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第一百六十章 抗旨不遵
赵旉听后也觉难办,但他坚持认为,如果此时撤军,不但北伐的成果付诸东流,而且还会损及朝廷的脸面,有伤将是之心。就算真要撤军,也得有个合适的借口。而且,虽说“没钱难倒英雄汉”,可不是还有另一句话,叫做“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吗?
赵构也不想前功尽弃,便决定再等半个月,因为寒冬将至,如果半个月后再不要求前线撤军,那就想撤都撤不了了
由于这多出的半个月时间,岳飞不负众望,终于在河东前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赵旉派过去的工兵协助下,围城宋军成功地炸塌了太原大片城墙,撒离喝虽然深得军心,可金军官兵却因初次见识如此剧烈的爆炸而乱作一团,宋军趁势杀入,撒离喝只能弃城而走。
为了照顾张俊的贪欲,岳飞将夺城的任务让给了他(城里战利品多),而岳家军则轻装追击突围的金军,务求擒住撒离喝这个滑不留手的泥鳅,而王彦等战斗力较弱的各路义军则利用他们熟悉当地情况而且人数众多的优势,乘着大胜之势袭取沿途州县。
可是,太原城刚刚回到大宋手中还不到三天,不好的消息就接连传来,给本来士气如虹的宋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先是西夏二十万大军突然大举入侵刚刚回到大宋手中没多久的陕西,好在吴璘用兵谨慎,对此早有防备,没有太多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即使这样,留守陕西的三万多宋军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双方的兵力实在太悬殊了,而且宋军刚刚夺回陕西,人心未定,物资也是大问题。为此,吴璘命令李显忠立刻率军返回陕西驰援,其实主要还是考虑到他熟悉陕西的情况,毕竟吴璘已经离开陕西数年了。
而差不多与此同时,临安要求岳飞撤军的圣旨也发了过来,理由是金夏结盟,北伐已不可为。事实上,听到这一消息后,本来纷纷反正宣布投宋的河北与山东官吏立刻又叛回了金国,变脸之快令人叹为观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金国地方分权程度高有关,因此这些官吏等于是当地的土皇帝,个个有兵有权,只要他们最后站对了队,无论是大宋还是金国对他们都是以安抚为主。
眼见北伐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圣旨却要大家撤军,岳飞自然很想不通,他始终坚持不肯撤出河东。张俊本来就对岳飞争抢头功心存不满(注1),立刻给赵构打小报告说岳飞想要割据自立,若不是赵旉费尽力气为岳飞说好话,赵构恐怕就要信以为真了。但尽管如此,赵构依然没有改变撤军的决定,他下令张俊等诸路兵马先行撤回,这样岳家军成为孤军,就算想坚持下去也不可能了。
谁知岳飞认为金军主力已受重创,即使光靠他的神武后军也能守住河东,于是赵构又被他奏折中透出的自信所感染,同意其继续留在太原以巩固北伐的战果。不过,心里还是没底的赵构依然命令其他各支军队南撤,显示出他患得患失的心态。而赵旉这些日子忙着与他的部属们讨论着解决北方经济问题的良策,并没有余暇顾及这些事情,只要岳飞个人的安危没有问题,他就不会去管。
经过集思广益,赵旉好不容易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因为这些主意来源复杂,所以其中不乏天马行空的怪招。例如,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获得民夫进行黄河的治理,可以节省大把的金钱;在河南不留驻军,暂时让当地百姓自治,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而且因为两边都在大宋掌握之中,又有黄河的阻隔,现在的河南就像是一个许进不许出的大口袋,即使不留军队驻守,金军也绝对不敢先拿河南开刀;中原连遭战乱,如今地广人稀,很多土地都因无人耕种而抛荒,不如将其暂时辟做牧场,这样军队便可以集中保护有限的农田(牧场基本上是不需要保护的),可以大大减少驻军数量;大宋官吏腐败成风,不如搞搞“严打”,揪出一些蛀虫,既能平息民怨,也能补贴国库
最后,赵旉在虞允文的帮助下,将这些方法整理成一个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与父亲赵构进行了必要的交流。赵旉以为,目前金军实力仍存,而且燕云地区难以攻取,河北山东纵然攻下也很难守住,不如只占河东、陕西,空出河南,并时不时以水师威慑辽东,与金军对峙,而集中力量打击突然插一杠子的西夏人。与此同时,大宋应该稳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增强国力,为下次北伐和尽复旧土后治理黄河做好准备。
其中以强硬手段对付西夏是赵旉力排众议的结果,他的理由倒不全是因为西夏人时不时出来咬一口太恶心,也不是西夏没有金国强大,所以要先易后难。赵旉只是发现,大宋的外交实在太过失败,周边竟无一个盟友,而敌人倒是不少,这样下去怎么行?即使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也不过提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口号,更别说此时大宋的综合国力,远不能与二十一世纪初期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相比了。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而金国的敌人除了大宋,就只有草原上的蒙古人和西迁的契丹人了。其中蒙古人历史上与金国时战时和,此时他们与金国关系如何尚不得而知,现在的实力恐怕也极有限,未必能够借到多少力量,赵旉又不想“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再说以大宋目前的实力,要打下燕云地区与大漠邻接,实在是很不靠谱,所以这支力量暂不考虑。
而耶律大石西迁后建立的西辽就不同了,此时他们国势正盛,而耶律大石与金人之间仇深似海,他本人也是在汉文化的熏陶下长大,主观上完全有与大宋结盟的需求和可能。而且,从西夏人手中夺取河西地区虽然绝非易事,但怎么也比从金人手中夺取燕云地区容易得多,所以客观上完全有与西辽联系上的可能。另外,马扩当年多次出使辽国,曾与耶律大石有些来往,这点私交完全可以利用一下。而最重要的是,大宋手中还拥有耶律大石无法拒绝的筹码
由于这几年南宋对金战绩骄人,卫军尤为突出,其中光契丹和奚人俘虏就抓了两万多人。出于统战和人道的考虑,赵旉并没有将他们如女真俘虏那样送进白骨累累的淮南煤矿,只是让其自食其力,甚至还雇佣其中一些骑射过人的家伙担当卫军骑兵的教官。
不过赵旉心里很清楚,在“华夷之辨”重新抬头的宋代,要想将这些蕃兵收为己用绝非易事,统战工作的效果无非是削弱其面对卫军时的战意而已。而目前金军之中的蕃兵待遇尚可,契丹人中又没有什么才望兼备的领袖,指望他们自己起来造女真人的反也很不现实。所以这些俘虏继续留在大宋,不免有鸡肋之嫌
但这些战俘对于西辽的意义却全然不同,耶律大石当年以数百骑入大漠求助诸部,得兵万余,然后以此为基础在中亚打下了一片天地。其间虽然陆续有契丹人来投,但直到此时人数也不过数千而已,耶律大石虽然才能卓著,但本族兵马少到这种地步,就只能靠不断的胜利和权力平衡的把戏控制其他诸族,和走钢丝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可不像当年的班超一样,有强大的汉朝作为后盾。
注1:张俊习惯于将人往坏里想,岳飞让其进城是将战利品让给他,张俊却认为岳飞是想独吞擒获撒离喝的头功,这种人确实令人无话可说。不过之所以会这样,与两人此前关系就不太好也有很大关系,至少张俊对自己人是很不错的,这一点甚至要强过韩世忠。
第一百六十章 抗旨不遵在线阅读
第一百六十章 抗旨不遵
-
第一百六十章 抗旨不遵
赵旉听后也觉难办,但他坚持认为,如果此时撤军,不但北伐的成果付诸东流,而且还会损及朝廷的脸面,有伤将是之心。就算真要撤军,也得有个合适的借口。而且,虽说“没钱难倒英雄汉”,可不是还有另一句话,叫做“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吗?
赵构也不想前功尽弃,便决定再等半个月,因为寒冬将至,如果半个月后再不要求前线撤军,那就想撤都撤不了了
由于这多出的半个月时间,岳飞不负众望,终于在河东前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赵旉派过去的工兵协助下,围城宋军成功地炸塌了太原大片城墙,撒离喝虽然深得军心,可金军官兵却因初次见识如此剧烈的爆炸而乱作一团,宋军趁势杀入,撒离喝只能弃城而走。
为了照顾张俊的贪欲,岳飞将夺城的任务让给了他(城里战利品多),而岳家军则轻装追击突围的金军,务求擒住撒离喝这个滑不留手的泥鳅,而王彦等战斗力较弱的各路义军则利用他们熟悉当地情况而且人数众多的优势,乘着大胜之势袭取沿途州县。
可是,太原城刚刚回到大宋手中还不到三天,不好的消息就接连传来,给本来士气如虹的宋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先是西夏二十万大军突然大举入侵刚刚回到大宋手中没多久的陕西,好在吴璘用兵谨慎,对此早有防备,没有太多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即使这样,留守陕西的三万多宋军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双方的兵力实在太悬殊了,而且宋军刚刚夺回陕西,人心未定,物资也是大问题。为此,吴璘命令李显忠立刻率军返回陕西驰援,其实主要还是考虑到他熟悉陕西的情况,毕竟吴璘已经离开陕西数年了。
而差不多与此同时,临安要求岳飞撤军的圣旨也发了过来,理由是金夏结盟,北伐已不可为。事实上,听到这一消息后,本来纷纷反正宣布投宋的河北与山东官吏立刻又叛回了金国,变脸之快令人叹为观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金国地方分权程度高有关,因此这些官吏等于是当地的土皇帝,个个有兵有权,只要他们最后站对了队,无论是大宋还是金国对他们都是以安抚为主。
眼见北伐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圣旨却要大家撤军,岳飞自然很想不通,他始终坚持不肯撤出河东。张俊本来就对岳飞争抢头功心存不满(注1),立刻给赵构打小报告说岳飞想要割据自立,若不是赵旉费尽力气为岳飞说好话,赵构恐怕就要信以为真了。但尽管如此,赵构依然没有改变撤军的决定,他下令张俊等诸路兵马先行撤回,这样岳家军成为孤军,就算想坚持下去也不可能了。
谁知岳飞认为金军主力已受重创,即使光靠他的神武后军也能守住河东,于是赵构又被他奏折中透出的自信所感染,同意其继续留在太原以巩固北伐的战果。不过,心里还是没底的赵构依然命令其他各支军队南撤,显示出他患得患失的心态。而赵旉这些日子忙着与他的部属们讨论着解决北方经济问题的良策,并没有余暇顾及这些事情,只要岳飞个人的安危没有问题,他就不会去管。
经过集思广益,赵旉好不容易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因为这些主意来源复杂,所以其中不乏天马行空的怪招。例如,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获得民夫进行黄河的治理,可以节省大把的金钱;在河南不留驻军,暂时让当地百姓自治,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而且因为两边都在大宋掌握之中,又有黄河的阻隔,现在的河南就像是一个许进不许出的大口袋,即使不留军队驻守,金军也绝对不敢先拿河南开刀;中原连遭战乱,如今地广人稀,很多土地都因无人耕种而抛荒,不如将其暂时辟做牧场,这样军队便可以集中保护有限的农田(牧场基本上是不需要保护的),可以大大减少驻军数量;大宋官吏腐败成风,不如搞搞“严打”,揪出一些蛀虫,既能平息民怨,也能补贴国库
最后,赵旉在虞允文的帮助下,将这些方法整理成一个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与父亲赵构进行了必要的交流。赵旉以为,目前金军实力仍存,而且燕云地区难以攻取,河北山东纵然攻下也很难守住,不如只占河东、陕西,空出河南,并时不时以水师威慑辽东,与金军对峙,而集中力量打击突然插一杠子的西夏人。与此同时,大宋应该稳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增强国力,为下次北伐和尽复旧土后治理黄河做好准备。
其中以强硬手段对付西夏是赵旉力排众议的结果,他的理由倒不全是因为西夏人时不时出来咬一口太恶心,也不是西夏没有金国强大,所以要先易后难。赵旉只是发现,大宋的外交实在太过失败,周边竟无一个盟友,而敌人倒是不少,这样下去怎么行?即使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也不过提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口号,更别说此时大宋的综合国力,远不能与二十一世纪初期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相比了。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而金国的敌人除了大宋,就只有草原上的蒙古人和西迁的契丹人了。其中蒙古人历史上与金国时战时和,此时他们与金国关系如何尚不得而知,现在的实力恐怕也极有限,未必能够借到多少力量,赵旉又不想“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再说以大宋目前的实力,要打下燕云地区与大漠邻接,实在是很不靠谱,所以这支力量暂不考虑。
而耶律大石西迁后建立的西辽就不同了,此时他们国势正盛,而耶律大石与金人之间仇深似海,他本人也是在汉文化的熏陶下长大,主观上完全有与大宋结盟的需求和可能。而且,从西夏人手中夺取河西地区虽然绝非易事,但怎么也比从金人手中夺取燕云地区容易得多,所以客观上完全有与西辽联系上的可能。另外,马扩当年多次出使辽国,曾与耶律大石有些来往,这点私交完全可以利用一下。而最重要的是,大宋手中还拥有耶律大石无法拒绝的筹码
由于这几年南宋对金战绩骄人,卫军尤为突出,其中光契丹和奚人俘虏就抓了两万多人。出于统战和人道的考虑,赵旉并没有将他们如女真俘虏那样送进白骨累累的淮南煤矿,只是让其自食其力,甚至还雇佣其中一些骑射过人的家伙担当卫军骑兵的教官。
不过赵旉心里很清楚,在“华夷之辨”重新抬头的宋代,要想将这些蕃兵收为己用绝非易事,统战工作的效果无非是削弱其面对卫军时的战意而已。而目前金军之中的蕃兵待遇尚可,契丹人中又没有什么才望兼备的领袖,指望他们自己起来造女真人的反也很不现实。所以这些俘虏继续留在大宋,不免有鸡肋之嫌
但这些战俘对于西辽的意义却全然不同,耶律大石当年以数百骑入大漠求助诸部,得兵万余,然后以此为基础在中亚打下了一片天地。其间虽然陆续有契丹人来投,但直到此时人数也不过数千而已,耶律大石虽然才能卓著,但本族兵马少到这种地步,就只能靠不断的胜利和权力平衡的把戏控制其他诸族,和走钢丝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可不像当年的班超一样,有强大的汉朝作为后盾。
注1:张俊习惯于将人往坏里想,岳飞让其进城是将战利品让给他,张俊却认为岳飞是想独吞擒获撒离喝的头功,这种人确实令人无话可说。不过之所以会这样,与两人此前关系就不太好也有很大关系,至少张俊对自己人是很不错的,这一点甚至要强过韩世忠。
第一百六十章 抗旨不遵在线阅读
第一百六十章 抗旨不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