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李善长倒戈
第464章 李善长倒戈
却说李善长浑浑噩噩,失魂落魄的上了马车,回到府中时,其弟李存佑正在门口等候。
见兄长回府,李存佑赶忙迎了上来,“兄长!您可算回府了。上位可解了我家禁足?”
对于这一次宫中相邀的原因,李善长虽然去时便谨小慎微,但李存佑是万分的乐观。他的兄长乃是大明开国的第一功臣,又素来受上位器重,不过是帮那些官员们出谋划策,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上位面前卖卖惨,这事想来也就过去了。这几日李府领皇命禁足,着实憋疯了李存佑,不能去秦淮河上游船的日子,他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听到“上位”两字,李善长本能的一抖,一把推开想要搀扶李存佑,恶狠狠的道:“今上已经登基,上位岂是你能叫得?”
“自此之后,若不称呼陛下,我打断你的腿!”
李存佑惊呆了,不明白自家兄长为何突然这般激动。想要追问,李善长却已往后宅去了。
李善长挥退下人,径直走到书房之中,他越是思量方才皇帝所说的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就越是心惊。枯坐良久,竟找了根绳索,悬在了房梁之上……
“老爷,妾身给您熬了一碗燕窝粥……”见书房仍有灯光,李善长的一房妾室借着送粥的由头,敲了敲书房的房门。敲了许久,竟是无人应答,她斗胆一推门,眼前一幕险些让他魂飞魄散。
“来人!快来人啊!老爷……老爷上吊啦!”
整个李府霎时间鸡飞狗跳,无数小厮、下人赶紧冲了进来,帮着将李善长从绳子上拽了下来。所幸发现的早,李善长找来的绳子也不甚牢固,这位国公府的顶梁柱且还有气。不一会儿,李祺、李存佑等李家人也都来了,李存佑一见李善长模样,吓得魂飞魄散:“兄长!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滚,都滚出去!”缓过气来的国公爷明显怒气甚重,李存佑还想嚎丧,见李善长瞪着他像瞪着仇人一般,嚎了一半的言语也不得不吞了回去。还是李祺主持起了大局,先是让所有人退出书房,好让空气更流通些,接着又指了几位亲信管家,让他们封锁消息,万不能让这事轻易泄露了出去。
“祺儿留下……”安排完正想退出,却听父亲突然出言道。李祺愣了愣,终究站住了脚步。
等其他人都离得远了,李祺来到李善长的床边,叹了口气道:“父亲,何至于此?”
“祺儿,为父也不想……为父也不想啊!”
“悔不听你当初所言!”
说着,将老朱对他说的那一番不知所以的话,都说给了这个儿子。
“……问我是不是快七十岁,又说你忠心可用,这是嫌我活的太长,早该命丧让位了啊!枉我李善长自诩聪明,却晚来失节……陛下已动杀心,我若不死,如何能为你保全这诺大的家业?”
李祺摸了摸脸上的伤口,心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那日进宫告密之后,回来李善长没少责打于他。连这世子的身份,也要给一位素受宠爱的庶子。
若说心中无怨,那也是骗人的。可终究不能看着老父就这样丧命,于是李祺劝道:“陛下之意,或许是要爹您万莫插手朝政……爹,不如明日我们便回定远老家,自此耕读度日便罢。”
“哎……陛下有意收回勋贵的免死铁券和所囤田产,便是想耕读传家,如今也不能够了……”李善长摇头叹息,越想越觉得心疼不已。他本就没有兵权,自然不在以兵权换得田产不必没收的那些勋贵之列。如今他又被皇帝厌弃,即便陛下分派那海外建邦的资格,也必然不会落到他李家的头上。
要知道,他李善长原先可是开过定邦第一功,比徐达的功劳还要大些,若要分封外邦,肯定有他的一份。可如今……
唉!我李善长谋算了一辈子,最后竟是因小失大,晚节不保……
“爹,无妨。”李祺只愣了一愣,倒是比李善长看的更开些。“即便陛下要收回田产铁券,在定远老家不还有数百亩的禄田,总不至于活不下去。”
“为人臣子,本就该尽忠全节,爹您先前为了权柄财货,勾连结党,本就是不忠。纵使是做一农夫,保全了我李家之名,又何尝不可?”
李善长听得又是气恼,又是后悔,气恼的是这儿子竟如此愚忠,竟指责他这个当爹的不忠。后悔的是他怎的就忘了这忠字,以为做了这开国的第一功臣,便可独揽朝纲,忘了那谨慎之道。
千般悔恨,化作一番长叹,此时说什么也无用了。想起老朱年轻时的手段,李善长不寒而栗:他可没有这个儿子这般乐观,若上位……陛下打定主意要我死,就算躲回了老家,又有何用?
“不行,得想法子将功补过……”李善长皱眉沉思,方才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自尽,被阻拦后,也就没了这份寻死的勇气。况且,能够海外建邦、称孤道寡,对李善长这样极为好权之人来说,实在有莫大的吸引力。
若能,投陛下所好的话……
李善长顿时忘了伤痛,猛的从榻上跳起,开始在一本空白的奏疏上奋笔疾书……
数日后。
“《请立税务司以征商税疏》?”谨身殿,老朱看着这本奏疏上那熟悉的字迹,不由得有些讶异。
“标儿,锦衣卫不是来报说,前些日子李善长悬梁未遂,伤重安养吗?如何会给咱上了这份奏疏?莫非是遗折?”老朱疑惑道。他昨晚那话,确实有暗示李善长自我了断的意思,虽有一半是气话,但李善长若是昨夜就此死了,他也不会当真觉得如何。
对于大明前路上的绊脚石,纵使是曾经的同道老友,他朱元璋也不会容情,这就是他这个大明开国皇帝的作风。
但李善长没死成也就罢了,居然还一大早给自己上了本奏疏……这就值得商榷了。要知道,给那些人出主意以抗商税,就是那老家伙的手笔。莫非,那老家伙以为他现在倒戈,咱就会饶过他了?
老朱将奏疏丢到一边。
“爹,这奏疏,一早便由韩国公亲自递到了内阁。儿臣观看后,就立刻拿来给您御览。”朱标见老朱将奏疏丢在地上,赶紧珍而重之的将其捡了起来,掸了掸上头的灰,又复双手呈上:“儿臣觉得这份奏疏,您应该看看。”
“这奏疏所书之策……说不定当真能解我大明的燃眉之急!”
(本章完)
却说李善长浑浑噩噩,失魂落魄的上了马车,回到府中时,其弟李存佑正在门口等候。
见兄长回府,李存佑赶忙迎了上来,“兄长!您可算回府了。上位可解了我家禁足?”
对于这一次宫中相邀的原因,李善长虽然去时便谨小慎微,但李存佑是万分的乐观。他的兄长乃是大明开国的第一功臣,又素来受上位器重,不过是帮那些官员们出谋划策,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上位面前卖卖惨,这事想来也就过去了。这几日李府领皇命禁足,着实憋疯了李存佑,不能去秦淮河上游船的日子,他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听到“上位”两字,李善长本能的一抖,一把推开想要搀扶李存佑,恶狠狠的道:“今上已经登基,上位岂是你能叫得?”
“自此之后,若不称呼陛下,我打断你的腿!”
李存佑惊呆了,不明白自家兄长为何突然这般激动。想要追问,李善长却已往后宅去了。
李善长挥退下人,径直走到书房之中,他越是思量方才皇帝所说的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就越是心惊。枯坐良久,竟找了根绳索,悬在了房梁之上……
“老爷,妾身给您熬了一碗燕窝粥……”见书房仍有灯光,李善长的一房妾室借着送粥的由头,敲了敲书房的房门。敲了许久,竟是无人应答,她斗胆一推门,眼前一幕险些让他魂飞魄散。
“来人!快来人啊!老爷……老爷上吊啦!”
整个李府霎时间鸡飞狗跳,无数小厮、下人赶紧冲了进来,帮着将李善长从绳子上拽了下来。所幸发现的早,李善长找来的绳子也不甚牢固,这位国公府的顶梁柱且还有气。不一会儿,李祺、李存佑等李家人也都来了,李存佑一见李善长模样,吓得魂飞魄散:“兄长!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滚,都滚出去!”缓过气来的国公爷明显怒气甚重,李存佑还想嚎丧,见李善长瞪着他像瞪着仇人一般,嚎了一半的言语也不得不吞了回去。还是李祺主持起了大局,先是让所有人退出书房,好让空气更流通些,接着又指了几位亲信管家,让他们封锁消息,万不能让这事轻易泄露了出去。
“祺儿留下……”安排完正想退出,却听父亲突然出言道。李祺愣了愣,终究站住了脚步。
等其他人都离得远了,李祺来到李善长的床边,叹了口气道:“父亲,何至于此?”
“祺儿,为父也不想……为父也不想啊!”
“悔不听你当初所言!”
说着,将老朱对他说的那一番不知所以的话,都说给了这个儿子。
“……问我是不是快七十岁,又说你忠心可用,这是嫌我活的太长,早该命丧让位了啊!枉我李善长自诩聪明,却晚来失节……陛下已动杀心,我若不死,如何能为你保全这诺大的家业?”
李祺摸了摸脸上的伤口,心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那日进宫告密之后,回来李善长没少责打于他。连这世子的身份,也要给一位素受宠爱的庶子。
若说心中无怨,那也是骗人的。可终究不能看着老父就这样丧命,于是李祺劝道:“陛下之意,或许是要爹您万莫插手朝政……爹,不如明日我们便回定远老家,自此耕读度日便罢。”
“哎……陛下有意收回勋贵的免死铁券和所囤田产,便是想耕读传家,如今也不能够了……”李善长摇头叹息,越想越觉得心疼不已。他本就没有兵权,自然不在以兵权换得田产不必没收的那些勋贵之列。如今他又被皇帝厌弃,即便陛下分派那海外建邦的资格,也必然不会落到他李家的头上。
要知道,他李善长原先可是开过定邦第一功,比徐达的功劳还要大些,若要分封外邦,肯定有他的一份。可如今……
唉!我李善长谋算了一辈子,最后竟是因小失大,晚节不保……
“爹,无妨。”李祺只愣了一愣,倒是比李善长看的更开些。“即便陛下要收回田产铁券,在定远老家不还有数百亩的禄田,总不至于活不下去。”
“为人臣子,本就该尽忠全节,爹您先前为了权柄财货,勾连结党,本就是不忠。纵使是做一农夫,保全了我李家之名,又何尝不可?”
李善长听得又是气恼,又是后悔,气恼的是这儿子竟如此愚忠,竟指责他这个当爹的不忠。后悔的是他怎的就忘了这忠字,以为做了这开国的第一功臣,便可独揽朝纲,忘了那谨慎之道。
千般悔恨,化作一番长叹,此时说什么也无用了。想起老朱年轻时的手段,李善长不寒而栗:他可没有这个儿子这般乐观,若上位……陛下打定主意要我死,就算躲回了老家,又有何用?
“不行,得想法子将功补过……”李善长皱眉沉思,方才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自尽,被阻拦后,也就没了这份寻死的勇气。况且,能够海外建邦、称孤道寡,对李善长这样极为好权之人来说,实在有莫大的吸引力。
若能,投陛下所好的话……
李善长顿时忘了伤痛,猛的从榻上跳起,开始在一本空白的奏疏上奋笔疾书……
数日后。
“《请立税务司以征商税疏》?”谨身殿,老朱看着这本奏疏上那熟悉的字迹,不由得有些讶异。
“标儿,锦衣卫不是来报说,前些日子李善长悬梁未遂,伤重安养吗?如何会给咱上了这份奏疏?莫非是遗折?”老朱疑惑道。他昨晚那话,确实有暗示李善长自我了断的意思,虽有一半是气话,但李善长若是昨夜就此死了,他也不会当真觉得如何。
对于大明前路上的绊脚石,纵使是曾经的同道老友,他朱元璋也不会容情,这就是他这个大明开国皇帝的作风。
但李善长没死成也就罢了,居然还一大早给自己上了本奏疏……这就值得商榷了。要知道,给那些人出主意以抗商税,就是那老家伙的手笔。莫非,那老家伙以为他现在倒戈,咱就会饶过他了?
老朱将奏疏丢到一边。
“爹,这奏疏,一早便由韩国公亲自递到了内阁。儿臣观看后,就立刻拿来给您御览。”朱标见老朱将奏疏丢在地上,赶紧珍而重之的将其捡了起来,掸了掸上头的灰,又复双手呈上:“儿臣觉得这份奏疏,您应该看看。”
“这奏疏所书之策……说不定当真能解我大明的燃眉之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