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 作者:允
分卷阅读348
商讨, 母亲既当着这么多人面说“朕以为然”, 多半是已和宰相们商量定了,才会露出这样的口风,且唐休璟身为西州都督,大老远上疏入京,还令母亲深以为然, 奏疏中一定已将包括以谁为将在内的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因此母亲今日来问我们,与其说是资诹, 不如说是栽培——而今之朝臣, 若略去各自的庶族、士族、勋贵、外戚、诸武宗室、诸李宗亲等细分不表,可粗略分为三类:亲李之大臣及诸李, 亲武之大臣及诸武,谁也不亲、只忠心于母亲,或者说, 只顺着母亲的意思爬的人。而眼下在御前的这些人,应当都被母亲视作了第三类,也是势力最弱的一类。母亲想要皇权稳固,便不可能只靠两派相斗,必然也要有紧紧依靠于她的势力,否则君令不行,无以制衡。而这些只能依附于母亲存在的御前近人便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婉儿和贺娄氏这样的天然与母亲便是同盟的女人——却不知我被母亲算在了哪里?
崔明德的意思,是想以我为诸李之首,然而我之本心,却又不愿完全被归在李氏之中。自三代以降,至我前世的共和国时代,母亲是唯一的一位名正言顺的女性国家元首。在她以前,没有人做成这件事,而在她之后,世人对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多,哪怕到了号称文明的新时代,社会风气依旧是鄙薄女性、尊崇男权的。有幸生而为母亲女儿的我,不想就这样被归入保守的李氏正统,虽然那一方是我的嫡亲父系。
我默默地抬头看了母亲一眼,看她意气风发、顾盼自如的模样,斟酌词句道:“以谁为将,干系兵权,儿不敢妄言,不过此既是长远谋略,则选将之事,不止在一人、一时。”
见母亲终于露出些感兴趣的模样,继续道:“唐都督既已上疏,陛下又意甚心许,眼下以谁为将,必然已有定论,因此儿的意思,不在眼前,而在以后。”
崔明德想必已猜到了我的第一重意思,嘴角不易察觉地撇了一下,可惜她一定想不到我接下来还要说什么:“此时能为总管领兵、出镇吐蕃之人,必是已在军中颇有威望、能独当一面者,其人年纪,少说也在四十以上,以行伍论,能再领十年、二十年的兵,已是不易,而十年二十年之后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于今至多三十岁。此时能为大将之人,必已卓有功勋,而十年、二十年之后能为大将者,此时则未必便可知晓。若再向后推,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又该是谁,就更难说了。”
母亲挑眉看我:“世事多变,三五十年后之事谁说得准?且朕问的不过是一事,你却扯到这些事上,未免文不对题。”
我笑道:“陛下要立万世基业,自然要做万世打算。且吐蕃自隋时便与中原为乱,于今已有百年,而今日本朝所赖以抗击吐蕃之策略,许多也承自彼日,因此儿以为今日所商讨虽是眼下,然倘若能以此时之先例,为后世万世之法,则庶几不辜负陛下改元革新、创业大周之心。”
母亲盯着我看:“接着说。”
我道:“行军打仗,虽有天分之说,然而历来也自有兵书军法之学,惜乎古来文章圣贤皆有其徒,开宗立派、述圣传道,兵书阵法之学,却依旧是各自体悟,未成宗派,倘若能仿文章诗词等学,于国子监中单立一学,为军学,学生皆如治经般习兵法、兵书,考校中式,则如儒生一般,授以军职,外放历练,朝廷查其优劣功过,优异者则更加意委培,莠劣者则予以罢斥,再按年纪分等收用,未来十年、三十、五十年之将帅皆有储备,则一旦国家有事,何愁无人可用?”
我所说的当然是理想状态,空以书本考察是不可能百分百培育出将领的,正如国子监中的人也未必就能个个都能成宰相一样,重点在于,专设军校培养人才,一则可给更多人机会,令学问不再为一家、一人所垄断,二则可促进理论交流,免得打仗等事,还只靠个人摸索,而无系统,三则是示天下重武之意。
方今文武尚不分家,打仗打得好,也能入朝为相,不像后世的几个朝代那样重文轻武,我不知这风气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然而若是能设一规范,早早地将“军事”这件事列为一项学问,说不定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风气。
我觉得母亲会同意我的想法,不单是因她登基后开设了武举,也不单是因设军校能增强她的权威、扶植效忠于她的将领,更因她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身为皇帝,天然地便能在青史留名,可留下的到底是怎样的名声却个个不同。母亲虽改元易代,形同开国之君,偏偏是以女主临朝,不但天然地便有些难以言说的劣势,后世之继承还是个老大难题。也正因此,我相信母亲比之男人,更愿意有些为后世所仿效的创举。
母亲坐直了身子,定定地看我:“你一向有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嘴上说得倒是新颖,真要去做,却还要列一条陈,细细呈奏,才知可不可行。”
我听这意思便知母亲已是意动,躬身道:“儿回去就上疏。”
母亲嗯了一声,半晌才道:“写一策论即可,不必特地上奏疏。”又看其他人:“唐休璟所奏之事,你们怎么看?”
贺娄氏道:“妾以为陛下圣明聪断,唐都督久历边陲,二位都以为此事可,便该是可。”
母亲轻轻点头,听婉儿道“它事妾或有进言,此事妾却未有深知,不敢妄议,敢请陛下宽限时候,容妾细想”,也以目光默许,目光一转,看向阿青,阿青倒也干脆:“妾听陛下的,无论此事好与不好,只要陛下说可,妾也就以为可。”
这三人的意思其实与高延福相去不远,只是各自叙述,却比他那□□的马屁听得顺耳多了,母亲面露微笑,最后看向崔明德,这小娘自我说话时便开始蹙眉思索,到现在眉头也没松开,被母亲看着,竟也没反应过来,还是贺娄氏推了她一下,方抬头向母亲道:“去岁独孤绍上疏言事,内中有边贸等项,妾自当时以后,颇有留心,方才公主又说,两国交战,打的是国力,而非简单的两军相争,妾亦深以为然,因此有些浅薄的想头,愿献一疏,试为陛下言之。”
母亲见我们的态度都非常之端正,微微颔首:“一时半会,的确是难为你们,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各呈一论,为朕言之——此系禁中事,不必言之外朝。”
作者有话要说: 高延福:别的也就算了,连拍马屁竞争都这么激烈,心塞塞。
那啥,作者菌要回老家过年,依旧是没有网,所以今天一更,明天一更,然后1.25-2.2之间就要停更,2.3、2.4、2.5三天双更,其后正常日更。
第303章 喝汤
自御前退出后我便一路向阿欢那里去,
分卷阅读348
-
分卷阅读348
商讨, 母亲既当着这么多人面说“朕以为然”, 多半是已和宰相们商量定了,才会露出这样的口风,且唐休璟身为西州都督,大老远上疏入京,还令母亲深以为然, 奏疏中一定已将包括以谁为将在内的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因此母亲今日来问我们,与其说是资诹, 不如说是栽培——而今之朝臣, 若略去各自的庶族、士族、勋贵、外戚、诸武宗室、诸李宗亲等细分不表,可粗略分为三类:亲李之大臣及诸李, 亲武之大臣及诸武,谁也不亲、只忠心于母亲,或者说, 只顺着母亲的意思爬的人。而眼下在御前的这些人,应当都被母亲视作了第三类,也是势力最弱的一类。母亲想要皇权稳固,便不可能只靠两派相斗,必然也要有紧紧依靠于她的势力,否则君令不行,无以制衡。而这些只能依附于母亲存在的御前近人便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婉儿和贺娄氏这样的天然与母亲便是同盟的女人——却不知我被母亲算在了哪里?
崔明德的意思,是想以我为诸李之首,然而我之本心,却又不愿完全被归在李氏之中。自三代以降,至我前世的共和国时代,母亲是唯一的一位名正言顺的女性国家元首。在她以前,没有人做成这件事,而在她之后,世人对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多,哪怕到了号称文明的新时代,社会风气依旧是鄙薄女性、尊崇男权的。有幸生而为母亲女儿的我,不想就这样被归入保守的李氏正统,虽然那一方是我的嫡亲父系。
我默默地抬头看了母亲一眼,看她意气风发、顾盼自如的模样,斟酌词句道:“以谁为将,干系兵权,儿不敢妄言,不过此既是长远谋略,则选将之事,不止在一人、一时。”
见母亲终于露出些感兴趣的模样,继续道:“唐都督既已上疏,陛下又意甚心许,眼下以谁为将,必然已有定论,因此儿的意思,不在眼前,而在以后。”
崔明德想必已猜到了我的第一重意思,嘴角不易察觉地撇了一下,可惜她一定想不到我接下来还要说什么:“此时能为总管领兵、出镇吐蕃之人,必是已在军中颇有威望、能独当一面者,其人年纪,少说也在四十以上,以行伍论,能再领十年、二十年的兵,已是不易,而十年二十年之后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于今至多三十岁。此时能为大将之人,必已卓有功勋,而十年、二十年之后能为大将者,此时则未必便可知晓。若再向后推,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又该是谁,就更难说了。”
母亲挑眉看我:“世事多变,三五十年后之事谁说得准?且朕问的不过是一事,你却扯到这些事上,未免文不对题。”
我笑道:“陛下要立万世基业,自然要做万世打算。且吐蕃自隋时便与中原为乱,于今已有百年,而今日本朝所赖以抗击吐蕃之策略,许多也承自彼日,因此儿以为今日所商讨虽是眼下,然倘若能以此时之先例,为后世万世之法,则庶几不辜负陛下改元革新、创业大周之心。”
母亲盯着我看:“接着说。”
我道:“行军打仗,虽有天分之说,然而历来也自有兵书军法之学,惜乎古来文章圣贤皆有其徒,开宗立派、述圣传道,兵书阵法之学,却依旧是各自体悟,未成宗派,倘若能仿文章诗词等学,于国子监中单立一学,为军学,学生皆如治经般习兵法、兵书,考校中式,则如儒生一般,授以军职,外放历练,朝廷查其优劣功过,优异者则更加意委培,莠劣者则予以罢斥,再按年纪分等收用,未来十年、三十、五十年之将帅皆有储备,则一旦国家有事,何愁无人可用?”
我所说的当然是理想状态,空以书本考察是不可能百分百培育出将领的,正如国子监中的人也未必就能个个都能成宰相一样,重点在于,专设军校培养人才,一则可给更多人机会,令学问不再为一家、一人所垄断,二则可促进理论交流,免得打仗等事,还只靠个人摸索,而无系统,三则是示天下重武之意。
方今文武尚不分家,打仗打得好,也能入朝为相,不像后世的几个朝代那样重文轻武,我不知这风气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然而若是能设一规范,早早地将“军事”这件事列为一项学问,说不定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风气。
我觉得母亲会同意我的想法,不单是因她登基后开设了武举,也不单是因设军校能增强她的权威、扶植效忠于她的将领,更因她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身为皇帝,天然地便能在青史留名,可留下的到底是怎样的名声却个个不同。母亲虽改元易代,形同开国之君,偏偏是以女主临朝,不但天然地便有些难以言说的劣势,后世之继承还是个老大难题。也正因此,我相信母亲比之男人,更愿意有些为后世所仿效的创举。
母亲坐直了身子,定定地看我:“你一向有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嘴上说得倒是新颖,真要去做,却还要列一条陈,细细呈奏,才知可不可行。”
我听这意思便知母亲已是意动,躬身道:“儿回去就上疏。”
母亲嗯了一声,半晌才道:“写一策论即可,不必特地上奏疏。”又看其他人:“唐休璟所奏之事,你们怎么看?”
贺娄氏道:“妾以为陛下圣明聪断,唐都督久历边陲,二位都以为此事可,便该是可。”
母亲轻轻点头,听婉儿道“它事妾或有进言,此事妾却未有深知,不敢妄议,敢请陛下宽限时候,容妾细想”,也以目光默许,目光一转,看向阿青,阿青倒也干脆:“妾听陛下的,无论此事好与不好,只要陛下说可,妾也就以为可。”
这三人的意思其实与高延福相去不远,只是各自叙述,却比他那□□的马屁听得顺耳多了,母亲面露微笑,最后看向崔明德,这小娘自我说话时便开始蹙眉思索,到现在眉头也没松开,被母亲看着,竟也没反应过来,还是贺娄氏推了她一下,方抬头向母亲道:“去岁独孤绍上疏言事,内中有边贸等项,妾自当时以后,颇有留心,方才公主又说,两国交战,打的是国力,而非简单的两军相争,妾亦深以为然,因此有些浅薄的想头,愿献一疏,试为陛下言之。”
母亲见我们的态度都非常之端正,微微颔首:“一时半会,的确是难为你们,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各呈一论,为朕言之——此系禁中事,不必言之外朝。”
作者有话要说: 高延福:别的也就算了,连拍马屁竞争都这么激烈,心塞塞。
那啥,作者菌要回老家过年,依旧是没有网,所以今天一更,明天一更,然后1.25-2.2之间就要停更,2.3、2.4、2.5三天双更,其后正常日更。
第303章 喝汤
自御前退出后我便一路向阿欢那里去,
分卷阅读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