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女的皇后路 作者:小镜湖
分卷阅读50
出几分好感。
他开始培植自己的人手——雍若这才知道,凤寥自己培植人手与“城府”无关,纯粹是一个叛逆少年想要摆脱母亲控制、争取独`立自主权和隐私权的逆反行动。
他还软磨硬泡,让他的皇伯父提前给他开了府。
开府之后,凤寥有了自己的地盘、自己的班底、自己的财源,要做什么事就方便多了。
他把沈太妃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人陆续找借口打发了,换上了他自己培植的人手,日子便过得顺心多了。
沈太妃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又开始往他身边塞通房,激发了凤寥的又一波逆反行动,引发了朱樱所说的那起“攀高枝未遂、不幸坠落”的惨案。
那两个丫头,约摸确实长得不错,沈太妃和府里许多人都夸她们生得标致。
她们俩也有心攀高枝,便自恃容貌,常在凤寥面前献殷勤,有意无意地勾引,彼此间还暗暗较劲。
岂料凤寥对沈太妃的丫头一概没有好感,对沈太妃宠爱的丫头更加没有好感!
他被她们一再勾引,完全就是被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一再性`骚扰,心中只觉得厌恶腻烦。但当时他还顾忌着沈太妃的脸面,不好直说沈太妃的心腹丫头不好,便只作正人君子状,不搭理那两个丫头。
后来,沈太妃便要将这两个“好丫头”赏给凤寥做通房。
凤寥忍无可忍,彻底爆发了!他当着沈太妃的面,将那两个沈太妃很宠爱的丫头贬得一文不值,彻底断了她们的青云路,也重重地打了沈太妃的脸。
沈太妃当久了老太妃,顺心顺意惯了。这一番“好意”却遭到了儿子这样激烈的抵抗,自然是气得不行,狠狠地发了一通脾气。
后来,英亲王便像朱樱说的那样,押着凤寥去向沈太妃赔罪。
只是英亲王当正人君子也当惯了,只顾着说“孝道”,只顾着数落凤寥“不顺父母”的行为错得有多离谱,完全忽略了一个中二少年的叛逆精神。
凤寥本来还心有不安,被他这样一数落,叛逆精神再次占了上风,宁可撒泼胡闹、哭得声泪俱下,也死顶着不肯认错赔罪。
英亲王被他气得直咬牙,就要动家法时,凤寥急中生智,想起了“诤子”两个字,立刻扭转了局势。
“……当时我便说:‘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亡其家’。明明母妃识人不清、用人不当,大哥大嫂却装作不知,只一味谄媚逢迎,不知劝谏,令母妃错不自知、一错再错,尽宠幸些奸佞小人……比如……又比如……”
他把“诤子”这面大旗一祭出来,便为自己的叛逆行为找到了道德支撑,所有不安和内疚一扫而空。
于是,他展开舌辩之才,把他知道的、沈太妃身边的人不规矩的事一股脑儿全抖露出来,维护了自己“顶撞母妃”这一行为的正义性,还给英亲王和英王妃扣了顶“愚孝”的帽子,让沈太妃更加下不了台!
这一次,凤寥大获全胜。
他心中不无得意,却也颇为不安。那之后有好一阵子,他都食不知味、夜不安寝,屡次梦到自己气死了母妃,被定了个十恶不赦之罪,要千刀万剐……然后从梦中惊醒。
直到元宵那一夜,他遇到了雍若,雍若对他说:“从本质来说,礼仪也是束缚人的东西。”
这句话,完完全全说到他心坎里去了!让他产生了一种俞伯牙遇到钟子期的感觉:原来,不满意那些礼仪教条、想要反抗的人不只我一个啊!她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她比我聪明,也比我悟得透彻啊……
从那时起,他便将雍若视为知己,再难割舍。
雍若觉得,凤寥与沈太妃之间的矛盾,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过度关注儿子的母亲,与青春期叛逆儿子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处在这种状况中的家庭,大多会鸡飞狗跳。
但封建时代与现代社会不同。
封建时代,“孝顺”是道德基础(证据:“百善孝为先”),也是普世行为准则。
“不孝”不仅是道德问题,更已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还是“十恶”重罪之一。
这一点,其实挺灭绝人性的!
它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角度,剥夺了子女的人权,令子女成为了父母可任意处置的附庸。父亲可以打杀儿子,长辈可以溺死婴儿,儿孙们却不可以“不顺父母尊亲”。
一个品性不坏的人做了“不孝”的事,不仅要承受长辈的武力镇`压、周围的舆论谴责,恐怕还要承受自己内心的重重煎熬——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的洗脑教育会不断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十恶不赦”的罪行!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被“孝道”彻底洗脑的人,会活得轻松一些。
因为他们为了“孝道”而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时,可以得到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以这种精神奖赏,抵偿他们克制自己本性时所忍受的痛苦!
凤寥大约是尚未被完全洗脑的那一类人,反而会活得比较痛苦。
他不赞同沈太妃的行为,不甘心被沈太妃摆布,可他又没办法像现代社会那些叛逆儿女一样与长辈对吼,硬碰硬地争取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因为那是“不孝”的!那是“十恶不赦”的!那要承受自己内心和整个社会的双重审判!
他所能做的所有抵抗,都只能是迂回的、曲折的、事倍功半的。
抵抗不成功,他会更憋屈;抵抗成功了,他大约也不会感到很快乐。
所以凤寥会问她:“我不是一个孝顺儿子,你会看不起我吗?”
雍若突然觉得凤寥很可怜!
她自己顶撞起长辈来,是不会有丝毫心理负担的,只需要别落人话柄就成了。凤寥想要反抗沈太妃的摆布,却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深重的煎熬。
现在,他还只是拒了一两个通房,就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费了这么大的力气。
将来,他要兑现对她的承诺,又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承受多少压力?
雍若更觉得自己当时的决定很明智——没有死咬着一个“正妻”的名份不放,而是理智地看清了现实,直接让他“退而求其次”了。
否则,还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光景、未来会遇到什么事呢!
“若若,我做不了孝顺儿子,便也不能怪母妃不顾全我的心意,对不对?”凤寥惆怅而伤感地说,“世间万事,皆有因果。我只是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因,导致了现在的果?现在这些因,又会产生怎样的果?”
雍若想了想,终究还是没有保持沉默,而是说:“我大约有一个猜测,对与不对,公子自行判断,可好?”
凤寥眼睛一亮,忙道:“你且说说!”
“这其中的因和果,大约都可以归结到三
分卷阅读50
-
分卷阅读50
出几分好感。
他开始培植自己的人手——雍若这才知道,凤寥自己培植人手与“城府”无关,纯粹是一个叛逆少年想要摆脱母亲控制、争取独`立自主权和隐私权的逆反行动。
他还软磨硬泡,让他的皇伯父提前给他开了府。
开府之后,凤寥有了自己的地盘、自己的班底、自己的财源,要做什么事就方便多了。
他把沈太妃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人陆续找借口打发了,换上了他自己培植的人手,日子便过得顺心多了。
沈太妃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又开始往他身边塞通房,激发了凤寥的又一波逆反行动,引发了朱樱所说的那起“攀高枝未遂、不幸坠落”的惨案。
那两个丫头,约摸确实长得不错,沈太妃和府里许多人都夸她们生得标致。
她们俩也有心攀高枝,便自恃容貌,常在凤寥面前献殷勤,有意无意地勾引,彼此间还暗暗较劲。
岂料凤寥对沈太妃的丫头一概没有好感,对沈太妃宠爱的丫头更加没有好感!
他被她们一再勾引,完全就是被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一再性`骚扰,心中只觉得厌恶腻烦。但当时他还顾忌着沈太妃的脸面,不好直说沈太妃的心腹丫头不好,便只作正人君子状,不搭理那两个丫头。
后来,沈太妃便要将这两个“好丫头”赏给凤寥做通房。
凤寥忍无可忍,彻底爆发了!他当着沈太妃的面,将那两个沈太妃很宠爱的丫头贬得一文不值,彻底断了她们的青云路,也重重地打了沈太妃的脸。
沈太妃当久了老太妃,顺心顺意惯了。这一番“好意”却遭到了儿子这样激烈的抵抗,自然是气得不行,狠狠地发了一通脾气。
后来,英亲王便像朱樱说的那样,押着凤寥去向沈太妃赔罪。
只是英亲王当正人君子也当惯了,只顾着说“孝道”,只顾着数落凤寥“不顺父母”的行为错得有多离谱,完全忽略了一个中二少年的叛逆精神。
凤寥本来还心有不安,被他这样一数落,叛逆精神再次占了上风,宁可撒泼胡闹、哭得声泪俱下,也死顶着不肯认错赔罪。
英亲王被他气得直咬牙,就要动家法时,凤寥急中生智,想起了“诤子”两个字,立刻扭转了局势。
“……当时我便说:‘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亡其家’。明明母妃识人不清、用人不当,大哥大嫂却装作不知,只一味谄媚逢迎,不知劝谏,令母妃错不自知、一错再错,尽宠幸些奸佞小人……比如……又比如……”
他把“诤子”这面大旗一祭出来,便为自己的叛逆行为找到了道德支撑,所有不安和内疚一扫而空。
于是,他展开舌辩之才,把他知道的、沈太妃身边的人不规矩的事一股脑儿全抖露出来,维护了自己“顶撞母妃”这一行为的正义性,还给英亲王和英王妃扣了顶“愚孝”的帽子,让沈太妃更加下不了台!
这一次,凤寥大获全胜。
他心中不无得意,却也颇为不安。那之后有好一阵子,他都食不知味、夜不安寝,屡次梦到自己气死了母妃,被定了个十恶不赦之罪,要千刀万剐……然后从梦中惊醒。
直到元宵那一夜,他遇到了雍若,雍若对他说:“从本质来说,礼仪也是束缚人的东西。”
这句话,完完全全说到他心坎里去了!让他产生了一种俞伯牙遇到钟子期的感觉:原来,不满意那些礼仪教条、想要反抗的人不只我一个啊!她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她比我聪明,也比我悟得透彻啊……
从那时起,他便将雍若视为知己,再难割舍。
雍若觉得,凤寥与沈太妃之间的矛盾,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过度关注儿子的母亲,与青春期叛逆儿子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处在这种状况中的家庭,大多会鸡飞狗跳。
但封建时代与现代社会不同。
封建时代,“孝顺”是道德基础(证据:“百善孝为先”),也是普世行为准则。
“不孝”不仅是道德问题,更已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还是“十恶”重罪之一。
这一点,其实挺灭绝人性的!
它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角度,剥夺了子女的人权,令子女成为了父母可任意处置的附庸。父亲可以打杀儿子,长辈可以溺死婴儿,儿孙们却不可以“不顺父母尊亲”。
一个品性不坏的人做了“不孝”的事,不仅要承受长辈的武力镇`压、周围的舆论谴责,恐怕还要承受自己内心的重重煎熬——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的洗脑教育会不断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十恶不赦”的罪行!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被“孝道”彻底洗脑的人,会活得轻松一些。
因为他们为了“孝道”而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时,可以得到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以这种精神奖赏,抵偿他们克制自己本性时所忍受的痛苦!
凤寥大约是尚未被完全洗脑的那一类人,反而会活得比较痛苦。
他不赞同沈太妃的行为,不甘心被沈太妃摆布,可他又没办法像现代社会那些叛逆儿女一样与长辈对吼,硬碰硬地争取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因为那是“不孝”的!那是“十恶不赦”的!那要承受自己内心和整个社会的双重审判!
他所能做的所有抵抗,都只能是迂回的、曲折的、事倍功半的。
抵抗不成功,他会更憋屈;抵抗成功了,他大约也不会感到很快乐。
所以凤寥会问她:“我不是一个孝顺儿子,你会看不起我吗?”
雍若突然觉得凤寥很可怜!
她自己顶撞起长辈来,是不会有丝毫心理负担的,只需要别落人话柄就成了。凤寥想要反抗沈太妃的摆布,却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深重的煎熬。
现在,他还只是拒了一两个通房,就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费了这么大的力气。
将来,他要兑现对她的承诺,又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承受多少压力?
雍若更觉得自己当时的决定很明智——没有死咬着一个“正妻”的名份不放,而是理智地看清了现实,直接让他“退而求其次”了。
否则,还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光景、未来会遇到什么事呢!
“若若,我做不了孝顺儿子,便也不能怪母妃不顾全我的心意,对不对?”凤寥惆怅而伤感地说,“世间万事,皆有因果。我只是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因,导致了现在的果?现在这些因,又会产生怎样的果?”
雍若想了想,终究还是没有保持沉默,而是说:“我大约有一个猜测,对与不对,公子自行判断,可好?”
凤寥眼睛一亮,忙道:“你且说说!”
“这其中的因和果,大约都可以归结到三
分卷阅读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