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0

    军进屯云中;另一位是程不识,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军进屯雁门。

    云中与雁门是边境线上的两处战略要地,既是防御匈奴的前沿阵地,也是进攻匈奴的前哨站。

    刘彻下这两颗棋子,用意深长。

    李广是在先后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的太守后,被召回都城长安,担任卫尉,即禁卫军的长官,这种闲职对李广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这回总算又回到了前线,心情十分舒畅。

    李广无事可做,就发明了一种射击游戏:先在地面上画出军队的方阵,然而在远处,对所画的军阵进行定点的射箭,根据所射的情况来进行罚洒。李广一生最喜爱射箭,箭术的高超,无人出其右。

    程不识也是一位抗匈名将,但跟李广相比,名气却是小了许多,因为程不识是位循规蹈矩之人,以严谨而著称。行军作战时,每到一处,势必要先构建防御阵地,晚上要派人严密地巡营,要鸣击刁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案工作要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觉得苦不堪言。所以当时的士兵们都喜欢在李广的帐下,而不喜欢追随程不识将军。

    程不识自己倒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评道:“李广将军的部队,军令简单明了,如果敌人发动突袭,就容易陷入困境中,但他的士兵都非常的骁勇,乐意为李广而死,这是李广的人格魅力所在。而我的部队,虽然法令严苛琐碎,但不容易露出破绽,敌人也不敢侵犯。”

    程不识对李广的评价是恰如其分,李广在胆略与勇猛上,天下无双,但终其一生,他是一员猛将、勇将,不是常胜将军。

    和亲刚定,边关无战事。

    又过了一年。

    一封从雁门郡马邑县发出的密信,到达了大行王恢的手中。

    写信的人是马邑县的一位豪门,此人名聂壹。聂壹是个爱国分子,雁门是兵灾极重的一个郡,匈奴骑兵入寇,雁门首当其冲,受到战争的摧残极为厉害。聂壹颇有豪杰之志,志在驱逐北虏匈奴,多年下来,竟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构想。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但是聂壹无兵无权,根本是无法实现这个计划,他只能想方设法把这个计划构想,传递给汉帝国政府。他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要交给谁呢?

    他想到了一个极佳的人选:大行王恢。大行是负责外夷事务的高级长官,而王恢则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坚决反对与匈奴和亲。有王恢的支持,这个计划一定可以直达当今天天子刘彻之手。

    王恢展开信件一看,按捺不住一阵的欣喜,只见其上写道:“匈奴国刚与中国和亲,目前两国边关无战事,此时的匈奴国一定没有防备心,我们可以利以诱之,使他们深入到中国境内,然后设下重兵进行伏击,一定可以给匈奴国予致命的打击,一劳永逸地解决北部的边患问题。”

    王恢没有迟疑,当即吩咐左右:“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第三章 生死决战(上)

    【一、马邑奇谋】

    御前会议。

    王恢与韩安国正激烈地展开辩论。

    大行王恢是位鹰派人物,率先发难:“如今圣上威德远扬,四海一统,而匈奴人仍然不断在边境制造冲突,究其原因,乃是认为我中国可欺,对我心存蔑视之心。我认为应当对匈奴发动进攻。”

    主和派的领袖,御史大夫韩安国反驳说:“当年高皇帝受困平城七天七夜,脱险之后,反倒与匈奴和亲,这是以天下为重,不存个人私怨,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啊,因此大汉帝国与匈奴汗国在高皇帝、吕后、文帝以及景帝时获得持继的和平。如果贸然出击,那么和平将遭破坏,边境再无宁静之日。”

    王恢冷笑道:“韩大人还侈言和平!汉匈边境,警报不断,士兵死伤惨重,柩车相望,人民流离失所。当年高皇帝之所以没有报复平城之辱,非能力不足,而是想使久经战乱的人民得以休生养息,如今民富国强,正好可以一洗高皇帝的平城之辱。”

    拿和平来作幌子,睁眼说瞎话,当然没有说服力,韩安国心知肚明,于是又找了个理由:“要深入匈奴作战,从战术角度来说,是不可行的。如果我们以骑兵深入,向前推进的速度如果太快,就会有后勤补给供应不上的问题;如果推进的速度过慢,则又没有办法捕捉到匈奴的主力部队,劳师而无功。”

    王恢呵呵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所说的进攻,并非是深入匈奴境内的长距离奔袭,而是伏击战。匈奴单于贪得无恹,正好可以可以利以诱之,使之深入,我则挑选精兵强将,埋伏于险要之地,待匈奴单于落入罗网,则包围分割,全歼敌军,一举消灭匈奴主力,生擒单于,如此则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北方边患。”

    韩安国无话可对,转身对皇帝刘彻说:“陛下,战场之事,瞬息万变,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伏击不成,汉匈两国将从此无安宁之日,请陛下明断。”

    在王恢与韩安国争辩时,刘彻未发一言。

    年轻气盛的皇帝,志在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当然倾向主战的王恢。

    刘彻看了一下韩安国,然后转向王恢说:“你既坚持对匈奴开战,不知开战胜算有多少?”

    王恢回答得十分的坚决,充满自信:“如果我军准备充分,臣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刘彻再问:“这个计划需要动用多少兵力?”

    王恢沉思片刻,答道:“平城之战,冒顿以四十万之众围困高皇帝,这是匈奴倾国之兵,之后,匈奴的疆域大大扩张,新开拓的疆域都需要分兵把守,所以进攻中国的军队,从未超过十五万人。为了达到全歼匈奴军队的效果,汉军人数上须是匈奴的两倍,臣以为需要动员三十万的兵力。”

    “好。”刘彻拍案而起,“你即刻安排伏击匈奴的计划,我将下令火速征调三十万的大军,扫平匈奴,在此一役。”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便开始高速运转。

    伏击匈奴的地点,选择在雁门郡的马邑县。

    兵员、战车、马匹、武器等,源源不断地全国各地紧急运输到马邑县附近。

    三十万大军,分为五路,兵团指挥分别是:护军将军韩安国、材官将军李息、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将屯将军王恢。各路大军进入预先设定的伏击地点埋伏起来,一张巨大的罗网打开了,只等着匈奴人钻进来。

    能否将匈奴主力诱引到伏击圈内,是战役成败所在。

    担任诱引匈奴任务的,正是上书王恢的马邑县的豪门、爱国志士聂壹。

    聂壹伪装成叛逃者,求见军臣单于。

    “小民特来向单于贺喜了。”聂壹说得没头没脑的。

    军臣单于听得糊里糊涂:“何喜之有呢?”

    聂壹说:“小民本是马邑县的豪门,可恨是县令与县丞见小民家中有些许银两,就构陷小民,所以只好逃奔到了贵国。现今,小民已暗中联络马邑的豪杰,准备杀死县令与县丞,县令一死,汉军必然会前来问罪。小民左思右想,汉军所畏惧的,只有贵国而已,故而愿献上此城给单于。马邑既是边市,饲养的马匹也多,单于如果能得到此地,不是可喜可贺吗?”

    军臣单于听罢把脸一沉:“无事献殷勤,必然有诈。看来你是个汉军派来的奸细。”

    聂壹一脸的冤枉相:“单于如果不愿意得此城,小民走就是了。如果不相信小民的话,单于可以派人潜入马邑城内,看看小民是否杀县令夺县城,到时单于再做定夺不迟。”

    军臣单于听了之后大喜:“好!如果你献上马邑城,我将发十万精兵前往,汉军绝不敢轻举妄动。”

    聂壹回到了马邑,演出了一出戏。

    军臣单于派出探子进入马邑,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马邑周围方圆百里,原来的居民均被秘密转移,马邑城内均为军士化装为普通百姓,匈奴的探子进入马邑后,一切举动都在汉军的监视之中。

    于是一出故意让匈奴间谍看的好戏上演了:聂壹率领一班人攻入县衙门内,衙役们纷纷落荒而逃,然后一阵子的喊杀声过后,聂壹手中拎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出了衙门,他高举人头喊道:“县令、县丞均已经被我所杀,其他兵士休得轻举妄动。”又命令把两颗人头悬挂在城墙上。

    匈奴探子一看,聂壹所说的确是实情,诛杀了县令与县丞,已经把马邑控制住了,于是便与聂壹联系上,亮出自己的身份。聂壹故做激动的样子说:“马邑现在我手,但雁门郡的程不识的军队很快就会杀过来,请阁下回报单于,速速发兵马邑。”

    时间吃紧,匈奴探子快马回报军臣单于。

    其实聂壹根本没有杀县令和县丞,那两颗人头,是处两个死刑犯而得来的,以假乱真,以骗取匈奴人的相信。

    匈奴人上钩了!

    军臣单于按捺不住欣喜,亲率十余万精锐火速南下,越过长城防线,直奔马邑。

    匈奴的大部队越来越接近汉军设下的口袋。

    但是,汉军所精心设下的一局棋,竟然百密一疏,而正是这一致命的疏忽,最终葬送了胜利的果实。

    离马邑还有不到百里的距离,但军臣单于愈发觉得不对劲,因为一路上居然看不到人烟,只见到成群的牛羊。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对此怎能不生疑心?既然有牛羊,必定会有放牧牛羊的人,可是人呢?

    为了严守军事秘密,马邑附近的居民全部被转移,但是没有来得及转移牛羊,所以匈奴军队所到之处,只有牛羊,没有牧人。汉军的密谋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破绽。

    军臣单于满腹狐疑:“雁门郡乃是程不识管辖的地区,程不识治军以严谨著称,怎么会疏于防守到这种程度呢?”马上下令暂停进军,派出一支小分队,到四周进行武力搜索。

    匈奴军队发现了一处汉军的亭堡(汉代的碉堡),便对亭堡发动猛攻,亭堡的守军抵挡了一阵子后,几十个人的守军怎么顶得住匈奴庞大的骑兵,缴械投降了。

    匈奴人打算处死亭尉(亭堡的指挥官),亭尉贪生怕死,便说道:“请让我面见单于,我有重要的军情禀告。”

    亭尉将汉军的围歼计划和盘托出。

    军臣单于震惊了!差点魂飞魄散,惊喊道:“我虽然觉得有点异常,但决没有想到背后居然有天大的阴谋。”

    匈奴军队在即将钻入汉军布下的口袋前一刻,悬崖勒马!军臣单于下令大军迅速撤退,一路上心惊胆战,惟恐汉军从背后发动进攻,直到撤到长城以北,才稍觉心安。

    王恢得知匈奴逃遁的消息后,脸色苍白。

    王恢统率三万精兵,任务是在匈奴骑兵进入到包圈内时,截击匈奴的辎重车队,斩断匈奴的后勤补给,并且切断匈奴军队的退路。

    匈奴后撤了,使得王恢的军队,便处在距离匈奴军队最近的位置。如果王恢选择就近对匈奴大军发起攻击,那么他是有可能追上匈奴主力的。但是,王恢犹豫了,因为他手头只有三万人马,而匈奴却有十几万的骑兵,敌众我寡,而且又是一场遭遇战,匈奴骑兵将占尽优势。

    王恢放弃了对匈奴的攻击。

    韩安国、李广、李息、公孙贺四路大军闻讯赶来时,匈奴大军已经越过长城,逃回本土了。一次举全国之力,精心组织的伏击战计划最终流产。

    汉武帝刘彻大为震怒!

    王恢成为计划失败的第一责任人。马邑伏击作战计划,是王恢首先提出来的,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整个计划万无一失,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百密一疏,居然使匈奴军队还未进入合围圈便逃之夭夭。匈奴逃跑时,王恢的位置是完全可以对匈奴发起攻击,但是王恢因为兵力不足有所顾忌,使得汉军在此役颗粒无收。

    王恢对未能发动进攻一事辩解说:“根据计划,我的军队应该是在匈奴军队进入马邑后才发动攻击,夺取匈奴辎重,抄截其退路。不料匈奴单于临时改变主意,未进入马邑便撤军,这时我只有三万人马,如果仍要攻击,势必会伤亡惨重。”

    刘彻怒道:“朝中大臣,多数主和,我独支持你的马邑计划,并动员全国数十万兵力,听由你安排。即便不能生擒军臣单于,你还是有机会攻击匈奴的殿后部队,这样方能不负国人的期盼。可你却贪生怕死,裹足不进,不严惩你,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

    王恢被判处死刑。

    平心而论,王恢罪不致死。王恢力排众议,坚决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0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0

    -

章节目录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醉罢君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罢君山并收藏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