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 作者:微微安心
分卷阅读132
直接到诊所落脚,拉着杨小贝的手一定要她去家里给自己打针,医院里的护士打针太疼了……杨小贝满口答应,当初就是她发现老人的症状才建议家人去想医院,不过没办法,已经是晚期了。不过无论的李阿婆还是她家里人都还是信任杨医生,从医院回来也是专门找过来。
这个时候的麻醉药管理还很松散,主任医生开个红处方就能开几大盒杜冷丁,还能带走。当李家儿子爽气地把一大堆杜冷丁递到杨小贝手里的时候,她不禁偷偷抹了一把冷汗。我的乖乖!这剂量,放到后世直接够得上判刑了好吗!
因为不放心,杨小贝特地把药品放在隐秘的地方,每天也是自己亲自去跟阿婆注射。晚期癌症的疼痛是毋庸置疑的,李阿婆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杨医生过来,还是杨医生最厉害,她那个针一打,自己就可以睡上一觉了。
第143章 菌子
李阿婆是在睡梦当中走的,并没有受多大的痛苦。当李家儿子来跟杨小贝说的时候,甚至也没有多少悲伤,对大家来说,七十对岁已经是喜丧,再说她走了对大家来讲都是一种解脱。
杜冷丁最后还剩下两盒没有用完。放在杨小贝手里简直是个烫手山芋。不可能给病人家属,他们不懂法,万一乱用就完蛋了。也不可能送回医院,没有那么一说。最后思来想去,她还是选择挖个深坑埋了。胆子小的人伤不起啊!
忙忙碌碌间,春天不知不觉都已经过去了。又到了杨梅季节,阴雨连绵,潮湿的很。老是下雨,也没有什么病人过来,杨小贝和老妈无聊了半天,突发奇想道,“我们上山捡菌子去吧!”
难得有闲暇,正好又是采蘑菇的时节。杨小贝兴致来了,和老妈穿上雨鞋拿上篮子,出发去后山采菌子。桃花村多山,植被丰富,加上现在温暖潮湿,山上的蘑菇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她从小就最爱吃这种野生的蘑菇,鲜得不得了,根本不像人工培育的一股子土腥味儿。
去年的时候她们在县城,没赶上出菌子的时候。这山上的菌子也是要看时间的,天冷了没有,黄梅天是第一批,一般叫杂菌,什么样子的都要,再热了也不长了。要等9、10月份才会有第二批,那个时候的菌子有暗窝菌、雁来菌等还要好吃,不过杨小贝不嫌弃品种,只要是山上的菌子她都爱吃。
山上闷热潮湿,树木有茂盛,有的时候得弯着腰才能走过去。而且蘑菇长的地方要求很高,向阳的不长,太阴了也不长,要是杨小贝一个人,在山上转一天也不一定找到几个。跟着老妈就不一样了,她们从小在山上捡菌子,哪片山上的菌子多,哪里长着什么品种,那都是门清。
“这个时候的菌子有什么好吃的,全都是杂菌,再说你要吃,说一声就好了,让二妹她们捡了送过来不就行了吗?”全副武装地在山上爬,不一会就一身汗。老妈现在还没有发福,可是她从小就怕热,不免要抱怨几句。
“你懂什么!要是就是这个过程!别人拿来的哪有自己亲手捡的好吃?”杨小贝也热,主要的闷。树上蚊虫多,长袖长裤的,还要防备蛇虫叮咬,一边走一边拿着竹竿敲打,“打草惊蛇”,以免草丛下面的蛇看不见一脚踩上去。但是她就是喜欢突然发现一堆蘑菇的感觉,太惊喜了有木有?
“快看,这里有好大一个!”这不,刚说着就有了发现。那边草丛下面冒出来一大个白色的蘑菇,洁白无瑕,亭亭玉立的。杨小贝兴高采烈地摘下来拿去给老妈看,“能吃吗?”
说来惭愧,她爱吃,也爱采,可就是眼盲不认识菌子的品种。乡下对山上的菌子有几十种叫法,她哪里记得那么多?每次都是看到就装进篮子里,然后回到家让大人检查,有一半都是不能吃扔掉了。
有毒的蘑菇会吃死人,这是从小大人们耳提面命的。这边山多,上山捡菌子吃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每几年总会发生孩子们馋了自己上山,采到毒菌子吃的事故。网络上说的什么辨别方法完全都是狗屁,比如现在杨小贝手里拿着的这个,雪白干净,菌伞也厚实,但是老妈看了一眼就说,“不能吃,扔了吧!”
“哦!”杨小贝老老实实地把这个大蘑菇扔掉,接着再找。老妈那边也有了发现,她找到一片粉红色的蘑菇。
别看有的蘑菇颜色鲜艳,但却并不是毒蘑菇。眼前的这片蘑菇数量众多,菌伞呈粉红色,柄是白色的,特别卡哇伊。老乡们都叫这蘑菇“胭脂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像涂了一层胭脂一样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老妈皱着眉头说,“这胭脂菌不好吃,要不要采啊?”胭脂菌长得漂亮也无毒,但是味道不咋地。很多人不会去采它。杨小贝可不管,她是个颜控,管它好不好吃,好看就行!
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这片胭脂菌捡到篮子里,留下一些没长开的菌包,两个人继续往前走。一般大家都不会把一片菌子采光,虽然它们是菌丝繁殖,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如果一片采绝了,下次也很难再长出来。不过现在山上菌子多,大家也就是捡碗菜吃。后来野生的蘑菇价格上涨,满山都是捡菌子的人,活生生把菌子都采绝种了。
越往山里菌子就越来越多了,有的上面密布着绿色的斑点,叫绿豆菌。有的是土黄色的,一摘下来伞柄就会冒出白色的浆液,叫“奶浆菌”,这个是现在最好吃的菌子,数量比较少,今天也就碰到几株。只要位置找对了,一片大的菌群就能够装满一篮子。没过多久她们带来的两个篮子就装得满满当当,尽管还意犹未尽,却不得不返程了。
回去的时候在路边也发现几个,还是奶浆菌,真是意外之喜。所以说很多时候你苦苦寻觅,最终却在眼皮子地下。大家都往山里去找,谁会想到路边就有呢?
今天是收货满满,两个人回去后也不闲着,拾回来的菌子不能过夜,否则都会腐败掉了。先全部放在大盆里浸一下,让虫蚁漂掉,然后仔细地洗净,开水里焯一下,就可以烧制了。也是巧了,周品正像闻到味儿似的,也在傍晚的时候过来了。
他是来接杨小贝去吃饭的。第一批蔬菜已经出来了,按照杨小贝的建议,招待所的刘大厨研究了几道新菜,特地请她去试吃。正好菌子也处理好了,叫上老妈还有二舅,一起带过去吃大餐去。
晚饭是刘大厨掌勺,新鲜的野生蘑菇用农家腊肉炖出来,鲜香嫩滑,好吃得舌头都要吞下去了。按照周品正的话说,“鲜得眉毛都要掉了”。他
分卷阅读132
-
分卷阅读132
直接到诊所落脚,拉着杨小贝的手一定要她去家里给自己打针,医院里的护士打针太疼了……杨小贝满口答应,当初就是她发现老人的症状才建议家人去想医院,不过没办法,已经是晚期了。不过无论的李阿婆还是她家里人都还是信任杨医生,从医院回来也是专门找过来。
这个时候的麻醉药管理还很松散,主任医生开个红处方就能开几大盒杜冷丁,还能带走。当李家儿子爽气地把一大堆杜冷丁递到杨小贝手里的时候,她不禁偷偷抹了一把冷汗。我的乖乖!这剂量,放到后世直接够得上判刑了好吗!
因为不放心,杨小贝特地把药品放在隐秘的地方,每天也是自己亲自去跟阿婆注射。晚期癌症的疼痛是毋庸置疑的,李阿婆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杨医生过来,还是杨医生最厉害,她那个针一打,自己就可以睡上一觉了。
第143章 菌子
李阿婆是在睡梦当中走的,并没有受多大的痛苦。当李家儿子来跟杨小贝说的时候,甚至也没有多少悲伤,对大家来说,七十对岁已经是喜丧,再说她走了对大家来讲都是一种解脱。
杜冷丁最后还剩下两盒没有用完。放在杨小贝手里简直是个烫手山芋。不可能给病人家属,他们不懂法,万一乱用就完蛋了。也不可能送回医院,没有那么一说。最后思来想去,她还是选择挖个深坑埋了。胆子小的人伤不起啊!
忙忙碌碌间,春天不知不觉都已经过去了。又到了杨梅季节,阴雨连绵,潮湿的很。老是下雨,也没有什么病人过来,杨小贝和老妈无聊了半天,突发奇想道,“我们上山捡菌子去吧!”
难得有闲暇,正好又是采蘑菇的时节。杨小贝兴致来了,和老妈穿上雨鞋拿上篮子,出发去后山采菌子。桃花村多山,植被丰富,加上现在温暖潮湿,山上的蘑菇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她从小就最爱吃这种野生的蘑菇,鲜得不得了,根本不像人工培育的一股子土腥味儿。
去年的时候她们在县城,没赶上出菌子的时候。这山上的菌子也是要看时间的,天冷了没有,黄梅天是第一批,一般叫杂菌,什么样子的都要,再热了也不长了。要等9、10月份才会有第二批,那个时候的菌子有暗窝菌、雁来菌等还要好吃,不过杨小贝不嫌弃品种,只要是山上的菌子她都爱吃。
山上闷热潮湿,树木有茂盛,有的时候得弯着腰才能走过去。而且蘑菇长的地方要求很高,向阳的不长,太阴了也不长,要是杨小贝一个人,在山上转一天也不一定找到几个。跟着老妈就不一样了,她们从小在山上捡菌子,哪片山上的菌子多,哪里长着什么品种,那都是门清。
“这个时候的菌子有什么好吃的,全都是杂菌,再说你要吃,说一声就好了,让二妹她们捡了送过来不就行了吗?”全副武装地在山上爬,不一会就一身汗。老妈现在还没有发福,可是她从小就怕热,不免要抱怨几句。
“你懂什么!要是就是这个过程!别人拿来的哪有自己亲手捡的好吃?”杨小贝也热,主要的闷。树上蚊虫多,长袖长裤的,还要防备蛇虫叮咬,一边走一边拿着竹竿敲打,“打草惊蛇”,以免草丛下面的蛇看不见一脚踩上去。但是她就是喜欢突然发现一堆蘑菇的感觉,太惊喜了有木有?
“快看,这里有好大一个!”这不,刚说着就有了发现。那边草丛下面冒出来一大个白色的蘑菇,洁白无瑕,亭亭玉立的。杨小贝兴高采烈地摘下来拿去给老妈看,“能吃吗?”
说来惭愧,她爱吃,也爱采,可就是眼盲不认识菌子的品种。乡下对山上的菌子有几十种叫法,她哪里记得那么多?每次都是看到就装进篮子里,然后回到家让大人检查,有一半都是不能吃扔掉了。
有毒的蘑菇会吃死人,这是从小大人们耳提面命的。这边山多,上山捡菌子吃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每几年总会发生孩子们馋了自己上山,采到毒菌子吃的事故。网络上说的什么辨别方法完全都是狗屁,比如现在杨小贝手里拿着的这个,雪白干净,菌伞也厚实,但是老妈看了一眼就说,“不能吃,扔了吧!”
“哦!”杨小贝老老实实地把这个大蘑菇扔掉,接着再找。老妈那边也有了发现,她找到一片粉红色的蘑菇。
别看有的蘑菇颜色鲜艳,但却并不是毒蘑菇。眼前的这片蘑菇数量众多,菌伞呈粉红色,柄是白色的,特别卡哇伊。老乡们都叫这蘑菇“胭脂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像涂了一层胭脂一样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老妈皱着眉头说,“这胭脂菌不好吃,要不要采啊?”胭脂菌长得漂亮也无毒,但是味道不咋地。很多人不会去采它。杨小贝可不管,她是个颜控,管它好不好吃,好看就行!
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这片胭脂菌捡到篮子里,留下一些没长开的菌包,两个人继续往前走。一般大家都不会把一片菌子采光,虽然它们是菌丝繁殖,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如果一片采绝了,下次也很难再长出来。不过现在山上菌子多,大家也就是捡碗菜吃。后来野生的蘑菇价格上涨,满山都是捡菌子的人,活生生把菌子都采绝种了。
越往山里菌子就越来越多了,有的上面密布着绿色的斑点,叫绿豆菌。有的是土黄色的,一摘下来伞柄就会冒出白色的浆液,叫“奶浆菌”,这个是现在最好吃的菌子,数量比较少,今天也就碰到几株。只要位置找对了,一片大的菌群就能够装满一篮子。没过多久她们带来的两个篮子就装得满满当当,尽管还意犹未尽,却不得不返程了。
回去的时候在路边也发现几个,还是奶浆菌,真是意外之喜。所以说很多时候你苦苦寻觅,最终却在眼皮子地下。大家都往山里去找,谁会想到路边就有呢?
今天是收货满满,两个人回去后也不闲着,拾回来的菌子不能过夜,否则都会腐败掉了。先全部放在大盆里浸一下,让虫蚁漂掉,然后仔细地洗净,开水里焯一下,就可以烧制了。也是巧了,周品正像闻到味儿似的,也在傍晚的时候过来了。
他是来接杨小贝去吃饭的。第一批蔬菜已经出来了,按照杨小贝的建议,招待所的刘大厨研究了几道新菜,特地请她去试吃。正好菌子也处理好了,叫上老妈还有二舅,一起带过去吃大餐去。
晚饭是刘大厨掌勺,新鲜的野生蘑菇用农家腊肉炖出来,鲜香嫩滑,好吃得舌头都要吞下去了。按照周品正的话说,“鲜得眉毛都要掉了”。他
分卷阅读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