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长夜,也是灯火 作者:岁惟
分卷阅读84
勉强坐起来,问,“几点了。”
她的嗓子在深夜里是干哑的,细软的长发蓬松凌乱,神情恍恍惚惚。
杨谦南忽然揉了揉她乱糟糟的头发。
黑暗里,谁也不知对方是什么表情。杨谦南的语气和他的力道一样轻柔,揉着她细软的发丝,忽然道:“凛凛,你跟我回去吧。”
第53章
这段插曲仿佛夜深一场梦, 后来他们谁也没有提起过。
那天温凛不知是不是没睡醒, 干巴巴问他:“回哪?”
杨谦南第一次打这样毫无准备, 也毫无把握的仗,偏了一下脸,舌尖舔唇,掩饰性地耍起无赖:“还能哪——”
从哪来回哪去, 回北京,回他身边。
可是久到空气里那些被他激起的躁动都抚平,她都没有发出声音。
直到幽夜令一切幻想凉透, 她伸手把枕头重新铺好, 犹疑地分他一半,声音很轻很轻地说:“……睡吧。”
十一月国外局势很动荡, 她留在美国的那些同学们一个个在朋友圈言辞激烈地反对刚刚当选总统的特朗普,大喊前途灰暗,扬言要卷铺盖回国。国内的日子倒是很太平, 大会结束后审批就纷纷批下来, 只是迟了一阵子,造成了些损失。温凛用自己的积蓄填上了漏洞, 周正清感激得请她吃了好几顿饭。
那段时间她手头拮据,过得紧巴巴。好在她是对钱没什么概念的人。周正清因为知道这一点, 凡是公司要跟人抠成本、讲条件,一律他亲自上谈判桌,因为温凛在这方面实在才能欠缺。可也正因如此,经济状况再怎么起起落落, 她的日子都是一样过。
纵使再艰难,她也没有想过跟杨谦南回去。
那晚的静寂对杨谦南仿佛也没有影响。傅筹私下里问他跟温凛怎么回事,他不痛不痒回“没追到”。第二天他回了北京,没多久又来上海。有时候是应付出差,有时候是特意来找她,一个月会有两三次。
好几回他飞机落地,都已经半夜。他连个酒店都不订,让她去接他。
温凛经常接到他突如其来的电话,有一趟半夜全无准备,把他从机场接回来,还差几个街区到她家,油表突然告罄。
杨谦南坐在熄火的车里,不无恶劣地戏弄她:“厉害了,现在连油都加不起了?”
温凛冷着一张脸,把车滑到路边停车线里,下了车。
“走回去吧。”
十二月的夜晚,杨谦南敞着件薄西装,说:“认真的?”
她双手抱着胳膊,走在了他的前面。
那段路其实风景很好。徐汇城区开发得很早,也很克制。最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就差几步路,一会儿是炫目的电子屏,一会儿又是幽静的羊肠小径。
杨谦南随她走了一段,双手插兜,权当散步。
兴许是触景生情,他忽然说,要不你干脆把玉委托给绪康白那朋友,让他找路子卖了吧。
温凛嗤然:“又不是演古装剧,女主一破产就当首饰。”她话音一转,轻声自语,“而且是你的东西。我干嘛要卖。”
杨谦南静静望着两畔风景,心里不知怎么想。
往前走三两步,路过一段红色围墙。
他往里头一指,说:“这里面什么地方?”
温凛就着路灯瞟了眼,说:“是个学校。”
徐汇中学,从前是徐家汇天主教堂。
杨谦南后退一步望了望那标志性的红楼尖顶,随口说,还挺漂亮。
温凛说:“法国人办的,以前是个教会学校。”
她随着他的目光望进去,学校的校舍还保留着当年的水磨红砖和花岗岩,古希腊风格的科林斯式柱子撑起莨苕叶花纹,夜色里依稀是座教堂。
“我刚搬过来的时候,有一天和一个本地姐姐路过这里。她说上海零几年的时候下过一场大雪,当时学校已经放假了,里面安安静静,红楼飞雪,漫天鹅毛,一到晚上像穿越回民国。那时候才好看。”
杨谦南说:“上海今年会下雪吗?”
“不知道。”温凛抬了抬头,“应该不会吧。”
天气已经很冷了,夜里只有四五度。杨谦南走着走着,习惯性地把手搭在她肩上,帮她挡走一点风。
余光里,温凛又瞥见他手上那枚戒指。
戴在左手无名指。哪怕她再不把这段关系当回事,也觉得这个位置太刺眼了。
温凛用指甲轻敲了敲那圈细细的金属,还是问出了久藏在心的疑问:“为什么戴在这里?”
杨谦南把胳膊收回去,随手把戒指摘了下来,说:“随便一戴。”
温凛半信半疑地笑:“这种东西也能随便戴的吗?”
杨谦南不以为意地说钱东霆手上有四个戒指呢,人就这么几根指头,你让人家往哪儿戴去?
温凛注意力被钱东霆这个名字牵扯了过去,暗自琢磨,十月份的时候绪康白说他隐隐惹上了麻烦,但这几个月来,却没在杨谦南和傅筹嘴里听见过类似的苗头。也不知是真是假。
杨谦南把那枚戒指颠手心里抛着玩,一失手,不小心丢了。
温凛对他无语凝噎,蹲下来,悉心从砖头缝里捡回来还他。
杨谦南扣着左手伸出来,毫无要接的意图:“你想我戴哪儿?”
温凛斜睇他一眼:“你爱戴哪戴哪,我管你这么多?”说着就往原处一套。
她随随便便套到第一节指节,就这么挂着。杨谦南自己把它推到了指根,沉默地陪她走了两个街区回家。
那年冬天真的没有下雪。
上海阴沉沉地飘着小雨,一个世纪以前的教堂钟声早已成为放课铃,她从红砖缝里寻觅来一枚戒指,戴上过他的无名指。
这是2016年,他们见的最后一面。
曾经有一度她觉得,他们不会再决裂了。人活过某个年纪,好像没有谁是必须要老死不相往来的了。她连明天都不想要,连誓言都不在乎,只等着有一天走着走着两个人自然地走散,怎么还会吵得起来呢?
可是真正到了一拍两散的那天,却惨烈得让人不愿意回忆。
*
2017年1月1日,温凛永远记得那一天,北京有很严重的雾霾。她一下飞机,夜晚的京城像一座鬼都,天空是颗粒可见的灰蓝色。
她打车去杨谦南的新住址,浓霾间看不见小区门,只看得见门口两根石柱子。
温凛觉得自己是整条街上唯一一个没戴口罩的人。
她上学的时候奥运刚过,空气质量远没有这么糟,进了门对杨谦南说,你这几年就过这种日子吗?感觉没几年好活了。
杨谦南把她的包接过去,附和说是,没有你逃生得果断。
提及过去他们总是会一起缄默。但杨谦南不怎么放心上,还在插科打诨地问她,
分卷阅读84
-
分卷阅读84
勉强坐起来,问,“几点了。”
她的嗓子在深夜里是干哑的,细软的长发蓬松凌乱,神情恍恍惚惚。
杨谦南忽然揉了揉她乱糟糟的头发。
黑暗里,谁也不知对方是什么表情。杨谦南的语气和他的力道一样轻柔,揉着她细软的发丝,忽然道:“凛凛,你跟我回去吧。”
第53章
这段插曲仿佛夜深一场梦, 后来他们谁也没有提起过。
那天温凛不知是不是没睡醒, 干巴巴问他:“回哪?”
杨谦南第一次打这样毫无准备, 也毫无把握的仗,偏了一下脸,舌尖舔唇,掩饰性地耍起无赖:“还能哪——”
从哪来回哪去, 回北京,回他身边。
可是久到空气里那些被他激起的躁动都抚平,她都没有发出声音。
直到幽夜令一切幻想凉透, 她伸手把枕头重新铺好, 犹疑地分他一半,声音很轻很轻地说:“……睡吧。”
十一月国外局势很动荡, 她留在美国的那些同学们一个个在朋友圈言辞激烈地反对刚刚当选总统的特朗普,大喊前途灰暗,扬言要卷铺盖回国。国内的日子倒是很太平, 大会结束后审批就纷纷批下来, 只是迟了一阵子,造成了些损失。温凛用自己的积蓄填上了漏洞, 周正清感激得请她吃了好几顿饭。
那段时间她手头拮据,过得紧巴巴。好在她是对钱没什么概念的人。周正清因为知道这一点, 凡是公司要跟人抠成本、讲条件,一律他亲自上谈判桌,因为温凛在这方面实在才能欠缺。可也正因如此,经济状况再怎么起起落落, 她的日子都是一样过。
纵使再艰难,她也没有想过跟杨谦南回去。
那晚的静寂对杨谦南仿佛也没有影响。傅筹私下里问他跟温凛怎么回事,他不痛不痒回“没追到”。第二天他回了北京,没多久又来上海。有时候是应付出差,有时候是特意来找她,一个月会有两三次。
好几回他飞机落地,都已经半夜。他连个酒店都不订,让她去接他。
温凛经常接到他突如其来的电话,有一趟半夜全无准备,把他从机场接回来,还差几个街区到她家,油表突然告罄。
杨谦南坐在熄火的车里,不无恶劣地戏弄她:“厉害了,现在连油都加不起了?”
温凛冷着一张脸,把车滑到路边停车线里,下了车。
“走回去吧。”
十二月的夜晚,杨谦南敞着件薄西装,说:“认真的?”
她双手抱着胳膊,走在了他的前面。
那段路其实风景很好。徐汇城区开发得很早,也很克制。最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就差几步路,一会儿是炫目的电子屏,一会儿又是幽静的羊肠小径。
杨谦南随她走了一段,双手插兜,权当散步。
兴许是触景生情,他忽然说,要不你干脆把玉委托给绪康白那朋友,让他找路子卖了吧。
温凛嗤然:“又不是演古装剧,女主一破产就当首饰。”她话音一转,轻声自语,“而且是你的东西。我干嘛要卖。”
杨谦南静静望着两畔风景,心里不知怎么想。
往前走三两步,路过一段红色围墙。
他往里头一指,说:“这里面什么地方?”
温凛就着路灯瞟了眼,说:“是个学校。”
徐汇中学,从前是徐家汇天主教堂。
杨谦南后退一步望了望那标志性的红楼尖顶,随口说,还挺漂亮。
温凛说:“法国人办的,以前是个教会学校。”
她随着他的目光望进去,学校的校舍还保留着当年的水磨红砖和花岗岩,古希腊风格的科林斯式柱子撑起莨苕叶花纹,夜色里依稀是座教堂。
“我刚搬过来的时候,有一天和一个本地姐姐路过这里。她说上海零几年的时候下过一场大雪,当时学校已经放假了,里面安安静静,红楼飞雪,漫天鹅毛,一到晚上像穿越回民国。那时候才好看。”
杨谦南说:“上海今年会下雪吗?”
“不知道。”温凛抬了抬头,“应该不会吧。”
天气已经很冷了,夜里只有四五度。杨谦南走着走着,习惯性地把手搭在她肩上,帮她挡走一点风。
余光里,温凛又瞥见他手上那枚戒指。
戴在左手无名指。哪怕她再不把这段关系当回事,也觉得这个位置太刺眼了。
温凛用指甲轻敲了敲那圈细细的金属,还是问出了久藏在心的疑问:“为什么戴在这里?”
杨谦南把胳膊收回去,随手把戒指摘了下来,说:“随便一戴。”
温凛半信半疑地笑:“这种东西也能随便戴的吗?”
杨谦南不以为意地说钱东霆手上有四个戒指呢,人就这么几根指头,你让人家往哪儿戴去?
温凛注意力被钱东霆这个名字牵扯了过去,暗自琢磨,十月份的时候绪康白说他隐隐惹上了麻烦,但这几个月来,却没在杨谦南和傅筹嘴里听见过类似的苗头。也不知是真是假。
杨谦南把那枚戒指颠手心里抛着玩,一失手,不小心丢了。
温凛对他无语凝噎,蹲下来,悉心从砖头缝里捡回来还他。
杨谦南扣着左手伸出来,毫无要接的意图:“你想我戴哪儿?”
温凛斜睇他一眼:“你爱戴哪戴哪,我管你这么多?”说着就往原处一套。
她随随便便套到第一节指节,就这么挂着。杨谦南自己把它推到了指根,沉默地陪她走了两个街区回家。
那年冬天真的没有下雪。
上海阴沉沉地飘着小雨,一个世纪以前的教堂钟声早已成为放课铃,她从红砖缝里寻觅来一枚戒指,戴上过他的无名指。
这是2016年,他们见的最后一面。
曾经有一度她觉得,他们不会再决裂了。人活过某个年纪,好像没有谁是必须要老死不相往来的了。她连明天都不想要,连誓言都不在乎,只等着有一天走着走着两个人自然地走散,怎么还会吵得起来呢?
可是真正到了一拍两散的那天,却惨烈得让人不愿意回忆。
*
2017年1月1日,温凛永远记得那一天,北京有很严重的雾霾。她一下飞机,夜晚的京城像一座鬼都,天空是颗粒可见的灰蓝色。
她打车去杨谦南的新住址,浓霾间看不见小区门,只看得见门口两根石柱子。
温凛觉得自己是整条街上唯一一个没戴口罩的人。
她上学的时候奥运刚过,空气质量远没有这么糟,进了门对杨谦南说,你这几年就过这种日子吗?感觉没几年好活了。
杨谦南把她的包接过去,附和说是,没有你逃生得果断。
提及过去他们总是会一起缄默。但杨谦南不怎么放心上,还在插科打诨地问她,
分卷阅读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