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与朕共创大业
应天城不论规模还是人口都可算是当世顶尖,但唐王前脚被甲士押往孝陵,后脚该知道的人便已得了消息。
就如朱慈烺的判断一般,此事并不简单。
从表面上看,他先遭弘光拘禁,后又遇了两个逆王,对宗室没什么好印象也当在情理之间,可若只以这些事情便判断朝廷有削藩的打算,那也太小看熬到现在的宗室王爷们了。
说到底,朱慈烺自登基以来便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哪怕要对某些人下手也绝不会在尘埃落定之前露了踪迹。
若他真存了削藩的心思,此时便该不动声色,等布置好一切之后才会发出雷霆一击,怎可能光明正大地削减宗室禄米。
能够活到现在的宗室王爷自都在平均水准之上,对这一点自也有些深浅不一的认知。
更何况此时的朝廷里便连文官们都不敢妄触皇权威势,素来处在弱势的宗室却暗中串联,试图对朝廷施加压力,若说这背后没有情弊,恐怕也没几人能够相信。
作为大明的政治中心,应天城里根本不缺聪明人,待唐王被圈的消息传开之后,看得浅的便意识到从事海贸的人家当与此事撇不开关系,看得深些的则难免五味杂陈。
这五味之中有鄙夷,有惊讶,有羡慕,有妒忌,待到最后诸般情绪汇成一股,却成了深入骨髓的恐惧。
而在这恐惧的驱使之下,靖武朝的内阁首辅便壮着胆子来到了乾清宫里。
“钱先生来的正好,朕觉着川中的事情却还得斟酌斟酌。”
钱谦益方才将礼行完,朱慈烺的询问便已传了过来,其后他整了整心思便将内阁商议的过程全都说了出来。
在汉中战事进行的同时,川陕总督衙门便已开始收复川中失地,其后豪格败退关中,收复失地的进度便在刘文秀等大西降将的协助下更快了几分。
待到此时天府之国已然安稳,早前定下的开路计划自也落到了实处。
在樊一蘅的题本里,他提出了几个计划以供朝廷抉择,内阁则一致同意先拓宽四川到汉中的金牛道。
这个选择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来这条路自秦汉开始便已逐渐开凿,工程量相较于其他几处便要小上许多;二来汉中的硝石等矿藏乃是朝廷急需,一旦拓宽此路便可让火药等物的成本降低许多。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颇为妥帖的选择,内阁诸臣根本没想过陛下会有不同意见,所以当细细将完全部过程之后,钱谦益便先将心事按下,等待着陛下言语。
“内阁所议自是老成稳妥,不过朕还是觉得当先把易武至重庆的古道拓上一拓。”
易武?
话音入耳,钱谦益先是愣了一下,待于脑中回忆了一番才想到这地方的位置。
易武乃是车里宣慰使司治下一小镇,理论上来说当还算是大明的国境。
这地方自元朝元贞三年便归顺中原王朝,之后的数百年间不是生乱就是和缅甸的东吁王朝眉来眼去,待到万历十三年,缅甸生了内乱,车里才又回归大明。
可由于西南道路难行,大明对这一带的控制力度极其薄弱,再加上北面鞑子不断闹腾,至天启年间,这车里却又被缅甸给夺了过去。
此时,这地方已失了二十年,不论怎么做想却也不该将其当做开拓道路的起点。
念头转了几番,钱谦益心中却也有了些猜测。
只是
“陛下,恕老臣直言,此时缅甸对我天朝不敬自当好好惩治一番,可现在北伐将开,其后还有.”
钱谦益的话只说了一半便见朱慈烺摆了摆手,待他满脸疑惑地望向自家陛下,却见对方似也在思量着什么。
朱慈烺知道钱谦益要说什么。
此时的大明虽已在与清廷的战争终彻底占据了主动,但北面还有偌大国土恢复,自得费大量时间去收复失地。
若换成以前,做完这些许也能腾出精力来惩戒这西南藩国,但海贸的好处已然显现了出来,不论怎么看待,恢复故土之后都该将注意力放到海上,完全没要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征讨那小小的藩属。
可朱慈烺的眼光毕竟与钱老先生不同。
他很清楚现在的英法两国虽未似将东南亚彻底站住,但可供驻军的据点却已从沿海往西南诸国内部延展。
若由着这几个国家似后世一般称为英法的殖民地,那大明就算能站住马六甲海峡也无法保证这条航道的真正安全。
届时对外贸易的脖子被人扼住,哪怕第一次工业革命于大明生出也只是镜水月。
当然,他并没有出兵占据西南诸国的想法,一切都只是为了保证商路安全,只是朝中诸臣当无法明白这等盘算,所以他还得再寻其他理由。
“朕明白你的意思,左右就是打完北面还要控制海外,朝廷腾不出精力去管那小小缅甸。”
“陛下圣明,老臣的确是这般想法。”
按着常理来说钱谦益讲完这句要么就该静待自家陛下后面的言语,要么便该再做补充说明,可当那话音才落之时他却似想到了什么一般,待颇有些惊愕地看了眼对面的这年轻人,随即便试探着问道:“陛下可是担心海商?”
嗯?
海商?
不是在说开路的事情,怎么又扯到海商身上了?
闻得钱谦益之言,朱慈烺不免有些疑惑,只是他在面对文官时素来都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终也只是淡淡地看着对方。
“陛下果然是老天为我大明降下的圣主明君,老臣实在佩服,实在佩服啊!”
狠狠一记马屁之后,钱谦益便将自己有关唐王之事的联想说了出来,而于此时朱慈烺心中疑惑却也得解,随即竟生了些孺子可教的感慨。
在钱谦益看来,朝廷打开海外商路不过大半年功夫,那些海商却已有了干涉朝政的能力和胆子,若真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朝廷决策受其干扰便成了可以预见的事情。
届时这大明难道还要让商贾当家?有着这样的认知,他便壮着胆子想让陛下对商贾之事进行一定的限制,可谁曾想,自己这里还只有一点笼统的念头,陛下那里竟已想到了具体的法子。
朱慈烺不太明白打通西南道路的想法在钱谦益这里如何就成了对海商的限制,但他却对钱老先生能想到此节颇感欣慰。
归到根里,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势必有一部分商贾会成为跨国资本。
这些人挣着本国百姓的钱财,却对这个国家无有半点归属感,一旦发生祸乱,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通过这祸乱牟利。
与之相比,官僚这个阶层虽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其财富的根本却是来源于一个强大国家所赐予的权力,哪怕这个群体里面也会有不少毫无节操的人物,可其整体利益却和国家紧紧绑在一起。
这等事情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便屡有发生,待大一统王朝诞生才逐渐将这股力量逐渐压制,能够左右一国命运的大商人这才少于史中出现。
不过对朱慈烺而言,因噎废食却非良策。
资产阶级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其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却无法忽视,只要朝廷将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牢牢握在手中,再配以诸般限制手段,这大明政权总也得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被这些人彻底掌握.吧。
“钱先生果然是国之柱石,对这等危害却也看得透彻,所以朕便想着扩大官吏队伍,以为对抗商贾之用。”
话音入耳,疑惑之色立时便浮现于钱谦益面上,他这前一刻还满面笑容的国之柱石又一次被思维跳跃的大明皇帝给落在了后面。
不过这一番朱慈烺却没再予他卖什么关子,随即便满脸严肃地解释了起来。
“我大明虽有官员千万,但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却着实太弱,若那商贾因着诸般生意发展起来,朝廷势必要得落到下风,
所以朕便想着将各级衙门中的胥吏全都纳入官僚体系之中,再于乡间设立一个低阶机构,
若此法能成,那我大明便能在获取贸易之利的同时又不至让大商贾乱了朝纲,
届时莫说什么中兴,便是立下一份远迈汉唐的功业也不在话下!”
随着言辞的传出,便有一股豪气逐渐从朱慈烺身上散出,只是他的眼神却于此时不断往钱谦益面上扫过,却不知是因心绪荡漾还是旁的缘由。
“钱爱卿,你可愿辅朕完成这不世伟业?”
人活一世,或为名、或为利。
待这一句从朱慈烺口中传入钱谦益耳里,这个为了权位钻营了一辈子的老臣立时便拜在了地上。
“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慈烺没有想到对某些人的警告能成为将钱谦益拉上贼船的契机,待再一番深谈之后,这个士林魁首立时便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这一番情事,应天城里却是无人知晓,毕竟唐王遭圈不过是一两个时辰之前的事情。
此时的应天各人皆都在关注陛下的下一步举动,朱慈烺为了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也未刻意隐藏。
待几十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明晃晃自应天各门去往大明各地之时,所有人便都明白了干涉朝政到底会有何等下场。
老实讲,唐王遭圈虽比不得乾清宫里的这番谈话,但其对大明朝廷的影响却也算得巨大。
若在寻常时节,这个消息必然通过种种渠道以最快的速度传往江北,鞑子那里势必也得上一番功夫来参悟此事背后所蕴藏的深意。
可话说回来,淮安那里毕竟才惨败了一场,清廷上下却也无心理会此事。
那番战败之后,身在淮安的洪承畴等人自是好好商议了一番,那一夜的变化虽让勒克德浑摸不着头脑,但最终前线的建议还是传回了北京。
不难想见,当多尔衮看到那份战报时会是何等模样,老代善那里又会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说到底,多尔衮为了在淮安打出一场从表面看来能够扭转局面的胜利费了极大代价;而那老代善一方面乐于看见这位曾经的摄政王遭到削弱,另一方面却不愿看到大清遭到失败。
至于那个济尔哈朗
此人虽是豪格在朝廷中枢的代言人,但其政争水平实在太差,多少也有些被另外己方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意思。
待多尔衮与老代善商量出个方略之后,也只是给他通知了一声,那封加盖了皇帝玉玺的命令便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李本深手里。
早前,他曾在明军手里败了数场,待到最后也只能算是轻骑脱身。
按他原本所想,那一番也只是为了保全高杰妻、子,并没有觉得自己还能领军作战。
可谁曾想,各路降军的大帅死的死、逃的逃,最后也只他这一个提督光杆子矗在那里,清廷为了控制降军便不得不将他又重新拉了出来。
当然,有了江南的教训,清廷上下对两淮降军也有了更深的认知,自不会再对这些人抱有幻想。
由此,哪怕洪承畴和勒克德浑在两淮拢出了十三四万的人马,但在淮安交战之际这些人却还是被稳稳放在黄淮以北,想来也是怕明军一到他们便得望风而降。
可这一遭.
“提督,朝廷是怎么想的?如何会做出这等安排?”
望着手中军令,一名身材雄壮的汉子立时便朝帅位上的李本深抱怨了起来。
此人名为柏永馥,乃是刘泽清麾下。
早前那刘泽清在清军南下之时便弃了大军直接出海,而这柏永馥便成为这一镇的实际统帅。
老实讲,他在降清之前是做了好一番抵抗的,只是那时各军多已投降,而那控着渡口的扬州也没撑上两日,此等情形之下,他便也失了抵抗之心,随即便领着人马降了大清。
“朝廷的事情咱们也管不了那么多,反正军令下来,我等依令行事便成,左右军中还有人看着,你还能抗命不成?”
看了眼万分不解柏永馥,李本深却只是懒洋洋地说了一句,随即他便朝帐外兵卒摆了摆手,待将军令传下便又缩回了椅中。
(本章完)
应天城不论规模还是人口都可算是当世顶尖,但唐王前脚被甲士押往孝陵,后脚该知道的人便已得了消息。
就如朱慈烺的判断一般,此事并不简单。
从表面上看,他先遭弘光拘禁,后又遇了两个逆王,对宗室没什么好印象也当在情理之间,可若只以这些事情便判断朝廷有削藩的打算,那也太小看熬到现在的宗室王爷们了。
说到底,朱慈烺自登基以来便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哪怕要对某些人下手也绝不会在尘埃落定之前露了踪迹。
若他真存了削藩的心思,此时便该不动声色,等布置好一切之后才会发出雷霆一击,怎可能光明正大地削减宗室禄米。
能够活到现在的宗室王爷自都在平均水准之上,对这一点自也有些深浅不一的认知。
更何况此时的朝廷里便连文官们都不敢妄触皇权威势,素来处在弱势的宗室却暗中串联,试图对朝廷施加压力,若说这背后没有情弊,恐怕也没几人能够相信。
作为大明的政治中心,应天城里根本不缺聪明人,待唐王被圈的消息传开之后,看得浅的便意识到从事海贸的人家当与此事撇不开关系,看得深些的则难免五味杂陈。
这五味之中有鄙夷,有惊讶,有羡慕,有妒忌,待到最后诸般情绪汇成一股,却成了深入骨髓的恐惧。
而在这恐惧的驱使之下,靖武朝的内阁首辅便壮着胆子来到了乾清宫里。
“钱先生来的正好,朕觉着川中的事情却还得斟酌斟酌。”
钱谦益方才将礼行完,朱慈烺的询问便已传了过来,其后他整了整心思便将内阁商议的过程全都说了出来。
在汉中战事进行的同时,川陕总督衙门便已开始收复川中失地,其后豪格败退关中,收复失地的进度便在刘文秀等大西降将的协助下更快了几分。
待到此时天府之国已然安稳,早前定下的开路计划自也落到了实处。
在樊一蘅的题本里,他提出了几个计划以供朝廷抉择,内阁则一致同意先拓宽四川到汉中的金牛道。
这个选择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来这条路自秦汉开始便已逐渐开凿,工程量相较于其他几处便要小上许多;二来汉中的硝石等矿藏乃是朝廷急需,一旦拓宽此路便可让火药等物的成本降低许多。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颇为妥帖的选择,内阁诸臣根本没想过陛下会有不同意见,所以当细细将完全部过程之后,钱谦益便先将心事按下,等待着陛下言语。
“内阁所议自是老成稳妥,不过朕还是觉得当先把易武至重庆的古道拓上一拓。”
易武?
话音入耳,钱谦益先是愣了一下,待于脑中回忆了一番才想到这地方的位置。
易武乃是车里宣慰使司治下一小镇,理论上来说当还算是大明的国境。
这地方自元朝元贞三年便归顺中原王朝,之后的数百年间不是生乱就是和缅甸的东吁王朝眉来眼去,待到万历十三年,缅甸生了内乱,车里才又回归大明。
可由于西南道路难行,大明对这一带的控制力度极其薄弱,再加上北面鞑子不断闹腾,至天启年间,这车里却又被缅甸给夺了过去。
此时,这地方已失了二十年,不论怎么做想却也不该将其当做开拓道路的起点。
念头转了几番,钱谦益心中却也有了些猜测。
只是
“陛下,恕老臣直言,此时缅甸对我天朝不敬自当好好惩治一番,可现在北伐将开,其后还有.”
钱谦益的话只说了一半便见朱慈烺摆了摆手,待他满脸疑惑地望向自家陛下,却见对方似也在思量着什么。
朱慈烺知道钱谦益要说什么。
此时的大明虽已在与清廷的战争终彻底占据了主动,但北面还有偌大国土恢复,自得费大量时间去收复失地。
若换成以前,做完这些许也能腾出精力来惩戒这西南藩国,但海贸的好处已然显现了出来,不论怎么看待,恢复故土之后都该将注意力放到海上,完全没要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征讨那小小的藩属。
可朱慈烺的眼光毕竟与钱老先生不同。
他很清楚现在的英法两国虽未似将东南亚彻底站住,但可供驻军的据点却已从沿海往西南诸国内部延展。
若由着这几个国家似后世一般称为英法的殖民地,那大明就算能站住马六甲海峡也无法保证这条航道的真正安全。
届时对外贸易的脖子被人扼住,哪怕第一次工业革命于大明生出也只是镜水月。
当然,他并没有出兵占据西南诸国的想法,一切都只是为了保证商路安全,只是朝中诸臣当无法明白这等盘算,所以他还得再寻其他理由。
“朕明白你的意思,左右就是打完北面还要控制海外,朝廷腾不出精力去管那小小缅甸。”
“陛下圣明,老臣的确是这般想法。”
按着常理来说钱谦益讲完这句要么就该静待自家陛下后面的言语,要么便该再做补充说明,可当那话音才落之时他却似想到了什么一般,待颇有些惊愕地看了眼对面的这年轻人,随即便试探着问道:“陛下可是担心海商?”
嗯?
海商?
不是在说开路的事情,怎么又扯到海商身上了?
闻得钱谦益之言,朱慈烺不免有些疑惑,只是他在面对文官时素来都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终也只是淡淡地看着对方。
“陛下果然是老天为我大明降下的圣主明君,老臣实在佩服,实在佩服啊!”
狠狠一记马屁之后,钱谦益便将自己有关唐王之事的联想说了出来,而于此时朱慈烺心中疑惑却也得解,随即竟生了些孺子可教的感慨。
在钱谦益看来,朝廷打开海外商路不过大半年功夫,那些海商却已有了干涉朝政的能力和胆子,若真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朝廷决策受其干扰便成了可以预见的事情。
届时这大明难道还要让商贾当家?有着这样的认知,他便壮着胆子想让陛下对商贾之事进行一定的限制,可谁曾想,自己这里还只有一点笼统的念头,陛下那里竟已想到了具体的法子。
朱慈烺不太明白打通西南道路的想法在钱谦益这里如何就成了对海商的限制,但他却对钱老先生能想到此节颇感欣慰。
归到根里,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势必有一部分商贾会成为跨国资本。
这些人挣着本国百姓的钱财,却对这个国家无有半点归属感,一旦发生祸乱,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通过这祸乱牟利。
与之相比,官僚这个阶层虽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其财富的根本却是来源于一个强大国家所赐予的权力,哪怕这个群体里面也会有不少毫无节操的人物,可其整体利益却和国家紧紧绑在一起。
这等事情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便屡有发生,待大一统王朝诞生才逐渐将这股力量逐渐压制,能够左右一国命运的大商人这才少于史中出现。
不过对朱慈烺而言,因噎废食却非良策。
资产阶级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其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却无法忽视,只要朝廷将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牢牢握在手中,再配以诸般限制手段,这大明政权总也得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被这些人彻底掌握.吧。
“钱先生果然是国之柱石,对这等危害却也看得透彻,所以朕便想着扩大官吏队伍,以为对抗商贾之用。”
话音入耳,疑惑之色立时便浮现于钱谦益面上,他这前一刻还满面笑容的国之柱石又一次被思维跳跃的大明皇帝给落在了后面。
不过这一番朱慈烺却没再予他卖什么关子,随即便满脸严肃地解释了起来。
“我大明虽有官员千万,但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却着实太弱,若那商贾因着诸般生意发展起来,朝廷势必要得落到下风,
所以朕便想着将各级衙门中的胥吏全都纳入官僚体系之中,再于乡间设立一个低阶机构,
若此法能成,那我大明便能在获取贸易之利的同时又不至让大商贾乱了朝纲,
届时莫说什么中兴,便是立下一份远迈汉唐的功业也不在话下!”
随着言辞的传出,便有一股豪气逐渐从朱慈烺身上散出,只是他的眼神却于此时不断往钱谦益面上扫过,却不知是因心绪荡漾还是旁的缘由。
“钱爱卿,你可愿辅朕完成这不世伟业?”
人活一世,或为名、或为利。
待这一句从朱慈烺口中传入钱谦益耳里,这个为了权位钻营了一辈子的老臣立时便拜在了地上。
“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慈烺没有想到对某些人的警告能成为将钱谦益拉上贼船的契机,待再一番深谈之后,这个士林魁首立时便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这一番情事,应天城里却是无人知晓,毕竟唐王遭圈不过是一两个时辰之前的事情。
此时的应天各人皆都在关注陛下的下一步举动,朱慈烺为了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也未刻意隐藏。
待几十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明晃晃自应天各门去往大明各地之时,所有人便都明白了干涉朝政到底会有何等下场。
老实讲,唐王遭圈虽比不得乾清宫里的这番谈话,但其对大明朝廷的影响却也算得巨大。
若在寻常时节,这个消息必然通过种种渠道以最快的速度传往江北,鞑子那里势必也得上一番功夫来参悟此事背后所蕴藏的深意。
可话说回来,淮安那里毕竟才惨败了一场,清廷上下却也无心理会此事。
那番战败之后,身在淮安的洪承畴等人自是好好商议了一番,那一夜的变化虽让勒克德浑摸不着头脑,但最终前线的建议还是传回了北京。
不难想见,当多尔衮看到那份战报时会是何等模样,老代善那里又会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说到底,多尔衮为了在淮安打出一场从表面看来能够扭转局面的胜利费了极大代价;而那老代善一方面乐于看见这位曾经的摄政王遭到削弱,另一方面却不愿看到大清遭到失败。
至于那个济尔哈朗
此人虽是豪格在朝廷中枢的代言人,但其政争水平实在太差,多少也有些被另外己方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意思。
待多尔衮与老代善商量出个方略之后,也只是给他通知了一声,那封加盖了皇帝玉玺的命令便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李本深手里。
早前,他曾在明军手里败了数场,待到最后也只能算是轻骑脱身。
按他原本所想,那一番也只是为了保全高杰妻、子,并没有觉得自己还能领军作战。
可谁曾想,各路降军的大帅死的死、逃的逃,最后也只他这一个提督光杆子矗在那里,清廷为了控制降军便不得不将他又重新拉了出来。
当然,有了江南的教训,清廷上下对两淮降军也有了更深的认知,自不会再对这些人抱有幻想。
由此,哪怕洪承畴和勒克德浑在两淮拢出了十三四万的人马,但在淮安交战之际这些人却还是被稳稳放在黄淮以北,想来也是怕明军一到他们便得望风而降。
可这一遭.
“提督,朝廷是怎么想的?如何会做出这等安排?”
望着手中军令,一名身材雄壮的汉子立时便朝帅位上的李本深抱怨了起来。
此人名为柏永馥,乃是刘泽清麾下。
早前那刘泽清在清军南下之时便弃了大军直接出海,而这柏永馥便成为这一镇的实际统帅。
老实讲,他在降清之前是做了好一番抵抗的,只是那时各军多已投降,而那控着渡口的扬州也没撑上两日,此等情形之下,他便也失了抵抗之心,随即便领着人马降了大清。
“朝廷的事情咱们也管不了那么多,反正军令下来,我等依令行事便成,左右军中还有人看着,你还能抗命不成?”
看了眼万分不解柏永馥,李本深却只是懒洋洋地说了一句,随即他便朝帐外兵卒摆了摆手,待将军令传下便又缩回了椅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