听闻是二甲头名,对吴孔嘉又更为敬重一些了。
韦宝这个二甲第二名,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远不如二甲头名了。
一般人都只对排在第一名的人物印象深刻。
“吴公子,久仰大名呀,以后不要忘了我们的同年之谊。”
“吴公子既是二甲头名,又是魏公公的人,八成还有希望进入一甲前三呢!我这里提前恭祝吴公子点状元,点榜眼,点探花了。”
“对,吴公子大有希望,总不能一甲前三全都是东林的人吧?”
一众东林之外的学子不停的向吴孔嘉讨好卖乖,小声议论。
吴孔嘉倒是处之泰然,颇有点大将风度,似乎并没有因为众人巴结而喜形于色。
“韦公子。”吴孔嘉居然主动对韦宝打了个招呼,人却没有过来,两个人离了有二十多米远。
韦宝有点意外吴孔嘉会主动和自己打招呼,点头示意,算是回应了。
“这人挺能装的,昨晚上在胡同差点和我们的人打起来,今天跟个没事人一样。”吴三辅小声在韦宝耳边道:“看样子,城府挺深的,要小心一点。”
韦总裁轻轻地嗯了一声,这就是他觉得吴三辅靠谱的地方,吴三辅表面上贪玩,对什么都不上心,其实挺有心计的,对任何人都会留心,对什么人该如何应对,韦宝觉得吴三辅是很有分寸的,甚至比他还老道。
不管是习武,还是做人,还是求学,还是做官,韦宝都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强不到哪儿去,甚至有的方面,连一般人的平均分都达不到。
好在这一世,韦总裁不会轻易气馁,头一年打下的强大基础,让他身后有了一个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就算还不很强大。
就算几百万人目前也许还创造不出什么价值,也许连自保,连温饱都困难,也许还是他的拖累,但韦宝有信心,将来自己的团队一定会壮大。
正因为有了团队,他便有了信心。
因为要进首辅大人顾秉谦府邸的人数众多,门子报号,让进士们挨个进去。
一般是按照排名顺序,也有个别权贵子弟有优待,不用等待,就可以优先进去。
韦宝排在二甲第二名,是第五个进入的。
虽然理论上说,韦宝仍然有进入殿试前三名的希望,但这种可能性太小,所以,除了韦宝本人仍然隐隐有期待,其他人是不会留意的。
顾秉谦的府邸不大,前院后院几乎是一样大的,这也是京城大宅院的特色。
即便是府邸,也保持着四合院的格局,前院后院,四进四出,要是放在后世,京城的内城有这样一座四合院,至少值得到几十个亿。
可惜这是大明朝,即便是第一等的大宅院,也不过两三千两纹银就能买到。
所以韦总裁头回来京城的时候,就让人悄悄的买了几百间院子,更是将京城闲置的店铺都买下来,买下来租给人用,对于有的穷人,更是免费拿店面给人用,以作为扶持。
京城在这样的灾年仍然不显得冷清萧疏,韦总裁实在是有些功劳的。
饮宴的地方在后院的大院内,长廊上也摆放着桌子,否则光是院子,坐不下这么多,三百人,外加官员,至少有四百人,十人一桌,也得四十张以上的桌子。
因为是到首辅大人府中,所有的进士都规规矩矩的,进入府中之后就不再随意交谈,一个个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生怕犯错。
吴三辅紧紧的跟着韦宝,轻声道:“首辅大人的府邸也不过如此嘛,还没有我家在山海关的府邸大,更没有我家在永平府的府邸大。”
“这里是京师啊,跟山海关比,跟永平府比?京城的地价是什么价?”韦宝微微一哂笑。
进士们花了半个时辰才全部入座。
虽然没有吴孔嘉那般受到非东林系的进士众星捧月般的对待。
但是韦宝年轻啊,所有的进士当中,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人都寥寥无几,就吴三辅这种三十出头的人,都属于极为年轻的了。
主流是四十到五十之间的,甚至还有不少五十以上的进士。
这样,韦宝这十来岁的少年,就显得有点显眼了。
幸好只是二甲第二名,并没有碍着谁的事,所以,尽管有人私下谈论韦宝的年纪,却也没有引起广泛讨论。
比起十五岁就中进士来,大家似乎对于韦宝的商人身份更加感兴趣。
不是仰望的那种感兴趣,而是有点轻视的意味在里面。
因为这个年代,不管是多么成功的商人,在官场人物面前,都是要被轻视的。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或者是官员,或者即将成为官员。
相比于进士们的入场,官员们来的时候,速度就快的多了,因为他们有官服,有请柬,不需要花时间辨别身份。
韦总裁静静的坐着不说话,听官员们互相客套,好像来的大部分是礼部和吏部的官员,都是与这次会试有关的官员。
不管从哪个层面看,韦宝今天都不会是宴会的主角。
随着客人逐渐到齐,被邀请的官员们都到了,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进士们也敢小声的聊天了。
不过,韦宝能感受到进士们的尴尬。
因为在外面的时候,大家是按照东林,阉党,中立派,这样扎堆的。
可到了里面,基本上是按照名次排的席位,韦宝与吴孔嘉坐在一起,而吴三辅坐在长廊上。
长廊上摆的十几桌都是三甲的同进士出身。
韦宝与吴孔嘉其实可以算是同一阵营的,都属于魏忠贤序列,却着实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东林学生和其他地区的学生就更没有什么话题,以至于,一张桌子的进士,会自动分成两派,或者三派,那样的气氛,哪里能融洽。
好在大家也不会到剑拔弩张的地步,知道对方与自己不是一个阵营,大不了不交谈。
就在宴席即将开始的时候,主角才进场。
除了蓟辽督师孙承宗大人,内阁的几位阁臣都到了。
顾秉谦,现在的内阁首辅,正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朱延禧,正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魏广微,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周如磐,东阁大学士。
黄立极,东阁大学士。
丁绍轼,东阁大学士。
冯铨,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孙承宗,出镇,少师兼太子太师。
韦宝知道顾秉谦和魏广微是魏党的人,或者说是倾向于魏党的人。
朱延禧是东林领袖。
至于其他大臣,韦总裁暂时弄不太清楚,也不想搞清楚。
以他一个官场新丁来说,大明官场还不太关他的事情,到了阁臣这种等级,就更加不关自己的事情了。
本来韦宝想从官员们的态度来区分哪些是东林党,哪些是阉党,但很明显,官员们要比进士们有城府的多,从表面还真的分辨不出来。
听他们寒暄,韦宝好像知道了,魏广微是礼部尚书,周如磐,黄立极和丁绍轼三人好像也是礼部尚书。
这有点把韦总裁搞糊涂了,一个礼部,莫非还有四个尚书啊?顶多两个吧?一个左尚书,一个右尚书。
几个阁臣之间也是一派和睦场面。
这让韦总裁越发的搞不懂。
不过,最后一个大人物入场的时候,韦总裁就全搞懂了。
“九千岁到!”
随着一声报号声,所有人都站起来了。
全场安静的落针可闻,这肃静的气氛,给人感觉像是御驾到了一般。
韦宝只见朱延禧与周如磐面露不屑,便知道他们两个肯定是东林党党魁。
周如磐是莆田连江里清浦村人。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生,幼年丧父,由寡母养育。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赵秉忠榜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为江西乡试主考官,转任右庶子,分管司经局。天启元年(1621年),升礼部右侍郎,为《神宗实录》、《光宗实录》总裁。天启五年(1625年)与丁绍轼、黄立极同为礼部尚书。
而丁绍轼虽然没有朱延禧和周如磐表现的那么不屑,却也看得出,并不太尊重魏忠贤!
所以,韦宝觉得周如磐和丁绍轼与朱延禧一样,都是东林党。
而另外两个阁臣,黄立极和冯铨就有点夸张了,点头哈腰的冲魏忠贤迎了上去,傻子都能看出他们是阉党分子。
黄立极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明熹宗即位后,成为魏忠贤的亲信,天启五年(1625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冯铨是顺天涿州人,这个人韦宝知道,正宗贰臣。
明万历进士,授检讨。天启五年,谄事魏忠贤,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韦宝知道这个人是因为以前看过一本康熙的书,这个冯铨在魏忠贤倒台之后,也跟着被削职为民了,但是到了清廷入关,他又第一时间投降了满清,在满清倒是又崛起了一次,仍然是阁臣,仍然掌管礼部。
可以说,相当受重用。
阁臣加上孙承宗,一共是八个人。
韦宝知道孙承宗是中立派,这样看来,在朝的这七个阁臣,四个是阉党或者倾向于阉党,三个是东林党或者倾向于东林党。
从最高层的角度来说,也还是阉党占了上风。
更何况首辅顾秉谦也是魏忠贤的人。
韦总裁一开始没有想起这个冯铨来,只是冯铨的名气没有洪承畴、吴三桂。范文程这些人大罢了。
“真没有想到九千岁能大驾光临啊,只是派人送了帖子,没有想到您真的来了。”顾秉谦亲自迎了出去。
魏广微跟在顾秉谦身后,并没有说话。
黄立极和冯铨这两个人因为是魏忠贤的关系得以入阁,对魏忠贤真的犹如对生父一般尊敬,一左一右的已经主动充当了魏忠贤的扶手。
两个人不停的说请九千岁慢些,当心云云。
韦宝大汗,这平地上,当心什么啊?你们好歹已经是阁臣了,要不要这么当众献媚啊?
“本来不想来的,但是想想还是应该来沾一沾喜气,这么多新科进士,未来都是朝廷栋梁啊。”魏忠贤很有风度的微微一笑。
但从气质和仪表而论,韦总裁真的很推崇魏忠贤,觉得如果是拍电视剧,至少要找陈道明来演魏忠贤才形象。
魏忠贤真的是又帅又有气场的一个人,不带政治色彩去看待,甚至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心生崇敬和愿意追随他的感觉。
要是抛开政治色彩,光从外形而论,朱延禧,周如磐和丁绍轼三个人加在一起的气场,也赶不上九千岁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