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县衙十房
万碑共鸣,声震天下。
庆国,骆县,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颜域空正坐在后衙中处理文,突然听到一个奇特的声音降临,本能起身,肃立。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听完雄壮的声音,颜域空急忙向前庭走去,很来到戒石碑前,就见上面烙印着十六个大字。
颜域空面色一沉,双袖一甩,两手背在身后,缓缓向后衙走去。
“混蛋方运,这可是戒石碑!多少人想往上面写字却不成,你刚当上县令就能写成训诫箴言。单凭这十六个字,就能在‘吏治’一科拿到乙等,差也是乙下!本以为你会被宁安县众官员来个下马威,现在看来,极可能反将一军!这吏治一科,我争是不争?”
颜域空一边思索,一边往回走。
极远处的国,磺县。
李繁铭骂骂咧咧道:“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一点圣墟友人的情谊都不讲!刚当县令第一天就如同君王口含天宪,颁布龙吟圣旨,还殿什么试?混蛋,早知道就不跟他一△±起殿试,宁可晚成一年进士!死兔子,你看什么呢?”
就见大兔子指了指那十六个字,轻轻一拜,然后又贱贱地指了指李繁铭,目露轻蔑之色,轻轻晃了晃爪子。
“你敢说我不行?看我不把你的兔子嘴撕成六瓣!”李繁铭作势向前,大兔子一蹦两丈高,跳到院墙上,然后一跃出去,消失得影踪。
京城,左相府。
左相柳山与计知白正在喝茶闲谈。
计知白低声抱怨道:“耿大人也太不小心了,堂堂翰林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摔晕,不知道多少人会嘲笑我等。不过还好我早有准备。一旦方运参与今日宁安县的文会,必定让他露怯!就算不能污他文名,也会有办法攻击他诗词不精。”
“我那侄女婿只是大意,小事一桩。”柳山满不在乎轻啜香茶。
“恩师说的是。真希望蛮族提前南下,荡平宁安。”计知白拿起茶杯,正要喝,龙吟圣旨传播。
柳山手中的茶杯纹丝不动,甚至连茶水也没有溢出,但计知白手中的茶杯却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计知白大惊。道:“这……这是戒石碑鸣啊?这声音里没有圣道之力,却有帝皇之气,方运那奸贼怎会说得出来?”
柳山慢慢把茶杯放下,眉头轻轻皱起,不知在思索什么。
“此事大大不妙!竟然在戒石碑上铭文,那宁安县的众官必然会被他震慑,少数人恐怕会倒戈!”
柳山缓缓道:“宁安县终究太乱,恐怕早就有人暗中倒戈。不过,有老夫在。一切尽在掌握!”
计知白立刻道:“恩师您说的是,您运筹帷幄,一切由学生来跑腿。眼下相府重要的事便是嫂夫人的安胎,医官如何说?”
一向不苟言笑的柳山脸上浮现掩饰不住的喜意。道:“今日医官刚为铭志的大妇用医诊脉,已经判断出是一对龙凤胎,身体康健!”
计知白大喜道:“恭喜恩师,贺喜恩师。此乃龙凤呈祥之兆!按此时间推算,龙凤诞下之时,或许就是您归庆国之日!”
“哈哈哈……”柳山忍不住畅地笑起来。
庆国皇宫。御房。
啪……
一只毫瑕疵的洁白玉如意被猛地摔在地上,炸成碎片。
“荒唐!区区县令,怎可口含天宪,如君颁布圣旨!他明明是虚圣,怎会有君王之气!”庆君呼吸急促,眼中恨意迸发。
这两天庆国和景国的官员一直在谈判,各种消息不断抵达庆君的案头,原本被庆国压得抬不起头的景国如今彻底翻身,不断借用当年庆国对景国的文内容,经常出现接近侮辱性的语句,令庆君差点气炸了肺。
宁安县的县衙,方运镇定如常。
那十六个字出自华夏古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的《颁令箴》,后被宋太宗截取这十六字用来警告百官,又被明太祖朱元璋加以重用,如此强大的训诫之言,放到圣元大陆自然犹如国君圣旨,口含天宪。
方运的私兵们惊讶之后,不欢欣鼓舞。
“恭喜尊上,此乃劝诫官员之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又遍布人族,必然能让您的吏治评等直上!”
“此十六字字字珠玑,简直如天授,当真是虚圣才能做出啊。”方应物道。
一些宁安县官员立刻看向方应物,心道此人竟如此聪慧,方运之前写出帝王诗没什么,毕竟没有官位,可现在方运明明是县令却如君王宣旨,有心人可以散布谣言,污蔑方运的不臣之心。
但是,方应物却把原因归于虚圣,堵住别人的嘴。
两头马蛮侯已经走回方运身侧,其中一个马蛮侯手持正九品的典史官印。
方运道:“何人任礼房总一职?”
“正是在下。”就见一个年过四十,面相白净的秀才走了出来。
“从今日起,你便代掌典史一职。”方运命令道。
所有的官员望着任典史。
县衙之中,真正有品级的官员不足十个,在官员之下,便是吏员。
县衙之内设十房,除了跟六部对应的吏房、户房、礼房、工房、兵房和刑房,还有收发房、账房、招房和仓房。
十房的头目便是总,其余便是胥吏、办或吏等。
县衙的一切几乎都经由十房,所以十房在一县之内有莫大的权力。
不过,十房的小吏都没有品级,论地位远不如官员,除了有些许权力,地位与平民等同。
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权力便体现在对十房的控制能力上。
礼房虽然地位高于后面四房,但实权极小,属于清冷衙门,所有人都没想到,方运竟然直接让礼房总于八尺暂代典史一职。
这对于八尺来说,几乎属于一步登天。
于八尺与左相一党关系并不亲近,跟本地一家名门沾亲带故,颇有才学,又因为善于政务,从普通的吏员担任了总。
于八尺想再提升一步千难万难。
“谨遵大人之令!”于八尺脸上没有任何诧异之色,稳步上前,抬起双手接过典史官印。
众官员这才恍然大悟,于八尺早就投靠了方运!未完待续。。
庆国,骆县,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颜域空正坐在后衙中处理文,突然听到一个奇特的声音降临,本能起身,肃立。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听完雄壮的声音,颜域空急忙向前庭走去,很来到戒石碑前,就见上面烙印着十六个大字。
颜域空面色一沉,双袖一甩,两手背在身后,缓缓向后衙走去。
“混蛋方运,这可是戒石碑!多少人想往上面写字却不成,你刚当上县令就能写成训诫箴言。单凭这十六个字,就能在‘吏治’一科拿到乙等,差也是乙下!本以为你会被宁安县众官员来个下马威,现在看来,极可能反将一军!这吏治一科,我争是不争?”
颜域空一边思索,一边往回走。
极远处的国,磺县。
李繁铭骂骂咧咧道:“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一点圣墟友人的情谊都不讲!刚当县令第一天就如同君王口含天宪,颁布龙吟圣旨,还殿什么试?混蛋,早知道就不跟他一△±起殿试,宁可晚成一年进士!死兔子,你看什么呢?”
就见大兔子指了指那十六个字,轻轻一拜,然后又贱贱地指了指李繁铭,目露轻蔑之色,轻轻晃了晃爪子。
“你敢说我不行?看我不把你的兔子嘴撕成六瓣!”李繁铭作势向前,大兔子一蹦两丈高,跳到院墙上,然后一跃出去,消失得影踪。
京城,左相府。
左相柳山与计知白正在喝茶闲谈。
计知白低声抱怨道:“耿大人也太不小心了,堂堂翰林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摔晕,不知道多少人会嘲笑我等。不过还好我早有准备。一旦方运参与今日宁安县的文会,必定让他露怯!就算不能污他文名,也会有办法攻击他诗词不精。”
“我那侄女婿只是大意,小事一桩。”柳山满不在乎轻啜香茶。
“恩师说的是。真希望蛮族提前南下,荡平宁安。”计知白拿起茶杯,正要喝,龙吟圣旨传播。
柳山手中的茶杯纹丝不动,甚至连茶水也没有溢出,但计知白手中的茶杯却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计知白大惊。道:“这……这是戒石碑鸣啊?这声音里没有圣道之力,却有帝皇之气,方运那奸贼怎会说得出来?”
柳山慢慢把茶杯放下,眉头轻轻皱起,不知在思索什么。
“此事大大不妙!竟然在戒石碑上铭文,那宁安县的众官必然会被他震慑,少数人恐怕会倒戈!”
柳山缓缓道:“宁安县终究太乱,恐怕早就有人暗中倒戈。不过,有老夫在。一切尽在掌握!”
计知白立刻道:“恩师您说的是,您运筹帷幄,一切由学生来跑腿。眼下相府重要的事便是嫂夫人的安胎,医官如何说?”
一向不苟言笑的柳山脸上浮现掩饰不住的喜意。道:“今日医官刚为铭志的大妇用医诊脉,已经判断出是一对龙凤胎,身体康健!”
计知白大喜道:“恭喜恩师,贺喜恩师。此乃龙凤呈祥之兆!按此时间推算,龙凤诞下之时,或许就是您归庆国之日!”
“哈哈哈……”柳山忍不住畅地笑起来。
庆国皇宫。御房。
啪……
一只毫瑕疵的洁白玉如意被猛地摔在地上,炸成碎片。
“荒唐!区区县令,怎可口含天宪,如君颁布圣旨!他明明是虚圣,怎会有君王之气!”庆君呼吸急促,眼中恨意迸发。
这两天庆国和景国的官员一直在谈判,各种消息不断抵达庆君的案头,原本被庆国压得抬不起头的景国如今彻底翻身,不断借用当年庆国对景国的文内容,经常出现接近侮辱性的语句,令庆君差点气炸了肺。
宁安县的县衙,方运镇定如常。
那十六个字出自华夏古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的《颁令箴》,后被宋太宗截取这十六字用来警告百官,又被明太祖朱元璋加以重用,如此强大的训诫之言,放到圣元大陆自然犹如国君圣旨,口含天宪。
方运的私兵们惊讶之后,不欢欣鼓舞。
“恭喜尊上,此乃劝诫官员之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又遍布人族,必然能让您的吏治评等直上!”
“此十六字字字珠玑,简直如天授,当真是虚圣才能做出啊。”方应物道。
一些宁安县官员立刻看向方应物,心道此人竟如此聪慧,方运之前写出帝王诗没什么,毕竟没有官位,可现在方运明明是县令却如君王宣旨,有心人可以散布谣言,污蔑方运的不臣之心。
但是,方应物却把原因归于虚圣,堵住别人的嘴。
两头马蛮侯已经走回方运身侧,其中一个马蛮侯手持正九品的典史官印。
方运道:“何人任礼房总一职?”
“正是在下。”就见一个年过四十,面相白净的秀才走了出来。
“从今日起,你便代掌典史一职。”方运命令道。
所有的官员望着任典史。
县衙之中,真正有品级的官员不足十个,在官员之下,便是吏员。
县衙之内设十房,除了跟六部对应的吏房、户房、礼房、工房、兵房和刑房,还有收发房、账房、招房和仓房。
十房的头目便是总,其余便是胥吏、办或吏等。
县衙的一切几乎都经由十房,所以十房在一县之内有莫大的权力。
不过,十房的小吏都没有品级,论地位远不如官员,除了有些许权力,地位与平民等同。
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权力便体现在对十房的控制能力上。
礼房虽然地位高于后面四房,但实权极小,属于清冷衙门,所有人都没想到,方运竟然直接让礼房总于八尺暂代典史一职。
这对于八尺来说,几乎属于一步登天。
于八尺与左相一党关系并不亲近,跟本地一家名门沾亲带故,颇有才学,又因为善于政务,从普通的吏员担任了总。
于八尺想再提升一步千难万难。
“谨遵大人之令!”于八尺脸上没有任何诧异之色,稳步上前,抬起双手接过典史官印。
众官员这才恍然大悟,于八尺早就投靠了方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