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蕲州的人
第384章 蕲州的人
在场的人忽然都默不作声了,都开始思考杨一清的话了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宗法制度乃大明的立国之本,皇家乃万家之首,为天下万家之表率,皇家的宗法乱了,那天下就乱了!”梁储沉声说道,他的话给这件事定了调子。
在场的人都非常认同的点头,在这个皇权不下县的年代,朝廷是通过各种士绅宗族来完成对县以下的统治的。宗族在此时大明的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主要的基础,其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都有极高的认同度,它是古时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凝聚力的有效制度。
这一体系不仅是家庭伦理层面的规则,也是维护古代政治的基础理论;这一制度形成于先秦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确立而不断演化、稳固,下至民间家庭,上到皇室王族,都按照这一规范实现有序运作。
“其实荆王殿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就他监国这半年多,京城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各部的那些胥吏们也都夹起尾巴小心做人了,户部的运行效率更是提高了特别多,之前要等上十天半个月的事情,现在两三天就能走完了”杨一清忍不住说道。
“是啊,奈何荆支已经与皇家主宗离得太远了,都出了五服了,乃小宗中的小宗.荆王殿下最好的做法就是谨守本分,好好辅佐,不要有什么妄想.”毛纪也接着说道。
所有人又都陷入了沉默,他们都是政治上的老手,心中都明白朱厚烇如果这么去做,要是比朱厚照先去世还好,还能保证一个身后的哀荣。要是比朱厚照后去世,那这个做法就是取死之道了.
其实他们还有一个东西没拿到台面上说,那就是皇家集团,皇家集团已经发展到让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的程度了,已经触动到了很多人的利益,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觊觎,很多人恨不得马上把皇家集团除之而后快。
其实以大明现行的制度来看,文官们也不希望有一个太精明强干的皇帝,这也不能拿到桌面上说,不过这也是在座人的共识。
“现在的陛下既有政治威望,又有政治手段,手里还掌握着大把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我看我们是越来越难以阻止陛下了”蒋冕打破了沉默说道。
“要阻止陛下的人不只是我们,还有天下人,天下人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陛下践踏宗法的.”梁储坚定的说道。
梁储的话让在座的人都精神一振!
“话说今天你们看懂陛下的出招了吗?在改王号一事上我们根本无法阻止陛下,结果陛下还是退了半步,有点奇怪啊!”毛纪开始换话题了.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啊,这是陛下想通过在改王号上的让步,让我们支持他恩荫荆王的儿子啊.”蒋冕提点了一句。
毛纪也是被一点就透,恩荫亲王一事按说也能绕过内阁,直接下旨给宗人府,但最后就藩的时候就要需要文官们配合建王府,弄各种产业,发放俸禄,所以朱厚照不能绕过内阁。
“陛下也没以前那么急躁了,都学会以退为进了.”毛纪感叹道。
“陛下为什么要着急?他今年才二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身体健康,又不用操劳国事,还天天做他喜欢的事情,正是长寿之相啊!相比之下,荆王殿下虽然比陛下小上五岁,但整日操劳,恐怕.”杨一清感叹道。
几人又是若有所思.
蕲州。
威严的荆王府正门大开,府中更是十分热闹,人们集中在府中的宗庙里。
宗庙内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刘太妃正带着荆王一支的宗室成员祭拜历代荆王,他们身着华服,依次跪拜。“列祖列宗在上,五代荆王朱厚烇受当今天子征召已经离府三年,近日当今天子从京城派来使者,吾等方知朱厚烇监国有功、辅佐天子得力,立下大功,天子特地下旨嘉奖,并令儿孙们上京团聚,今日即将远行,特来告祭列组列宗,也祈求祖先保佑,愿祖先在天之灵,保佑我们一路平安.”刘太妃年初祭词,然后深深的拜倒.
等祭拜完了宗庙,不少文官、武官和宦官打扮的人凑了上来,其中不乏品级比较高的官员。
湖广布政使赶到了蕲州,南京镇守太监也来了,南京的六部的文官也来了不少,随行护卫的武官来了很多。
此时的荆王府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朱厚烇监国秉政,让不少人想和荆王府结个善缘。
“太妃,您看这时候不早了,要不要启程啊?”南京镇守太监谄笑着说道。
刘太妃想了想说道:“我还有一些事需要叮嘱.”
“太妃请便,咱们不着急,不着急.”南京镇守太监连忙说道。
刘太妃点点头,朝一个方向招招手,一个文官打扮和两个身着龙袍的年轻人立刻走了过来,“母妃,请问您有何吩咐.”
这两个年轻人正是朱厚烇的两个庶出的弟弟富顺王朱厚焜和永新王朱厚熿。他们最近两年也都被封为郡王了,在蕲州城内建起了自己的郡王府。
“我们走后,焜儿你就是荆藩最年长的男丁了,你要主持好荆王府的庆贺、祭祀等大礼,要管好荆支的宗室,熿儿伱也要多帮帮你哥哥”刘太妃向富顺王朱厚焜和永新王朱厚熿。
“谨遵母妃之命.”富顺王朱厚焜和永新王朱厚熿齐声说道。
刘太妃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于春来要和我们一起上京,府中只有詹长史了,你们要记得凡事要多请教詹长史.”
“遵命!”
刘太妃又看向那个中年文官,说道:“詹长史,我们走后你多费心.”
“詹彬定不负太妃所托,请太妃放心北上与殿下团聚,荆王府我会打理好的”詹彬郑重的说道。
刘太妃点了头,转身就要离开
(本章完)
在场的人忽然都默不作声了,都开始思考杨一清的话了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宗法制度乃大明的立国之本,皇家乃万家之首,为天下万家之表率,皇家的宗法乱了,那天下就乱了!”梁储沉声说道,他的话给这件事定了调子。
在场的人都非常认同的点头,在这个皇权不下县的年代,朝廷是通过各种士绅宗族来完成对县以下的统治的。宗族在此时大明的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主要的基础,其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都有极高的认同度,它是古时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凝聚力的有效制度。
这一体系不仅是家庭伦理层面的规则,也是维护古代政治的基础理论;这一制度形成于先秦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确立而不断演化、稳固,下至民间家庭,上到皇室王族,都按照这一规范实现有序运作。
“其实荆王殿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就他监国这半年多,京城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各部的那些胥吏们也都夹起尾巴小心做人了,户部的运行效率更是提高了特别多,之前要等上十天半个月的事情,现在两三天就能走完了”杨一清忍不住说道。
“是啊,奈何荆支已经与皇家主宗离得太远了,都出了五服了,乃小宗中的小宗.荆王殿下最好的做法就是谨守本分,好好辅佐,不要有什么妄想.”毛纪也接着说道。
所有人又都陷入了沉默,他们都是政治上的老手,心中都明白朱厚烇如果这么去做,要是比朱厚照先去世还好,还能保证一个身后的哀荣。要是比朱厚照后去世,那这个做法就是取死之道了.
其实他们还有一个东西没拿到台面上说,那就是皇家集团,皇家集团已经发展到让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的程度了,已经触动到了很多人的利益,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觊觎,很多人恨不得马上把皇家集团除之而后快。
其实以大明现行的制度来看,文官们也不希望有一个太精明强干的皇帝,这也不能拿到桌面上说,不过这也是在座人的共识。
“现在的陛下既有政治威望,又有政治手段,手里还掌握着大把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我看我们是越来越难以阻止陛下了”蒋冕打破了沉默说道。
“要阻止陛下的人不只是我们,还有天下人,天下人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陛下践踏宗法的.”梁储坚定的说道。
梁储的话让在座的人都精神一振!
“话说今天你们看懂陛下的出招了吗?在改王号一事上我们根本无法阻止陛下,结果陛下还是退了半步,有点奇怪啊!”毛纪开始换话题了.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啊,这是陛下想通过在改王号上的让步,让我们支持他恩荫荆王的儿子啊.”蒋冕提点了一句。
毛纪也是被一点就透,恩荫亲王一事按说也能绕过内阁,直接下旨给宗人府,但最后就藩的时候就要需要文官们配合建王府,弄各种产业,发放俸禄,所以朱厚照不能绕过内阁。
“陛下也没以前那么急躁了,都学会以退为进了.”毛纪感叹道。
“陛下为什么要着急?他今年才二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身体健康,又不用操劳国事,还天天做他喜欢的事情,正是长寿之相啊!相比之下,荆王殿下虽然比陛下小上五岁,但整日操劳,恐怕.”杨一清感叹道。
几人又是若有所思.
蕲州。
威严的荆王府正门大开,府中更是十分热闹,人们集中在府中的宗庙里。
宗庙内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刘太妃正带着荆王一支的宗室成员祭拜历代荆王,他们身着华服,依次跪拜。“列祖列宗在上,五代荆王朱厚烇受当今天子征召已经离府三年,近日当今天子从京城派来使者,吾等方知朱厚烇监国有功、辅佐天子得力,立下大功,天子特地下旨嘉奖,并令儿孙们上京团聚,今日即将远行,特来告祭列组列宗,也祈求祖先保佑,愿祖先在天之灵,保佑我们一路平安.”刘太妃年初祭词,然后深深的拜倒.
等祭拜完了宗庙,不少文官、武官和宦官打扮的人凑了上来,其中不乏品级比较高的官员。
湖广布政使赶到了蕲州,南京镇守太监也来了,南京的六部的文官也来了不少,随行护卫的武官来了很多。
此时的荆王府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朱厚烇监国秉政,让不少人想和荆王府结个善缘。
“太妃,您看这时候不早了,要不要启程啊?”南京镇守太监谄笑着说道。
刘太妃想了想说道:“我还有一些事需要叮嘱.”
“太妃请便,咱们不着急,不着急.”南京镇守太监连忙说道。
刘太妃点点头,朝一个方向招招手,一个文官打扮和两个身着龙袍的年轻人立刻走了过来,“母妃,请问您有何吩咐.”
这两个年轻人正是朱厚烇的两个庶出的弟弟富顺王朱厚焜和永新王朱厚熿。他们最近两年也都被封为郡王了,在蕲州城内建起了自己的郡王府。
“我们走后,焜儿你就是荆藩最年长的男丁了,你要主持好荆王府的庆贺、祭祀等大礼,要管好荆支的宗室,熿儿伱也要多帮帮你哥哥”刘太妃向富顺王朱厚焜和永新王朱厚熿。
“谨遵母妃之命.”富顺王朱厚焜和永新王朱厚熿齐声说道。
刘太妃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于春来要和我们一起上京,府中只有詹长史了,你们要记得凡事要多请教詹长史.”
“遵命!”
刘太妃又看向那个中年文官,说道:“詹长史,我们走后你多费心.”
“詹彬定不负太妃所托,请太妃放心北上与殿下团聚,荆王府我会打理好的”詹彬郑重的说道。
刘太妃点了头,转身就要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