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元宵节
元宵节这日,李道玄有些忙碌。
李家宅院中不仅挂满了灯笼,少爷小姐们也纷纷做起了灯。
大哥李明达做了个鱼灯,图上纸后显得颇为灵动。二姐李长英制作了个莲灯,四面写下祝福语,中间坐着姻缘月老,颇有几分小心思。其他几位姨太太生的孩子,也多有做出各种形式的灯,这样热闹的场面,在前世也是很难见到。
毕竟城市化发展,人情冷淡,一些传统自然也就冷漠下去。
人非往人,事非往事,谁也说不清楚好坏。
只不过李道玄倒是挺喜欢这种节日氛围,就连家里的丫鬟家仆们也都会各自做起灯祈福。可以想象等到了晚上,金陵大街小巷以及秦淮河旁该是多么的热闹。
虽然手艺不精,可李道玄还是扎了个玉兔灯。简简单单写个福字,看起来颇具大家风范,也算是近日来勤练书法的回报。
正在院子中给灯贴着剪纸纹,就听身后传来小女孩稚嫩且胆怯的声音:“三,三哥。能也帮帮我吗?”
李道玄听声回头望去,见是个穿着淡青色小衣,扎着小辫的女孩。
她一双咕溜的黑色大眼睛十分吸引人,琼鼻小嘴,乖巧可爱。倒也是继承了二姨太的优点,长大也是个美人。尤其是那眉心里的一点朱砂痣,当真是叫人看了挪不开眼睛。
李道玄知道她,毕竟家宴上遇到过很多次。她是二姨太的孩子,名叫李玉真,今年不过十岁,下面还有个五岁的妹妹,生的机灵。姐妹两人都不太讨二姨太欢喜,平日里总能听到她训斥孩子的声音。
说是生了两个赔钱货,既不得宠也不传宗接代。嫌弃之情溢于言表,李道玄都有些心疼这两个庶出的妹妹。
毕竟不管男孩女孩,这都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骨肉,又何必如此刻薄的对待呢。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一切又是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俯下身来擦去妹妹头上的汗水,李道玄含笑望着她问道:“阿真,要三哥怎么帮你?”
李玉真将一盏编好的灯递上来,文静的脸上露出一丝紧张:“我,我听说三哥是个道士,想让三哥帮忙写几个字,祈个福。”
话说完她眼中泛起不安,李道玄看着她,明白她担心被人拒绝但又有几分期待。
于是李道玄就拿起她手中的那盏灯细看,是个做工粗糙的灯。几根竹骨简单捆绑在一起,只是强行的朝着荷靠拢。看得出制作这盏灯的人已经很用心,可惜还是缺少些手艺。
“你做的?”
“嗯。”李玉真认真的点点头。
“做的不错。”李道玄赞许。
那张白皙的小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却又是极力不让自己表现出来。小手不断地捏着手帕,可见小女孩对得到赞许是多么开心。
“想写什么?”李道玄低头问道。
“不知道。”
“那我就随便写了。”
“好。”
执笔点墨,在灯上写下‘安康’二字。又择了一面,将两张福字贴粘上。拿在手里晃了晃了,比之刚才素朴的灯笼是多了颜色,看起来也精致了不少。
李玉真将眼睛瞪的老大,盯着灯上的字看了半天。
“认识吗?”李道玄笑问。
“不认识。”李玉真摇摇头,小辫子甩的飞快。
听她这么说,李道玄这才反应过来。大抵是二姨太嫌弃女儿,所以未让自己的两个闺女进学识字,哪怕是李家并不缺这点请先生的钱。
伸手揉了揉李玉真的脑袋,李道玄温声说道:“这两个字读‘安康’。”
“安康?”
“对,就是平安健康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呀,安康。”“安,康。”李玉真认真的看着灯上的两个字。
“三哥,你好厉害。”
“三哥怎么就厉害了?”李道玄笑道。
“又会读书,又会写字。还能做法术,抓妖怪。三哥就是最厉害的人。”李玉真的话逗乐李道玄,他笑眯眯的看着小丫头真诚的态度,拿起笔又写了几个。
“来,三哥再教伱认识几个字。你看,这是李,这是玉,这是真,连起来就是李玉真。”
“李,玉,真。这是我的名字吗?”李玉真好奇的问道。
“对啊,这就是你的名字。李玉真。”
“李玉真。”
李玉真大眼睛直勾勾的望着纸上的三个字,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该怎么写。她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情绪,有着什么心情,这些李道玄都不明白。
或许对他来说,自己只不过是教庶出的妹妹认识几个字罢了。
同父异母的兄妹二人在院子里识文写字,院外李家的来客也不少。
李家村的庄子农夫送来东西,李延明也随着李老三来到府中。走进李家宅院,李老三就跟乡下来的土狍子似得,左右张望。嘴里吸着气,这眼睛瞪得跟圆珠子似得。
李延明也被李家宅院给震撼到,毕竟他从小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方。那瓦片,那墙壁,那石板铺垫的地面。无一不表示着李家的富有。只不过他终归是个孩子,看多了也就适应了。大好的屋中吸引不到他,倒是那荷池里的假山让他心动。
“不知道爬上去会是什么感受。”李延明心想着。
李老三带着李延明随着李家村的众人来到正堂,先是给李老爷请安,随后就将庄子里收货的东西清点递上。
去年风调雨顺,比之往年多了些进奉。
李老三俯下身子拜了拜,然后拍着李延明的脑袋:“明娃子,还不拜见老爷。”
李延明老老实实的屈身做了个福,低头闷声道:“老爷好。”
“起来吧,都是自家人,哪来的那么多规矩。”李老爷和蔼的说着,让李家村来众坐下喝茶。
这群土里刨食的庄稼汉,哪里坐过上好的椅子,左右虚抬起屁股,深怕自己的衣服脏了这雕漆木的红木椅子。就连接过丫鬟手中的茶水时,也是唯唯诺诺的样子。
李老爷望着满屋子的人,先是说了几句话。然后又送了些钱财给村民们。叫得了钱的众人脸上都露出笑容,有第一次来的则心中恍然大悟,想着难怪每年给李老爷送东西都是抢着要来,原来还有这等好事。
李老三接过钱,千恩万谢。然后就将家中发生的事告诉李老爷,惭愧的低头道:“我家小子的命也多是三少爷救回来的,若是没有三少爷的符,这小子只怕是要被水鬼勾走魂魄咯。”
李老爷听闻,长叹一声,先是点了点头道:“也算是命好,能活过来。”,接着便嘱咐了一句:“往后莫要擅自拿道玄的东西。”
“老爷说的对,我回家定会说说大嫂。”李老三连忙认错。虽然这事和他没太大关系,但不管怎么说大嫂也是拿了三少爷的东西。荣辱与共,李老三自然是觉得脸上无光。
“就因为这事,所以我就想过来谢谢三少爷,顺便让延明也谢谢三少爷。”李老三拍了拍李延明的脑袋,憨憨一笑道。
“过来让我瞧瞧。”李老爷瞅着李延明一会儿,就招他过去。
李延明心中有些忐忑,老实的走到李老爷身前。被李老爷上下打量,这心跳的就跟待出阁的姑娘似得。
“小子长得挺精神,看着也怪机灵的,多大了?”
“回老爷,过了六月就九岁了。”李延明稚嫩的回答。
“比我家三子小三岁。”李老爷扶须打量,满意的点点头。“我看你倒是机灵,你爹爹让你学文识字了吗?”
“还没,爹爹说要跟阿翁说的,让我去读书。”
“哦?那你想不想给三少爷做书童?也能跟着学文化的。”
“这……”李延明被李老爷这么一问,小脑子顿时卡了匣。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手足无措的看向李老三。
(本章完)
元宵节这日,李道玄有些忙碌。
李家宅院中不仅挂满了灯笼,少爷小姐们也纷纷做起了灯。
大哥李明达做了个鱼灯,图上纸后显得颇为灵动。二姐李长英制作了个莲灯,四面写下祝福语,中间坐着姻缘月老,颇有几分小心思。其他几位姨太太生的孩子,也多有做出各种形式的灯,这样热闹的场面,在前世也是很难见到。
毕竟城市化发展,人情冷淡,一些传统自然也就冷漠下去。
人非往人,事非往事,谁也说不清楚好坏。
只不过李道玄倒是挺喜欢这种节日氛围,就连家里的丫鬟家仆们也都会各自做起灯祈福。可以想象等到了晚上,金陵大街小巷以及秦淮河旁该是多么的热闹。
虽然手艺不精,可李道玄还是扎了个玉兔灯。简简单单写个福字,看起来颇具大家风范,也算是近日来勤练书法的回报。
正在院子中给灯贴着剪纸纹,就听身后传来小女孩稚嫩且胆怯的声音:“三,三哥。能也帮帮我吗?”
李道玄听声回头望去,见是个穿着淡青色小衣,扎着小辫的女孩。
她一双咕溜的黑色大眼睛十分吸引人,琼鼻小嘴,乖巧可爱。倒也是继承了二姨太的优点,长大也是个美人。尤其是那眉心里的一点朱砂痣,当真是叫人看了挪不开眼睛。
李道玄知道她,毕竟家宴上遇到过很多次。她是二姨太的孩子,名叫李玉真,今年不过十岁,下面还有个五岁的妹妹,生的机灵。姐妹两人都不太讨二姨太欢喜,平日里总能听到她训斥孩子的声音。
说是生了两个赔钱货,既不得宠也不传宗接代。嫌弃之情溢于言表,李道玄都有些心疼这两个庶出的妹妹。
毕竟不管男孩女孩,这都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骨肉,又何必如此刻薄的对待呢。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一切又是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俯下身来擦去妹妹头上的汗水,李道玄含笑望着她问道:“阿真,要三哥怎么帮你?”
李玉真将一盏编好的灯递上来,文静的脸上露出一丝紧张:“我,我听说三哥是个道士,想让三哥帮忙写几个字,祈个福。”
话说完她眼中泛起不安,李道玄看着她,明白她担心被人拒绝但又有几分期待。
于是李道玄就拿起她手中的那盏灯细看,是个做工粗糙的灯。几根竹骨简单捆绑在一起,只是强行的朝着荷靠拢。看得出制作这盏灯的人已经很用心,可惜还是缺少些手艺。
“你做的?”
“嗯。”李玉真认真的点点头。
“做的不错。”李道玄赞许。
那张白皙的小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却又是极力不让自己表现出来。小手不断地捏着手帕,可见小女孩对得到赞许是多么开心。
“想写什么?”李道玄低头问道。
“不知道。”
“那我就随便写了。”
“好。”
执笔点墨,在灯上写下‘安康’二字。又择了一面,将两张福字贴粘上。拿在手里晃了晃了,比之刚才素朴的灯笼是多了颜色,看起来也精致了不少。
李玉真将眼睛瞪的老大,盯着灯上的字看了半天。
“认识吗?”李道玄笑问。
“不认识。”李玉真摇摇头,小辫子甩的飞快。
听她这么说,李道玄这才反应过来。大抵是二姨太嫌弃女儿,所以未让自己的两个闺女进学识字,哪怕是李家并不缺这点请先生的钱。
伸手揉了揉李玉真的脑袋,李道玄温声说道:“这两个字读‘安康’。”
“安康?”
“对,就是平安健康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呀,安康。”“安,康。”李玉真认真的看着灯上的两个字。
“三哥,你好厉害。”
“三哥怎么就厉害了?”李道玄笑道。
“又会读书,又会写字。还能做法术,抓妖怪。三哥就是最厉害的人。”李玉真的话逗乐李道玄,他笑眯眯的看着小丫头真诚的态度,拿起笔又写了几个。
“来,三哥再教伱认识几个字。你看,这是李,这是玉,这是真,连起来就是李玉真。”
“李,玉,真。这是我的名字吗?”李玉真好奇的问道。
“对啊,这就是你的名字。李玉真。”
“李玉真。”
李玉真大眼睛直勾勾的望着纸上的三个字,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该怎么写。她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情绪,有着什么心情,这些李道玄都不明白。
或许对他来说,自己只不过是教庶出的妹妹认识几个字罢了。
同父异母的兄妹二人在院子里识文写字,院外李家的来客也不少。
李家村的庄子农夫送来东西,李延明也随着李老三来到府中。走进李家宅院,李老三就跟乡下来的土狍子似得,左右张望。嘴里吸着气,这眼睛瞪得跟圆珠子似得。
李延明也被李家宅院给震撼到,毕竟他从小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方。那瓦片,那墙壁,那石板铺垫的地面。无一不表示着李家的富有。只不过他终归是个孩子,看多了也就适应了。大好的屋中吸引不到他,倒是那荷池里的假山让他心动。
“不知道爬上去会是什么感受。”李延明心想着。
李老三带着李延明随着李家村的众人来到正堂,先是给李老爷请安,随后就将庄子里收货的东西清点递上。
去年风调雨顺,比之往年多了些进奉。
李老三俯下身子拜了拜,然后拍着李延明的脑袋:“明娃子,还不拜见老爷。”
李延明老老实实的屈身做了个福,低头闷声道:“老爷好。”
“起来吧,都是自家人,哪来的那么多规矩。”李老爷和蔼的说着,让李家村来众坐下喝茶。
这群土里刨食的庄稼汉,哪里坐过上好的椅子,左右虚抬起屁股,深怕自己的衣服脏了这雕漆木的红木椅子。就连接过丫鬟手中的茶水时,也是唯唯诺诺的样子。
李老爷望着满屋子的人,先是说了几句话。然后又送了些钱财给村民们。叫得了钱的众人脸上都露出笑容,有第一次来的则心中恍然大悟,想着难怪每年给李老爷送东西都是抢着要来,原来还有这等好事。
李老三接过钱,千恩万谢。然后就将家中发生的事告诉李老爷,惭愧的低头道:“我家小子的命也多是三少爷救回来的,若是没有三少爷的符,这小子只怕是要被水鬼勾走魂魄咯。”
李老爷听闻,长叹一声,先是点了点头道:“也算是命好,能活过来。”,接着便嘱咐了一句:“往后莫要擅自拿道玄的东西。”
“老爷说的对,我回家定会说说大嫂。”李老三连忙认错。虽然这事和他没太大关系,但不管怎么说大嫂也是拿了三少爷的东西。荣辱与共,李老三自然是觉得脸上无光。
“就因为这事,所以我就想过来谢谢三少爷,顺便让延明也谢谢三少爷。”李老三拍了拍李延明的脑袋,憨憨一笑道。
“过来让我瞧瞧。”李老爷瞅着李延明一会儿,就招他过去。
李延明心中有些忐忑,老实的走到李老爷身前。被李老爷上下打量,这心跳的就跟待出阁的姑娘似得。
“小子长得挺精神,看着也怪机灵的,多大了?”
“回老爷,过了六月就九岁了。”李延明稚嫩的回答。
“比我家三子小三岁。”李老爷扶须打量,满意的点点头。“我看你倒是机灵,你爹爹让你学文识字了吗?”
“还没,爹爹说要跟阿翁说的,让我去读书。”
“哦?那你想不想给三少爷做书童?也能跟着学文化的。”
“这……”李延明被李老爷这么一问,小脑子顿时卡了匣。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手足无措的看向李老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