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 作者:朝朝暮夕
分卷阅读161
上前去面圣。
翰林院虽是机要,但如林彦弘他们这般的修撰、编修小官,还很难与陛下见面。
尤其是林彦弘,不像韩齐和赵广颖在拟写朝中文件,而是跟着几位老大人在院中编修史记,不要说陛下了,就是掌院的翰林学士,一个月都难得碰到几面。
梁帝想起他们,完全是巧合,他正与王相等人交谈,偶尔跟他提及青桐书院,自然又说起了同样出自青桐的林小探花。
再加上他最近与悟觉大师见面,也提及某人,所以看到绘有佛教故事的宫灯,就不禁想见这孩子一面。
随着年纪增长,再加上年前大病一场,李祈熹虽不愿承认自己已开始步入暮年,但潜意识里却喜欢看些新鲜、青春的人事物。
最近他极其宠爱年纪小的嫔妃,刚刚借着年节给两个嫔提了位份,太后原本有些异议,但梁帝坚持,她也只能作罢。
皇子这边,他也开始亲近年岁偏小的小皇子,倒是有些不待见几个大的,连带着贵妃、淑妃那里也不怎么去了。
元宵赏灯,身边跟着一众老臣,好不容易看到三个年轻的,李祈熹的心情瞬时好了许多,极其亲切地叫他们三人就近了说话。
照例,他先跟韩齐和赵广颖说了几句,关心了一下他们在京中的生活,然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年纪最小的林彦弘。
原本林彦弘以为陛下也会如刚刚那般,问他几句,他也做好了腹稿,准备回答,谁知道梁帝开口却道:“朕听华音寺的高僧说,你年幼时曾去巫山还愿?”
林彦弘没想到今上会提及此事,料想是悟觉大师主动跟陛下说的。
之前他只是云水一个学生,就算有幸跟悟觉大师相识,但还不至于入官家之耳,如今他已入朝为官,他在巫山发生的事情,迟早会被陛下所知。
林彦弘猜想,悟觉大师应当是怕陛下有所猜忌,所以干脆主动提及,把他的事情当成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来说,反而显得自然。
想到这里,林彦弘拜而道:“回禀陛下,臣幼年体弱多病,家母曾去巫山祈福求愿,后臣平安长大,遂去巫山代家母还愿。”
李祈熹显然已经听过这段故事,闻言还是有些感叹:“慈母之心,甚是感人肺腑。”
陛下开口,众人自然附和,一时之间,气氛倒是热络了起来。
听众人言毕,李祈熹对林彦弘道:“林卿之母,赴千里祈福,全凭拳拳爱子之心,朕甚是感动,林卿代母还愿,反哺父母,亦是孝善纯良之行,值得嘉奖……封赠林齐氏六品安人,记册入史,广为传之。”
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一般外命妇的品级随丈夫或儿子,极少有超过他们的,但有时候也会因为特殊原因而破例。
像这样提高一级封赠官员其母虽少,但并非未有先例。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记册入史,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众人闻言,无不目带复杂情绪地看向林彦弘。
尤其是听闻了其幼时境遇,都叹这位小探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受佛祖庇佑,竟然如此有福!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地雷投喂~!(*╯3╰)
第105章 围场
云水郡云阳城林府, 众人皆跪在院中接旨。
圣旨云:德之在人, 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编修林彦弘之母齐氏,率礼不越, 孝敬勤俭, 贞静淑懿,克举其官。兹特封赠为安人, 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待天使宣旨后离去,林穹德捧着圣旨,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喜该怒。
嫡长孙如今越来越有出息,但他带来的这些荣耀,却总不完全属于林家……有时候仔细去想,甚至还颇有几分讽刺林家的意味。
林齐氏虽已嫁入林家, 就是林家的人, 但她有了封号,林佟氏这个做婆婆的却没有。
听起来林齐氏和弘哥儿倒是“母子情深”了,但真正把林彦弘养大的林佟氏, 却成了笑话。
看着目带猜疑的林鲁氏,林穹德只觉得心烦意燥。
但林穹德再是心中不满, 也不敢说些什么——圣旨是官家下的,他若是说什么不妥的话,岂不是指责官家辨识不明, 没有传达真正的孝意……
想到这里,他决定事后再书信一封“提醒”林彦弘,合适的时候应该给祖母也请一道封赏,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这样一来,外人看林家祖孙和睦,才是正途。
林鲁氏才刚刚嫁入林家数月,只觉得这里的新婚生活,跟自己憧憬想象过的生活,截然不同。
不知为何,丈夫林隽远不如当初第一次见面时那般丰神俊逸,现在反而变得有些阴阴沉沉、带着些无以名状的戾气。
不过好在他除服之后就回青桐书院读书去了,若不是这次接旨,他不会回云桐。
林鲁氏带着自己人,住在院子里,不需要立规矩,倒和闺中无差。
之前林佟氏突然没了,鲁家因着名声犹豫了,最后终于还是没有悔婚。到后来林彦弘得中一甲第三,鲁家又高兴又有些尴尬。
高兴的是,跟林彦弘同一个师傅启蒙、又同在青桐书院读书,林隽这个原本就颇有些才名的叔叔未来应当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尴尬的是,女儿嫁进去的时候,正是林隽饱受煎熬的时候,也就是说,鲁家小姐离妻凭夫贵的享福日子,还有些距离。
林鲁氏作为家里的小女儿,备受宠爱,多少有些骄纵,面对家翁时不时展露的族长“威严”,还有林穹德屋里那群年纪比她大不了多少的莺莺燕燕,她是打心底里感到不屑的。
既然没有崇敬之心,自然也不会特别听话,林鲁氏在林家,大多时候对林穹德都是阳奉阴违。
反正她没有正经婆婆,家翁到底不能跟媳妇多说什么,她就更无拘束了。
刚想着慢慢熬,总能等林隽熬出头,谁知道这样一道圣旨就到了。
她那位素未谋面的“妯娌”虽然红颜薄命,已经去世多年,但如今林齐氏若泉下有知,怕会喜不胜收。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抛。
没有比较的时候不觉得,一旦细细去比较了,就会生出不平的心来。
——凭什么一个死人都得了封赏,还能定册入史,享千秋赞誉,她却还得在大好年华的时候在这里蹉跎,盼着丈夫飞黄腾达?
而且林鲁氏再被教养得“天真烂漫”,到底是官宦之家出来的嫡女,对一些事情极其敏_感。
一般来说,官宦接受朝廷封其妻母,是有个不成文的讲究的。
若长辈和
分卷阅读161
-
分卷阅读161
上前去面圣。
翰林院虽是机要,但如林彦弘他们这般的修撰、编修小官,还很难与陛下见面。
尤其是林彦弘,不像韩齐和赵广颖在拟写朝中文件,而是跟着几位老大人在院中编修史记,不要说陛下了,就是掌院的翰林学士,一个月都难得碰到几面。
梁帝想起他们,完全是巧合,他正与王相等人交谈,偶尔跟他提及青桐书院,自然又说起了同样出自青桐的林小探花。
再加上他最近与悟觉大师见面,也提及某人,所以看到绘有佛教故事的宫灯,就不禁想见这孩子一面。
随着年纪增长,再加上年前大病一场,李祈熹虽不愿承认自己已开始步入暮年,但潜意识里却喜欢看些新鲜、青春的人事物。
最近他极其宠爱年纪小的嫔妃,刚刚借着年节给两个嫔提了位份,太后原本有些异议,但梁帝坚持,她也只能作罢。
皇子这边,他也开始亲近年岁偏小的小皇子,倒是有些不待见几个大的,连带着贵妃、淑妃那里也不怎么去了。
元宵赏灯,身边跟着一众老臣,好不容易看到三个年轻的,李祈熹的心情瞬时好了许多,极其亲切地叫他们三人就近了说话。
照例,他先跟韩齐和赵广颖说了几句,关心了一下他们在京中的生活,然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年纪最小的林彦弘。
原本林彦弘以为陛下也会如刚刚那般,问他几句,他也做好了腹稿,准备回答,谁知道梁帝开口却道:“朕听华音寺的高僧说,你年幼时曾去巫山还愿?”
林彦弘没想到今上会提及此事,料想是悟觉大师主动跟陛下说的。
之前他只是云水一个学生,就算有幸跟悟觉大师相识,但还不至于入官家之耳,如今他已入朝为官,他在巫山发生的事情,迟早会被陛下所知。
林彦弘猜想,悟觉大师应当是怕陛下有所猜忌,所以干脆主动提及,把他的事情当成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来说,反而显得自然。
想到这里,林彦弘拜而道:“回禀陛下,臣幼年体弱多病,家母曾去巫山祈福求愿,后臣平安长大,遂去巫山代家母还愿。”
李祈熹显然已经听过这段故事,闻言还是有些感叹:“慈母之心,甚是感人肺腑。”
陛下开口,众人自然附和,一时之间,气氛倒是热络了起来。
听众人言毕,李祈熹对林彦弘道:“林卿之母,赴千里祈福,全凭拳拳爱子之心,朕甚是感动,林卿代母还愿,反哺父母,亦是孝善纯良之行,值得嘉奖……封赠林齐氏六品安人,记册入史,广为传之。”
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一般外命妇的品级随丈夫或儿子,极少有超过他们的,但有时候也会因为特殊原因而破例。
像这样提高一级封赠官员其母虽少,但并非未有先例。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记册入史,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众人闻言,无不目带复杂情绪地看向林彦弘。
尤其是听闻了其幼时境遇,都叹这位小探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受佛祖庇佑,竟然如此有福!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地雷投喂~!(*╯3╰)
第105章 围场
云水郡云阳城林府, 众人皆跪在院中接旨。
圣旨云:德之在人, 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编修林彦弘之母齐氏,率礼不越, 孝敬勤俭, 贞静淑懿,克举其官。兹特封赠为安人, 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待天使宣旨后离去,林穹德捧着圣旨,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喜该怒。
嫡长孙如今越来越有出息,但他带来的这些荣耀,却总不完全属于林家……有时候仔细去想,甚至还颇有几分讽刺林家的意味。
林齐氏虽已嫁入林家, 就是林家的人, 但她有了封号,林佟氏这个做婆婆的却没有。
听起来林齐氏和弘哥儿倒是“母子情深”了,但真正把林彦弘养大的林佟氏, 却成了笑话。
看着目带猜疑的林鲁氏,林穹德只觉得心烦意燥。
但林穹德再是心中不满, 也不敢说些什么——圣旨是官家下的,他若是说什么不妥的话,岂不是指责官家辨识不明, 没有传达真正的孝意……
想到这里,他决定事后再书信一封“提醒”林彦弘,合适的时候应该给祖母也请一道封赏,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这样一来,外人看林家祖孙和睦,才是正途。
林鲁氏才刚刚嫁入林家数月,只觉得这里的新婚生活,跟自己憧憬想象过的生活,截然不同。
不知为何,丈夫林隽远不如当初第一次见面时那般丰神俊逸,现在反而变得有些阴阴沉沉、带着些无以名状的戾气。
不过好在他除服之后就回青桐书院读书去了,若不是这次接旨,他不会回云桐。
林鲁氏带着自己人,住在院子里,不需要立规矩,倒和闺中无差。
之前林佟氏突然没了,鲁家因着名声犹豫了,最后终于还是没有悔婚。到后来林彦弘得中一甲第三,鲁家又高兴又有些尴尬。
高兴的是,跟林彦弘同一个师傅启蒙、又同在青桐书院读书,林隽这个原本就颇有些才名的叔叔未来应当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尴尬的是,女儿嫁进去的时候,正是林隽饱受煎熬的时候,也就是说,鲁家小姐离妻凭夫贵的享福日子,还有些距离。
林鲁氏作为家里的小女儿,备受宠爱,多少有些骄纵,面对家翁时不时展露的族长“威严”,还有林穹德屋里那群年纪比她大不了多少的莺莺燕燕,她是打心底里感到不屑的。
既然没有崇敬之心,自然也不会特别听话,林鲁氏在林家,大多时候对林穹德都是阳奉阴违。
反正她没有正经婆婆,家翁到底不能跟媳妇多说什么,她就更无拘束了。
刚想着慢慢熬,总能等林隽熬出头,谁知道这样一道圣旨就到了。
她那位素未谋面的“妯娌”虽然红颜薄命,已经去世多年,但如今林齐氏若泉下有知,怕会喜不胜收。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抛。
没有比较的时候不觉得,一旦细细去比较了,就会生出不平的心来。
——凭什么一个死人都得了封赏,还能定册入史,享千秋赞誉,她却还得在大好年华的时候在这里蹉跎,盼着丈夫飞黄腾达?
而且林鲁氏再被教养得“天真烂漫”,到底是官宦之家出来的嫡女,对一些事情极其敏_感。
一般来说,官宦接受朝廷封其妻母,是有个不成文的讲究的。
若长辈和
分卷阅读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