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和周瑜等人启程北上赴任,已经是建安七年的二月底三月初了,抵达琅琊、东莱至少要三月中下旬。
    随着这批“早春航海人才特训班”暂时结业,诸葛瑾在吴地的航海技术种田也暂时过了一个高峰,后续会转入资源投入较少的日常经营状态。
    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船厂的扩建,抑或新船的研发,都不能影响二月底开始的春季农忙。
    吴会三郡去年粮食收成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毕竟去年前三个月还在打灭孙策之战呢,会稽郡的浙江以南部分,更是到六七月份才彻底占领肃清。
    而诸葛瑾后来又整顿水利、航运,修建圩田,大造船厂,农闲时节大兴土木,也会导致粮食的消耗量大增。好不容易收上来的租税全部要花出去,去年的财政完全没有粮食结余,最终平进平出。
    所以今年必须好好专注于劝农,一点农时都耽误不得。与民休息,争取存一批粮食下来,这样明年才好用兵,为打大仗做准备。
    也亏得如今还没有发现林邑稻,也就是后世的占城稻,所以汉末南方的农忙季比后世来得还晚些。基本上二月底开始耕地,三月初到三月中旬才是播种,直接播种在大田里,不用育秧移秧插秧。
    汉朝的水稻,品种上相当于后世的晚稻、粳米,而林邑稻则是后世的早稻、籼米。如果种双季的话,不但春天农忙要提早大半个月,而且持续时间会更长。
    古代水稻的育秧时间比现代品种长很多,大田里早稻刚种下没多久,就要开始在小田里密植晚稻育秧,等早稻收割后再把晚稻育好的秧苗移插到大田里。
    所以一旦按照后世的办法搞双季稻,而且只逮着同一块大田薅肥力的话,不但地力肥力会很快耗竭,农民也会异常辛苦,因为整個春季到夏季都会高强度劳动,一点都闲不下来。
    未来就算发现了林邑稻,具体如何使用,如何规划,也是要商榷的,不能搞一刀切。
    比如在地广人稀、开荒难度较小的地方,如果土地确实不值钱,那就可以扩大休耕轮作,早稻晚稻可以在时间和土地上彻底错开。
    也就是一户农民如果有甲乙两块田,面积大到都种不完,那就可以甲田种早稻、乙田种晚稻,也省了将来再把乙田的秧苗拔出来再插回甲田了。
    这样等于是用暂时浪费一点土地资源的代价,来节约人力,让农民的劳动“错峰使用”。
    另外,如果是偏远但水运发达的地区,当地人口的日常徭役对于本阵营的战斗力、综合实力的提升没什么帮助。那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扩大百姓在农业上的劳力投入,减少百姓在徭役上的压力,让他们多交粮少服役。
    而只要这些地方水运发达,多交的粮食就可以水路低成本运出来,一样可以为前线做贡献。
    这就好比陈胜吴广故事,就是大泽乡离渔阳前线太远了嘛,让那么内地的人去渔阳服役,误了期,变数就很大。
    要是当年秦始皇数学统筹能力好一点,让渔阳当地人别纳粮了,还管饭,多分一点人去服役戍边。然后让内地距离渔阳遥远、但产粮多、水路运输便利的地方的人不服役、多纳粮。
    诸葛瑾未来对扬州的治理思路,显然也是这样的:扬州地界太广大了,山川丘陵纵横,肥沃富饶的平原也有,但都是一块块分开的。
    所以先整治运河网络,整治好之后,梳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适合出粮,那就一心一意好好种地,别的就不用管了。
    哪些地方不适合运粮到前线,运输成本太高,那就多出点人征兵入伍,或者多征点人异地服劳役、官府管饭吃。
    具体情况非常复杂,不是几句话赘述得清楚的。
    诸葛瑾哪怕有后世的数学统筹思维和管理思维,也需要慢慢梳理。反正现在林邑稻都还没找到呢,这些都是后话了,要一点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间也还来得及。
    ……
    话分两头。
    鲁肃和周瑜一路北上,走了半个多月,终于抵达了琅琊郡诸县。
    鲁肃被任命为琅琊太守,所以这里就是他的驻地了。
    而周瑜如今的差遣,是给太史慈当副将,因此他只能在琅琊稍作盘桓,就得继续穿过山东半岛、北上东莱。
    不过考虑到周瑜刚刚跟诸葛兰成亲,他现在也是诸葛均的姐夫了,路过诸县,总得跟诸县县令诸葛均问候一下,多留几天也没人怪他。
    诸葛均也已经十八岁了,听说自己二十三岁的二姐终于顺利嫁人,他也是“幸灾乐祸”,很想看看二姐耗了这么多年,挑三拣四,最后结果到底如何。
    因为年少,诸葛均原先并不跟官场上的人多接触,去年才刚出来做事呢,周瑜他也从来没见过,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
    鲁肃、周瑜抵达诸县这天,诸葛均也很给面子,亲自去了日照镇的码头迎接海船——这个地名,就是最近几个月刚刚才新取的。
    汉朝原本在山东半岛南岸根部一带非常荒芜,行政区划非常稀疏,一个诸县就相当于后世一个半地级市的面积。就是在刘备开始逐步援助、傀儡袁谭后,才开始在后世的日照地区正式建设海港城镇。
    众人在海港码头上相见,还没来得及上岸互相介绍,诸葛均就隔岸远远眺望了几眼。
    他是见过鲁肃的,因为鲁肃经常在他大哥二哥面前晃悠,便知道剩下那个比鲁肃更年轻些的,应该就是周瑜了。至于他二姐,并没有到甲板上抛头露面,应该是躲在船舱里。
    “没想到这周瑜长得还行,竟能比大哥还略秀气俊逸一些,不过不如大哥挺拔英朗、气象正大。但跟二哥比,那就哪哪都不如了。看来二姐也是没得挑了,都这么多年了。”
    诸葛均内心中肯地评价,他也终于理解二姐的难处了。
    诸葛家的女人,说到底就是因为自家男人都太帅,所以眼光变高了。
    在外人看来只是“长相一般”的男人,在诸葛家的女人眼里可能就会判定为丑。
    大姐还好一点,因为她比二哥年长三四岁,她刚到会看男人的年纪时,二哥还是个孩子,形成不了对比。所以大姐只要看到比大哥长得帅的,就觉得够帅了。
    赵云比诸葛瑾略帅,就够了。
    而二姐跟二哥年纪太相近,参照系也就更逆天。
    这次遇到周瑜,诸葛兰才觉得“这个总算可以接受,只要脸好二婚就二婚吧”。
    诸葛均还年轻,不能完全理解姐姐们的想法,不过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这事儿算是解决了。
    跳板搭好,鲁肃、周瑜一上岸,诸葛均就非常有官场尊卑地上前行礼,丝毫没有因为他大哥二哥牛逼就骄纵。
    他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县令,在诸县潇洒了三四个月,这次终于派了直属上官过来,就该公事公办。
    鲁肃原先跟诸葛均也只是数面之缘,只能说脸熟,而不清楚对方性格禀赋。
    这些年一直听诸葛瑾或诸葛亮不时提起“三弟不好学,不是上进的材料”,鲁肃还担心遇到个不好对付的纨绔。
    现在看来,尊卑上下还是有的,至少知分寸,是个老实人。
    才干上驽钝一些就驽钝一些吧,哪能一家人个个都聪明绝顶、办事利索呢。
    才能差就干干上传下达跑腿打杂的活儿好了,有难度的任务鲁肃亲自把握就是。
    “阿均终于也有做官的样子了,这四个月,可还习惯?诸县地界,可有发现过曹贼入寇、不稳的迹象?”鲁肃回了礼后,就随口跟诸葛均聊起公事,先谈了谈地方上的防务。
    诸葛均也说了自己做官四个多月的心得:“目前一切还好,曹军偶有动向,但都被高将军严密巡查,防微杜渐,曹贼也没敢有更多举动。
    我军沿着沂水河谷边、蒙山相对险要之地,设置了多处临时前哨坞堡,各有烽火警戒,适当屯粮。
    加上蒙山山区大雪尚未化尽,这样的堤防已经足够扛过冬天和早春。只是这么干,耗费的钱粮不少,琅琊贫苦,靠当地征发百姓徭役,倒是能凑够整治沂水沿线、修筑前哨坞堡的人力,但徭役民夫的口粮,都得从徐州后方调集。
    这几个月里,花了东海糜府君不少粮食,有时候官面账上支应不过来,糜府君还从朐县老家的族产庄园凑粮、用糜家自己的商船运来日照港。”
    琅琊这地方,没什么种田民政的事情可忙,就是沂蒙山区,加上几块狭长的弧形海湾平原。
    所以这儿最关键的就是防务和交通,维持住跟袁谭之间的沟通纽带,不出意外,就是最大的政绩了。
    至于能收上来多少粮食、商税,军队能不能自给自足,这不重要,反正沿海其他后方地区会给琅琊输血军粮的。
    建设好海港,整治好海港通往县城和各处前哨坞堡的交通条件,才是重中之重。
    一守土,二修路,没别的。
    诸葛均此番虽然没什么妙策善政,但也算有问必答,把自己初次做官的心得说了。
    鲁肃听了,倒也满意点头。
    虽然远不如诸葛瑾诸葛亮那般妖孽,但给个“中规中矩”的评价还是可以的。
    做不到把一个县方方面面都治理好,但至少知道抓重点,把两个最大的重点攻坚了。
    至于做事的过程中,钱粮利用效率有点低下,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搞不定也正常。
    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他主攻的重点任务,他也能有效推进。就是效率有点低,花钱耗粮有点多”。
    对于年轻人,还是要以鼓励为主,鲁肃也就中肯地点评:
    “初次为官,几个月之内就能抓住这些要领,属实不易,其他都可以慢慢练。子瑜、孔明若是见了,也必然欣慰。
    对了,高将军如何不见?刚才还提到他谨守地方,颇为用心。”
    鲁肃说着说着,想起高顺来,要不是诸葛均提起,他一时还想不到。
    诸葛均连忙帮着解说:“高将军觉得此地已临前线,不宜文武俱出,他担心曹贼有细作渗透到诸县、莒县,一旦发现我们的破绽就会轻举妄动,所以还是别让他们看到机会的好。”
    鲁肃和周瑜连连点头,鲁肃也立刻改口:“倒是我拘泥俗礼了,确实是这个道理。高将军刚正不阿,以军务为先,倒也令人敬重。”
    一旁的周瑜观察更敏锐些,此刻也抓住机会追问:“曹军最近异常动向有越来越频繁么?竟至于我军防备稍稍漏出破绽,就有可能举动?
    能摆出这架势,应该是完全不担心同时和袁、刘两家全面开战了么?以曹操之智,应该不至于如此吧,还是说……河北终于又有巨变?袁绍是不是……”
    诸葛均知道周瑜问的是什么,也没等他细解释,就直接回答:“如今还没有准信,但我们跟袁大公子那边的沟通一直保持着,最近连袁大公子也无法打探到其父的近况了,说不定已经发生了不测,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就算还没,估计也没几天了。
    袁大公子想要去邺城,但曹军横亘在冀州中部,他只有从幽州迂回绕路。听说冀州那边,中山郡、常山郡等地,凡是幽冀接壤的那些郡,也都被审配的部曲控制了。
    有传闻说,除非袁大公子内战对中山、常山等地的守将苏由、阴夔动武。否则他们是不会放袁大公子从幽州绕路回冀州西部的。”
    鲁肃和周瑜在海上漂了大半个月,消息本就不灵通,刚上岸没多久,就同步了这么重磅一个消息,也不由愕然。
    两人相视一眼,鲁肃下意识叹息:“审配居然敢武力阻隔袁大公子回去,他这是吃了豹子胆,铁了心了。谁给他的权柄?”
    周瑜则沉吟着说:“从前几个月的消息来看,事到临头,审配也不至于用自己的名义这么干,他肯定是以袁绍之妻刘氏的名义干涉此事的。
    母之懿命自然可以限制子女,比如说什么‘袁谭身负其父委托的防守渤海之重任,战时岂可擅离职守,是为不孝’云云,若只是稍作拖延,什么借口不能用!”
    周瑜的推测,立刻让鲁肃和诸葛均都深以为然,觉得这事儿极有可能发生。
    谁也没料到,事情的发展居然会到这一步。
    因为诸葛兄弟早早开始介入帮助袁谭,蝴蝶效应层层加码,让袁谭成了袁绍阵营东部地区的实际控制者,最终东西分裂几成定局。而本时空刘氏对付袁谭的手腕说辞,也渐渐开始向平行时空蔡氏对付刘琦的方向靠拢。
    袁绍刘表这对活宝,还真是有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

章节目录

舍弟诸葛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