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偏要宠她宠她 作者:开花不结果
分卷阅读3
,懂了点岐黄之术的皮毛,天气好时跟柳儿两个去山里摘点草药木料,玩儿一样自学调香。
今天马车上柳儿说她身上带着松香,大约就是昨日沾上的。
若是寻常大家闺秀,这个回答肯定不能让人满意,太皇太后却点了点头,赞同道:“不错,咱们这样的人家,不需要像别人一样,这个要学那个要沾,还要伺候的人做什么?看点书明些事理,养养性子最重要。平日里都看什么书?”
薛静姝挑着说了几本,其中有佛经,也有药经。
太皇太后笑道:“你这小姑娘,看的书却和我这老太婆差不多,也是你我有缘,日后你便多进宫来陪陪我,咱们也论论经。”
薛静姝正要回话,殿外传话的内监忽然高声道:“皇上驾到——”
她心头一跳,记起慧香的话,从绣墩上起来,垂首跪在地下。
屋内无声无息跪了一片,只有太皇太后仍坐在上首。
一个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很快就跨进殿里来。
薛静姝低着头,只看见一双绣着金龙的皂靴从她身边经过,带来屋外一丝寒意。
“起吧。”皇帝目不斜视越过众人,来到太皇太后座前行了个礼,“孙儿给皇祖母请安,皇祖母今日感觉如何?”
薛静姝站起来退到一旁,没有再坐。
太皇太后招招手,让人给皇帝搬座,一边笑道:“许久没有这样精神过了。”
巧嬷嬷在旁大着胆子插嘴,“太皇今日足足用了一碗珍珠米粥,又在殿内走了一盏茶时间,精力看着还很足呐。”
“哦?果真如此,李太医当赏。”
太皇太后往地上看了一眼,“我看和太医无关,来来去去吃的还是那些药,没见哪个真有华佗在世的本事。我呀,就是心情好,心里畅快了。”
她为何高兴,皇帝心里一清二楚,此时他才跟着看向站在边上的薛静姝。
太皇太后忙道:“皇上可知这位姑娘是谁?”不等皇帝回答,又道:“她就是承恩公嫡次孙女,说起来,还是你的表妹。”
薛静姝见他们提起她,只得又上前跪下,“臣女薛静姝,拜见皇上。”
太皇太后道:“快坐下,自家人不必多礼。”
薛静姝再次坐回绣墩,她能感觉有好几道目光落在她身上,打量的,审视的,评估的,不一而足。
这让她觉得如芒在背,却又无可奈何,面上只得更加沉静。
巧嬷嬷见场面沉默,试探道:“老奴方才见太皇与薛姑娘说话,说得可投缘了,难得见您这样开怀。”
太皇太后笑道:“这孩子乖巧,对我胃口。皇上你方才说要赏李太医,若真要赏,我看该赏你表妹才是!”
两人这样唱和,皇帝不想抹了太皇太后的面子,便道:“薛姑娘想要什么赏赐?”
薛静姝忙轻声道:“太皇太后慈爱仁和,万金之躯自有天佑,臣女不敢居功。”
太皇太后道:“傻姑娘,我给你挣了个赏,你还不要,须知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啦。”
薛静姝嘴角噙笑,只是摇头。
太皇太后便道:“赏赐可以不要,不过皇上,你和你表妹是初见,这见面礼可不能省,是不是?”
皇帝知道太皇太后无非是要他表个态,表明他对面前的女子满意,并且通过赐礼,让整个都城的人都知道他对她的满意。
皇帝对此没什么异议,本来这名女子能够站在这里,就是他对太皇太后退让的结果,既然已经退让,那这表面功夫不妨做到底,权当让这唯一与他亲近的长辈高兴。
他冲身后的内监道:“拟旨,赐承恩公嫡次孙女,珍珠一斗,宝石一匣,玉如意十柄,锦缎二十匹,金百两。”
那内监快速记下,又躬身退了出去,显然是去开库准备了。
薛静姝只好赶紧跪下,“多谢皇上。”
皇帝摆摆手,让她起来。
这赏赐于皇家来说,不算厚重,可单单作为见面礼,又着实不薄。
太皇太后对此心满意足,她久病未愈,强撑着说了这许多话,眼下精力就有点不足了,又见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掩饰疲态,“好了,我也累了,不留你们,皇上,你替我送送这孩子吧。”
说着不等皇帝说什么,又对巧嬷嬷道:“阿巧,扶我去休息。”
皇帝道:“皇祖母好好休息,孙儿改日再来。”
薛静姝站起来行了一礼,见太皇太后去了后殿,皇帝又往外走,她想了想,只得低头跟上。
第3章 皇帝
皇帝身材高大,昂首阔步,一个步子抵得上薛静姝两个,转眼就出了大殿,站在回廊下。
薛静姝从后头看了他一眼,到了现在,她已经可以确定今日被宣进宫的目的——太皇太后恐怕要召她入后宫,而皇上本人对比并不乐意。
她虽常年住在城外,可天下易主这样的大事多少有所耳闻,六年前先帝病重,众皇子间的斗争从暗里转至明面,当时最有希望荣登大宝的,是楚贵妃所出的大皇子,和王皇后所出的太子,两位皇子以及两家外戚,也早已撕破脸皮,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所有人都在等,等着看谁是最后的赢家,是这天下真正的主人。
但谁也没料到,最终从那场权利倾轧中走出的,是最默默无闻、最无背景的六皇子。
这位皇子一经登基,就展现出非凡的手段,短短几年时间,便将整个朝堂牢牢把控在掌中,当年那些或惊才绝艳,或出身高贵的皇子,早已在时光的长流中,慢慢被人抛至脑后。
今上的才能、胸襟与城府无一不让人夸赞,唯有一点令臣工们忧虑,便是他登基至今,后宫仍空无一人。
在皇帝还是皇子时,因生母地位卑微,外家人丁凋零,他也不曾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并不受先皇重视。
等到了成亲的年纪,生母先一步去世,他请命为其守孝三年,先皇见是个不讨喜的儿子,也不多问,由着他去。
三年后孝期刚过,却逢先帝驾崩,皇帝召告天下,又要为先帝再守三年。
直到两年前才出孝期,那时皇帝已经二十有一,朝堂上便有人提起封后册妃之事。
皇帝听闻,当场并没有表现出不豫之色,然而往往数日之后,上书的大臣便会因各种事由被人参奏,或徇私,或受贿,或为家人所累,结局无外乎撤职丢官,更有甚者,连顶上人头也不保。
几次之后,大臣们摸清皇帝脾气,更爱惜自己一条老命,再也没人敢去老虎头上拔毛,广纳后宫之事就一年年耽搁下来。
于此同时,关于皇帝的各种隐晦传言,也在都城各大家之间暗暗流传开来。
当然,薛静姝并不知晓传闻。她只知今日的事皇帝不乐意,她自己也丝毫不觉得欢喜。
分卷阅读3
-
分卷阅读3
,懂了点岐黄之术的皮毛,天气好时跟柳儿两个去山里摘点草药木料,玩儿一样自学调香。
今天马车上柳儿说她身上带着松香,大约就是昨日沾上的。
若是寻常大家闺秀,这个回答肯定不能让人满意,太皇太后却点了点头,赞同道:“不错,咱们这样的人家,不需要像别人一样,这个要学那个要沾,还要伺候的人做什么?看点书明些事理,养养性子最重要。平日里都看什么书?”
薛静姝挑着说了几本,其中有佛经,也有药经。
太皇太后笑道:“你这小姑娘,看的书却和我这老太婆差不多,也是你我有缘,日后你便多进宫来陪陪我,咱们也论论经。”
薛静姝正要回话,殿外传话的内监忽然高声道:“皇上驾到——”
她心头一跳,记起慧香的话,从绣墩上起来,垂首跪在地下。
屋内无声无息跪了一片,只有太皇太后仍坐在上首。
一个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很快就跨进殿里来。
薛静姝低着头,只看见一双绣着金龙的皂靴从她身边经过,带来屋外一丝寒意。
“起吧。”皇帝目不斜视越过众人,来到太皇太后座前行了个礼,“孙儿给皇祖母请安,皇祖母今日感觉如何?”
薛静姝站起来退到一旁,没有再坐。
太皇太后招招手,让人给皇帝搬座,一边笑道:“许久没有这样精神过了。”
巧嬷嬷在旁大着胆子插嘴,“太皇今日足足用了一碗珍珠米粥,又在殿内走了一盏茶时间,精力看着还很足呐。”
“哦?果真如此,李太医当赏。”
太皇太后往地上看了一眼,“我看和太医无关,来来去去吃的还是那些药,没见哪个真有华佗在世的本事。我呀,就是心情好,心里畅快了。”
她为何高兴,皇帝心里一清二楚,此时他才跟着看向站在边上的薛静姝。
太皇太后忙道:“皇上可知这位姑娘是谁?”不等皇帝回答,又道:“她就是承恩公嫡次孙女,说起来,还是你的表妹。”
薛静姝见他们提起她,只得又上前跪下,“臣女薛静姝,拜见皇上。”
太皇太后道:“快坐下,自家人不必多礼。”
薛静姝再次坐回绣墩,她能感觉有好几道目光落在她身上,打量的,审视的,评估的,不一而足。
这让她觉得如芒在背,却又无可奈何,面上只得更加沉静。
巧嬷嬷见场面沉默,试探道:“老奴方才见太皇与薛姑娘说话,说得可投缘了,难得见您这样开怀。”
太皇太后笑道:“这孩子乖巧,对我胃口。皇上你方才说要赏李太医,若真要赏,我看该赏你表妹才是!”
两人这样唱和,皇帝不想抹了太皇太后的面子,便道:“薛姑娘想要什么赏赐?”
薛静姝忙轻声道:“太皇太后慈爱仁和,万金之躯自有天佑,臣女不敢居功。”
太皇太后道:“傻姑娘,我给你挣了个赏,你还不要,须知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啦。”
薛静姝嘴角噙笑,只是摇头。
太皇太后便道:“赏赐可以不要,不过皇上,你和你表妹是初见,这见面礼可不能省,是不是?”
皇帝知道太皇太后无非是要他表个态,表明他对面前的女子满意,并且通过赐礼,让整个都城的人都知道他对她的满意。
皇帝对此没什么异议,本来这名女子能够站在这里,就是他对太皇太后退让的结果,既然已经退让,那这表面功夫不妨做到底,权当让这唯一与他亲近的长辈高兴。
他冲身后的内监道:“拟旨,赐承恩公嫡次孙女,珍珠一斗,宝石一匣,玉如意十柄,锦缎二十匹,金百两。”
那内监快速记下,又躬身退了出去,显然是去开库准备了。
薛静姝只好赶紧跪下,“多谢皇上。”
皇帝摆摆手,让她起来。
这赏赐于皇家来说,不算厚重,可单单作为见面礼,又着实不薄。
太皇太后对此心满意足,她久病未愈,强撑着说了这许多话,眼下精力就有点不足了,又见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掩饰疲态,“好了,我也累了,不留你们,皇上,你替我送送这孩子吧。”
说着不等皇帝说什么,又对巧嬷嬷道:“阿巧,扶我去休息。”
皇帝道:“皇祖母好好休息,孙儿改日再来。”
薛静姝站起来行了一礼,见太皇太后去了后殿,皇帝又往外走,她想了想,只得低头跟上。
第3章 皇帝
皇帝身材高大,昂首阔步,一个步子抵得上薛静姝两个,转眼就出了大殿,站在回廊下。
薛静姝从后头看了他一眼,到了现在,她已经可以确定今日被宣进宫的目的——太皇太后恐怕要召她入后宫,而皇上本人对比并不乐意。
她虽常年住在城外,可天下易主这样的大事多少有所耳闻,六年前先帝病重,众皇子间的斗争从暗里转至明面,当时最有希望荣登大宝的,是楚贵妃所出的大皇子,和王皇后所出的太子,两位皇子以及两家外戚,也早已撕破脸皮,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所有人都在等,等着看谁是最后的赢家,是这天下真正的主人。
但谁也没料到,最终从那场权利倾轧中走出的,是最默默无闻、最无背景的六皇子。
这位皇子一经登基,就展现出非凡的手段,短短几年时间,便将整个朝堂牢牢把控在掌中,当年那些或惊才绝艳,或出身高贵的皇子,早已在时光的长流中,慢慢被人抛至脑后。
今上的才能、胸襟与城府无一不让人夸赞,唯有一点令臣工们忧虑,便是他登基至今,后宫仍空无一人。
在皇帝还是皇子时,因生母地位卑微,外家人丁凋零,他也不曾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并不受先皇重视。
等到了成亲的年纪,生母先一步去世,他请命为其守孝三年,先皇见是个不讨喜的儿子,也不多问,由着他去。
三年后孝期刚过,却逢先帝驾崩,皇帝召告天下,又要为先帝再守三年。
直到两年前才出孝期,那时皇帝已经二十有一,朝堂上便有人提起封后册妃之事。
皇帝听闻,当场并没有表现出不豫之色,然而往往数日之后,上书的大臣便会因各种事由被人参奏,或徇私,或受贿,或为家人所累,结局无外乎撤职丢官,更有甚者,连顶上人头也不保。
几次之后,大臣们摸清皇帝脾气,更爱惜自己一条老命,再也没人敢去老虎头上拔毛,广纳后宫之事就一年年耽搁下来。
于此同时,关于皇帝的各种隐晦传言,也在都城各大家之间暗暗流传开来。
当然,薛静姝并不知晓传闻。她只知今日的事皇帝不乐意,她自己也丝毫不觉得欢喜。
分卷阅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