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 作者:罗青梅
分卷阅读15
窝四的人。两位小姐虽然不是她亲生的,只要不错了规矩,就不会受气。今日看来,周氏果然不像是别家那些苛刻冷淡的正室太太,虽然她待两个孩子也不见亲近,但相由心生,一看就是个不多事的直爽性子,曹氏自己曾是大户人家的家生奴才,受了半辈子苦楚,别的不会,看人却是精准的。
到正院时,李大伯头戴棕丝网巾,着一身油绿色福禄双全纹棉绸褶子,负手站在青石院墙底下,正看着招财和短工收拾要带去镇上的褡裢包袱。
李昭节看到李大伯,立刻挣脱曹氏的手,扑了过去,李九冬也垫着脚跟了上去。
姐妹俩围着李大伯叽叽喳喳讨要东西,一个让李大伯不能忘了她的木马和七巧板,一个吵嚷着要李大伯记得买几棵桃树苗,种到她的房门前,来年好结桃子吃。
李大伯抱起李九冬,笑呵呵道:“上回买的云片糕吃完了没有?爹再给你们买些。“
周氏想起一事,笑道:“今明两天家里要来客人,官人记得买几匣子滴酥鲍螺回来。“
李大伯把在他怀里扭来扭去的李九冬抱到门槛里放下,整整被女儿扯乱的网巾:“城里花相公家的娘子拣的鲍螺滋味最好,镇上没有人会拣。“
周氏皱眉道:“家里不缺待客的云片糕、梅花香饼和果馅饼,只是明天张家大少奶奶怕是要来,她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爱挑理,上一次我事情多,一时忘了备下滴酥鲍螺,张大少奶奶连茶都没吃完,就走了。什么都能少,就是不能缺滴酥鲍螺。“
张大少奶奶娘家姓李,是李家嫡支派系的外嫁女儿,刚好嫁到李家兄弟俩所在的乡里。张大少奶奶是大户人家出身,嫌弃乡下人家粗鄙,不愿和乡里人家来往,因看李大伯家颇为富裕,而且同是李姓,偶尔兴致好时,会纡尊降贵,到李宅串个门。
李大伯记得那个出门走个亲戚总要戴纱帽的张大少奶奶,忍笑道:“二弟今天要回来吃团圆饭,花相公和他交好,多半会送他几盒滴酥鲍螺,你只管等二弟回来,鲍螺少不了你的。“
周氏想一想,确实如此,这才松了眉头,笑着道:“我不管,如果二叔没带鲍螺回来,就让进宝去县城买,反正今年不能让张大少奶奶甩脸子给我看!“
刘婆子很快摆上早饭,一家人一桌吃饭。
桌上是一碟桂林白腐乳、一盘五香豆豉、一盘切开的高邮腌蛋、一碟子醋拌苔菜、一盘瓜丁炒肉片,粥是绿豆白米粥。另外还有一篓子黄澄澄刚出油锅的炸叶子、炸油条,一罐甜豆腐脑。
李九冬年纪最小,刘婆子每天单单为她熬些米糊清粥吃,早上则是一碗鲜嫩爽滑的蒸鸡蛋羹和蒸熟捣烂的山药糊糊。
李绮节和李九冬吃的是绿豆白米粥,一盘子金银馒头和笋肉馒头。
新鲜的豆腐脑浇上白糖、桂花、玫瑰卤子,格外香甜,几人吃饭前,先一人吃了一碗豆腐脑。
炸叶子、炸油条和炸糯米团子都有些油腻,周氏不许李昭节和李九冬早上吃——倒是她自己,每天早上都要就着白粥汤粉,吃三枚油汪汪的炸叶子。
几人才喝了半碗粥,刘婆子捧着一只青花菊纹盘子进房,笑呵呵道:“今儿个还炒了一盘辣虾。“
李绮节闻言,立刻丢了粥碗和匙子,抓起竹筷,笑道:“快端上来,正想吃这个呢!“
这个季节河里田间的鱼虾正肥。刘婆子前些天特地买了一篓子米虾,放在缸里养了几天,待虾吐尽脏污,去壳抽筋,拿刷子一只一只洗得干干净净的,加些姜蒜酒醋辣椒末子,放在油锅里一顿爆炒。
盛起来红艳艳一大盆,撒上一层椒盐葱花粒子,简直是天下至味。
李绮节尤其爱吃肥虾,不必下人伺候,肉乎乎的小爪子拈着虾尾巴一阵乱啃,啃得小嘴巴油乎乎亮晶晶,辣得她眼圈都红了。
李昭节和李九冬看着青花描枝盘里红灿灿的辣虾,也都食欲大开,吃了一只又一只,几乎停不下来。
刘婆子和曹氏站在下首,挽起袖子,露出腕上戴着的圆形福寿纹银质手镯,剥了一碟子又一碟子的虾仁,虾头虾壳堆成一座小山包一般。
周氏怕她们肠胃消化不了,示意刘婆子和曹氏停手不用再剥虾壳,不许姐妹俩多吃。
姐妹俩不敢撒娇,低头继续喝米粥,眼睁睁看着李绮节独享美食。
李大伯不爱吃辣,却爱拿爆炒米虾的粘稠汤汁泡饭吃,白胖的米粒混着香辣的汤汁,颗颗晶莹,吃起来胃口大开。
他一边哗啦啦往嘴里扒饭,还一边点评:“这辣虾,没有我做的好吃。“
周氏含笑嗔了一句:“官人又在孩子们面前自夸,几时见你做过菜?“
李大伯哼了一声,神情颇为得意:“我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家整治酒席,都来求我帮忙,白案红案,蒸馒头炒大菜,我全都会。娘子不信,可以找间壁朱大郎问问,他娘老阿姑那年做寿,寿席上的一道粉蒸肉就是我做的!吃过的人没有不夸的,老阿姑到现在还常常说起我那天做的菜。“
听到朱大郎和老阿姑的名字,周氏眉头一皱。自从知道朱娘子放任朱家几个大姑娘咒骂李绮节,她心里带了气,不肯再把家里的米汤白白送给朱家。今早朱家拍门来求米汤时,她让刘婆子找了个借口推了。
没想到朱娘子二话不说,回家把他家才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抱到李宅门前,站在风地里大哭了一场,说他们李家为富不仁、见死不救。间壁几户人家都围在一边指指点点,刘婆子见不是事,又怜惜朱家小郎君哭得可怜,只能照旧把米汤全部送给朱家。
也是因为这个,才会吵醒厢房里的李绮节。
周氏瞥一眼吃着辣虾的李绮节,眼光不自觉落在她的一双大脚上,长叹一口气,好在李绮节没听到外边到底吵了什么,不然还不知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李绮节没有察觉到周氏的目光,一边剥虾壳,一边饶有兴致地听李大伯吹嘘他从前在乡间镇上帮厨的事迹。都说君子远庖厨,这个时代的男人,十之*都是直男癌重度晚期,宁愿饿肚子,也不会放下身段炊米造饭。李大伯倒是豁达得很,不仅不以做饭为耻,还觉得颇为光荣。
吃过早饭,李大伯在网巾外面罩上一顶生纱*帽,带着招财出门,去渡口坐船。周氏看着刘婆子撤下碗盘,领着丫头去厨房预备午饭的热菜。
李绮节则领着李昭节和李九冬姐妹俩在后院的桂花树底下拍皮球。
皮球里面塞的是谷糠和绿豆壳,轻飘飘的,没多少重量,外面扎了颜色鲜亮的彩绸丝带,又漂亮又轻巧,很适合小娘子们闺中逗趣。
李绮节上辈子没生过孩子,这辈子还是个孩子,完全不会同孩子打交道。她喜欢偶尔逗逗孩子玩,但叫她自己
分卷阅读15
-
分卷阅读15
窝四的人。两位小姐虽然不是她亲生的,只要不错了规矩,就不会受气。今日看来,周氏果然不像是别家那些苛刻冷淡的正室太太,虽然她待两个孩子也不见亲近,但相由心生,一看就是个不多事的直爽性子,曹氏自己曾是大户人家的家生奴才,受了半辈子苦楚,别的不会,看人却是精准的。
到正院时,李大伯头戴棕丝网巾,着一身油绿色福禄双全纹棉绸褶子,负手站在青石院墙底下,正看着招财和短工收拾要带去镇上的褡裢包袱。
李昭节看到李大伯,立刻挣脱曹氏的手,扑了过去,李九冬也垫着脚跟了上去。
姐妹俩围着李大伯叽叽喳喳讨要东西,一个让李大伯不能忘了她的木马和七巧板,一个吵嚷着要李大伯记得买几棵桃树苗,种到她的房门前,来年好结桃子吃。
李大伯抱起李九冬,笑呵呵道:“上回买的云片糕吃完了没有?爹再给你们买些。“
周氏想起一事,笑道:“今明两天家里要来客人,官人记得买几匣子滴酥鲍螺回来。“
李大伯把在他怀里扭来扭去的李九冬抱到门槛里放下,整整被女儿扯乱的网巾:“城里花相公家的娘子拣的鲍螺滋味最好,镇上没有人会拣。“
周氏皱眉道:“家里不缺待客的云片糕、梅花香饼和果馅饼,只是明天张家大少奶奶怕是要来,她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爱挑理,上一次我事情多,一时忘了备下滴酥鲍螺,张大少奶奶连茶都没吃完,就走了。什么都能少,就是不能缺滴酥鲍螺。“
张大少奶奶娘家姓李,是李家嫡支派系的外嫁女儿,刚好嫁到李家兄弟俩所在的乡里。张大少奶奶是大户人家出身,嫌弃乡下人家粗鄙,不愿和乡里人家来往,因看李大伯家颇为富裕,而且同是李姓,偶尔兴致好时,会纡尊降贵,到李宅串个门。
李大伯记得那个出门走个亲戚总要戴纱帽的张大少奶奶,忍笑道:“二弟今天要回来吃团圆饭,花相公和他交好,多半会送他几盒滴酥鲍螺,你只管等二弟回来,鲍螺少不了你的。“
周氏想一想,确实如此,这才松了眉头,笑着道:“我不管,如果二叔没带鲍螺回来,就让进宝去县城买,反正今年不能让张大少奶奶甩脸子给我看!“
刘婆子很快摆上早饭,一家人一桌吃饭。
桌上是一碟桂林白腐乳、一盘五香豆豉、一盘切开的高邮腌蛋、一碟子醋拌苔菜、一盘瓜丁炒肉片,粥是绿豆白米粥。另外还有一篓子黄澄澄刚出油锅的炸叶子、炸油条,一罐甜豆腐脑。
李九冬年纪最小,刘婆子每天单单为她熬些米糊清粥吃,早上则是一碗鲜嫩爽滑的蒸鸡蛋羹和蒸熟捣烂的山药糊糊。
李绮节和李九冬吃的是绿豆白米粥,一盘子金银馒头和笋肉馒头。
新鲜的豆腐脑浇上白糖、桂花、玫瑰卤子,格外香甜,几人吃饭前,先一人吃了一碗豆腐脑。
炸叶子、炸油条和炸糯米团子都有些油腻,周氏不许李昭节和李九冬早上吃——倒是她自己,每天早上都要就着白粥汤粉,吃三枚油汪汪的炸叶子。
几人才喝了半碗粥,刘婆子捧着一只青花菊纹盘子进房,笑呵呵道:“今儿个还炒了一盘辣虾。“
李绮节闻言,立刻丢了粥碗和匙子,抓起竹筷,笑道:“快端上来,正想吃这个呢!“
这个季节河里田间的鱼虾正肥。刘婆子前些天特地买了一篓子米虾,放在缸里养了几天,待虾吐尽脏污,去壳抽筋,拿刷子一只一只洗得干干净净的,加些姜蒜酒醋辣椒末子,放在油锅里一顿爆炒。
盛起来红艳艳一大盆,撒上一层椒盐葱花粒子,简直是天下至味。
李绮节尤其爱吃肥虾,不必下人伺候,肉乎乎的小爪子拈着虾尾巴一阵乱啃,啃得小嘴巴油乎乎亮晶晶,辣得她眼圈都红了。
李昭节和李九冬看着青花描枝盘里红灿灿的辣虾,也都食欲大开,吃了一只又一只,几乎停不下来。
刘婆子和曹氏站在下首,挽起袖子,露出腕上戴着的圆形福寿纹银质手镯,剥了一碟子又一碟子的虾仁,虾头虾壳堆成一座小山包一般。
周氏怕她们肠胃消化不了,示意刘婆子和曹氏停手不用再剥虾壳,不许姐妹俩多吃。
姐妹俩不敢撒娇,低头继续喝米粥,眼睁睁看着李绮节独享美食。
李大伯不爱吃辣,却爱拿爆炒米虾的粘稠汤汁泡饭吃,白胖的米粒混着香辣的汤汁,颗颗晶莹,吃起来胃口大开。
他一边哗啦啦往嘴里扒饭,还一边点评:“这辣虾,没有我做的好吃。“
周氏含笑嗔了一句:“官人又在孩子们面前自夸,几时见你做过菜?“
李大伯哼了一声,神情颇为得意:“我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家整治酒席,都来求我帮忙,白案红案,蒸馒头炒大菜,我全都会。娘子不信,可以找间壁朱大郎问问,他娘老阿姑那年做寿,寿席上的一道粉蒸肉就是我做的!吃过的人没有不夸的,老阿姑到现在还常常说起我那天做的菜。“
听到朱大郎和老阿姑的名字,周氏眉头一皱。自从知道朱娘子放任朱家几个大姑娘咒骂李绮节,她心里带了气,不肯再把家里的米汤白白送给朱家。今早朱家拍门来求米汤时,她让刘婆子找了个借口推了。
没想到朱娘子二话不说,回家把他家才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抱到李宅门前,站在风地里大哭了一场,说他们李家为富不仁、见死不救。间壁几户人家都围在一边指指点点,刘婆子见不是事,又怜惜朱家小郎君哭得可怜,只能照旧把米汤全部送给朱家。
也是因为这个,才会吵醒厢房里的李绮节。
周氏瞥一眼吃着辣虾的李绮节,眼光不自觉落在她的一双大脚上,长叹一口气,好在李绮节没听到外边到底吵了什么,不然还不知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李绮节没有察觉到周氏的目光,一边剥虾壳,一边饶有兴致地听李大伯吹嘘他从前在乡间镇上帮厨的事迹。都说君子远庖厨,这个时代的男人,十之*都是直男癌重度晚期,宁愿饿肚子,也不会放下身段炊米造饭。李大伯倒是豁达得很,不仅不以做饭为耻,还觉得颇为光荣。
吃过早饭,李大伯在网巾外面罩上一顶生纱*帽,带着招财出门,去渡口坐船。周氏看着刘婆子撤下碗盘,领着丫头去厨房预备午饭的热菜。
李绮节则领着李昭节和李九冬姐妹俩在后院的桂花树底下拍皮球。
皮球里面塞的是谷糠和绿豆壳,轻飘飘的,没多少重量,外面扎了颜色鲜亮的彩绸丝带,又漂亮又轻巧,很适合小娘子们闺中逗趣。
李绮节上辈子没生过孩子,这辈子还是个孩子,完全不会同孩子打交道。她喜欢偶尔逗逗孩子玩,但叫她自己
分卷阅读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