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觉自己的正向劝说再次做了无用功,沈世明也不气恼,又开始说起了国内的政治斗争,或者说政治局势,开始了反向劝说。
正所谓人一多,就有纷争,就有争斗,同样道理,中华帝国虽然是一个新生的政权,权力架构也相对简单,依旧是一种皇帝独/裁/式的**体制,官僚体系因为时间的关系,也不算臃肿,但内部依旧派系林立,斗争纷纷。
在中华帝国的政体里面,李永吉这个皇帝当然是高高在上的第一人,他不但是掌握了军队,还掌握了政府,是当仁不让的一言九鼎,说的话没有人敢不听。
李永吉还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国家新立,时间太短,李永吉这个皇帝又太过强势,毕竟是推翻满清跟太平军的第一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威望,加上下面又严重缺人,用的几乎都是李永吉当初提拔的人,尤其是军队的人,所以下面的派系之争还相对较弱,非要说什么派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帝党。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政府架构的渐渐稳定,随着大家开始慢慢适应了李永吉亲自制定的体制,抱团夺权抢利的行为就开始越来越多,派系之分开始渐渐明朗化,为了争夺利益而发生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也开始慢慢出现了。
早先的时候,因为李永吉的存在,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各方头上,大家都不敢太过分,所以这种派系之间的形成跟斗争还相对隐蔽,几乎微不可查。
可是当皇后殷素素开始怀孕,李永吉开始慢慢放权给下面,大量时间陪老婆的时候,这种派系就开始慢慢发展,再等到李永吉任性的离开中国。改名换姓的抵达好莱坞红堡,开始在万里之遥的北美洲练兵备战的时候,国内政局就好像松了绑,各种派系一下子就都出来了,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时至今日,经过一番明争暗斗,中华帝国内部,大体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后党、亲党以及军党,基本都是从原本的帝党里面分裂出去的。
所谓的后党。顾名思义,就是以皇后殷素素以及首相沈世明两人为中心的派系,这个派系的力量主要掌握了内务府跟国务院,还掌握了法院,是帝国政府里面表面权力最大的派系。
至于亲党,主要是以李正祥,李永昌等皇帝直系亲属为中心的皇亲国戚一派。这一派的人,核心成员基本都是以李永吉当初发家的那批亲戚跟商人为主,另外还有一批投靠的前朝知识分子与旧官僚。他们掌握了元老会、议会,还掌握了很多皇室产业,主要是指李永吉让他们代理的那些诸如银行、工厂之类的,所以论经济实力。他们是最强的,几乎掌握了帝国的经济。
最后的军党,指的主要是军队,因为帝**队里面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代替李永吉统筹全局的二号人物。所有集团军司令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毕竟有无线电么,再加上他们与政府之间相对独立。所以依旧可以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派系。
这三派之中,除了军党因为有李永吉的叮嘱,加上一开始就跟政府机构分离,单独运行,多少还能严格中立,不偏不倚外,后党跟亲党之间,因为经常有利益交叉,所以争斗渐多。
也就是说,原先的帝党已经分裂成了三个派系,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国家大局,但三党鼎力的局面却已经形成了。
这件事,李永吉当然很不爽,毕竟谁也不喜欢下面的人自立山头搞小团伙,但后来李永吉让人一调查,这才发现原来这一切还是跟自己有关,或者说,正是因为李永吉的任性,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首先说后党,李永吉是在殷素素生了孩子之后,才开始动身去洛杉矶,也就是好莱坞的,因为感到内疚,加上怕殷素素寂寞,所以就给殷素素找了不少事儿做,简单说就是让殷素素全权管理内务府的事情。
或许原本的殷素素是个与世无争的人,毕竟年轻单纯,但身居高位,很多事情就是身不由己了,尤其是当她生出了太子,又掌握了内务府这个权力中枢之后,她不争,下面人也会撺掇她去争。
尤其是当国务院首相沈世明开始主动投靠之后,后党一举成为掌握内务府跟国务院两大权力机构的团体,开始真正的掌握了朝政,说权倾朝野也不为过。
然而,国家权柄掌握在一个女人的手中,哪怕只是代理呢,毕竟皇帝还好好的,虽然在大老远的北美,依旧能依靠无线电来刷存在感,但毕竟李永吉不可能时时刻刻的见到,而且李永吉经常因为忙而打不通电话,久而久之,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这里也包括李永吉的老爸,也就是太上皇李正祥。
一开始,还只是一点点心理上的不快,毕竟武则天之类的历史摆在那呢,大家都对女人掌权心怀警惕。可当沈世明借着皇后的威势,开始据理力争的对诸多皇室产业下手,也就是向那些打着皇亲国戚旗号的产业征收税款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一点点的不快,而是相当的不快了。
说白了,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钱字给闹的。
身为皇帝亲自提拔的首相,又是一个外人,沈世明原本是不希望那么早跟李永吉的亲戚,也就是那批皇亲国戚正面对上的,无奈现实情况在那摆着,让沈世明不得不向那些皇室产业开刀,而这里面的原因,多少跟李永吉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在过去,李永吉搞了不少不归国家管的企业,比如中信银行,戴梦得珠宝等等,主要原因是为了方便自己倒腾物资。
不过,虽然李永吉搞了不少不走国库不交税的企业,但李永吉是皇帝,所以他可以自掏腰包来养兵,比如禁卫军。那都是不吃国库,李永吉自掏腰包养的。
除了这些,像一些建设兵团,或者基建项目,特殊工业,特殊农业,移民局等,也都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养着,甚至国库有时候钱不够了,李永吉还会直接贴钱给国库。
虽然贴钱给国库的时候。还要问国库要一点国库券之类的东西当凭证,理论上也是一种投资,但在目前这种情况,短期内李永吉是不指望从国库里赚回这笔钱的,所以他买的都是时间很长,利息却不算高的特别国库券,主要目的也是以此做表率,推广国库券。
可以这么说,刚建国的那段日子。都是李永吉以自己的力量在贴补国库,这才让国库勉强的运转起来,并开始执行李永吉的那些计划,比如普及小学教育。也就是扫盲计划,又比如基础卫生保健计划等。
要知道,任何时期,教育跟医疗都是重头戏。也是需要大投入,短期内却无法看到直接效益的投资,所以一般来说。都是国家实力强了,才会大力投入这些地方。
但是,李永吉是过来人,他深切的知道教育跟基础医疗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很多好处短期内看不出来,但从长期看,却至关重要。
先说教育。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现在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所以中国人虽然很多,但可用之才却很少,形不成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
要知道,当农民跟当工人是不一样的,当农民可以大字不识的过一辈子,凭经验就能种粮食,但当工人要是大字不识,很多工厂手册你就看不懂,要重新培训教育,费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说,要发展工业,必须拥有足够多的产业工人,而要有足够多的产业工人,基础教育必须得到普及,至少识字率要足够高,而这就需要基础扫盲,最起码让一半人达到小学文化水平。
为了拉教育,李永吉把土地税直接拿去补贴教育,当了教育经费,这个经费在旧中国的话,就是一块主要收入了。
少了土地税这块收入,要维持帝国的运转,就只能从其他方面筹钱,基本上说,只能从工商业以及服务业等途径来抽税了。
但是,中国的民间工商业刚刚起步,扶持还来不及,根本没多少油水可抽,所以大多数时间还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补贴,甚至把自己的企业专门拿出一块用来缴税。
也幸好有李永吉的金手指,中国有了一些优势出口项目,比如特效药类,比如武器,比如高档绸缎瓷器等,这些都为中国换区了大量外汇,国家也因此可以收取到大量的海关税,而海关税,就成了中华帝国目前的第一大税种。
再说基础医疗。所谓基础医疗,一般是指治疗最简单的头疼脑热之类的常见病,比如发烧感冒,肺炎疟疾等。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这些常见的疾病,才是致使中国人高死亡率的元凶,相反,像癌症之类的东西,面对这些反倒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
当然,在医疗不发达的时期,尤其是现代医学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治疗这些疾病也的确很难,基本就是看个人运气了,但李永吉不同,他不但可以从现代弄到各种治疗这些疾病的廉价药物,而且还能弄到全套的技术跟生产设备,可以在本地生产这些廉价药。
别的不说,像磺胺类,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如今在中华帝国已经可以实现完全的自产,所用的技术跟设备,都是从现代进口的,只需要招一批识字率比较高的产业工人,突击培训一下,就可以百分百的仿制出来。
当然了,仿制这些现代药物,主要是为了应急,相关的模仿研究,也就是先知道结果,然后按照技术资料顺势研究,也在同时进行当中,但那样做只是为了积累相关的技术原理,是为了形成自己的完善科研体系,跟实用就无关了。
目前,这些自产的现代药物,基本代替了从现代进口的药物,这倒不是说自产药物成本更低。
严格的说,同样是一种药,就算十九世纪的中国人力成本更低,但因为基础设施等方面跟不上,产业工人的效率也不行。运输跟原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在成品的单位成本上,还是不如现代进口的药物。
但是,在这个时代生产药物,可以不断的复制,产量可以大大增加,而这些增加的产量,就不必占用李永吉的传送吨位,李永吉可以把这些宝贵的传送吨位拿去传送别的,从这个角度看。还是相当划算的。更不用说,在本时空生产现代药物,对本国的相关工业以及相关科研领域的好处了。
这些自产的现代化药物,每年都会拿出三分之一用来出口,另外三分之二则供应本国使用,当然,出口的价格跟本国公民的购买价格,相差十分的悬殊,最小的差距也超过二十倍!
就拿目前产量最大。使用也最普遍的一种药物——抗炎镇痛灵来说吧。
所谓的抗炎镇痛灵,其实就是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早在1853年就诞生了,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如果一切正常,要在1899年才正式登场,并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经典药物,并且一直用到21世纪还经久不衰。
这种药物是一种解热镇痛药。能治疗发烧、感冒,还能缓解关节炎、牙疼、头疼、风湿等各种疼痛类疾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可以说是应用相当广泛的万能药。
当然,除了应用广泛,副作用小等好处外,这个东西最大的好处是容易生产,成本足够的便宜!
这种药物在中华帝国本地产的话,就成本而言,目前一华元能够生产一百公斤,按照一克一片,一瓶一百片来计算,一华元(含银37克)能生产1000瓶。
那么,这东西的对外售价多少呢?
国内的售价,一瓶这种抗炎镇痛灵,要价一分钱一瓶,也就是0.01华元一瓶,算算利润的话,比出厂价不过贵了十倍而已。
但是,如果是对外出口,一瓶这样的百病灵,就要50华元,运到欧洲去销售,零售价起码能翻一番,要100华元一瓶,算一算,价格足足高了十万倍!
这种利润,在现代社会是相当难见到的,最关键是这东西的需求量还足够大,不像现代社会,就算有能赚十万倍的东西,流通量也绝对不会大!
之所以如此,关键是这种药物的效果太好了,而且药片数目也多,通常治疗一次,不过需要十几片就够了,就算一些比较严重的感染,最多三十片就差不多能治愈,至于一些长期需要镇痛的病,比如关节炎等,两个月也只需要一瓶就足够了,平均下来一个月只需要五十华元。
这样一看,虽然这药物在国外的价格比较高,但平均下来算,价格不算贵,可以让中产阶级消费的起。
有些疾病,比如发烧等疾病,没有这种药物,很可能就要烧死,有这种药物,就可能救人一命,因此从救命的角度看,是必须要有的。
这就是所谓的有跟没有的区别了,以前没有这种药物,很多疾病得了就只能眼睁睁等死,有了阿司匹林,不对,是抗炎镇痛灵,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再加上这种药物用途广泛,头疼脑热也可以用,所以很多中产阶级都要准备一点。
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药物只有中国能生产,换句话说是一种垄断药物,别的国家虽然一直在下力气研究,甚至还想到来中国盗取生产秘方,但至今也没有什么成果出来。
原因很简单,中国本身是个民族成分比较单一的国家,汉族占了大多数,外国人要想融入相当困难,再加上这些药物都是在110特区中的工厂里制作,都有专门的卫队看守,还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外人根本进不去,所以外人想偷秘方基本不可能
至于破解研究,如今这个时代,医药学都是刚起步,没有配方,想指望从实物来逆向破解,真是难上加难,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于那些欧洲原来能生产,或者可能生产出这种药物的科学家,也早在之前就因为各种“意外”死亡,所以大大延迟了对这种药物的研究进度。
总之,这种药物都是中国独家的,除了阿司匹林类,像磺胺类,青霉素类,也都是只有中国有,而且对内销售的价格与出口价格天差地远,这样做,本质上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基础医疗水平。
国内外的差价这么大,肯定会有人搞走私贩卖获取利润,不过很可惜,这种药物是皇室企业专卖,别人不能买卖,开药方也是严格限制,有严密的监控流程,而且还为私自倒卖药物还设置了严刑峻法,抓住了严惩不贷,简单说是一律绞刑,从犯也要承受严重的连带责任。
用了一系列的方法,这类倒卖风潮总算是稍微遏止住了一点,但却不可能完全制止,毕竟只要国内外差价存在一天,且差价大的足够让人铤而走险的时候,这种走私活动就无法遏止。
事实上,很多走私活动,都是内部人搞的鬼,这个内部主要是出在流通环节上,也就是那些打着皇室旗号,实际跟李永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他们当初因为王家的照顾,多少都能经手这类买卖,后来看到国内外差价这么高,干脆监守自盗,成了最大的走私群体。
这里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药物都是不交税的,毕竟药物收入是李永吉最大来源之一,都指望靠药物来养兵,还得指望靠这些来维持国内的基础医疗建设,所以是免税的。
但是,看着这么多收入却无法弄到手,这让沈世明十分难受,所以他干脆就下大力气打击走私,光靠打击走私,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样一来,就惹怒了很多“皇亲国戚”,他们开始上下串联,利用议会来打击沈世明的政府班子,最后沈世明看着不是个事儿,就干脆的投靠了皇后,成了后党的一员。
其实沈世明也是被逼无奈,如果可以,他也不想这么早跟那些皇亲国戚敌对,实在是他现在太缺钱了,缺的两眼冒绿光了,以至于不得不拿国内最有钱的群体开刀!
皇帝直属的敏感企业他自然不敢动,但那些边缘企业,或者走私违法活动,他还是可以动的。
之所以变成这样,那还得从李永吉离开国内去美国这件事说起。(未完待续。。)
正所谓人一多,就有纷争,就有争斗,同样道理,中华帝国虽然是一个新生的政权,权力架构也相对简单,依旧是一种皇帝独/裁/式的**体制,官僚体系因为时间的关系,也不算臃肿,但内部依旧派系林立,斗争纷纷。
在中华帝国的政体里面,李永吉这个皇帝当然是高高在上的第一人,他不但是掌握了军队,还掌握了政府,是当仁不让的一言九鼎,说的话没有人敢不听。
李永吉还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国家新立,时间太短,李永吉这个皇帝又太过强势,毕竟是推翻满清跟太平军的第一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威望,加上下面又严重缺人,用的几乎都是李永吉当初提拔的人,尤其是军队的人,所以下面的派系之争还相对较弱,非要说什么派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帝党。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政府架构的渐渐稳定,随着大家开始慢慢适应了李永吉亲自制定的体制,抱团夺权抢利的行为就开始越来越多,派系之分开始渐渐明朗化,为了争夺利益而发生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也开始慢慢出现了。
早先的时候,因为李永吉的存在,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各方头上,大家都不敢太过分,所以这种派系之间的形成跟斗争还相对隐蔽,几乎微不可查。
可是当皇后殷素素开始怀孕,李永吉开始慢慢放权给下面,大量时间陪老婆的时候,这种派系就开始慢慢发展,再等到李永吉任性的离开中国。改名换姓的抵达好莱坞红堡,开始在万里之遥的北美洲练兵备战的时候,国内政局就好像松了绑,各种派系一下子就都出来了,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时至今日,经过一番明争暗斗,中华帝国内部,大体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后党、亲党以及军党,基本都是从原本的帝党里面分裂出去的。
所谓的后党。顾名思义,就是以皇后殷素素以及首相沈世明两人为中心的派系,这个派系的力量主要掌握了内务府跟国务院,还掌握了法院,是帝国政府里面表面权力最大的派系。
至于亲党,主要是以李正祥,李永昌等皇帝直系亲属为中心的皇亲国戚一派。这一派的人,核心成员基本都是以李永吉当初发家的那批亲戚跟商人为主,另外还有一批投靠的前朝知识分子与旧官僚。他们掌握了元老会、议会,还掌握了很多皇室产业,主要是指李永吉让他们代理的那些诸如银行、工厂之类的,所以论经济实力。他们是最强的,几乎掌握了帝国的经济。
最后的军党,指的主要是军队,因为帝**队里面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代替李永吉统筹全局的二号人物。所有集团军司令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毕竟有无线电么,再加上他们与政府之间相对独立。所以依旧可以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派系。
这三派之中,除了军党因为有李永吉的叮嘱,加上一开始就跟政府机构分离,单独运行,多少还能严格中立,不偏不倚外,后党跟亲党之间,因为经常有利益交叉,所以争斗渐多。
也就是说,原先的帝党已经分裂成了三个派系,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国家大局,但三党鼎力的局面却已经形成了。
这件事,李永吉当然很不爽,毕竟谁也不喜欢下面的人自立山头搞小团伙,但后来李永吉让人一调查,这才发现原来这一切还是跟自己有关,或者说,正是因为李永吉的任性,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首先说后党,李永吉是在殷素素生了孩子之后,才开始动身去洛杉矶,也就是好莱坞的,因为感到内疚,加上怕殷素素寂寞,所以就给殷素素找了不少事儿做,简单说就是让殷素素全权管理内务府的事情。
或许原本的殷素素是个与世无争的人,毕竟年轻单纯,但身居高位,很多事情就是身不由己了,尤其是当她生出了太子,又掌握了内务府这个权力中枢之后,她不争,下面人也会撺掇她去争。
尤其是当国务院首相沈世明开始主动投靠之后,后党一举成为掌握内务府跟国务院两大权力机构的团体,开始真正的掌握了朝政,说权倾朝野也不为过。
然而,国家权柄掌握在一个女人的手中,哪怕只是代理呢,毕竟皇帝还好好的,虽然在大老远的北美,依旧能依靠无线电来刷存在感,但毕竟李永吉不可能时时刻刻的见到,而且李永吉经常因为忙而打不通电话,久而久之,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这里也包括李永吉的老爸,也就是太上皇李正祥。
一开始,还只是一点点心理上的不快,毕竟武则天之类的历史摆在那呢,大家都对女人掌权心怀警惕。可当沈世明借着皇后的威势,开始据理力争的对诸多皇室产业下手,也就是向那些打着皇亲国戚旗号的产业征收税款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一点点的不快,而是相当的不快了。
说白了,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钱字给闹的。
身为皇帝亲自提拔的首相,又是一个外人,沈世明原本是不希望那么早跟李永吉的亲戚,也就是那批皇亲国戚正面对上的,无奈现实情况在那摆着,让沈世明不得不向那些皇室产业开刀,而这里面的原因,多少跟李永吉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在过去,李永吉搞了不少不归国家管的企业,比如中信银行,戴梦得珠宝等等,主要原因是为了方便自己倒腾物资。
不过,虽然李永吉搞了不少不走国库不交税的企业,但李永吉是皇帝,所以他可以自掏腰包来养兵,比如禁卫军。那都是不吃国库,李永吉自掏腰包养的。
除了这些,像一些建设兵团,或者基建项目,特殊工业,特殊农业,移民局等,也都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养着,甚至国库有时候钱不够了,李永吉还会直接贴钱给国库。
虽然贴钱给国库的时候。还要问国库要一点国库券之类的东西当凭证,理论上也是一种投资,但在目前这种情况,短期内李永吉是不指望从国库里赚回这笔钱的,所以他买的都是时间很长,利息却不算高的特别国库券,主要目的也是以此做表率,推广国库券。
可以这么说,刚建国的那段日子。都是李永吉以自己的力量在贴补国库,这才让国库勉强的运转起来,并开始执行李永吉的那些计划,比如普及小学教育。也就是扫盲计划,又比如基础卫生保健计划等。
要知道,任何时期,教育跟医疗都是重头戏。也是需要大投入,短期内却无法看到直接效益的投资,所以一般来说。都是国家实力强了,才会大力投入这些地方。
但是,李永吉是过来人,他深切的知道教育跟基础医疗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很多好处短期内看不出来,但从长期看,却至关重要。
先说教育。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现在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所以中国人虽然很多,但可用之才却很少,形不成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
要知道,当农民跟当工人是不一样的,当农民可以大字不识的过一辈子,凭经验就能种粮食,但当工人要是大字不识,很多工厂手册你就看不懂,要重新培训教育,费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说,要发展工业,必须拥有足够多的产业工人,而要有足够多的产业工人,基础教育必须得到普及,至少识字率要足够高,而这就需要基础扫盲,最起码让一半人达到小学文化水平。
为了拉教育,李永吉把土地税直接拿去补贴教育,当了教育经费,这个经费在旧中国的话,就是一块主要收入了。
少了土地税这块收入,要维持帝国的运转,就只能从其他方面筹钱,基本上说,只能从工商业以及服务业等途径来抽税了。
但是,中国的民间工商业刚刚起步,扶持还来不及,根本没多少油水可抽,所以大多数时间还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补贴,甚至把自己的企业专门拿出一块用来缴税。
也幸好有李永吉的金手指,中国有了一些优势出口项目,比如特效药类,比如武器,比如高档绸缎瓷器等,这些都为中国换区了大量外汇,国家也因此可以收取到大量的海关税,而海关税,就成了中华帝国目前的第一大税种。
再说基础医疗。所谓基础医疗,一般是指治疗最简单的头疼脑热之类的常见病,比如发烧感冒,肺炎疟疾等。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这些常见的疾病,才是致使中国人高死亡率的元凶,相反,像癌症之类的东西,面对这些反倒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
当然,在医疗不发达的时期,尤其是现代医学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治疗这些疾病也的确很难,基本就是看个人运气了,但李永吉不同,他不但可以从现代弄到各种治疗这些疾病的廉价药物,而且还能弄到全套的技术跟生产设备,可以在本地生产这些廉价药。
别的不说,像磺胺类,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如今在中华帝国已经可以实现完全的自产,所用的技术跟设备,都是从现代进口的,只需要招一批识字率比较高的产业工人,突击培训一下,就可以百分百的仿制出来。
当然了,仿制这些现代药物,主要是为了应急,相关的模仿研究,也就是先知道结果,然后按照技术资料顺势研究,也在同时进行当中,但那样做只是为了积累相关的技术原理,是为了形成自己的完善科研体系,跟实用就无关了。
目前,这些自产的现代药物,基本代替了从现代进口的药物,这倒不是说自产药物成本更低。
严格的说,同样是一种药,就算十九世纪的中国人力成本更低,但因为基础设施等方面跟不上,产业工人的效率也不行。运输跟原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在成品的单位成本上,还是不如现代进口的药物。
但是,在这个时代生产药物,可以不断的复制,产量可以大大增加,而这些增加的产量,就不必占用李永吉的传送吨位,李永吉可以把这些宝贵的传送吨位拿去传送别的,从这个角度看。还是相当划算的。更不用说,在本时空生产现代药物,对本国的相关工业以及相关科研领域的好处了。
这些自产的现代化药物,每年都会拿出三分之一用来出口,另外三分之二则供应本国使用,当然,出口的价格跟本国公民的购买价格,相差十分的悬殊,最小的差距也超过二十倍!
就拿目前产量最大。使用也最普遍的一种药物——抗炎镇痛灵来说吧。
所谓的抗炎镇痛灵,其实就是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早在1853年就诞生了,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如果一切正常,要在1899年才正式登场,并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经典药物,并且一直用到21世纪还经久不衰。
这种药物是一种解热镇痛药。能治疗发烧、感冒,还能缓解关节炎、牙疼、头疼、风湿等各种疼痛类疾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可以说是应用相当广泛的万能药。
当然,除了应用广泛,副作用小等好处外,这个东西最大的好处是容易生产,成本足够的便宜!
这种药物在中华帝国本地产的话,就成本而言,目前一华元能够生产一百公斤,按照一克一片,一瓶一百片来计算,一华元(含银37克)能生产1000瓶。
那么,这东西的对外售价多少呢?
国内的售价,一瓶这种抗炎镇痛灵,要价一分钱一瓶,也就是0.01华元一瓶,算算利润的话,比出厂价不过贵了十倍而已。
但是,如果是对外出口,一瓶这样的百病灵,就要50华元,运到欧洲去销售,零售价起码能翻一番,要100华元一瓶,算一算,价格足足高了十万倍!
这种利润,在现代社会是相当难见到的,最关键是这东西的需求量还足够大,不像现代社会,就算有能赚十万倍的东西,流通量也绝对不会大!
之所以如此,关键是这种药物的效果太好了,而且药片数目也多,通常治疗一次,不过需要十几片就够了,就算一些比较严重的感染,最多三十片就差不多能治愈,至于一些长期需要镇痛的病,比如关节炎等,两个月也只需要一瓶就足够了,平均下来一个月只需要五十华元。
这样一看,虽然这药物在国外的价格比较高,但平均下来算,价格不算贵,可以让中产阶级消费的起。
有些疾病,比如发烧等疾病,没有这种药物,很可能就要烧死,有这种药物,就可能救人一命,因此从救命的角度看,是必须要有的。
这就是所谓的有跟没有的区别了,以前没有这种药物,很多疾病得了就只能眼睁睁等死,有了阿司匹林,不对,是抗炎镇痛灵,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再加上这种药物用途广泛,头疼脑热也可以用,所以很多中产阶级都要准备一点。
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药物只有中国能生产,换句话说是一种垄断药物,别的国家虽然一直在下力气研究,甚至还想到来中国盗取生产秘方,但至今也没有什么成果出来。
原因很简单,中国本身是个民族成分比较单一的国家,汉族占了大多数,外国人要想融入相当困难,再加上这些药物都是在110特区中的工厂里制作,都有专门的卫队看守,还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外人根本进不去,所以外人想偷秘方基本不可能
至于破解研究,如今这个时代,医药学都是刚起步,没有配方,想指望从实物来逆向破解,真是难上加难,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至于那些欧洲原来能生产,或者可能生产出这种药物的科学家,也早在之前就因为各种“意外”死亡,所以大大延迟了对这种药物的研究进度。
总之,这种药物都是中国独家的,除了阿司匹林类,像磺胺类,青霉素类,也都是只有中国有,而且对内销售的价格与出口价格天差地远,这样做,本质上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基础医疗水平。
国内外的差价这么大,肯定会有人搞走私贩卖获取利润,不过很可惜,这种药物是皇室企业专卖,别人不能买卖,开药方也是严格限制,有严密的监控流程,而且还为私自倒卖药物还设置了严刑峻法,抓住了严惩不贷,简单说是一律绞刑,从犯也要承受严重的连带责任。
用了一系列的方法,这类倒卖风潮总算是稍微遏止住了一点,但却不可能完全制止,毕竟只要国内外差价存在一天,且差价大的足够让人铤而走险的时候,这种走私活动就无法遏止。
事实上,很多走私活动,都是内部人搞的鬼,这个内部主要是出在流通环节上,也就是那些打着皇室旗号,实际跟李永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他们当初因为王家的照顾,多少都能经手这类买卖,后来看到国内外差价这么高,干脆监守自盗,成了最大的走私群体。
这里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药物都是不交税的,毕竟药物收入是李永吉最大来源之一,都指望靠药物来养兵,还得指望靠这些来维持国内的基础医疗建设,所以是免税的。
但是,看着这么多收入却无法弄到手,这让沈世明十分难受,所以他干脆就下大力气打击走私,光靠打击走私,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样一来,就惹怒了很多“皇亲国戚”,他们开始上下串联,利用议会来打击沈世明的政府班子,最后沈世明看着不是个事儿,就干脆的投靠了皇后,成了后党的一员。
其实沈世明也是被逼无奈,如果可以,他也不想这么早跟那些皇亲国戚敌对,实在是他现在太缺钱了,缺的两眼冒绿光了,以至于不得不拿国内最有钱的群体开刀!
皇帝直属的敏感企业他自然不敢动,但那些边缘企业,或者走私违法活动,他还是可以动的。
之所以变成这样,那还得从李永吉离开国内去美国这件事说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