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送表给他,是希望他能按时吃饭休息
第95章 送表给他,是希望他能按时吃饭休息
“你还还意思说。”王娅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继续道:“你偷偷摸摸地留下方案,老师和诸位专家教授们看了,一致认可它具备高度可行性。”
“现在整个研究团队,都搬到了半导体研究所,加班加点地做实验。”
李暮装傻充愣道:“啊,是这样吗?”
“我觉得我写错了,几天都没好意思回来。”
“原来那个方向是对的吗?我还以为是错的,想了好几天别的方向,看来我的经验还是不足啊!”
王娅狐疑地看着李暮的表情,结果愣是没看出半点不对。
“对了,你怎么没有跟去实验?”李暮发现了这一点,连忙先她的转移注意力。
王娅暂时放下疑惑,道:“是老师他们担心伱回来看不到人,所以会让我和徐青他们几个回来看看。”
“既然你回来了,现在我们就过去半导体研究所那边吧。”
“不行不行。”李暮李暮摇头。
这种关键的阶段,他又是整个理论框架的提出人,肯定会被很多人注意。
更可怕的是,他们都会来问李暮问题!
见王娅目露狐疑,李暮只能搬出借口解释:“既然黄教授他们没有找我,说明已经不需要我在其中出力。”
“虽然我们攻克了集成电路的关键工艺问题,但是离大规模集成的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具体的实验上我的经验依旧不足,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我想在擅长的理论上继续深入,发挥更大的作用。”
情急之下,李暮只能抛出他在搞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平时不怎么看得见你在实验室。”王娅脸上稍稍露出些许遗憾,却没有怀疑。
科学研究虽然理论和实践并重,但是理论型的人才更加难得。
他们的作用就和李暮现在差不多,把控大方向,然后把具体的研究任务下发下去,由别人去实现。
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让李暮这样的理论型人才,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更多的项目。
王娅道:“既然这样,我回去就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他们。”
李暮脸色微变,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事要是现在让黄新华等人知道,麻烦可不比现在去半导体研究所小多少。
“不过我现在更好奇,你研究进行到那一步了?”王娅并未着急离开,而是好奇地问道。
李暮好像总是能先他们一步。
如果可以,王娅想追上他的步伐。
李暮从王娅的眼里看得出那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强。
他心里叹气。
王娅的爸爸为国牺牲,是替后世的他们,打出几代和平的先烈。
他做不到对王娅提出的请求视而不见。
李暮想了想,觉得说一点应该无妨:
“通过研磨、抛光、氧化、扩散、光刻、外延生长、蒸发等一整套平面工艺技术,在硅单晶片上同时制造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是集成电路制作的必要步骤。”
“这些部分我们其实已经完成得差不多,我在考虑的问题,就是完成之后集成电路布局的问题。”
“或许小规模集成设计粗糙一点也可以对付对付,但等到日后大规模集成,一定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说完,李暮犹豫了一下,才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一叠图纸。
他说道:“这是我对大规模集成的一点设计想法,你要是好奇,可以拿着去看看。”
“这……可以吗?”王娅看着李暮手里的设计图,眼中满是渴望。
可这是李暮的研究成果,她怎么可以拿去。
“没什么不可以的。”李暮笑了笑继续道:“而且这些设计图大都是废稿,本来也不重要。”
“说不定你看了之后,会有什么好想法,还能给我分享分享呢。”
“黄教授不是老说我们要多交流嘛,怎么你不愿意?”
听完,王娅又迟疑了一番,才郑重地接过稿纸:“我当然愿意,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帮助。”
……
时间一晃又过去三天。
半导体研究所,实验室内。
经过七天六夜的研究,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此时眼睛都布满血丝,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相同的疲态。
然而他们顾不上休息,依旧拼命地进行着实验。
要不是研究所所长强制每人每天必须睡6个小时,恐怕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专家,这会儿都要躺到病床上去。
好在,结果对得起他们每个人的努力。
……
“嗡嗡”地机器运行声,在实验室内一刻不停。
七八个研究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验,熟练地将每一个步骤做到极致。
在实验室门外的楼道,站满了研究人员,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不时有人伸长脖子向里面张望,等待最后的结果。
“能成功吗?”王绶觉站在实验台前,看着一个个忙绿的研究人员,眼里头一次出现紧张之色。
不止是他,黄新华、陆骞、顾鸣,以及之前京工院内的所有专家和教授,此时都紧张得屏住呼吸。
集成电路的研究,从立项到现在的成果检验,时间不过两个月。
如果最后能成功,将会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
随着一根根晶体管被研究员小心地安装在集成电路的模板上,悬在每个人心中的大石更显沉重。
之后,便是封装,将晶圆上划出的裸片,测试合格后,紧贴安放在起承托固定作用的基底上。
再用多根金属线把裸片上的金属接触点和外部的管脚,通过焊接连接起来,埋入树脂。
最后,用塑料管密封,就形成了芯片的整体。
这个步骤完成后,就只剩下最后的测试。
……
良久,负责测试的实验人员终于抬起头,对后方的所有人挥了挥手。
一声几乎如同怒吼的大喊,从他的胸腔中发出:“成功了!中等规模集成度,远超m帝!”
声音中炽热滚烫的情绪,瞬间点燃了所有人: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我们夏国的第一块芯片!”
“这次就让m帝知道知道,咱们不比他们差!”
……
欢呼声如同汹涌的浪潮,以实验室为起点,弥漫至整个半导体研究所。
负责最后组装的年轻研究员这时终于挤开人群,上来汇报情况:
“所长,通过开路测量法,我们测量了集成电路各引脚与接地引脚之间的电阻,判断实验通过。”
“夏国第一块集成电路,集成300个晶体管的芯片,宣告成功!”
看着激动得浑身颤抖的年轻研究员,王绶觉重重拍了他的肩膀两下,眼中不知何时也染上了泪,连说两个好字。
这个结果,没有辜负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
“所长,我们成功了!”王绶觉深吸一口气,看向身边半导体研究所的所长吴有望。
吴有望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道:“没错,我们成功了!”
说完,他又看向周围所有的专家教授,以及研究人员们,大声道:“辛苦大家了,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有人立马回应:“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
“要是每次都能这么快做出成果,就是死在实验室里都值了!”
“去,说什么死不死的,都给我好好活着,咱们还要为国家奉献一辈子呢!”吴有望笑骂一句。
不过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向黄新华和一众应邀参加实验的专家教授们,深深一礼道:“辛苦各位了,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芯片。”
“你们是集成电路最大的功臣!”
“所长您言重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黄新华连忙道。
一边的陆骞笑着道:“都不用谦让,我看这最大的功臣,还在学校里学习呢!”
这话一出,顿时让不少专家和教授笑了出来。
半导体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们顿时一阵莫名其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加先前的讨论会。
忙跟身边的人打听,才知道他们之所有能够那么顺利地进行实验,竟是因为京工院一个还在读大二的学生的帮助!
这个消息,顿时让半导体研究所的所有研究人员惊掉下巴。
王绶觉笑着提醒:“所长,这个好消息咱们要尽快报告,不仅要让领导们高兴高兴,更要让全国人民高兴高兴!”
“对对,瞧我高兴得,竟然把这茬都忘了!”吴有望闻言顿时一拍脑袋,匆匆嘱咐几句后,就离开半导体研究所。
……
某处大院内。
元领导处理了一夜的事务,刚刚在桌前眯了一会儿,就听到外面传来些许人声。
他穿上衣服,走出去,看见是国科院的院长郭默,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研究服的中年男子。
元领导记得对方,好像是半导体研究所的所长。
“对不起,领导,我们不知道您在休息。”郭默看见他出来,连忙道歉。
元领导摆摆手,道:“哎,无妨无妨,休息好了。”
“你们过来找我,是有什么要紧事?”
郭默道:“不要紧,但是件喜事,想跟您报告,让您也高兴高兴。”
“哦,什么喜事,能让你们两个一起来?”元领导好奇道。
郭默没有说话,看向吴有望。
后者立刻回忆,上前掷地有声道:
“领导,我们半导体所,成功地做出了第一块中等规模集成芯片!”
“在半导体的研究上,我们已经超越了m帝!”
听到这个消息,元领导原本稍显疲倦的脸上顿时露出振奋之色:“好啊,做得好,辛苦你们了,还有半导体研究所的同志们了!”
“快进来,好好和我讲一讲,你们是怎么把芯片研究出来的。”
“对了,没有人因为研究废寝忘食吧,你们搞科研的,就喜欢天天熬夜,熬坏了身体可不行,这点要注意啊。”
听着元领导的关心,吴有望的眼眶不禁微微湿润。
他先把集成电路研究的整个过程说了一遍,得到元领导的高度赞许。
最后他还特意强调道:“领导,多亏了这个叫李暮的学生。”
“如果不是他高屋建瓴地设计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打下扎实牢靠的基础,我们半导体研究所没可能那么快就把芯片搞出来。”
王绶觉以前经常在他耳边夸李暮,他还不信,觉得言过其实。
可现在芯片都搞了出来,事实摆在眼前,不信也得信,人是真有本事!
想到这里,吴有望忍不住道:“这种人才,我看就应该赶紧让他到我们半导体研究所。”
李暮不火速入所,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窝在京工院里当个学生,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元领导听完,不由哈哈笑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现在要是让他直接进研究所,未必是好事,年纪太轻不说,也需要继续的学习、深造。”
一边的郭默也笑着道:“反正人最后都要进半导体研究所,你担心什么?”
听到这里,吴有望也回过神来,道:
“领导,您说得对,是我心急了。”
“李暮的成长状态很不错,妄加干预,很可能是拔苗助长。”
元领导笑道:“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李暮保驾护航,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行!”
郭默和吴有望不禁重重点头。
说完,元领导又详细地问起了李暮在实验当中的发挥,听到他能引导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们进行实验,又是连连点头面带笑意的赞许。
待把集成电路的事情全部汇报完后,郭默带着吴有望准备离开。
不过就在两人就要走出门口的时候,元领导忽然叫住他们,沉思片刻,坐到桌前给取出一张信纸写了一封信。
将信装好后,似乎是又觉得不够,他又从从左手的手腕上取下块随身携带的手表:“它跟了我很多年,样子是旧了些,不过时针分针都没有坏。”
“我知道这个小同学啊,经常在学习和研发时废寝忘食,他现在还年轻,身体能撑住,但这是不行的!”
“送表给他,是希望他能按时吃饭休息,为自己也为国家养好身体!”
“你们替我转交给李暮,告诉他,有个好身体,是国家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
(本章完)
“你还还意思说。”王娅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继续道:“你偷偷摸摸地留下方案,老师和诸位专家教授们看了,一致认可它具备高度可行性。”
“现在整个研究团队,都搬到了半导体研究所,加班加点地做实验。”
李暮装傻充愣道:“啊,是这样吗?”
“我觉得我写错了,几天都没好意思回来。”
“原来那个方向是对的吗?我还以为是错的,想了好几天别的方向,看来我的经验还是不足啊!”
王娅狐疑地看着李暮的表情,结果愣是没看出半点不对。
“对了,你怎么没有跟去实验?”李暮发现了这一点,连忙先她的转移注意力。
王娅暂时放下疑惑,道:“是老师他们担心伱回来看不到人,所以会让我和徐青他们几个回来看看。”
“既然你回来了,现在我们就过去半导体研究所那边吧。”
“不行不行。”李暮李暮摇头。
这种关键的阶段,他又是整个理论框架的提出人,肯定会被很多人注意。
更可怕的是,他们都会来问李暮问题!
见王娅目露狐疑,李暮只能搬出借口解释:“既然黄教授他们没有找我,说明已经不需要我在其中出力。”
“虽然我们攻克了集成电路的关键工艺问题,但是离大规模集成的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具体的实验上我的经验依旧不足,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我想在擅长的理论上继续深入,发挥更大的作用。”
情急之下,李暮只能抛出他在搞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平时不怎么看得见你在实验室。”王娅脸上稍稍露出些许遗憾,却没有怀疑。
科学研究虽然理论和实践并重,但是理论型的人才更加难得。
他们的作用就和李暮现在差不多,把控大方向,然后把具体的研究任务下发下去,由别人去实现。
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让李暮这样的理论型人才,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更多的项目。
王娅道:“既然这样,我回去就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他们。”
李暮脸色微变,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事要是现在让黄新华等人知道,麻烦可不比现在去半导体研究所小多少。
“不过我现在更好奇,你研究进行到那一步了?”王娅并未着急离开,而是好奇地问道。
李暮好像总是能先他们一步。
如果可以,王娅想追上他的步伐。
李暮从王娅的眼里看得出那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强。
他心里叹气。
王娅的爸爸为国牺牲,是替后世的他们,打出几代和平的先烈。
他做不到对王娅提出的请求视而不见。
李暮想了想,觉得说一点应该无妨:
“通过研磨、抛光、氧化、扩散、光刻、外延生长、蒸发等一整套平面工艺技术,在硅单晶片上同时制造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是集成电路制作的必要步骤。”
“这些部分我们其实已经完成得差不多,我在考虑的问题,就是完成之后集成电路布局的问题。”
“或许小规模集成设计粗糙一点也可以对付对付,但等到日后大规模集成,一定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说完,李暮犹豫了一下,才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一叠图纸。
他说道:“这是我对大规模集成的一点设计想法,你要是好奇,可以拿着去看看。”
“这……可以吗?”王娅看着李暮手里的设计图,眼中满是渴望。
可这是李暮的研究成果,她怎么可以拿去。
“没什么不可以的。”李暮笑了笑继续道:“而且这些设计图大都是废稿,本来也不重要。”
“说不定你看了之后,会有什么好想法,还能给我分享分享呢。”
“黄教授不是老说我们要多交流嘛,怎么你不愿意?”
听完,王娅又迟疑了一番,才郑重地接过稿纸:“我当然愿意,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帮助。”
……
时间一晃又过去三天。
半导体研究所,实验室内。
经过七天六夜的研究,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此时眼睛都布满血丝,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相同的疲态。
然而他们顾不上休息,依旧拼命地进行着实验。
要不是研究所所长强制每人每天必须睡6个小时,恐怕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专家,这会儿都要躺到病床上去。
好在,结果对得起他们每个人的努力。
……
“嗡嗡”地机器运行声,在实验室内一刻不停。
七八个研究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验,熟练地将每一个步骤做到极致。
在实验室门外的楼道,站满了研究人员,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不时有人伸长脖子向里面张望,等待最后的结果。
“能成功吗?”王绶觉站在实验台前,看着一个个忙绿的研究人员,眼里头一次出现紧张之色。
不止是他,黄新华、陆骞、顾鸣,以及之前京工院内的所有专家和教授,此时都紧张得屏住呼吸。
集成电路的研究,从立项到现在的成果检验,时间不过两个月。
如果最后能成功,将会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
随着一根根晶体管被研究员小心地安装在集成电路的模板上,悬在每个人心中的大石更显沉重。
之后,便是封装,将晶圆上划出的裸片,测试合格后,紧贴安放在起承托固定作用的基底上。
再用多根金属线把裸片上的金属接触点和外部的管脚,通过焊接连接起来,埋入树脂。
最后,用塑料管密封,就形成了芯片的整体。
这个步骤完成后,就只剩下最后的测试。
……
良久,负责测试的实验人员终于抬起头,对后方的所有人挥了挥手。
一声几乎如同怒吼的大喊,从他的胸腔中发出:“成功了!中等规模集成度,远超m帝!”
声音中炽热滚烫的情绪,瞬间点燃了所有人: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我们夏国的第一块芯片!”
“这次就让m帝知道知道,咱们不比他们差!”
……
欢呼声如同汹涌的浪潮,以实验室为起点,弥漫至整个半导体研究所。
负责最后组装的年轻研究员这时终于挤开人群,上来汇报情况:
“所长,通过开路测量法,我们测量了集成电路各引脚与接地引脚之间的电阻,判断实验通过。”
“夏国第一块集成电路,集成300个晶体管的芯片,宣告成功!”
看着激动得浑身颤抖的年轻研究员,王绶觉重重拍了他的肩膀两下,眼中不知何时也染上了泪,连说两个好字。
这个结果,没有辜负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
“所长,我们成功了!”王绶觉深吸一口气,看向身边半导体研究所的所长吴有望。
吴有望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道:“没错,我们成功了!”
说完,他又看向周围所有的专家教授,以及研究人员们,大声道:“辛苦大家了,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有人立马回应:“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
“要是每次都能这么快做出成果,就是死在实验室里都值了!”
“去,说什么死不死的,都给我好好活着,咱们还要为国家奉献一辈子呢!”吴有望笑骂一句。
不过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向黄新华和一众应邀参加实验的专家教授们,深深一礼道:“辛苦各位了,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芯片。”
“你们是集成电路最大的功臣!”
“所长您言重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黄新华连忙道。
一边的陆骞笑着道:“都不用谦让,我看这最大的功臣,还在学校里学习呢!”
这话一出,顿时让不少专家和教授笑了出来。
半导体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们顿时一阵莫名其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加先前的讨论会。
忙跟身边的人打听,才知道他们之所有能够那么顺利地进行实验,竟是因为京工院一个还在读大二的学生的帮助!
这个消息,顿时让半导体研究所的所有研究人员惊掉下巴。
王绶觉笑着提醒:“所长,这个好消息咱们要尽快报告,不仅要让领导们高兴高兴,更要让全国人民高兴高兴!”
“对对,瞧我高兴得,竟然把这茬都忘了!”吴有望闻言顿时一拍脑袋,匆匆嘱咐几句后,就离开半导体研究所。
……
某处大院内。
元领导处理了一夜的事务,刚刚在桌前眯了一会儿,就听到外面传来些许人声。
他穿上衣服,走出去,看见是国科院的院长郭默,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研究服的中年男子。
元领导记得对方,好像是半导体研究所的所长。
“对不起,领导,我们不知道您在休息。”郭默看见他出来,连忙道歉。
元领导摆摆手,道:“哎,无妨无妨,休息好了。”
“你们过来找我,是有什么要紧事?”
郭默道:“不要紧,但是件喜事,想跟您报告,让您也高兴高兴。”
“哦,什么喜事,能让你们两个一起来?”元领导好奇道。
郭默没有说话,看向吴有望。
后者立刻回忆,上前掷地有声道:
“领导,我们半导体所,成功地做出了第一块中等规模集成芯片!”
“在半导体的研究上,我们已经超越了m帝!”
听到这个消息,元领导原本稍显疲倦的脸上顿时露出振奋之色:“好啊,做得好,辛苦你们了,还有半导体研究所的同志们了!”
“快进来,好好和我讲一讲,你们是怎么把芯片研究出来的。”
“对了,没有人因为研究废寝忘食吧,你们搞科研的,就喜欢天天熬夜,熬坏了身体可不行,这点要注意啊。”
听着元领导的关心,吴有望的眼眶不禁微微湿润。
他先把集成电路研究的整个过程说了一遍,得到元领导的高度赞许。
最后他还特意强调道:“领导,多亏了这个叫李暮的学生。”
“如果不是他高屋建瓴地设计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打下扎实牢靠的基础,我们半导体研究所没可能那么快就把芯片搞出来。”
王绶觉以前经常在他耳边夸李暮,他还不信,觉得言过其实。
可现在芯片都搞了出来,事实摆在眼前,不信也得信,人是真有本事!
想到这里,吴有望忍不住道:“这种人才,我看就应该赶紧让他到我们半导体研究所。”
李暮不火速入所,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窝在京工院里当个学生,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元领导听完,不由哈哈笑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现在要是让他直接进研究所,未必是好事,年纪太轻不说,也需要继续的学习、深造。”
一边的郭默也笑着道:“反正人最后都要进半导体研究所,你担心什么?”
听到这里,吴有望也回过神来,道:
“领导,您说得对,是我心急了。”
“李暮的成长状态很不错,妄加干预,很可能是拔苗助长。”
元领导笑道:“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李暮保驾护航,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行!”
郭默和吴有望不禁重重点头。
说完,元领导又详细地问起了李暮在实验当中的发挥,听到他能引导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们进行实验,又是连连点头面带笑意的赞许。
待把集成电路的事情全部汇报完后,郭默带着吴有望准备离开。
不过就在两人就要走出门口的时候,元领导忽然叫住他们,沉思片刻,坐到桌前给取出一张信纸写了一封信。
将信装好后,似乎是又觉得不够,他又从从左手的手腕上取下块随身携带的手表:“它跟了我很多年,样子是旧了些,不过时针分针都没有坏。”
“我知道这个小同学啊,经常在学习和研发时废寝忘食,他现在还年轻,身体能撑住,但这是不行的!”
“送表给他,是希望他能按时吃饭休息,为自己也为国家养好身体!”
“你们替我转交给李暮,告诉他,有个好身体,是国家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