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改革到了深水区
第515章 改革到了深水区
“石尚书,孤听闻户部也有各卫所土地的留档?”朱厚烇又看向了户部尚书石玠。
“好像是有此事.”石玠也连忙出列说道。
“都找出来,互相印证,并依此为准清查天下卫所土地!”朱厚烇说道,“免得多占了百姓的民田,也不能让一些宵小之人拿下田充当卫所的上田.”
户部和兵部的卫所土地留档,都是国初的时候留下来的,详细的记载了每一个卫所分到的土地,还都附有地图。
这下众臣们更是挑不出来毛病了,一些大臣则在心中暗暗叫苦,因为他们的家族确实侵占了不少卫所的土地,现在看朱厚烇的表现,就不用想什么法不责众了,朱厚烇就是要玩一刀切,这些土地不吐出来是不行了
这么多事情,肯定不会是通过一次朝会就能完全确定的,但是大方向已经定了下来,之后又召开了几次廷议讨论此事,商议细节,然后在正德二十二年的时候一道道命令就正式下达了,新一轮的改革开始了
这一轮改革让天下震动,各个地方都是怨声载道,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朱厚烇还是执意要推进改革,并且划下了明确的执行标准,做不到就辞官回家吧,让能做到的人上来。
就在天下纷纷扰扰的时候,梁储却找上了朱厚烇。
他的意思很简单,他认为目前国库充足、百姓安定、海晏河清,边疆安定,奸佞伏法,阉宦低头,一派盛世富足之景象。
国库的钱是无比的宽裕,几年都用不完.
许多清流官员开始吹捧起来,写诗作赋、编词唱曲,把梁储奉为一代贤相,甚至有人在吹嘘什么“正德盛世”。
梁储认为只要这样再坚持几年,就是肯定是一个盛世,但现在朱厚烇却又要开始改革,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坚持下去就挺好,没有必要继续进行改革了.
梁储的话听得朱厚烇默然了,他没想到现在的状况竟然让梁储这个朝堂中改革派的领袖生出这样的想法,他相信不少改革派的官员肯定也是这个想法.
大明的状况现在确实是挺好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停止了,维持广阔的领土虽然每年都要投入不少,但比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还是的少的多,这样就有了不少的结余。
边疆稳定了,大明九边的上百个卫所将不会直面军事上的威胁了,这让这上百个卫所的军事上的任务从繁重变成了没有,本来每个卫所要分出5成乃至于七成的人去进行军事训练,去执行各种军事任务,剩下的人去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卫所的产出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就需要朝廷对九边的卫所们进行补贴,不补贴的话九边的士卒们是真的要饿死了,而大明北方收的很多实物税是直接解送到九边的,甚至还有不少从南方运到北京的漕粮,就是为了维持九边防线。
大明每年岁入的一小半,乃至于更多,都投入到了大明九边之中
但现在大明九边没有军事上的威胁之后,九边的卫所们在朱厚烇的命令下,把九成的精力用在耕种生产上,一成不到的精力放在军事上,再加上对卫所制度的改革,对世官们的打压和惩处,这些卫所生产的积极性瞬间就上来了,很快就能自给自足了,不用朝廷再去补贴了。这下给可让大明朝廷的支出少了很多,而且大明最大的也是最钱的野战军集群——近卫军,也是皇家集团一力负责的,根本不用国库出钱,国库也从年年不够,各种拖欠,变成了今年还有不少的盈余。
这可是几十年没有出现的情况啊!
而美洲的金银源源不断的输送进大明,让大明的商业更加繁荣,让皇家集团的收入更加高.
而且朱厚烇也几年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清理厂卫、清理冗兵、清理太监.
正德年间,取佛、买办、制造、烧造…等差事的太监,还有地方、边镇、钞关、海关的太监,全部予以召回,接到诏书必须立即回京。
担任镇守、副总兵的太监,不得再干预地方事务,若有违抗者予以法办!
另外,还有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传奉官,同样全部被裁撤掉。这不是正德朝独有现象,从朱厚照的爷爷开始,传奉官数量就一直增加到了朱厚照手里直接翻倍,这些传奉官论罪皆可杀,没一个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朱厚烇甚至把朱厚照在豹房里那一条街的演员都给清退了,朱厚照已经对他们已经失去了兴趣,整个人都扑在军事上,让那些演员整天候在那里当npc,不如直接放出去。
这些都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各种美洲作物也都在大明被推广了,虽然现在面积还比较小,但随着这些作物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大明百姓们所熟知,相信以后的种植面积也会更大。
所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是一片良好,也怪不得梁储会产生不需要再进行改革的想法。
但在朱厚烇的眼里,大明现在的团锦簇只是表象,大明现在的繁荣完全是被他用现代的金融手段加工业革命加美洲的金银给弄出来的,朱厚烇这么多年超发了很多的银圆券,而这部分银圆券正好碰到朱厚照发起战争那几年,朱厚照的这一系列战争就像后世搞了几个大基建项目一样.
战争钱是真钱,但对国内的经济还是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的,很多银圆券因此流入民间,让大明从货币缺少,通货紧缩的状态变成了有一些通过膨胀。
大量货币的流入让整个民间都繁荣了起来,再加上火车和海运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不少百姓发现他们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一些支付也渐渐的降低了
皇家集团也授予了很多商人合作伙伴的资格,这让这些商人能够不受地方的刁难,这进一步增加了大明商品的流通性,让民间的商业活动更加的繁荣.
其实在这繁荣之下,大明的问题都还有很多.
(本章完)
“石尚书,孤听闻户部也有各卫所土地的留档?”朱厚烇又看向了户部尚书石玠。
“好像是有此事.”石玠也连忙出列说道。
“都找出来,互相印证,并依此为准清查天下卫所土地!”朱厚烇说道,“免得多占了百姓的民田,也不能让一些宵小之人拿下田充当卫所的上田.”
户部和兵部的卫所土地留档,都是国初的时候留下来的,详细的记载了每一个卫所分到的土地,还都附有地图。
这下众臣们更是挑不出来毛病了,一些大臣则在心中暗暗叫苦,因为他们的家族确实侵占了不少卫所的土地,现在看朱厚烇的表现,就不用想什么法不责众了,朱厚烇就是要玩一刀切,这些土地不吐出来是不行了
这么多事情,肯定不会是通过一次朝会就能完全确定的,但是大方向已经定了下来,之后又召开了几次廷议讨论此事,商议细节,然后在正德二十二年的时候一道道命令就正式下达了,新一轮的改革开始了
这一轮改革让天下震动,各个地方都是怨声载道,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朱厚烇还是执意要推进改革,并且划下了明确的执行标准,做不到就辞官回家吧,让能做到的人上来。
就在天下纷纷扰扰的时候,梁储却找上了朱厚烇。
他的意思很简单,他认为目前国库充足、百姓安定、海晏河清,边疆安定,奸佞伏法,阉宦低头,一派盛世富足之景象。
国库的钱是无比的宽裕,几年都用不完.
许多清流官员开始吹捧起来,写诗作赋、编词唱曲,把梁储奉为一代贤相,甚至有人在吹嘘什么“正德盛世”。
梁储认为只要这样再坚持几年,就是肯定是一个盛世,但现在朱厚烇却又要开始改革,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坚持下去就挺好,没有必要继续进行改革了.
梁储的话听得朱厚烇默然了,他没想到现在的状况竟然让梁储这个朝堂中改革派的领袖生出这样的想法,他相信不少改革派的官员肯定也是这个想法.
大明的状况现在确实是挺好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停止了,维持广阔的领土虽然每年都要投入不少,但比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还是的少的多,这样就有了不少的结余。
边疆稳定了,大明九边的上百个卫所将不会直面军事上的威胁了,这让这上百个卫所的军事上的任务从繁重变成了没有,本来每个卫所要分出5成乃至于七成的人去进行军事训练,去执行各种军事任务,剩下的人去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卫所的产出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就需要朝廷对九边的卫所们进行补贴,不补贴的话九边的士卒们是真的要饿死了,而大明北方收的很多实物税是直接解送到九边的,甚至还有不少从南方运到北京的漕粮,就是为了维持九边防线。
大明每年岁入的一小半,乃至于更多,都投入到了大明九边之中
但现在大明九边没有军事上的威胁之后,九边的卫所们在朱厚烇的命令下,把九成的精力用在耕种生产上,一成不到的精力放在军事上,再加上对卫所制度的改革,对世官们的打压和惩处,这些卫所生产的积极性瞬间就上来了,很快就能自给自足了,不用朝廷再去补贴了。这下给可让大明朝廷的支出少了很多,而且大明最大的也是最钱的野战军集群——近卫军,也是皇家集团一力负责的,根本不用国库出钱,国库也从年年不够,各种拖欠,变成了今年还有不少的盈余。
这可是几十年没有出现的情况啊!
而美洲的金银源源不断的输送进大明,让大明的商业更加繁荣,让皇家集团的收入更加高.
而且朱厚烇也几年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清理厂卫、清理冗兵、清理太监.
正德年间,取佛、买办、制造、烧造…等差事的太监,还有地方、边镇、钞关、海关的太监,全部予以召回,接到诏书必须立即回京。
担任镇守、副总兵的太监,不得再干预地方事务,若有违抗者予以法办!
另外,还有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传奉官,同样全部被裁撤掉。这不是正德朝独有现象,从朱厚照的爷爷开始,传奉官数量就一直增加到了朱厚照手里直接翻倍,这些传奉官论罪皆可杀,没一个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朱厚烇甚至把朱厚照在豹房里那一条街的演员都给清退了,朱厚照已经对他们已经失去了兴趣,整个人都扑在军事上,让那些演员整天候在那里当npc,不如直接放出去。
这些都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各种美洲作物也都在大明被推广了,虽然现在面积还比较小,但随着这些作物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大明百姓们所熟知,相信以后的种植面积也会更大。
所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是一片良好,也怪不得梁储会产生不需要再进行改革的想法。
但在朱厚烇的眼里,大明现在的团锦簇只是表象,大明现在的繁荣完全是被他用现代的金融手段加工业革命加美洲的金银给弄出来的,朱厚烇这么多年超发了很多的银圆券,而这部分银圆券正好碰到朱厚照发起战争那几年,朱厚照的这一系列战争就像后世搞了几个大基建项目一样.
战争钱是真钱,但对国内的经济还是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的,很多银圆券因此流入民间,让大明从货币缺少,通货紧缩的状态变成了有一些通过膨胀。
大量货币的流入让整个民间都繁荣了起来,再加上火车和海运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不少百姓发现他们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一些支付也渐渐的降低了
皇家集团也授予了很多商人合作伙伴的资格,这让这些商人能够不受地方的刁难,这进一步增加了大明商品的流通性,让民间的商业活动更加的繁荣.
其实在这繁荣之下,大明的问题都还有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