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 作者:戒念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
<!--go-->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
“这家伙简直就是我的幸运星啊!”谭延闿心中高兴的想到,在湖南的时候这家伙报名就是一个解元,现在京师考会试,也是这家伙报喜,还是第一名会元,难道赵恒君这家伙就是传说中的喜多郎?!
一会因为赵恒君一路的吆喝,谭延闿府邸上下的人们都聚拢过来向谭延闿道喜,原本早已睡下的谭钟麟因为确定了儿子中试的消息而起来——普通名次也就罢了,这一次谭延闿中的是会元,这可非同一般,湖南二百多年没有出过会元,为此湖南商人在京师的湖湘会馆存下了一笔巨款,只要那个湖南人考中会元,便可以凭着会元的名头到会馆直接领取。
湖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荟萃,但是它因为地形的缘故,虽然湖南不像山西地贫或是绍兴地少那样,形成著名的晋商和绍兴师爷团体,不过很多湖南人都外出谋生,经商的没有山西人那样名气大,但湘商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存在湖湘会馆的那笔奖励会元的巨款,谭延闿早就听老头子说过,在老头子考进士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时间这么长,前后几代湘商都捐过银子,累积到今天恐怕也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了。
“好了好了!现在我还是不是进士呢,等过了复试的关口,大家再道贺也不晚,现在子时都快过了,大家还是早些休息吧!”谭延闿将闹闹哄哄的人们赶回去之后,便摇摇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在这个时代接触的东西越多,科考时间越长,也就越明白这一家科考中举远非这么简单。这绝对是通往财富和名望的通天梯,无论在湖南的乡试还是顺天贡院的会试考场上,他都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考生。不过在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问题上,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八股文可不是谁想写就可以写得了的,这里面涉及的唐诗、宋词、元曲甚至还有汉赋中的许多元素,写一手漂亮的八股文绝非是你有思想便可以写得出来。
谭钟麟虽然高兴儿子考上了会元,但是这么大岁数的他对什么都看开了,也就是笑笑了事,顺便还嘱咐了方榕卿,谭府上下全部仆役都要打赏,饭菜改善也让大家高兴一番,随后便回去休息了。
而谭延闿则对方榕卿笑着说道:“满意了吧?会元夫人?我们湖南人在清朝还没有出过会元哩,你可是首席会元夫人!”
方榕卿笑着推了他一把说道:“早些休息吧,等明天早上肯定少不了上门讨喜的人,再说过几天还要复试呢!”
经过会试和复试中试的生员,还不能够称为进士,只有通过了殿试才算真正的进士及第。而殿试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殿试取中的生员又称“天子门生”。谭延闿参加的这次会试一共取士有三百一十名之多,但是还要经过复试和殿试的搏杀,中间少不得还要淘汰一批人,剩下来的这些命运的宠儿才有资格称为进士,算是走完科举之路,完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漫长之路。
几天后复试,谭延闿也用不着受九天泡在贡院考房中那份苦罪,直接当天交卷即可,三天后发榜,他有事连战连捷称为复试的一等第一名——此时所有的人都相信,大清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状元,第三个三元及第就要诞生了!
不管这个传言是真是假,谭延闿乡试轮元、会试又是轮元,这两战两捷加上复试第一,这次状元的角逐论呼声还没有比他更强的。恭王奕訢也是抽空召见了他一次,名义上谭延闿还挂着军机章京的官衔,而谭钟麟是他的多年老友,谭延闿算得上是他的子侄辈,除了赠送一些极为珍贵之物之外,还是为了俄国即将联合其他列强向日本施压的事情。
谭钟麟的那份奏折分别送上了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份奏折由于出自新任北洋大臣,所以慈禧太后专门御批了这份奏折,并且指使相关衙门按照御批来办理。恭亲王奕訢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后,同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接触,并且表示若是俄国能够联合其他列强国家对日本施压,迫使其在朝鲜无法驻军或是做出一定的让步,清政府将会继续保证李鸿章曾经做出的承诺——在朝鲜给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一个出海口,并且以租界的形式出让九十九年,还会应允西伯利亚大铁路有限度的经过中国与朝鲜的边境……
七天后,新贡士们已经在礼部堂官和读卷官的带领下,鱼贯进入太和殿,而谭延闿则走在了最后一个——殿试将会是新贡士们最后一场角逐,为了准备这场考试,家住得远的或是来京寄宿比较远的,在得知已经会试取士之后,便立刻搬家在朝门左右附近找房子。谭家在京的住址就在宣武门外南横街的胡同中,距离天街只有半步之遥,他是懒得再为这场考试再搬家的,等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最后几名了。
太和殿为皇朝正殿,朝廷每一次的大典与庆贺毫无例外的都会在太和殿举行,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殿试,同样也是在太和殿中举行。
说起来这殿试试题随着国家的命运也是在不断的演变,以前没有列强威胁之前,殿试的策问不过是崇学、吏治、民生、靖边等大而空泛的题目。随着鸦片战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国门之后,这殿试策问中的试题也开始慢慢的走向实际——“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说实在的,在谭延闿看来就这些试题放在百年以后也是极为有水准的题目,当然殿试的试卷上还有几道其他的题目,不过就这两道题目来看,谭延闿估计可能会难死一大帮人——这些皓首穷经的贡生们读了一辈子的四书五经,哪里懂得什么外交啊?当然也有很厉害的人物——杨锐,谭延闿在军机处曾经有过几次交往的杨锐在他心中就是非常厉害的家伙了,而且还是张之洞通过前军机大臣张之万进入军机处办事,他的水平在谭延闿看来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在谭延闿拿到题目后,心中计较了一番后便下笔开始答卷——这一次他可不是用那饱满的颜体楷书来答卷,别看光绪皇帝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正襟危坐,但是这卷子出状元可没他什么事情的,最终谁是状元这都要看老太太的对谁来点头了。慈禧太后见过谭延闿,这是他在这群贡生中最大的优势,现在也不是戊戌变法谭嗣同现在还没有冒头,老太太对姓谭的人还没有什么恶感,剩下来的就看字体了,他这次可是用的就是仿慈禧的细笔书法来答卷。
面对最后一场考试,谭延闿也是精神亢奋——这将是他在科举考场上的最后一战,先前的解元、会元他都拿到手了,他也不奢望能够弄到状元,但是进士是绝对不能跑的,否则还要等上三年,搞不好碰上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将科举考试给停了,虽然后面还有机会,但是还要受这么多年的煎熬,那他是绝对不甘心的。在拿到题目后,谭延闿觉得笔下有如神助,两三千言的策论几乎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答完卷后仔细审视了一番试卷后,没有什么犯忌讳和错字之类的错误,他便起身交卷——当他交卷的时候,在场的所有考生都朝他看了过来,这家伙在科考场上是每一次都第一个交卷,别人还没有落笔呢,人家就交卷了,这实力差别会有这么大么?!
转天紫禁城西暖阁,今天慈禧太后的心情格外的好,这一天不用总管太监李莲英催请,就自己起身了,而且最为宠爱的荣寿公主也一大早就来到西暖阁中请安——恭亲王奕訢对于谭延闿还是非常重视的,将近半年来,这个年轻人在他身边真是帮了大忙,有很多自己不便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像重新起复刘铭传和外连张之洞主和,这些事情都是谭延闿出面搞定的,现在谭延闿将会面临最重要的殿试,所以便事先安排好女儿进宫请安的机会,在慈禧太后耳旁吹一吹风。
在咸丰皇帝时代的时候,殿试钦点“三鼎甲”这种事情绝对是皇帝要亲力亲为的,而且即便是皇帝亲办此事,主考官各自推选的卷子加起来有十份,这十份卷子都弥封好的,皇帝也不知道是谁对谁的卷子,只有在御笔钦点之后,由大考官拆开弥封这才知道谁是状元。后来这一规矩随着慈禧的强势崛起也就被打破了,以前慈安太后在的时候,这项工作还是由皇帝来完成,但是两宫太后必须过眼才可以,现在有谁能够比慈禧更有权威?等到了这个时候,卷子摆在慈禧面前考生姓名籍贯都是拆开的,就看哪个人更和老佛爷的心意了。
慈禧太后将十份卷子摆在眼前,最显眼的第一份卷子所用的书法居然和她的一样,如果不仔细看,就连慈禧太后本人还以为是自己答的卷子,这让慈禧太后大吃一惊,拿起来一看,卷子原本弥封的地方写着湖南茶陵谭延闿。看到这个名字,慈禧太后就笑了,主考官裕德也是察言观色,连忙上前说道:“这第一份卷子是我们四考官都觉得最满意的一份,卷子答得气势雄浑,一气呵成,不仅文章做的漂亮,对于试题的回答策论也是对朝廷不无补益……”
慈禧太后笑了笑说道:“这个少年哀家也曾在这西暖阁中见过,当时这里跪了一地的一二品大臣,可是谁也没有这个少年看得清楚!历代读卷官都是重书法轻策问,因为这文字写得好不好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而策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就很难说了。若是读卷大臣是庸常之辈,更是多以书法论高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惯例。当年的张之洞就是差点错过去,好在……”
慈禧太后提拔张之洞,这在张之洞显达之后便被人广为所知,平心而论慈禧太后这辈子提拔的官员十个里面有九个半是酒囊饭袋,不过在张之洞的问题上却是难能可贵的对了一次,而张之洞在京做翰林之时“四谏”、“六君子”、“十朋”之时,也唯有张之洞最后做了疆臣,其他人都随着慈禧太后铁腕打击清流之下要么灰飞烟灭,要么是心灰意冷。
慈禧太后仿佛自嘲的笑了笑,啪的一声将试卷放在案几上,荣寿公主眼明手快,便将已经点了朱砂的毛笔放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便用这支朱笔在谭延闿的名字下面点了一点笑着说道:“今科所取,甚和哀家心意,裕德?!”
“臣在!”裕德向前走上一步跪下,双手从荣寿公主手中拿过点了朱批的试卷。
慈禧太后高声宣布:“第一甲第一名,湖南茶陵谭延闿!”
张百熙上前跪下说道:“恭喜圣母皇太后,湖南茶陵谭延闿乃光绪十九年解元,会试又再次轮元,今科殿试轮元,乃是三元及第。谭延闿还补足了湖南自我大清立国以来二百多年湖南无会元的缺憾,恰逢乙末会试乃应圣母皇太后万寿寿辰而开,实乃圣母皇太后祥瑞,乃我大清之幸!”
张百熙跪在那里说得非常激动,到最后竟然会哭出来,泣不成声。这也是难怪张百熙会如此激动,以湖南文风之鼎盛,二百多年居然没有出过一个会元,就是在江浙两省垄断状元的情况下,湖南还有两个状元呢,这会元却是一个没有,现在谭延闿补齐了湖南人这个巨大的缺憾,身为同乡他是极为激动的。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去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以至签订了三千五百万两赔款的条约,这让中国举国上下都是愤慨不已,朝廷的威信也是降低到了低谷,民间对慈禧太后过寿用黄海换来了一个昆明湖十分不满。今科谭延闿连中三元,自乾隆、嘉庆年间两次连中三元后,就再也没有过,这对于清政府来说却是是一剂非常有力的强心针。
翁同龢在知道西暖阁中那位老太太居然将“三鼎甲”的权力给弄去了之后,也是不禁苦笑的摇摇头——最近西边那位越来越彰显她的存在了,就连轮才大典这种只有皇帝钦点的事情,都由她来代劳了。不过当翁同龢得知谭延闿被慈禧太后点为状元后,倒是没有多少吃惊,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先不论卷子如何,就是出于政治需要,尽管谭家和自己有些不对头,但他也会建议光绪皇帝能够点谭延闿为状元,以连中三元的盛事来遮掩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不过当翁同龢拿到谭延闿的卷子之后,他的脸色变了——谭延闿殿试卷子上的笔迹几乎和西边那位如出一辙,他的字迹翁同龢是非常清楚的,四年前翁同龢还专门指点过谭延闿书法,两人写的同样都是很少有人问津的颜体书法,而今……
“谭氏父子这次算是什么?!难道都投靠太后了么?!”翁同龢心中有些愤恨,同样是读书人过来的他明白,一手笔体想要改变会有多苦难,古往今来不乏一些天才人物深得书法精髓,可以写两三种字体,但是最出名的只能有一种,再天才的人物也不可能练出两手风格迥异不同的书法来,谭延闿莫非是舍了颜体了么?!
“不错!不错!”光绪皇帝在看到谭延闿这份殿试试卷之后,却是出口赞扬——殿试上的策论有两道是非常砌合实际的,关乎外交和他心中早就若有所思的变法内容。这篇策论写得极其有气势,而且也是颇让人发人深省,光绪皇帝倒是颇为欣赏。
当谭延闿在太和殿一大群新科进士们跪在一起得知已经是状元的时候,他的脑袋都成了一片空白。当状元郎谭延闿身着大红状元袍,头戴三枝九叶金花,跨马游街之时,他才明白什么是九城轰动,万人空巷,当午门钟鼓齐鸣的时候,跨立在马上的谭延闿甚至感觉到整个九州大地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的名字就像风一样被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快便传遍了天下。
这是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三,三年一科的乙末会试终于在谭延闿的满腹得意之下,结束了。
祖国万岁!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在线阅读
<!--t;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
-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
<!--go-->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
“这家伙简直就是我的幸运星啊!”谭延闿心中高兴的想到,在湖南的时候这家伙报名就是一个解元,现在京师考会试,也是这家伙报喜,还是第一名会元,难道赵恒君这家伙就是传说中的喜多郎?!
一会因为赵恒君一路的吆喝,谭延闿府邸上下的人们都聚拢过来向谭延闿道喜,原本早已睡下的谭钟麟因为确定了儿子中试的消息而起来——普通名次也就罢了,这一次谭延闿中的是会元,这可非同一般,湖南二百多年没有出过会元,为此湖南商人在京师的湖湘会馆存下了一笔巨款,只要那个湖南人考中会元,便可以凭着会元的名头到会馆直接领取。
湖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荟萃,但是它因为地形的缘故,虽然湖南不像山西地贫或是绍兴地少那样,形成著名的晋商和绍兴师爷团体,不过很多湖南人都外出谋生,经商的没有山西人那样名气大,但湘商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存在湖湘会馆的那笔奖励会元的巨款,谭延闿早就听老头子说过,在老头子考进士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时间这么长,前后几代湘商都捐过银子,累积到今天恐怕也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了。
“好了好了!现在我还是不是进士呢,等过了复试的关口,大家再道贺也不晚,现在子时都快过了,大家还是早些休息吧!”谭延闿将闹闹哄哄的人们赶回去之后,便摇摇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在这个时代接触的东西越多,科考时间越长,也就越明白这一家科考中举远非这么简单。这绝对是通往财富和名望的通天梯,无论在湖南的乡试还是顺天贡院的会试考场上,他都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考生。不过在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问题上,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八股文可不是谁想写就可以写得了的,这里面涉及的唐诗、宋词、元曲甚至还有汉赋中的许多元素,写一手漂亮的八股文绝非是你有思想便可以写得出来。
谭钟麟虽然高兴儿子考上了会元,但是这么大岁数的他对什么都看开了,也就是笑笑了事,顺便还嘱咐了方榕卿,谭府上下全部仆役都要打赏,饭菜改善也让大家高兴一番,随后便回去休息了。
而谭延闿则对方榕卿笑着说道:“满意了吧?会元夫人?我们湖南人在清朝还没有出过会元哩,你可是首席会元夫人!”
方榕卿笑着推了他一把说道:“早些休息吧,等明天早上肯定少不了上门讨喜的人,再说过几天还要复试呢!”
经过会试和复试中试的生员,还不能够称为进士,只有通过了殿试才算真正的进士及第。而殿试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殿试取中的生员又称“天子门生”。谭延闿参加的这次会试一共取士有三百一十名之多,但是还要经过复试和殿试的搏杀,中间少不得还要淘汰一批人,剩下来的这些命运的宠儿才有资格称为进士,算是走完科举之路,完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漫长之路。
几天后复试,谭延闿也用不着受九天泡在贡院考房中那份苦罪,直接当天交卷即可,三天后发榜,他有事连战连捷称为复试的一等第一名——此时所有的人都相信,大清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状元,第三个三元及第就要诞生了!
不管这个传言是真是假,谭延闿乡试轮元、会试又是轮元,这两战两捷加上复试第一,这次状元的角逐论呼声还没有比他更强的。恭王奕訢也是抽空召见了他一次,名义上谭延闿还挂着军机章京的官衔,而谭钟麟是他的多年老友,谭延闿算得上是他的子侄辈,除了赠送一些极为珍贵之物之外,还是为了俄国即将联合其他列强向日本施压的事情。
谭钟麟的那份奏折分别送上了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份奏折由于出自新任北洋大臣,所以慈禧太后专门御批了这份奏折,并且指使相关衙门按照御批来办理。恭亲王奕訢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后,同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接触,并且表示若是俄国能够联合其他列强国家对日本施压,迫使其在朝鲜无法驻军或是做出一定的让步,清政府将会继续保证李鸿章曾经做出的承诺——在朝鲜给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一个出海口,并且以租界的形式出让九十九年,还会应允西伯利亚大铁路有限度的经过中国与朝鲜的边境……
七天后,新贡士们已经在礼部堂官和读卷官的带领下,鱼贯进入太和殿,而谭延闿则走在了最后一个——殿试将会是新贡士们最后一场角逐,为了准备这场考试,家住得远的或是来京寄宿比较远的,在得知已经会试取士之后,便立刻搬家在朝门左右附近找房子。谭家在京的住址就在宣武门外南横街的胡同中,距离天街只有半步之遥,他是懒得再为这场考试再搬家的,等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最后几名了。
太和殿为皇朝正殿,朝廷每一次的大典与庆贺毫无例外的都会在太和殿举行,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殿试,同样也是在太和殿中举行。
说起来这殿试试题随着国家的命运也是在不断的演变,以前没有列强威胁之前,殿试的策问不过是崇学、吏治、民生、靖边等大而空泛的题目。随着鸦片战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国门之后,这殿试策问中的试题也开始慢慢的走向实际——“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说实在的,在谭延闿看来就这些试题放在百年以后也是极为有水准的题目,当然殿试的试卷上还有几道其他的题目,不过就这两道题目来看,谭延闿估计可能会难死一大帮人——这些皓首穷经的贡生们读了一辈子的四书五经,哪里懂得什么外交啊?当然也有很厉害的人物——杨锐,谭延闿在军机处曾经有过几次交往的杨锐在他心中就是非常厉害的家伙了,而且还是张之洞通过前军机大臣张之万进入军机处办事,他的水平在谭延闿看来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在谭延闿拿到题目后,心中计较了一番后便下笔开始答卷——这一次他可不是用那饱满的颜体楷书来答卷,别看光绪皇帝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正襟危坐,但是这卷子出状元可没他什么事情的,最终谁是状元这都要看老太太的对谁来点头了。慈禧太后见过谭延闿,这是他在这群贡生中最大的优势,现在也不是戊戌变法谭嗣同现在还没有冒头,老太太对姓谭的人还没有什么恶感,剩下来的就看字体了,他这次可是用的就是仿慈禧的细笔书法来答卷。
面对最后一场考试,谭延闿也是精神亢奋——这将是他在科举考场上的最后一战,先前的解元、会元他都拿到手了,他也不奢望能够弄到状元,但是进士是绝对不能跑的,否则还要等上三年,搞不好碰上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将科举考试给停了,虽然后面还有机会,但是还要受这么多年的煎熬,那他是绝对不甘心的。在拿到题目后,谭延闿觉得笔下有如神助,两三千言的策论几乎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答完卷后仔细审视了一番试卷后,没有什么犯忌讳和错字之类的错误,他便起身交卷——当他交卷的时候,在场的所有考生都朝他看了过来,这家伙在科考场上是每一次都第一个交卷,别人还没有落笔呢,人家就交卷了,这实力差别会有这么大么?!
转天紫禁城西暖阁,今天慈禧太后的心情格外的好,这一天不用总管太监李莲英催请,就自己起身了,而且最为宠爱的荣寿公主也一大早就来到西暖阁中请安——恭亲王奕訢对于谭延闿还是非常重视的,将近半年来,这个年轻人在他身边真是帮了大忙,有很多自己不便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像重新起复刘铭传和外连张之洞主和,这些事情都是谭延闿出面搞定的,现在谭延闿将会面临最重要的殿试,所以便事先安排好女儿进宫请安的机会,在慈禧太后耳旁吹一吹风。
在咸丰皇帝时代的时候,殿试钦点“三鼎甲”这种事情绝对是皇帝要亲力亲为的,而且即便是皇帝亲办此事,主考官各自推选的卷子加起来有十份,这十份卷子都弥封好的,皇帝也不知道是谁对谁的卷子,只有在御笔钦点之后,由大考官拆开弥封这才知道谁是状元。后来这一规矩随着慈禧的强势崛起也就被打破了,以前慈安太后在的时候,这项工作还是由皇帝来完成,但是两宫太后必须过眼才可以,现在有谁能够比慈禧更有权威?等到了这个时候,卷子摆在慈禧面前考生姓名籍贯都是拆开的,就看哪个人更和老佛爷的心意了。
慈禧太后将十份卷子摆在眼前,最显眼的第一份卷子所用的书法居然和她的一样,如果不仔细看,就连慈禧太后本人还以为是自己答的卷子,这让慈禧太后大吃一惊,拿起来一看,卷子原本弥封的地方写着湖南茶陵谭延闿。看到这个名字,慈禧太后就笑了,主考官裕德也是察言观色,连忙上前说道:“这第一份卷子是我们四考官都觉得最满意的一份,卷子答得气势雄浑,一气呵成,不仅文章做的漂亮,对于试题的回答策论也是对朝廷不无补益……”
慈禧太后笑了笑说道:“这个少年哀家也曾在这西暖阁中见过,当时这里跪了一地的一二品大臣,可是谁也没有这个少年看得清楚!历代读卷官都是重书法轻策问,因为这文字写得好不好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而策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就很难说了。若是读卷大臣是庸常之辈,更是多以书法论高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惯例。当年的张之洞就是差点错过去,好在……”
慈禧太后提拔张之洞,这在张之洞显达之后便被人广为所知,平心而论慈禧太后这辈子提拔的官员十个里面有九个半是酒囊饭袋,不过在张之洞的问题上却是难能可贵的对了一次,而张之洞在京做翰林之时“四谏”、“六君子”、“十朋”之时,也唯有张之洞最后做了疆臣,其他人都随着慈禧太后铁腕打击清流之下要么灰飞烟灭,要么是心灰意冷。
慈禧太后仿佛自嘲的笑了笑,啪的一声将试卷放在案几上,荣寿公主眼明手快,便将已经点了朱砂的毛笔放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便用这支朱笔在谭延闿的名字下面点了一点笑着说道:“今科所取,甚和哀家心意,裕德?!”
“臣在!”裕德向前走上一步跪下,双手从荣寿公主手中拿过点了朱批的试卷。
慈禧太后高声宣布:“第一甲第一名,湖南茶陵谭延闿!”
张百熙上前跪下说道:“恭喜圣母皇太后,湖南茶陵谭延闿乃光绪十九年解元,会试又再次轮元,今科殿试轮元,乃是三元及第。谭延闿还补足了湖南自我大清立国以来二百多年湖南无会元的缺憾,恰逢乙末会试乃应圣母皇太后万寿寿辰而开,实乃圣母皇太后祥瑞,乃我大清之幸!”
张百熙跪在那里说得非常激动,到最后竟然会哭出来,泣不成声。这也是难怪张百熙会如此激动,以湖南文风之鼎盛,二百多年居然没有出过一个会元,就是在江浙两省垄断状元的情况下,湖南还有两个状元呢,这会元却是一个没有,现在谭延闿补齐了湖南人这个巨大的缺憾,身为同乡他是极为激动的。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去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以至签订了三千五百万两赔款的条约,这让中国举国上下都是愤慨不已,朝廷的威信也是降低到了低谷,民间对慈禧太后过寿用黄海换来了一个昆明湖十分不满。今科谭延闿连中三元,自乾隆、嘉庆年间两次连中三元后,就再也没有过,这对于清政府来说却是是一剂非常有力的强心针。
翁同龢在知道西暖阁中那位老太太居然将“三鼎甲”的权力给弄去了之后,也是不禁苦笑的摇摇头——最近西边那位越来越彰显她的存在了,就连轮才大典这种只有皇帝钦点的事情,都由她来代劳了。不过当翁同龢得知谭延闿被慈禧太后点为状元后,倒是没有多少吃惊,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先不论卷子如何,就是出于政治需要,尽管谭家和自己有些不对头,但他也会建议光绪皇帝能够点谭延闿为状元,以连中三元的盛事来遮掩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不过当翁同龢拿到谭延闿的卷子之后,他的脸色变了——谭延闿殿试卷子上的笔迹几乎和西边那位如出一辙,他的字迹翁同龢是非常清楚的,四年前翁同龢还专门指点过谭延闿书法,两人写的同样都是很少有人问津的颜体书法,而今……
“谭氏父子这次算是什么?!难道都投靠太后了么?!”翁同龢心中有些愤恨,同样是读书人过来的他明白,一手笔体想要改变会有多苦难,古往今来不乏一些天才人物深得书法精髓,可以写两三种字体,但是最出名的只能有一种,再天才的人物也不可能练出两手风格迥异不同的书法来,谭延闿莫非是舍了颜体了么?!
“不错!不错!”光绪皇帝在看到谭延闿这份殿试试卷之后,却是出口赞扬——殿试上的策论有两道是非常砌合实际的,关乎外交和他心中早就若有所思的变法内容。这篇策论写得极其有气势,而且也是颇让人发人深省,光绪皇帝倒是颇为欣赏。
当谭延闿在太和殿一大群新科进士们跪在一起得知已经是状元的时候,他的脑袋都成了一片空白。当状元郎谭延闿身着大红状元袍,头戴三枝九叶金花,跨马游街之时,他才明白什么是九城轰动,万人空巷,当午门钟鼓齐鸣的时候,跨立在马上的谭延闿甚至感觉到整个九州大地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的名字就像风一样被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快便传遍了天下。
这是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三,三年一科的乙末会试终于在谭延闿的满腹得意之下,结束了。
祖国万岁!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在线阅读
<!--t;
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