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神捕 作者:乔尼小样儿

    第622章 以战促和的决策

    洋人商业代表团和山东的地方官员共计一百多人,要來枣庄参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聘请了六十多名《义盛镖局》的镖师。..

    为了表示对地方豪侠的尊重,义盛镖局的镖师在马车上挂镖旗,却不喊镖,代表团从青岛登陆,一路太平无事,三月五日,洋人商业代表团经过临城之时,便给孙氏兄弟的武装给绑架了。

    在绑架过程中,一名英国商人拔枪反抗,被当场击毙,这是临城绑架案死的第一个洋人。

    孙美芳高义,放了义盛镖局的镖师、趟子手,还把代表团里的妇女给放了,那些伺候人的随从,也给放了,表明临城守备军是一支正义之师。

    孙美芳又放了两名陪同的官员,让他们向山东巡抚张人骏传话,表明临城守备军干绑架之事,是迫不得已之举,无造反之意,孙美芳还写了一份控诉信,表明枣庄人民的意愿。

    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山东巡抚张人骏接报,大吃一惊,一面调兵遣将,一面找关系和孙氏兄弟谈判,可纸包不住火,绑架案被上海《申报》给捅出來了,共有三十八名洋人被绑架,还有上海商会的二十七名商人被绑架。

    一时间激起舆论汹汹,英法公使立刻给朝廷施压,要朝廷保证被绑的洋人安全,还未谈判,就要清廷赔偿损失了。

    报纸上夸大其词,把孙氏武装说成有上万人马,只因官府欺压枣庄矿工,这才引起这场动乱,临城守备军是以驱逐洋人为己任,这让朝廷更为紧张,军机处连夜调派新武军进入山东,因为只有这支军队处于战备状态,正在大沽口集结,督促山东巡抚张人骏妥善处置此事,务必保护人质的安全。

    恭亲王坐镇京师,李鸿章等朝廷要员,奔赴山东济南,准备和临城守备军展开谈判。

    事情十万火急,李国楼接到军令,颇感意外,台湾还未开打,内战又要开始了,据了解枣庄的矿工支持绑架案,数千名矿工已经武装起來,这孙氏武装早已突破万人。

    李国楼手里有一支常胜军,约二千人马,但这支军队是由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统领,是一支外国雇佣军,不能用來镇压枣庄人民,这会引起山东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掀起反洋妖热潮。

    还有八百多名北洋水师官兵驻扎在大沽口,这支水师也不能动,那就只剩下一千名新武军战士,但这支军队是新组建的军队,里面的军官打过仗,战士都是新兵蛋子,而且好苗子都被刘铭传给挑走了,剩下的战士属于二等品,这支新武军战斗力不强,还未经过血与火的考验。

    兵部一道敕令,让新武军开拔,到底去临城充数,还是真刀真枪的干一场。

    李国楼和众将官连夜商议,若是层层推进,与其他军队诚合作,向孙氏兄弟的地方武装施压,用这支军队沒问題,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漫长的谈判,新武军耗得起吗。

    若是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不听山东巡抚张人骏的号令,新武军家底不够,一千人马用在打内战上,无论成败,李国楼舍得吗。

    李国楼陷入两难的境地,虽说他信任他的战士,可用战士宝贵的生命,消耗在无谓的地方争斗上,说什么他也不愿意。

    李国楼心里泛酸,李鸿章为了避嫌,怕引起同治皇帝和两皇太后的猜忌,故意不亲临谈判,此时李鸿章磨磨蹭蹭还未到达济南,却给他一道敕令,让他便宜行事。

    山东巡抚张人骏调动的其他四支山东境内的军队同样磨磨蹭蹭,不肯向临城挺进,俱都同情孙氏兄弟遭遇,敌对双方还未开打,就等着谈判了,各方信使往來不断,大家都在谈情义无价。

    军事会议沒有最后定论,李国楼让手下人准备开拔,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有时决策只在一念之间,李国楼站在大沽口的台上,看着海港里飘扬的黄龙旗,心情从來沒有这么复杂过,孙氏兄弟的临城守备军沒走到造反的境地,而他到底要不要讲军阀之间的友谊,若是他随大流,岂不和那些地方驻军一样,为了一己之私,把自身的利益看得比国家利益还重要。

    利与弊都分析过了,临城绑架案,其实是山东巡抚张人骏和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激化引起的,但从本质上讲,是大清深入改制引发的矛盾,外资在向纵向化发展,损害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可不引入外资,像枣庄这种无节制的盗采,谁能制约,就算采矿点强制收归国有,那以后一定是亏损企业,还要国家财政补贴。

    不给洋人一些甜头,采矿业的先进工业设施,不可能引入国内,洋务运动的本质,就是出卖国家利益,让洋人先富起來,换取发展空间,天底下无私帮助你的人,只有你的父母,更何况国与国之间,永远讲利益交换,不让洋人赚钱,谁会帮助大清。

    工业社会是技术革命,可现在这些工业技术,都掌握在洋人手里,不依靠洋人,靠自力更生,那是自欺欺人之举,只有靠一面引进,一面培养技术人才,大清才能走上工业化道路,大清工业底子都沒打好,又想驱逐洋人,山东人真的添乱,山东人独吃自己人。

    至于三亿农民被地主豪绅剥削,只能忍受清贫,李国楼想不出解决农村问題的本办法,只能以工雇农,大力发展工业,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顽疾。

    那数千名枣庄矿工跟着孙氏兄弟闹事,谁在背后撑腰,李国楼心里清楚,是该给这些地方豪强立规矩的时候了,从古至今采矿业充满血腥,这次还是要拉拢一批,杀掉一批,不破不立。

    李国楼在海风的吹拂之下,头脑变得清晰,决不能姑息孙氏兄弟的极端做法,军阀之间讲究共存共荣,但也不能凌驾至国家之上,绑架洋人致国法于何地,这是土匪作风,决不能在大清助长这股风气,这次不痛下杀手,下次会闹更大的国际事件,这是一个国家的国耻,把洋人当做票,哪里还有民族自尊心,若是孙氏兄弟算民族英雄,那洋人都将变成板上鱼,任人宰割,反过來洋人怎么看待国人,决不能给人口实,歪理贻笑方家。

    李国楼打定主意,要举起手里的屠刀,先给临城守备军一个下马威,以战促和,守备军哪里能和经略军比,拉几下枪栓就是军人了,那还练什么兵,李国楼转身直奔常胜军驻地,这次行动还是要用这帮杀人技术湛的杂种,租界长大的同胞,与大清血脉相连,祖国有难,八方支援,让这帮杂种融入新武军的体系,以做大清军人为荣,将來兵部解散这支常胜师,他就收编这帮杂种,决不让这帮八国联军的后辈,有机会反噬其主,就算战死也要为大清光荣捐躯。

    李国楼和白朗宁等常胜军军官开会,通报了临城绑架案的最新情况,为英法商人遭受监禁表示痛心疾首,说明现在新武军面临的实际困难,让常胜师自己抉择。

    翌日,李国楼率领四千新武军浩浩荡荡向临城开拔,李国楼还向大沽口的提督裕禄借了一千名长夫,用以运输给养,其中有三百大沽口兵军官混在长夫里,这样大沽口军人才能离开台,军需官鸿都被赋予重任,统管这支长夫队伍,现在的新武军变得兵强马壮,可以和一万临城守备军决一死战。

    白朗宁不傻,李鸿章让常胜军归李国楼统领,就是要用忠勇和鲜血报效李国楼,他统领的常胜军需要投靠一个强者,此时投靠李国楼,以后就算退役了,亦能在李氏集团找到好工作,故此这次开拔,他的部队打头阵,五百名前锋营战士,随时准备为大清捐躯。

    常胜军果然与众不同,行军途中还敲打军鼓,向高举的新武军战旗致敬,作为职业军人守沒话讲,就是贵了点,八旗兵一年的年薪是三十六两白银,半年领四石大米,这些收入足以让一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这支常胜军的军士少说比八旗兵多拿四成,武器装备是最先进的英国装备,平时实弹训练,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这些投入足以养活十支临城守备军,所以李国楼不赞成解散这支常胜军,兵部花了这么大价钱雇佣了这支洋枪队,已经练成兵,现在解散这支军队,对大清无益,常胜军要物尽其用,为国战死沙场。

    此时李国楼沒把这支扛着新武军大旗的军队当做自己人,想让这支军队英勇奋战,冲杀在最前线,但表面上还是对常胜军赞赏有加,夸赞白朗宁练兵有方。

    沿途百姓夹道欢迎新武军到來,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军官充满好奇,百姓争相目睹新武军的风采,唯一遗憾的是,沒有一睹李国楼的风采,孙氏兄弟的探子,打听不出李国楼到底在哪里。

    新武军的马队拖着车,车外罩胶棉雨布,威风凛凛的经过大街,那三十辆车经过,还有一辆辆包裹严实的大马车,荷枪实弹的新武军战士杀气腾腾,这让孙氏兄弟的探子为之惊恐,这是新武军的先头部队,新武军战斗力强悍,孙氏兄弟的探子,立刻把五百名新武军进驻齐村镇消息传递出去。

    直到如今新武军是离宣城最近的一支军队,其他三支军队只是派遣少数哨骑侦查临城的情况,当然双方相安无事,那些哨骑來去自由,被临城守备军礼送出境,所谓哨骑就是装扮成普通百姓的人,想混入枣庄、宣城等地,但都被孙氏兄弟的武装识破,大清军队无所作为,在宣城地界布满孙氏兄弟的眼线,地方百姓都支持孙氏兄弟的壮举,当地沒有形成难民潮,老百姓照样过日子,均认为不会打仗,等着看清廷向孙氏兄弟让步。

    新武军沒有放一枪,就进驻齐村镇,敌对双方好似商量好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孙氏兄弟把一座完好无损的齐村镇留给新武军,就看李国楼是否知恩图报。

    李国楼坐在一辆普通的马车里,进入齐村镇,大半个城镇已被清空,成为一座军营,进入一座岗哨林立的碉楼,召开战前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实施“以战促和”的决策。

    李国楼的话,一言九鼎,众将官抛开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以武力收复临城,先把孙氏兄弟的老巢给端了,李国楼此举是擅作主张,沒把山东巡抚张人骏放在眼里,既然新武军总兵李国楼下定决心要打,谁都不敢唱反调。

    军令如山倒,白朗宁接令,准备明天一早就进攻孙氏兄弟的据点永安乡,打一场小规模的战役,看一下孙氏兄弟的武装,战斗力到底如何。

    白朗宁回营做最后的战前动员,很高兴有了用武之地,常胜师已有三年多沒打仗了,这次捞到前锋,说明李国楼很看重他,他的品级是二品武官,但这顶官帽沒多少人鸟他,二千人马就算统制衔,只有高鼻子的洋人才有这份荣誉。

    白朗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敢在李国楼面前装大拿,非常认真的布置战术,想要打一场漂亮仗,让新武军见识常胜师非浪得虚名,内心对不能竖起“常胜”这面光荣的战旗,对李国楼抱有很大不满,“新武”哪能跟“常胜”比,对军队的战斗力是一种伤害,若是战士不肯为“新武”战旗血战到底,那就怪不得他了。

    第622章 以战促和的决策在线阅读

    第622章 以战促和的决策

    -

章节目录

晚清神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乔尼小样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乔尼小样儿并收藏晚清神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