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 作者:三无斋主人
分卷阅读64
附近的治安状况尚可,无故杀人的事情并不多,况且郭全还是当朝中书令,位同宰相的大官,身边的两位仆从也号称精通武艺,在青年面前却走不到三个回合。
面前的青年如同死亡本身,不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对他而言,都如蝼蚁一般脆弱。郭全的脸上亦不由微微变色,知道此人是真的起了杀意,并非虚张声势。
尽管郭全面上力图镇定,背脊处却起了细细的冷汗。想不到一着不甚,今日便要命丧于此。先皇,老夫对不起你……
忖度着威也立得差不多了,楚昭扬声唤道:“阿起,回来。”
仿佛某种诡异的力场被打破了,郭全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顿时为之一松,耳边也能够听到水声风声鸟声,还有少年爽朗的话语:“声乐怡情,不过小道。老先生有命,小子岂敢不从。”
语毕,楚昭就横笛唇边,吹奏系统为他挑选好的《英雄的黎明》。这首曲子楚昭倒有点印象,是前世看过的卡通电影《三国志》的开篇曲,描绘的是风云际会的乱世之中,英雄纷纷展露头角,在旭日初升的景色里踏上了自己的舞台,匡扶社稷、拯救苍生。曲调恢弘豪迈,开章便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叫人听来热血沸腾。
此曲若是单由笛子演奏,似乎略显单薄,好在楚昭有音惑技能加成,将这首曲子演绎地极其动人心弦。
郭全只觉地自己恍惚间又回到初入帝都的那一刻,少年意气,气壮山河。随着一步步进入庙堂,经历一次次党争,当年的豪情壮志早就被灰色的现实消磨,身边的同伴也一个个倒下,他不过全凭借着一腔信念,才支撑着走到今日。如今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大楚王朝却弊端丛生,几近崩溃的边缘……
曲调转而低沉悲壮,一股穷途末路之感涌上心头,郭全堂堂中书令,却禁不住眼角湿润。或许未来已经不属于他这种老家伙了,新的星辰正在冉冉升起。
*系统公告:郭全好感度增加30,忠诚值增加10。*
至此,郭全心中再无轻视之意,也不觉世子给自己吹笛有何不妥,反倒认为他气度恢弘,放达不拘谨,豪放不虚浮。于是,寒门出身的郭中书想要给新主一个好印象,想来小主公自小生活在谢老狐狸身边,恐怕也学了些名士脾性,干脆放声痛哭,老泪纵横。
楚昭见自己居然把一个老爷爷弄哭了,心里很是不好意思,便放下手中竹笛,讪讪地问道:“老先生,您没事吧?”
郭全抹一把老泪,感慨道:“让小公子见笑了。老夫来到山中,前路漫漫,只觉无路可走,忍不住痛哭失声。”
楚昭清澈的眼睛定定注视着这位三朝老臣,说道:“我明白。老先生不是为自己而哭。”
郭全心中诧异,便问:“小公子真的明白老夫所忧为何吗?”
楚昭想了想,缓缓说道:“我大楚自高祖开国以来,一直是恩荫制与科举制度并行,造成了两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士族门阀和清流文官。让这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原本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到了先帝时期,世家英才辈出,势力极度膨胀,世家子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豪强大族到处圈地,还和皇帝抢夺优秀人才以为门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先帝爷雄才伟略,想要通过改革来抑制士族,扶植外戚和寒门打压士族。可惜英年早逝,当今天子仁厚,错信小人……有识之士有志不得申,处境艰难,便为这局势,也当哭一哭。”
讲到这里似乎有所忌讳,楚昭便停了下来,总结道:“如今的大楚就像一座四处漏风的老房子,因为剧烈的党争,失败的改革,腐败的吏治,导致财政空虚、武备松弛、江河失修、外族侵扰。前面三个弊政是因,后面四个隐忧是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一项项来。由因及果。三个原因看似独立,其实密不可分。”
郭全忍不住身子前倾,急切地说道:“老夫时常为国家忧虑,却从来没有如小公子想的这般透彻。敢问公子有何应对之策?”
楚昭能想到这些,是因为有系统帮他整理出详细全面的资料,他只需要如同做阅读理解一般总结归纳就可以了,当然看得透彻。即使这样,却依旧没有打动这只历经三朝而不倒的老臣——郭全的语调虽然极为恭敬,楚昭的系统面板上却并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尽管得到了老爷子的口头表扬,楚昭并不觉高兴,只肃容道:“小子之见,若是皇上能亲贤臣远小人,倒可以从江南改稻为桑的改革入手,解决时弊。”
郭全见他并无丝毫骄矜之色,不由安置点头,沉默良久,方才说道:“不瞒公子,依老夫所见,李党提出“改稻为桑”的国策,看似是在推行新政,其实质不过是方便李尚权等新贵兼并土地,发展自己的丝绸作坊。继续推行下去,只怕苦的是江南百姓。”正是因为这一项国策的推行将江南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才叫郭全对安靖帝彻底失望。谁知自己看中的新君居然也要走入歧途,郭老大人心中怎能不疑虑丛生?
对于这个问题,楚昭这几年来早就想清楚了,此时便道:“人口是最珍贵的资源。大楚的赋役、财源、兵源都主要靠农民,衙门掌握编户农民的多寡,直接影响皇权的强弱。正是因此,先帝爷推行的改革中,科举制恩荫制并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中央和地方政权经常性清理民籍,以增加编户农民的数额。在号称天下粮仓的江南地区,世家名族自然也占有广阔的庄园。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也是为了应对先帝时期的一次次人口普查工作,世家便把家奴释放,成为他们的“客”,就是依附于他们的佃农。佃农帮主人种田,获得的收成和主人分成。而改稻为桑这一国策,正是为了打破江南地区的固有经济和社会格局,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当然,和先帝的本意不同的是,李家自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抢夺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果任由这种人掌控改革的方向,自然会出现老先生你担心的事情。在江南地区改稻田改为桑田可以,但国家必须保证一定的土地种植粮食,因此,这些被改的这些稻田不能是国家掌握的土地,也不能改世家的庄园,但是可以改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佃农土地。”
郭全稳重保守,一直不赞同改革,闻言依旧心存疑虑,只道:“说来说去,改革不过是李党用来牟利的工具而已。”顿了顿,老头子感慨道:“只可惜如今李党得势,世家只顾自家荣华,偌大朝廷,竟再无可用之人。”
楚昭安慰他:“老人家不必过于担忧,改革向来是宜缓不宜急。况且寒门中也不乏能吏,这些人虽然被称为浊官,却手握实权,真正管理着这个国家大大小小的琐碎事务
分卷阅读64
-
分卷阅读64
附近的治安状况尚可,无故杀人的事情并不多,况且郭全还是当朝中书令,位同宰相的大官,身边的两位仆从也号称精通武艺,在青年面前却走不到三个回合。
面前的青年如同死亡本身,不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对他而言,都如蝼蚁一般脆弱。郭全的脸上亦不由微微变色,知道此人是真的起了杀意,并非虚张声势。
尽管郭全面上力图镇定,背脊处却起了细细的冷汗。想不到一着不甚,今日便要命丧于此。先皇,老夫对不起你……
忖度着威也立得差不多了,楚昭扬声唤道:“阿起,回来。”
仿佛某种诡异的力场被打破了,郭全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顿时为之一松,耳边也能够听到水声风声鸟声,还有少年爽朗的话语:“声乐怡情,不过小道。老先生有命,小子岂敢不从。”
语毕,楚昭就横笛唇边,吹奏系统为他挑选好的《英雄的黎明》。这首曲子楚昭倒有点印象,是前世看过的卡通电影《三国志》的开篇曲,描绘的是风云际会的乱世之中,英雄纷纷展露头角,在旭日初升的景色里踏上了自己的舞台,匡扶社稷、拯救苍生。曲调恢弘豪迈,开章便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叫人听来热血沸腾。
此曲若是单由笛子演奏,似乎略显单薄,好在楚昭有音惑技能加成,将这首曲子演绎地极其动人心弦。
郭全只觉地自己恍惚间又回到初入帝都的那一刻,少年意气,气壮山河。随着一步步进入庙堂,经历一次次党争,当年的豪情壮志早就被灰色的现实消磨,身边的同伴也一个个倒下,他不过全凭借着一腔信念,才支撑着走到今日。如今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大楚王朝却弊端丛生,几近崩溃的边缘……
曲调转而低沉悲壮,一股穷途末路之感涌上心头,郭全堂堂中书令,却禁不住眼角湿润。或许未来已经不属于他这种老家伙了,新的星辰正在冉冉升起。
*系统公告:郭全好感度增加30,忠诚值增加10。*
至此,郭全心中再无轻视之意,也不觉世子给自己吹笛有何不妥,反倒认为他气度恢弘,放达不拘谨,豪放不虚浮。于是,寒门出身的郭中书想要给新主一个好印象,想来小主公自小生活在谢老狐狸身边,恐怕也学了些名士脾性,干脆放声痛哭,老泪纵横。
楚昭见自己居然把一个老爷爷弄哭了,心里很是不好意思,便放下手中竹笛,讪讪地问道:“老先生,您没事吧?”
郭全抹一把老泪,感慨道:“让小公子见笑了。老夫来到山中,前路漫漫,只觉无路可走,忍不住痛哭失声。”
楚昭清澈的眼睛定定注视着这位三朝老臣,说道:“我明白。老先生不是为自己而哭。”
郭全心中诧异,便问:“小公子真的明白老夫所忧为何吗?”
楚昭想了想,缓缓说道:“我大楚自高祖开国以来,一直是恩荫制与科举制度并行,造成了两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士族门阀和清流文官。让这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原本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到了先帝时期,世家英才辈出,势力极度膨胀,世家子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豪强大族到处圈地,还和皇帝抢夺优秀人才以为门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先帝爷雄才伟略,想要通过改革来抑制士族,扶植外戚和寒门打压士族。可惜英年早逝,当今天子仁厚,错信小人……有识之士有志不得申,处境艰难,便为这局势,也当哭一哭。”
讲到这里似乎有所忌讳,楚昭便停了下来,总结道:“如今的大楚就像一座四处漏风的老房子,因为剧烈的党争,失败的改革,腐败的吏治,导致财政空虚、武备松弛、江河失修、外族侵扰。前面三个弊政是因,后面四个隐忧是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一项项来。由因及果。三个原因看似独立,其实密不可分。”
郭全忍不住身子前倾,急切地说道:“老夫时常为国家忧虑,却从来没有如小公子想的这般透彻。敢问公子有何应对之策?”
楚昭能想到这些,是因为有系统帮他整理出详细全面的资料,他只需要如同做阅读理解一般总结归纳就可以了,当然看得透彻。即使这样,却依旧没有打动这只历经三朝而不倒的老臣——郭全的语调虽然极为恭敬,楚昭的系统面板上却并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尽管得到了老爷子的口头表扬,楚昭并不觉高兴,只肃容道:“小子之见,若是皇上能亲贤臣远小人,倒可以从江南改稻为桑的改革入手,解决时弊。”
郭全见他并无丝毫骄矜之色,不由安置点头,沉默良久,方才说道:“不瞒公子,依老夫所见,李党提出“改稻为桑”的国策,看似是在推行新政,其实质不过是方便李尚权等新贵兼并土地,发展自己的丝绸作坊。继续推行下去,只怕苦的是江南百姓。”正是因为这一项国策的推行将江南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才叫郭全对安靖帝彻底失望。谁知自己看中的新君居然也要走入歧途,郭老大人心中怎能不疑虑丛生?
对于这个问题,楚昭这几年来早就想清楚了,此时便道:“人口是最珍贵的资源。大楚的赋役、财源、兵源都主要靠农民,衙门掌握编户农民的多寡,直接影响皇权的强弱。正是因此,先帝爷推行的改革中,科举制恩荫制并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中央和地方政权经常性清理民籍,以增加编户农民的数额。在号称天下粮仓的江南地区,世家名族自然也占有广阔的庄园。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也是为了应对先帝时期的一次次人口普查工作,世家便把家奴释放,成为他们的“客”,就是依附于他们的佃农。佃农帮主人种田,获得的收成和主人分成。而改稻为桑这一国策,正是为了打破江南地区的固有经济和社会格局,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当然,和先帝的本意不同的是,李家自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抢夺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果任由这种人掌控改革的方向,自然会出现老先生你担心的事情。在江南地区改稻田改为桑田可以,但国家必须保证一定的土地种植粮食,因此,这些被改的这些稻田不能是国家掌握的土地,也不能改世家的庄园,但是可以改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佃农土地。”
郭全稳重保守,一直不赞同改革,闻言依旧心存疑虑,只道:“说来说去,改革不过是李党用来牟利的工具而已。”顿了顿,老头子感慨道:“只可惜如今李党得势,世家只顾自家荣华,偌大朝廷,竟再无可用之人。”
楚昭安慰他:“老人家不必过于担忧,改革向来是宜缓不宜急。况且寒门中也不乏能吏,这些人虽然被称为浊官,却手握实权,真正管理着这个国家大大小小的琐碎事务
分卷阅读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