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243大雨
众目睽睽之下,方圆许诺煮姜汤喝,这是方圆示好施恩,唐植桐不方便代劳去食堂下通知。
唐植桐径直回了办公室,方圆则拎着鞋,光着脚丫去了食堂。
一会的工夫,方圆又拎着鞋子回到办公室,把鞋子扔地上,看到唐植桐雨衣挂在脸盆架上,才脱下自己的雨衣跟挂在房门上,吐槽道:“这布鞋穿着舒服,但就是怕下雨天。”
“什么鞋都怕见水。也就是我没皮鞋,要是穿着皮鞋来上班,今天这种情况,我高低得脱了皮鞋再去南瓜地。”唐植桐拿自己打趣道。
“换我我也不舍得,一双皮鞋小二十块呢,我还是穿布鞋吧,自在。”方圆想想皮鞋的价格,摇摇头,说道。
现在橡胶、塑料产量都不高,皮鞋鞋面用料又是货真价实的真皮,所以价格高一些,鞋底打上个掌钉,穿个七八年不成问题,不像几十年后的黑心商贩,竟然造一些纸壳鞋!
邪门歪道赚钱上,某些人一直走在前列。
“圆哥,申请书没湿吧?”唐植桐不再纠缠皮鞋的问题,他个人是不喜欢皮鞋的,汗脚,出汗多,穿皮鞋捂得慌。
“放心吧,没湿,还没下雨我就到了。老贺说7月1日让你过去趟,把这事办了。”方圆拿起毛巾擦擦头发,然后坐在椅子上,伸个懒腰,说道。
“嚯,这日子好,得好好感谢一下贺代表。”这是个好日子,离现在也只有四天,这可是火线加入,唐植桐得承情。
“这事回头再说吧,这次过去不合适搞这些。”方圆提醒道。
“好嘞,那就以后再说。这是这个月的工资报表,您审审?”唐植桐虚心接受,这次是过去走流程加入组织的,当天就送礼,确实各方脸上不好看。
“放着吧,我下个星期直接送市局。”方圆对唐植桐放心,直接没看,放在了办公桌上,掏出烟来扔给唐植桐一颗,说道:“一下冰雹我就往回跑,生怕南瓜出问题,刚才看着还好,没啥大事。”
“我看着也没啥事。刚才做工资表太投入了,以为是下雨,就没急着过去看,没成想是冰雹。”唐植桐找个理由,也算是给自己辩解一下。
“我也是关心则乱,这南瓜不出乱子,等秋上一人能分个二十斤,也算把从我手里扣掉的那部分给补上。”方圆没有责怪唐植桐的意思,他想的是上次粮食定量缩减,趁这次给大家补回来。
“大差不差,到时候再种点白菜,年底再分一次,怎么也回来了。”这才是第一波定量缩减,后面还会有,越往后押运科的人会越看重这块地的产出。
“桉子,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我还真想不起开荒地这茬来。”方圆感叹道。
“嗐,圆哥,我当时不是没固定工作嘛,闲着也是闲着,纯属无心插柳,您再说这话我可臊得慌了。”唐植桐摆手,不肯承认自己有先见之明。
“伱小子,总是这样低调。”方圆用手指点点唐植桐,笑骂道。
“我今儿还真要高调一会,我想逃个班,现在走。下雨天最适合睡懒觉,不睡个觉可惜了这天气。”唐植桐有点挂念家里的菜地,穿着鼓囊囊的布鞋也不舒服,也确实想回去补个觉,于是半真半假的说道。
“得,回去吧,路上慢点,注意安全。”方圆没留唐植桐,直接挥手放行。
“好嘞,下星期见。”唐植桐麻溜的收拾一下,穿上雨衣,钻进雨帘中。
大雨倾盆而下,仿佛老天要把这半年欠的雨在一天内补完一样。
也是因为大雨,外面没有多少行人,唐植桐骑上自行车优哉游哉的往家赶。
人少,唐植桐就偷偷利用空间收雨,只收自己前方三四米上空的雨,保证雨点不落在自己身上,一旦驶过后面的雨再落下来,完美避雨!
哎?既然空间能避雨,能不能避孕???
空间收不了活人,但自己一半的nda不算活人吧?再说自己的一半也算自己的吧?值得一试!
尽管唐植桐很想拓展一下空间的新功用,但还是在胡同口给小王同学摇了个电话,下午下班雨还这么大的话,让她回椿树胡同歇一晚。
回到家后,唐植桐收了神通,将自行车放在大门下。
“妈,我回来了。”唐植桐先瞅瞅院子里的菜,损失不算大,才回正房跟张桂芳打招呼。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张桂芳此时正在择菜,都是被冰雹打烂的,明显是打算中午吃。
“下大雨,那边没法开工,领导觉得我最近辛苦,让我回家歇歇。”唐植桐将雨衣脱下,挂在房门上,没有去帮着张桂芳,而是站在屋檐下观察着院子里的雨水走向。
自从年初盖好厢房,把院子重新平整后,这还是第一次经受大雨的检验。
院子东高西低,雨水通过预留好的沟渠缓缓往西走去,经过西墙预留好的排水口,排到卧佛寺前街,一点积水的样子都没有。
唐植桐在心里默默给何和贺两位师傅点个赞,这手艺相当可以,烟和好吃好喝没白费。
“妈,伞呢?我去接一下凤珍和凤芝。”唐植桐看看手表,快到了妹妹们放学时间了。
“不用去,我早上就把伞给凤珍了,她中午带凤芝回来。”家里就一把伞,张桂芳看看外面的雨,又看看儿子的雨衣,说道。
“得嘞,那我穿雨衣过去一趟吧。”唐植桐又把雨衣穿上,施展收纳大法,往小学走去。
市大街的道路经过去年的修整,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起码这次没有踩一脚泥。
因为当时用碎石、碎砖铺设,光着脚丫走在上面会硌脚,所以唐植桐才执意去接妹妹。
解放前市附近的小学并不多,解放后政府协调出部分民宅改为小学,基本两三条胡同就有一所并不大的小学,附近的贫民子弟才均得以入学。
小学只有教室,并没有操场,每当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在胡同里进行。
一百米就是在胡同里折返跑,四百米则是绕着某条胡同绕一圈,条件非常艰苦,但孩子们乐在其中。
(本章完)
众目睽睽之下,方圆许诺煮姜汤喝,这是方圆示好施恩,唐植桐不方便代劳去食堂下通知。
唐植桐径直回了办公室,方圆则拎着鞋,光着脚丫去了食堂。
一会的工夫,方圆又拎着鞋子回到办公室,把鞋子扔地上,看到唐植桐雨衣挂在脸盆架上,才脱下自己的雨衣跟挂在房门上,吐槽道:“这布鞋穿着舒服,但就是怕下雨天。”
“什么鞋都怕见水。也就是我没皮鞋,要是穿着皮鞋来上班,今天这种情况,我高低得脱了皮鞋再去南瓜地。”唐植桐拿自己打趣道。
“换我我也不舍得,一双皮鞋小二十块呢,我还是穿布鞋吧,自在。”方圆想想皮鞋的价格,摇摇头,说道。
现在橡胶、塑料产量都不高,皮鞋鞋面用料又是货真价实的真皮,所以价格高一些,鞋底打上个掌钉,穿个七八年不成问题,不像几十年后的黑心商贩,竟然造一些纸壳鞋!
邪门歪道赚钱上,某些人一直走在前列。
“圆哥,申请书没湿吧?”唐植桐不再纠缠皮鞋的问题,他个人是不喜欢皮鞋的,汗脚,出汗多,穿皮鞋捂得慌。
“放心吧,没湿,还没下雨我就到了。老贺说7月1日让你过去趟,把这事办了。”方圆拿起毛巾擦擦头发,然后坐在椅子上,伸个懒腰,说道。
“嚯,这日子好,得好好感谢一下贺代表。”这是个好日子,离现在也只有四天,这可是火线加入,唐植桐得承情。
“这事回头再说吧,这次过去不合适搞这些。”方圆提醒道。
“好嘞,那就以后再说。这是这个月的工资报表,您审审?”唐植桐虚心接受,这次是过去走流程加入组织的,当天就送礼,确实各方脸上不好看。
“放着吧,我下个星期直接送市局。”方圆对唐植桐放心,直接没看,放在了办公桌上,掏出烟来扔给唐植桐一颗,说道:“一下冰雹我就往回跑,生怕南瓜出问题,刚才看着还好,没啥大事。”
“我看着也没啥事。刚才做工资表太投入了,以为是下雨,就没急着过去看,没成想是冰雹。”唐植桐找个理由,也算是给自己辩解一下。
“我也是关心则乱,这南瓜不出乱子,等秋上一人能分个二十斤,也算把从我手里扣掉的那部分给补上。”方圆没有责怪唐植桐的意思,他想的是上次粮食定量缩减,趁这次给大家补回来。
“大差不差,到时候再种点白菜,年底再分一次,怎么也回来了。”这才是第一波定量缩减,后面还会有,越往后押运科的人会越看重这块地的产出。
“桉子,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我还真想不起开荒地这茬来。”方圆感叹道。
“嗐,圆哥,我当时不是没固定工作嘛,闲着也是闲着,纯属无心插柳,您再说这话我可臊得慌了。”唐植桐摆手,不肯承认自己有先见之明。
“伱小子,总是这样低调。”方圆用手指点点唐植桐,笑骂道。
“我今儿还真要高调一会,我想逃个班,现在走。下雨天最适合睡懒觉,不睡个觉可惜了这天气。”唐植桐有点挂念家里的菜地,穿着鼓囊囊的布鞋也不舒服,也确实想回去补个觉,于是半真半假的说道。
“得,回去吧,路上慢点,注意安全。”方圆没留唐植桐,直接挥手放行。
“好嘞,下星期见。”唐植桐麻溜的收拾一下,穿上雨衣,钻进雨帘中。
大雨倾盆而下,仿佛老天要把这半年欠的雨在一天内补完一样。
也是因为大雨,外面没有多少行人,唐植桐骑上自行车优哉游哉的往家赶。
人少,唐植桐就偷偷利用空间收雨,只收自己前方三四米上空的雨,保证雨点不落在自己身上,一旦驶过后面的雨再落下来,完美避雨!
哎?既然空间能避雨,能不能避孕???
空间收不了活人,但自己一半的nda不算活人吧?再说自己的一半也算自己的吧?值得一试!
尽管唐植桐很想拓展一下空间的新功用,但还是在胡同口给小王同学摇了个电话,下午下班雨还这么大的话,让她回椿树胡同歇一晚。
回到家后,唐植桐收了神通,将自行车放在大门下。
“妈,我回来了。”唐植桐先瞅瞅院子里的菜,损失不算大,才回正房跟张桂芳打招呼。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张桂芳此时正在择菜,都是被冰雹打烂的,明显是打算中午吃。
“下大雨,那边没法开工,领导觉得我最近辛苦,让我回家歇歇。”唐植桐将雨衣脱下,挂在房门上,没有去帮着张桂芳,而是站在屋檐下观察着院子里的雨水走向。
自从年初盖好厢房,把院子重新平整后,这还是第一次经受大雨的检验。
院子东高西低,雨水通过预留好的沟渠缓缓往西走去,经过西墙预留好的排水口,排到卧佛寺前街,一点积水的样子都没有。
唐植桐在心里默默给何和贺两位师傅点个赞,这手艺相当可以,烟和好吃好喝没白费。
“妈,伞呢?我去接一下凤珍和凤芝。”唐植桐看看手表,快到了妹妹们放学时间了。
“不用去,我早上就把伞给凤珍了,她中午带凤芝回来。”家里就一把伞,张桂芳看看外面的雨,又看看儿子的雨衣,说道。
“得嘞,那我穿雨衣过去一趟吧。”唐植桐又把雨衣穿上,施展收纳大法,往小学走去。
市大街的道路经过去年的修整,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起码这次没有踩一脚泥。
因为当时用碎石、碎砖铺设,光着脚丫走在上面会硌脚,所以唐植桐才执意去接妹妹。
解放前市附近的小学并不多,解放后政府协调出部分民宅改为小学,基本两三条胡同就有一所并不大的小学,附近的贫民子弟才均得以入学。
小学只有教室,并没有操场,每当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在胡同里进行。
一百米就是在胡同里折返跑,四百米则是绕着某条胡同绕一圈,条件非常艰苦,但孩子们乐在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