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大明的正统性
第377章 大明的正统性
元庭内部百年前的恩怨如何,众人并没有多大兴趣。大家只对这数百瓦剌部众戒心满满。张玉出列道:“两位殿下,末将认为,防人之心不可无。谁又知晓这五百瓦剌人,不是他们大部队所派出的先遣?”
“纵使他们的先祖与元庭并不对付,但也不排除这百年下来,其后人已经忘却祖先仇恨的可能性。至少末将在元庭之时,并未听闻瓦剌部有不臣于北元朝廷的举措发生。”
“他们派遣五百骑约见殿下,很有可能是纳哈出那边已经对殿下您有了忌惮,故而想要借会晤之事,诈殿下您前往。”
“殿下还需谨慎小心才是。”
众人闻言沉默。张玉的意思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大明这边应该做好瓦剌也参和到此次战争的准备。可如若瓦剌当真参和了进来,仅凭这些人又能拖延多久?
“张玉将军的意思,本王已明白了。”朱肃点点头。接下来转向了其他人:“诸位的意思呢?”
“我同意张玉的话。”常茂开口道。他转头看向朱肃。
“别的道理,我也不懂。我就知道离开应天时,太子殿下嘱咐我,一定要护好五殿下你的周全。”
“瓦剌人自己带了五百人,却要殿下你只带十骑去见他们。这不是要殿下你入虎口吗?这事我老常第一个不同意!”
“常大哥说的不错。五弟,谨慎为上。”朱棣也开口道。“如今能节制诸军,靠的还是你身上那个‘代太子巡视诸边’的钦使名头。”
“你若有失,我等名不正言不顺,则只剩自溃一途。”朱棣眼中寒芒微闪。“即便是瓦剌大部当真敢来,我大明自会调遣兵将当之。何须你去冒险。”
其他几人也纷纷表态,都说朱肃不该涉险前去与瓦剌人谈判。朱肃却只是皱眉不言,并不答话。余光瞥见张定边摆弄着手中念珠,眼神却是不住的打量着自己,于是便开口道:“张居士莫非有什么话说?何不直言?”
其他人闻言都安静了下来,仔细倾听张定边有什么高论。只听张定边道:“殿下此前让武百户寻找瓦剌部,莫非是想引瓦剌部为后援,襄助大明平灭元庭吗?”
“……不错。”朱肃点点头。“我大明承继华夏大统,元庭却仍旧僭称帝号。所谓天无二日,平灭北元宗庙,是我大明第一等的大事。”
“瓦剌部与北元皇室有宿怨,本王确实是想要援助瓦剌部,在北元内部引起混乱。”
张定边闻言,点了点头。他昔日也做过陈汉政权的高层,除却武力军略,政治上亦是有所建树。此时听朱肃一说,便知道朱肃的这个做法,背后有着多么深远的政治意义。
诚如朱肃所言,大明的正统性,是“承继”过来的。老朱建立大明之时,敬告皇天后土的祭文中明明白白的写着:“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也就是说,大明是承认元朝身为华夏之主的正统地位的。而他朱元璋,是从大元帝国的手中,“承继”了这片大地的道统。
但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你大明不是自称是从大元手中,接过了这个天下共主的位置吗?可为什么北元皇帝仍在,你大明就自立了一个新皇帝?
别管北元那个皇帝是不是被赶出了长城,住的是帐篷还是山洞。皇帝毕竟是皇帝,只要北元的皇帝宗庙还在,你大明“承继大统”的说法,他就始终站不住脚。
纵使是在洪武年间的现在,在许多平民百姓与一些死读书的迂腐读书人眼中,由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其正统性仍然没有在北面的北元来的根深蒂固。毕竟你大明立国还不满六年,而元朝却已存在了百年之久了。更别提那些依附元庭的地主豪强、商人异族的存在,甚至还有人仍然认为大明帝国必定是昙一现,身在沙漠的大元皇帝只要励精图治,仍旧有可能夺回大都,继而继续君临整个华夏。
譬如有一汉人大儒名曰蔡子英,曾在王保保手下任行省参政。此人虽是汉人,却以大元忠臣自居,一心扶保大元社稷。纵然王保保被徐达打的大败,只余单骑狼狈溃逃,此人亦是不离不弃。
洪武皇帝朱元璋闻其名,遣汤和延请其出山,此人竟然大骂汤和为贼,纵然大怒的汤和以威凌逼,甚至点火要烧死他,他亦做出一副为大元尽忠、宁死不屈的模样。之后无论老朱如何礼遇,此人皆不为所动,将大明视为贼寇,而将北元朝廷捧为正统。甚至因为思念远在北疆的“故主”,而嚎啕痛哭不止。
只要北元朝廷仍在,总会有人如蔡子英这般心向元庭,本该为大明脊梁的人才,也会被北元给“分摊”去不少。而且这些同为汉人的带路党,毫无疑问就是大明极大的一处隐患。
只要扶持瓦剌,能引起北元内乱不说,若是瓦剌能成功背刺了北元朝廷,继承阿里不哥“称汗派”思想的他们,也不会选择称帝。
不如说,就是老朱本人,也一定更希望瓦剌部能成功夺取北元政权,这样,一个称“大汗”的北元,就相当于主动放弃了华夏正统的地位。而大明的正统性,也将变得毋庸置疑。
扶持瓦剌,虽有一二害处,但对现下而言,却是有百利的。
“既然五殿下所谋如此深远。若是因为畏惧区区五百瓦剌骑兵,而导致谋划破产,那岂不是可惜?”张定边道。“自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某家倒是觉得,殿下应该要去走这一遭。”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不满。狄猛色变道:“姓张的,你敢怂恿殿下涉险?”
“若是殿下有三长两短,你如何担责?”
“殿下莫听他言!”曹渊也是对朱肃抱拳道。
“想要我大明助他壮大,又何必要上赶着去!他们若想得我大明襄助,自然该来求我们!哪有殿下您涉险去寻他们的道理!”
诸将群情汹涌,纷纷斥责张定边口出狂言。甚至有人直斥张定边并非大明将领,故而居心不轨,要陷朱肃于险境。
张定边却是始终默然不言,他的面上,甚至带着一缕难明的微笑,一双眼睛只灼灼的看向正在闭目沉思的朱肃。
“好了,都别吵了。”朱肃猛然睁开了眼。召集诸将商议本是因为他自己也对此犹豫不决。但现在他却是已经想清楚了。
“张居士所言甚是。自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若是这一次本王不去消除了瓦剌部的戒心,瓦剌即便是不直北元朝廷久矣。只怕也会选择继续蛰伏,直到我大明攻破元帝所驻扎的和林,他们才会出来落井下石吧?”
“而我大明如今,若是想做成此事,至少,也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
“与北元再对峙个十五年,会多死多少的军卒百姓?多耗费多少的金银粮秣?又会错过多少的发展良机?”
“本王涉险一次,为我大明将灭元的时间缩短十五年……”
“这笔买卖,值!”
朱肃拍案而起。
(本章完)
元庭内部百年前的恩怨如何,众人并没有多大兴趣。大家只对这数百瓦剌部众戒心满满。张玉出列道:“两位殿下,末将认为,防人之心不可无。谁又知晓这五百瓦剌人,不是他们大部队所派出的先遣?”
“纵使他们的先祖与元庭并不对付,但也不排除这百年下来,其后人已经忘却祖先仇恨的可能性。至少末将在元庭之时,并未听闻瓦剌部有不臣于北元朝廷的举措发生。”
“他们派遣五百骑约见殿下,很有可能是纳哈出那边已经对殿下您有了忌惮,故而想要借会晤之事,诈殿下您前往。”
“殿下还需谨慎小心才是。”
众人闻言沉默。张玉的意思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大明这边应该做好瓦剌也参和到此次战争的准备。可如若瓦剌当真参和了进来,仅凭这些人又能拖延多久?
“张玉将军的意思,本王已明白了。”朱肃点点头。接下来转向了其他人:“诸位的意思呢?”
“我同意张玉的话。”常茂开口道。他转头看向朱肃。
“别的道理,我也不懂。我就知道离开应天时,太子殿下嘱咐我,一定要护好五殿下你的周全。”
“瓦剌人自己带了五百人,却要殿下你只带十骑去见他们。这不是要殿下你入虎口吗?这事我老常第一个不同意!”
“常大哥说的不错。五弟,谨慎为上。”朱棣也开口道。“如今能节制诸军,靠的还是你身上那个‘代太子巡视诸边’的钦使名头。”
“你若有失,我等名不正言不顺,则只剩自溃一途。”朱棣眼中寒芒微闪。“即便是瓦剌大部当真敢来,我大明自会调遣兵将当之。何须你去冒险。”
其他几人也纷纷表态,都说朱肃不该涉险前去与瓦剌人谈判。朱肃却只是皱眉不言,并不答话。余光瞥见张定边摆弄着手中念珠,眼神却是不住的打量着自己,于是便开口道:“张居士莫非有什么话说?何不直言?”
其他人闻言都安静了下来,仔细倾听张定边有什么高论。只听张定边道:“殿下此前让武百户寻找瓦剌部,莫非是想引瓦剌部为后援,襄助大明平灭元庭吗?”
“……不错。”朱肃点点头。“我大明承继华夏大统,元庭却仍旧僭称帝号。所谓天无二日,平灭北元宗庙,是我大明第一等的大事。”
“瓦剌部与北元皇室有宿怨,本王确实是想要援助瓦剌部,在北元内部引起混乱。”
张定边闻言,点了点头。他昔日也做过陈汉政权的高层,除却武力军略,政治上亦是有所建树。此时听朱肃一说,便知道朱肃的这个做法,背后有着多么深远的政治意义。
诚如朱肃所言,大明的正统性,是“承继”过来的。老朱建立大明之时,敬告皇天后土的祭文中明明白白的写着:“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也就是说,大明是承认元朝身为华夏之主的正统地位的。而他朱元璋,是从大元帝国的手中,“承继”了这片大地的道统。
但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你大明不是自称是从大元手中,接过了这个天下共主的位置吗?可为什么北元皇帝仍在,你大明就自立了一个新皇帝?
别管北元那个皇帝是不是被赶出了长城,住的是帐篷还是山洞。皇帝毕竟是皇帝,只要北元的皇帝宗庙还在,你大明“承继大统”的说法,他就始终站不住脚。
纵使是在洪武年间的现在,在许多平民百姓与一些死读书的迂腐读书人眼中,由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其正统性仍然没有在北面的北元来的根深蒂固。毕竟你大明立国还不满六年,而元朝却已存在了百年之久了。更别提那些依附元庭的地主豪强、商人异族的存在,甚至还有人仍然认为大明帝国必定是昙一现,身在沙漠的大元皇帝只要励精图治,仍旧有可能夺回大都,继而继续君临整个华夏。
譬如有一汉人大儒名曰蔡子英,曾在王保保手下任行省参政。此人虽是汉人,却以大元忠臣自居,一心扶保大元社稷。纵然王保保被徐达打的大败,只余单骑狼狈溃逃,此人亦是不离不弃。
洪武皇帝朱元璋闻其名,遣汤和延请其出山,此人竟然大骂汤和为贼,纵然大怒的汤和以威凌逼,甚至点火要烧死他,他亦做出一副为大元尽忠、宁死不屈的模样。之后无论老朱如何礼遇,此人皆不为所动,将大明视为贼寇,而将北元朝廷捧为正统。甚至因为思念远在北疆的“故主”,而嚎啕痛哭不止。
只要北元朝廷仍在,总会有人如蔡子英这般心向元庭,本该为大明脊梁的人才,也会被北元给“分摊”去不少。而且这些同为汉人的带路党,毫无疑问就是大明极大的一处隐患。
只要扶持瓦剌,能引起北元内乱不说,若是瓦剌能成功背刺了北元朝廷,继承阿里不哥“称汗派”思想的他们,也不会选择称帝。
不如说,就是老朱本人,也一定更希望瓦剌部能成功夺取北元政权,这样,一个称“大汗”的北元,就相当于主动放弃了华夏正统的地位。而大明的正统性,也将变得毋庸置疑。
扶持瓦剌,虽有一二害处,但对现下而言,却是有百利的。
“既然五殿下所谋如此深远。若是因为畏惧区区五百瓦剌骑兵,而导致谋划破产,那岂不是可惜?”张定边道。“自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某家倒是觉得,殿下应该要去走这一遭。”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不满。狄猛色变道:“姓张的,你敢怂恿殿下涉险?”
“若是殿下有三长两短,你如何担责?”
“殿下莫听他言!”曹渊也是对朱肃抱拳道。
“想要我大明助他壮大,又何必要上赶着去!他们若想得我大明襄助,自然该来求我们!哪有殿下您涉险去寻他们的道理!”
诸将群情汹涌,纷纷斥责张定边口出狂言。甚至有人直斥张定边并非大明将领,故而居心不轨,要陷朱肃于险境。
张定边却是始终默然不言,他的面上,甚至带着一缕难明的微笑,一双眼睛只灼灼的看向正在闭目沉思的朱肃。
“好了,都别吵了。”朱肃猛然睁开了眼。召集诸将商议本是因为他自己也对此犹豫不决。但现在他却是已经想清楚了。
“张居士所言甚是。自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若是这一次本王不去消除了瓦剌部的戒心,瓦剌即便是不直北元朝廷久矣。只怕也会选择继续蛰伏,直到我大明攻破元帝所驻扎的和林,他们才会出来落井下石吧?”
“而我大明如今,若是想做成此事,至少,也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
“与北元再对峙个十五年,会多死多少的军卒百姓?多耗费多少的金银粮秣?又会错过多少的发展良机?”
“本王涉险一次,为我大明将灭元的时间缩短十五年……”
“这笔买卖,值!”
朱肃拍案而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