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新大汗的悲哀
第412章 新大汗的悲哀
京营的问题很是触目惊心,按籍三十八万有奇,而存者不及十四万,其中有战斗力的也就两万人。无籍之徒,冒籍投充,辦纳月钱、私役占用,不下八九万余,这些人是没有遣散费的,他们的结果是直接被清退。
最后清理京营的结果是遣散了十二万人,其中有三万人愿意去辽东或者河套拓荒。剩下的有战斗力的两万京营士兵则保留了下来,毕竟京城的守备还需要人手。
朱厚照让两万近卫军成为了京城的守军,接手京营的防区,加上京营剩下的两万士兵,以后京城的守军就只有四万人了,很多人很担心京畿重地就这点守军太少了,但朱厚烇和朱厚照对此都嗤之以鼻,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火都不会烧到京城周边,朱厚照甚至都感觉把两万近卫军放到京城是一件很浪费的事情。
清退的八九万人加上遣散的十二万人,京营的一下子少了二十万人左右,每年能省下粮饷四百多万石。
省下的粮饷组建五万人的新军已经是绰绰有余了,所以第三批次的新军已经开始组建了,这次的新军是骑兵和步兵各一半。
朱厚照想要更多的骑兵,但被朱厚烇给极力阻止了,骑兵再多话已经没有意义了,其实五万手枪骑兵在大明周边已经找不到对手了,多出来的骑兵在未来也投送不到漠北去,后勤压力太大了,哪怕有了蒸汽火车,这个后勤压力依然不小。
朱厚烇说的很在理,朱厚照最后也只好悻悻的接受了。
清理京营曝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让朝堂上人心惶惶,但是朱厚烇却没有借此事进行政治打击,所以整个过程中就没什么政治风波,五军都督府的成国公和定国公都上疏请罪了,朱厚照也只是留中不发。
这棒子高高的举起,最后却只是轻轻的落下,这让京城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朱厚烇和朱厚照也感觉去打击文官和勋贵们没什么意义,下去一波,再换上来一波好像也没什么不同的,而且京营积弊已深,要说根源都能追到成化年去,所以就这样轻轻的落下,不要牵扯太广是最好的选择,反正粮饷是省下来了。
最重要是这样把省下来的大部分粮饷用到新军身上的阻力就变得很小了。
朱厚烇很早以前就开始谋划解决京营问题了,他的计划其实是一环套一环的,计划的开始就是建立京城te区,只有建立京城te区,银圆券才能在京城周边得到最好的推广,而银圆券的推广让朱厚烇暂时没了资金上的压力,也给遣散京营奠定了基础,京城te区的建设也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能吸收掉这些被遣散的京营士兵,让被遣散的京营士兵不会因此而生事。
在朱厚照离开河套地区之后,两万新军步兵带着两万民夫已经到达了地区,解放了河套地区的明军骑兵,明军骑兵开始主动出击,以战养战,在河套附近的蒙古部落都被迫远离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
这对鞑靼人的新大汗巴尔斯博罗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是达延汗的第三子,也是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在应州之战后逃回了草原,而达延汗的长孙卜赤却被俘虏了,所以虽然达延汗猝然离去,但草原上却没有开始乱起来
因为巴尔斯博罗特作为达延汗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没有什么有力竞争者,而明军这次展现出来的力量让参战的蒙古人十分的震惊,几十年来对明人建立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所以他们竟然在明军的压力下开始团结起来了,所以巴尔斯博罗特没费什么力气就成为了蒙古的新大汗。
但是应州之战给鞑靼人的伤害太大了,这种伤害不仅是人员上的损失,还有马匹、武器装备等,这么大的损失已经让鞑靼人元气大伤了,而以鞑靼人的生产力,要想恢复要休养生息好久.
所以巴尔斯博罗特最近也没打算南下,一是不敢,二是不能,他正忙着统合各个蒙古部落呢,结果就接到了河套被明军突袭的噩耗.
因为河套地区的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就是他的直属部落.
达延汗在打下河套之后,把这片最肥沃的土地赐给了他的三儿子,一是为了表示对三儿子的宠爱,二是为了牢牢掌控住河套地区
所以河套之战受损最大的是就是巴尔斯博罗特的直属部落,被俘虏的五万多蒙古人大部分都是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的.
在河套之战时,巴尔斯博罗特这个新大汗正在去串联各个蒙古部落,并不在河套地区,结果还没回过来神,家竟然就这样被偷了
所以巴尔斯博罗特这个新大汗就变得尴尬起来了,在草原这个弱肉强食的地方,光靠名头是压不住人的,还要靠实力,巴尔斯博罗特成为新大汗也不是光靠着名正言顺,也是靠着他手里掌控着河套地区,有着两个大部落,在各个蒙古势力中是翘楚的存在,所以其他部落的首领才服气他做新大汗。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河套之战而灰飞烟灭了,他的直属部落的十几万部众被明军给俘虏了五万多人,剩下的也都被明军给打散了,这些被打散的部众估计有很多会被其他蒙古部落给吸收掉,最后能收拢到多少人都是一个未知数
他的直属部落是他的底气所在,如果本身没有实力,哪怕他再名正言顺,那他在所有蒙古部落里说话的声音也响不起来
而他现在的实力就忽然变得非常低了,很多原本不是问题的就成了问题.
达延汗除了他这个三儿子之外,还有7个儿子在世,除去最小的三个,其他四个儿子都掌握着一个或者两个大部落,之前他们的实力不如巴尔斯博罗特,所以都没跳出来说什么,但是现在巴尔斯博罗特这个实力,谁不眼馋大汗的位子?
(本章完)
京营的问题很是触目惊心,按籍三十八万有奇,而存者不及十四万,其中有战斗力的也就两万人。无籍之徒,冒籍投充,辦纳月钱、私役占用,不下八九万余,这些人是没有遣散费的,他们的结果是直接被清退。
最后清理京营的结果是遣散了十二万人,其中有三万人愿意去辽东或者河套拓荒。剩下的有战斗力的两万京营士兵则保留了下来,毕竟京城的守备还需要人手。
朱厚照让两万近卫军成为了京城的守军,接手京营的防区,加上京营剩下的两万士兵,以后京城的守军就只有四万人了,很多人很担心京畿重地就这点守军太少了,但朱厚烇和朱厚照对此都嗤之以鼻,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火都不会烧到京城周边,朱厚照甚至都感觉把两万近卫军放到京城是一件很浪费的事情。
清退的八九万人加上遣散的十二万人,京营的一下子少了二十万人左右,每年能省下粮饷四百多万石。
省下的粮饷组建五万人的新军已经是绰绰有余了,所以第三批次的新军已经开始组建了,这次的新军是骑兵和步兵各一半。
朱厚照想要更多的骑兵,但被朱厚烇给极力阻止了,骑兵再多话已经没有意义了,其实五万手枪骑兵在大明周边已经找不到对手了,多出来的骑兵在未来也投送不到漠北去,后勤压力太大了,哪怕有了蒸汽火车,这个后勤压力依然不小。
朱厚烇说的很在理,朱厚照最后也只好悻悻的接受了。
清理京营曝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让朝堂上人心惶惶,但是朱厚烇却没有借此事进行政治打击,所以整个过程中就没什么政治风波,五军都督府的成国公和定国公都上疏请罪了,朱厚照也只是留中不发。
这棒子高高的举起,最后却只是轻轻的落下,这让京城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朱厚烇和朱厚照也感觉去打击文官和勋贵们没什么意义,下去一波,再换上来一波好像也没什么不同的,而且京营积弊已深,要说根源都能追到成化年去,所以就这样轻轻的落下,不要牵扯太广是最好的选择,反正粮饷是省下来了。
最重要是这样把省下来的大部分粮饷用到新军身上的阻力就变得很小了。
朱厚烇很早以前就开始谋划解决京营问题了,他的计划其实是一环套一环的,计划的开始就是建立京城te区,只有建立京城te区,银圆券才能在京城周边得到最好的推广,而银圆券的推广让朱厚烇暂时没了资金上的压力,也给遣散京营奠定了基础,京城te区的建设也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能吸收掉这些被遣散的京营士兵,让被遣散的京营士兵不会因此而生事。
在朱厚照离开河套地区之后,两万新军步兵带着两万民夫已经到达了地区,解放了河套地区的明军骑兵,明军骑兵开始主动出击,以战养战,在河套附近的蒙古部落都被迫远离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
这对鞑靼人的新大汗巴尔斯博罗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是达延汗的第三子,也是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在应州之战后逃回了草原,而达延汗的长孙卜赤却被俘虏了,所以虽然达延汗猝然离去,但草原上却没有开始乱起来
因为巴尔斯博罗特作为达延汗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没有什么有力竞争者,而明军这次展现出来的力量让参战的蒙古人十分的震惊,几十年来对明人建立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所以他们竟然在明军的压力下开始团结起来了,所以巴尔斯博罗特没费什么力气就成为了蒙古的新大汗。
但是应州之战给鞑靼人的伤害太大了,这种伤害不仅是人员上的损失,还有马匹、武器装备等,这么大的损失已经让鞑靼人元气大伤了,而以鞑靼人的生产力,要想恢复要休养生息好久.
所以巴尔斯博罗特最近也没打算南下,一是不敢,二是不能,他正忙着统合各个蒙古部落呢,结果就接到了河套被明军突袭的噩耗.
因为河套地区的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就是他的直属部落.
达延汗在打下河套之后,把这片最肥沃的土地赐给了他的三儿子,一是为了表示对三儿子的宠爱,二是为了牢牢掌控住河套地区
所以河套之战受损最大的是就是巴尔斯博罗特的直属部落,被俘虏的五万多蒙古人大部分都是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的.
在河套之战时,巴尔斯博罗特这个新大汗正在去串联各个蒙古部落,并不在河套地区,结果还没回过来神,家竟然就这样被偷了
所以巴尔斯博罗特这个新大汗就变得尴尬起来了,在草原这个弱肉强食的地方,光靠名头是压不住人的,还要靠实力,巴尔斯博罗特成为新大汗也不是光靠着名正言顺,也是靠着他手里掌控着河套地区,有着两个大部落,在各个蒙古势力中是翘楚的存在,所以其他部落的首领才服气他做新大汗。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河套之战而灰飞烟灭了,他的直属部落的十几万部众被明军给俘虏了五万多人,剩下的也都被明军给打散了,这些被打散的部众估计有很多会被其他蒙古部落给吸收掉,最后能收拢到多少人都是一个未知数
他的直属部落是他的底气所在,如果本身没有实力,哪怕他再名正言顺,那他在所有蒙古部落里说话的声音也响不起来
而他现在的实力就忽然变得非常低了,很多原本不是问题的就成了问题.
达延汗除了他这个三儿子之外,还有7个儿子在世,除去最小的三个,其他四个儿子都掌握着一个或者两个大部落,之前他们的实力不如巴尔斯博罗特,所以都没跳出来说什么,但是现在巴尔斯博罗特这个实力,谁不眼馋大汗的位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