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继承者该怎么选择?
第356章 继承者该怎么选择?
建安十年(205)。
黑山军复起,太行山一脉不太平,无数百姓背井离乡。
起因竟然是河北大治,贼寇眼见清算时间快到了,便想投降诏安,混个一官半职,但金茂连良臣都不会随意封赏,更何况是一群贼寇。
大汉使者直接告诉黑山军首领张方,想要投降可以,要官职没门!所有人都得从底层爬起。
张方就是前首领张燕之子,在黑山军中威信低微,镇不住下面的各路渠帅,这也是张燕被袁绍所杀之后留下的病根。
其实,张方是愿意服从安排,奈何如今的黑山军早不复以往,说是军队,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强盗联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
因此,在其余十几路渠帅都不同意的情况下,张方只能明面上举起反旗,暗通汉使,希望能够得到宽大处理。
实际上,张方的小算盘哪能躲得过贾诩法眼,一下子就被看穿小心思。
不就是变着法子的诏安嘛,谁知道是不是演的。
但是时代不同了。
以前黑山军能够纵横太行山脉,那是各路诸侯牵制的背景下,所诞生的时代产物,现在全国一统,不用说国内势力,就算国外势力,也没有能帮的上忙的。
于是,贾诩拟诏,金茂盖印,一道诏书发到东北军团和幽州突骑。
不出十天功夫,黑山军外围防御皆失,仅仅一个月时间,太行山脉就被犁了一遍,只剩小猫两三只。
黑山军首领张方还没来得及投降,就变成了俘虏,直接从最底层开始做起。
其他渠帅就没那么好运了,大汉军队最擅长的事情并不是打仗,而是夷三族,那叫一个熟练。
不止如此,贾诩还借这件事,大肆宣扬,搞得全国上下人尽皆知,仅三个月功夫,建设局就多出了三十万免费劳力。
这些人有的落草为寇,有的在水面上横行,有的在山林间纵横,没一个好人。
平常时候劫个道,只要事情不大,金茂也懒得理会,现在贾诩这一手露出来,哪个敢不听话?
再不听话只能进深山老林当野人。
也就有了前面那一幕。
金茂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大肆奖赏贾诩,封亭侯,赏白银万两,良田、绸缎若干。
这可把贾诩吓得不轻,一连几天都要辞职不干。
“文和,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直接说,我尽量满足。”
贾诩叹息道:“殿下是要将我架在火上烤啊,今后我贾诩恐怕要成为同僚眼中钉、肉中刺了。”
金茂恍然,难怪贾诩上次一定要贾穆辞官,原来根子在这里。
金茂闻言,神色一凝,随即展颜笑道:“文和,你过虑了。我知你智计过人,深谙人心,但此番封赏,实乃你应得之誉。你之才华,若埋没于乡野,乃国家之大不幸。至于同僚间的闲言碎语,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我金茂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更不畏人言。你若真有担忧,我便赐你‘持节’之权,遇事可便宜行事,无需事事请示,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贾诩闻言,心中一动,却仍面带忧虑:“殿下厚爱,诩感激不尽。然,权柄愈重,责任愈大,诩恐力有不逮,误了殿下大事。”
金茂上前几步,亲手扶起欲跪的贾诩,眼神坚定:“文和,你我相知多年,你的能力我向来深信不疑。况且,我身旁有你这样的智囊,方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图谋大业。你只需尽心辅佐,其余之事,我自会为你扫清障碍。”
说罢,金茂转身对侍立一旁的侍卫吩咐道:“传令下去,即日起,贾诩大人所持之节,如同我亲临,任何胆敢阻挠或怠慢者,严惩不贷!”
“殿下不可!”贾诩建议道:“殿下厚爱,诩愧领,此事不需如此,只需一道诏书即可。”
金茂饶有兴趣地说道:“说来听听。”
贾诩拜道:“殿下赏罚分明,以仁义治天下,然今日之格局不同以往,没有一个详细的奖惩制度,众臣无法估量自身贡献。”
金茂恍然,确实如此,时至今日,大家的身份地位早已不同以往,将级都出现了十位,然而,所有人的任免全是金茂一句话说了算。
短时间,这是非常方便的,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心中没有了标尺,没有了准则,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变形。
“言之有理!”
金茂仿佛回到了从前,虚心请教道:“文和可有计策?”
贾诩沉吟片刻才说道:“臣尚未定计,此事一直由荀文若负责。”
“荀彧?”金茂下意识皱眉,再美好的白月光,天天跟自己对着干也会心烦,杀又不舍得,放又不敢放,着实心烦。
“文和当知文若脾气,至今仍不愿为我做事。”
贾诩却拜道:“殿下勿优,此事荀文若自会殚精竭虑为您效劳。”
“哦?”金茂高兴地说道:“此事便交由文和去处理,荀文若不在朝堂内,所有功绩都算在你头上!”
“谢殿下。”贾诩这次并没有拒绝,只要有了规则,他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会再遭人嫉恨。
不得不说,贾诩确实有两把刷子,荀彧真就被说服了。
十天后,贾诩手捧着一册厚厚的文书献上来,金茂打开一看,前几页全是限制君王的权利,浓浓的怨念扑面而来。
“这可不行!”金茂拒绝道:“我要的奖惩制度,这是什么?”
贾诩自然知道内容,低头道:“殿下稍安勿躁,自第十三页开始便是正文。”
金茂耐着性子翻看,果然,从十三页开始就不一样了,荀彧不愧是大才,写的非常细致,但总是逃不开限制王权的规则。“文和,此版不行,要多加修改!”
贾诩早有准备,立马从袖口中取出一本薄很多的册子,递上来道:“殿下请过目。”
金茂翻开一看,心情顿时愉悦很多,这一版完全剔除了王权的限制,但又不失细则。
“那就用这一版。”金茂拍板道:“文和,你带下去,复印几份,请军机处诸位智士详细推演。”
“喏。”贾诩领命下去。
次日,金茂意外见到了怒气冲冲的荀彧。
一见面,荀彧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通批判:“殿下!臣闻昨夜军机处灯火通明,竟是因您突然更改了国策草案,此举太过草率!新政关乎国本,岂能如儿戏般朝令夕改?那新修订的版本,虽去除了王权桎梏,却也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之复杂与民情之多变,恐难以为继!”
金茂闻言,神色未变,只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繁忙的市集,轻声说道:“文若,你我皆知,时势造英雄,亦能毁英雄。昔日我朝之弊,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今日之变革,非为一时之利,乃是为后世子孙开万世之太平。新法虽险,却是破局之钥,若不试,怎知不可行?”
荀彧闻言,怒气稍减,但仍紧锁眉头:“殿下志存高远,臣佩服。然则,法贵乎行,行贵乎人。新法若不得民心,不得士人支持,终将沦为空谈。臣请殿下三思,是否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再行定夺。”
金茂转过身,目光如炬:“文若所言极是,我亦有此意。今日你既然来了,便请你与我一同,设立议政堂,广邀天下贤才,共商国是。新法非我一人之政,乃天下人之政,唯有上下一心,方能克难前行。”
荀彧闻言,眼中露出挣扎,要是拒绝吧,那他今天就白来了,要是接受吧,心里那道坎又过不去。
“殿下何时还政于陛下?”荀彧决定刚到底:“如今洛阳封锁已有五年,殿下还有封锁到何时?”
“难道真要让天下人只知吴王,而不知有皇帝?”
“此事于理不合!”
金茂闻言,神色并未有丝毫动摇,他缓步走至窗前,凝视着远方被云雾半遮的洛阳城,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深邃:“荀卿,你言之有理,天下人确应知有皇帝。然,时局艰难,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我封锁洛阳,非为权柄之争,实为护国之本,待时机成熟,我自会还政于陛下,还天下一个清明盛世。”
“你知我志在天下安宁,而非个人荣辱。新法推行,正是为了打破旧制桎梏,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得以强盛。此等大事,非一朝一夕可成,更需集思广益,广开才路。议政堂之设,正是为此。我邀你共襄盛举,是看重你的才学与忠诚,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
这是金茂最后一次招揽荀彧,两人都知道拒绝的后果是什么。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境地之中。
良久,荀彧深深地叹口气问道:“将来殿下可要篡位?”
金茂没有转身,沉闷地说了一声:“篡位与否,有何意义?”
“有意义!”荀彧忽然激动道:“殿下便是不为陛下着想,也要想想您的后代!”
“大王子金临今已十四,明年便是弱冠之年,二王子、三王子、四王子皆年幼,但殿下一日不曾立嫡,王太子便一日空悬!”
“难道殿下想要子孙后代都要在自相残杀中诞生吗?”
这一番问话,石破天惊,金茂猛然意识到,他似乎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果是立嫡不立长,那么跟封建王朝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模仿后世有德者居之,金茂又不甘心,这么多年的努力难道就为别人做嫁衣吗?
可不管哪种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就连清朝那样中央集权到达顶峰,也会因为当权者昏聩,导致国家遭受屈辱。
既然如此,那立不立还有很大关系吗?
或者说,金茂想怎么立就怎么立。
要不试试养蛊?
哪位王子有能力有德行,就立哪位?
既然免不了自相残杀,那就选个最强的,可是这也有问题,如果皇帝年幼,权利就让出去了。
这样一来,权利就需要进行拆分,可拆分皇权,不就等于向荀彧低头了。
霎时间,金茂才回过神来。
原来荀彧说那么多,还是想要推行他的政策。
“我尚在壮年,立嫡之事不急。”
金茂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说道:“可待诸子弱冠,亦或者前三子弱冠,再思量也不迟。”
说到这里,荀彧就知道金茂想干什么了,还是养蛊,只是范围从所有子嗣身上换到了局部。
也就是说,年纪越大的儿子越有优势,但其他儿子也不是没有机会。
荀彧摇头叹息道:“殿下此举,必招致霍乱!”
“荀公何出此言?”金茂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与坚定,“我意非在制造纷争,而是希望诸子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各展所长,最终由德才兼备者继承大统。此举既能激励他们勤勉向学,又能让国家未来有更加坚实的保障。再者,若真有霍乱之虞,我自有手段平息,绝不会让家族乃至国家陷入动荡。”
“殿下言之有理,然人心复杂,世事难料。”荀彧语重心长,“诸子之中,或有天资聪慧者,亦有勤勉踏实者,更有心机深沉者。一旦得知有立嫡之争,难保不会有人心生贪念,做出有悖伦理之事。届时,非但家族不宁,恐怕还会成为外敌窥伺之机,实非国家之福啊。”
“文若所虑极是,但吾亦有对策。”金茂沉思片刻,缓缓道,“我欲设立一公正无私的评判机构,由朝中重臣、德高望重之士及民间贤达共同组成,负责监督诸子品行、学识及治国才能之考核。每年定期评估,结果公开透明,以此作为未来立嫡的重要依据。如此一来,既能让诸子心服口服,又能减少私斗与阴谋,确保家族与国家之和谐稳定。”
荀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但仍不忘提醒:“殿下此策虽妙,但需谨慎执行,确保评判过程不受任何势力干扰,方能真正发挥其效用。此外,殿下亦需加强自我修养,以身作则,成为诸子效仿之楷模,方能引领家族与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文若说得极是。”金茂说道:“那便如此,夺嫡诸子不可自相残杀,一经发现,贬为庶民,永失资格!诬告者同罪!”
(本章完)
建安十年(205)。
黑山军复起,太行山一脉不太平,无数百姓背井离乡。
起因竟然是河北大治,贼寇眼见清算时间快到了,便想投降诏安,混个一官半职,但金茂连良臣都不会随意封赏,更何况是一群贼寇。
大汉使者直接告诉黑山军首领张方,想要投降可以,要官职没门!所有人都得从底层爬起。
张方就是前首领张燕之子,在黑山军中威信低微,镇不住下面的各路渠帅,这也是张燕被袁绍所杀之后留下的病根。
其实,张方是愿意服从安排,奈何如今的黑山军早不复以往,说是军队,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强盗联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
因此,在其余十几路渠帅都不同意的情况下,张方只能明面上举起反旗,暗通汉使,希望能够得到宽大处理。
实际上,张方的小算盘哪能躲得过贾诩法眼,一下子就被看穿小心思。
不就是变着法子的诏安嘛,谁知道是不是演的。
但是时代不同了。
以前黑山军能够纵横太行山脉,那是各路诸侯牵制的背景下,所诞生的时代产物,现在全国一统,不用说国内势力,就算国外势力,也没有能帮的上忙的。
于是,贾诩拟诏,金茂盖印,一道诏书发到东北军团和幽州突骑。
不出十天功夫,黑山军外围防御皆失,仅仅一个月时间,太行山脉就被犁了一遍,只剩小猫两三只。
黑山军首领张方还没来得及投降,就变成了俘虏,直接从最底层开始做起。
其他渠帅就没那么好运了,大汉军队最擅长的事情并不是打仗,而是夷三族,那叫一个熟练。
不止如此,贾诩还借这件事,大肆宣扬,搞得全国上下人尽皆知,仅三个月功夫,建设局就多出了三十万免费劳力。
这些人有的落草为寇,有的在水面上横行,有的在山林间纵横,没一个好人。
平常时候劫个道,只要事情不大,金茂也懒得理会,现在贾诩这一手露出来,哪个敢不听话?
再不听话只能进深山老林当野人。
也就有了前面那一幕。
金茂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大肆奖赏贾诩,封亭侯,赏白银万两,良田、绸缎若干。
这可把贾诩吓得不轻,一连几天都要辞职不干。
“文和,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直接说,我尽量满足。”
贾诩叹息道:“殿下是要将我架在火上烤啊,今后我贾诩恐怕要成为同僚眼中钉、肉中刺了。”
金茂恍然,难怪贾诩上次一定要贾穆辞官,原来根子在这里。
金茂闻言,神色一凝,随即展颜笑道:“文和,你过虑了。我知你智计过人,深谙人心,但此番封赏,实乃你应得之誉。你之才华,若埋没于乡野,乃国家之大不幸。至于同僚间的闲言碎语,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我金茂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更不畏人言。你若真有担忧,我便赐你‘持节’之权,遇事可便宜行事,无需事事请示,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贾诩闻言,心中一动,却仍面带忧虑:“殿下厚爱,诩感激不尽。然,权柄愈重,责任愈大,诩恐力有不逮,误了殿下大事。”
金茂上前几步,亲手扶起欲跪的贾诩,眼神坚定:“文和,你我相知多年,你的能力我向来深信不疑。况且,我身旁有你这样的智囊,方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图谋大业。你只需尽心辅佐,其余之事,我自会为你扫清障碍。”
说罢,金茂转身对侍立一旁的侍卫吩咐道:“传令下去,即日起,贾诩大人所持之节,如同我亲临,任何胆敢阻挠或怠慢者,严惩不贷!”
“殿下不可!”贾诩建议道:“殿下厚爱,诩愧领,此事不需如此,只需一道诏书即可。”
金茂饶有兴趣地说道:“说来听听。”
贾诩拜道:“殿下赏罚分明,以仁义治天下,然今日之格局不同以往,没有一个详细的奖惩制度,众臣无法估量自身贡献。”
金茂恍然,确实如此,时至今日,大家的身份地位早已不同以往,将级都出现了十位,然而,所有人的任免全是金茂一句话说了算。
短时间,这是非常方便的,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心中没有了标尺,没有了准则,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变形。
“言之有理!”
金茂仿佛回到了从前,虚心请教道:“文和可有计策?”
贾诩沉吟片刻才说道:“臣尚未定计,此事一直由荀文若负责。”
“荀彧?”金茂下意识皱眉,再美好的白月光,天天跟自己对着干也会心烦,杀又不舍得,放又不敢放,着实心烦。
“文和当知文若脾气,至今仍不愿为我做事。”
贾诩却拜道:“殿下勿优,此事荀文若自会殚精竭虑为您效劳。”
“哦?”金茂高兴地说道:“此事便交由文和去处理,荀文若不在朝堂内,所有功绩都算在你头上!”
“谢殿下。”贾诩这次并没有拒绝,只要有了规则,他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会再遭人嫉恨。
不得不说,贾诩确实有两把刷子,荀彧真就被说服了。
十天后,贾诩手捧着一册厚厚的文书献上来,金茂打开一看,前几页全是限制君王的权利,浓浓的怨念扑面而来。
“这可不行!”金茂拒绝道:“我要的奖惩制度,这是什么?”
贾诩自然知道内容,低头道:“殿下稍安勿躁,自第十三页开始便是正文。”
金茂耐着性子翻看,果然,从十三页开始就不一样了,荀彧不愧是大才,写的非常细致,但总是逃不开限制王权的规则。“文和,此版不行,要多加修改!”
贾诩早有准备,立马从袖口中取出一本薄很多的册子,递上来道:“殿下请过目。”
金茂翻开一看,心情顿时愉悦很多,这一版完全剔除了王权的限制,但又不失细则。
“那就用这一版。”金茂拍板道:“文和,你带下去,复印几份,请军机处诸位智士详细推演。”
“喏。”贾诩领命下去。
次日,金茂意外见到了怒气冲冲的荀彧。
一见面,荀彧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通批判:“殿下!臣闻昨夜军机处灯火通明,竟是因您突然更改了国策草案,此举太过草率!新政关乎国本,岂能如儿戏般朝令夕改?那新修订的版本,虽去除了王权桎梏,却也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之复杂与民情之多变,恐难以为继!”
金茂闻言,神色未变,只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繁忙的市集,轻声说道:“文若,你我皆知,时势造英雄,亦能毁英雄。昔日我朝之弊,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今日之变革,非为一时之利,乃是为后世子孙开万世之太平。新法虽险,却是破局之钥,若不试,怎知不可行?”
荀彧闻言,怒气稍减,但仍紧锁眉头:“殿下志存高远,臣佩服。然则,法贵乎行,行贵乎人。新法若不得民心,不得士人支持,终将沦为空谈。臣请殿下三思,是否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再行定夺。”
金茂转过身,目光如炬:“文若所言极是,我亦有此意。今日你既然来了,便请你与我一同,设立议政堂,广邀天下贤才,共商国是。新法非我一人之政,乃天下人之政,唯有上下一心,方能克难前行。”
荀彧闻言,眼中露出挣扎,要是拒绝吧,那他今天就白来了,要是接受吧,心里那道坎又过不去。
“殿下何时还政于陛下?”荀彧决定刚到底:“如今洛阳封锁已有五年,殿下还有封锁到何时?”
“难道真要让天下人只知吴王,而不知有皇帝?”
“此事于理不合!”
金茂闻言,神色并未有丝毫动摇,他缓步走至窗前,凝视着远方被云雾半遮的洛阳城,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深邃:“荀卿,你言之有理,天下人确应知有皇帝。然,时局艰难,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我封锁洛阳,非为权柄之争,实为护国之本,待时机成熟,我自会还政于陛下,还天下一个清明盛世。”
“你知我志在天下安宁,而非个人荣辱。新法推行,正是为了打破旧制桎梏,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得以强盛。此等大事,非一朝一夕可成,更需集思广益,广开才路。议政堂之设,正是为此。我邀你共襄盛举,是看重你的才学与忠诚,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
这是金茂最后一次招揽荀彧,两人都知道拒绝的后果是什么。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境地之中。
良久,荀彧深深地叹口气问道:“将来殿下可要篡位?”
金茂没有转身,沉闷地说了一声:“篡位与否,有何意义?”
“有意义!”荀彧忽然激动道:“殿下便是不为陛下着想,也要想想您的后代!”
“大王子金临今已十四,明年便是弱冠之年,二王子、三王子、四王子皆年幼,但殿下一日不曾立嫡,王太子便一日空悬!”
“难道殿下想要子孙后代都要在自相残杀中诞生吗?”
这一番问话,石破天惊,金茂猛然意识到,他似乎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果是立嫡不立长,那么跟封建王朝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模仿后世有德者居之,金茂又不甘心,这么多年的努力难道就为别人做嫁衣吗?
可不管哪种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就连清朝那样中央集权到达顶峰,也会因为当权者昏聩,导致国家遭受屈辱。
既然如此,那立不立还有很大关系吗?
或者说,金茂想怎么立就怎么立。
要不试试养蛊?
哪位王子有能力有德行,就立哪位?
既然免不了自相残杀,那就选个最强的,可是这也有问题,如果皇帝年幼,权利就让出去了。
这样一来,权利就需要进行拆分,可拆分皇权,不就等于向荀彧低头了。
霎时间,金茂才回过神来。
原来荀彧说那么多,还是想要推行他的政策。
“我尚在壮年,立嫡之事不急。”
金茂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说道:“可待诸子弱冠,亦或者前三子弱冠,再思量也不迟。”
说到这里,荀彧就知道金茂想干什么了,还是养蛊,只是范围从所有子嗣身上换到了局部。
也就是说,年纪越大的儿子越有优势,但其他儿子也不是没有机会。
荀彧摇头叹息道:“殿下此举,必招致霍乱!”
“荀公何出此言?”金茂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与坚定,“我意非在制造纷争,而是希望诸子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各展所长,最终由德才兼备者继承大统。此举既能激励他们勤勉向学,又能让国家未来有更加坚实的保障。再者,若真有霍乱之虞,我自有手段平息,绝不会让家族乃至国家陷入动荡。”
“殿下言之有理,然人心复杂,世事难料。”荀彧语重心长,“诸子之中,或有天资聪慧者,亦有勤勉踏实者,更有心机深沉者。一旦得知有立嫡之争,难保不会有人心生贪念,做出有悖伦理之事。届时,非但家族不宁,恐怕还会成为外敌窥伺之机,实非国家之福啊。”
“文若所虑极是,但吾亦有对策。”金茂沉思片刻,缓缓道,“我欲设立一公正无私的评判机构,由朝中重臣、德高望重之士及民间贤达共同组成,负责监督诸子品行、学识及治国才能之考核。每年定期评估,结果公开透明,以此作为未来立嫡的重要依据。如此一来,既能让诸子心服口服,又能减少私斗与阴谋,确保家族与国家之和谐稳定。”
荀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但仍不忘提醒:“殿下此策虽妙,但需谨慎执行,确保评判过程不受任何势力干扰,方能真正发挥其效用。此外,殿下亦需加强自我修养,以身作则,成为诸子效仿之楷模,方能引领家族与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文若说得极是。”金茂说道:“那便如此,夺嫡诸子不可自相残杀,一经发现,贬为庶民,永失资格!诬告者同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