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术
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术
天幕上。
垂拱殿内。
头戴黑色双翅官帽,身穿白色博带朝服。
中年天子面色威重。
殿下群臣表情严峻。
时不时有大臣出列陈言。
天子颔首敬听。
……
【不再用心军事的宋孝宗开始着手收拾南宋制度经济方面的遗留问题。】
【首先是广开言路,宋孝宗刚即位,便下诏求直言,号召士庶陈述皇帝的过失、朝政的缺遗,要求官吏反映百姓的休戚、民间的利病,并且宣布建议可行者有赏、意见不对者无罪。】
【他认真批阅上书、注意采纳建议。】
【与宋高宗时期言官不敢言、百官避轮对的局面相反,臣民直言极谏,孝宗开怀听纳,朝政失误减少。】
……
大隋。
“倒是还真有几分宋太祖之风。”
杨坚注视天幕的岁数不少的皇帝。
“不过连广开言路都能算上评绩……”
“赵构真是能掩耳盗铃啊。”
独孤伽罗哄着婴孩,冷冷的瞥了他一眼。
“什么赵构?是赵狗!”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捧着茶杯吹了吹,慢饮一口。
李世民则在一边持笔写大字。
几张白纸自李建成指尖递过,李渊看着那纸上的字颇感无力。
“真不识逗……”
李建成往后看了看,李世民正面无表情的连笔快写。
“阿耶你也是。”
“你说你招惹他干嘛。”
李渊将纸扔在榻上。
墨色的孝字密密麻麻挤满纸张。
“……本来就是……”
……
【宋孝宗号称严于守法,务在必行。】
【认为“天下有弊事,无弊法”】
【强调“毋创例以害法”。】
【处理政事遇到难题,往往询问宰执:“于法如何?”】
【若回答是“在法不许”,他马上表示:“国有宪法,朕不敢废。”】
【对于祖宗家法,宋孝宗甚至加以批评:“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者,大将而败军师者,皆未尝诛戮之。”主张重赏重罚。】
……
大秦。
小憩一阵的嬴政托腮看着天幕。
“确实心有作为。”
但是出来的太晚了。
“若当时是他继哲宗之位……”
嬴政闭目沉思。
还是拖到扶苏与鲁元的孩子十五岁时,让孙子继位吧。
扶苏……还是当他的太子吧。
至于天下有几十年的太子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嬴政不由得的额头青筋暴起。
只敢自杀的蠢货要是有刘据那胆子还好了呢!
敢学李世民你要寡人退位都行啊!
……
大汉。
“生不逢时。”
刘邦环抱双臂,靠着软榻。
“若早如此,宋朝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吕雉眯着眼想了片刻。
“祖宗之法是从谁开始的来着?”
刘邦毫不犹豫的答道:
“宋真宗。”
“搞臭了泰山封禅,记忆太深刻了。”
……
【下诏要求地方官必须做到,“毋滋讼狱,毋纵吏奸,毋夺民时,毋掊民财”,并宣布“有一如此,必罚无赦”。】
【当时官吏受赂问题严重,宋孝宗专门颁布条例,鼓励人们检举官吏受赂,一经查实,从重发落。】
【公元1164年九月,宋孝宗规定官吏贪污除籍没家财外,还要杖脊刺配。】
【公元1183年六月,又下诏强调官员只要贪污,不论秩位高下,情节轻重,一概依法惩处。】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既满意又惋惜。
“你说你……时运不济啊!”
“要是宋真宗之后就是你即位。”
“配合着范仲淹,宋朝说不得能起死回生啊。”
……
大明。
朱元璋捋须感慨着:
“想来也着实遗憾。”
“难怪评价说,高宗朝是有恢复之将,无恢复之君。”
“到了孝宗这是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将。”
“何止是无将,臣也没有啊!”
“这大概也是国祚的一种表现吧。”
马皇后眉头一挑。
“还想着剥皮呢?”
朱元璋笑着摆手。
“真是的,妹子!咱在你心里是那么残暴的人吗!”
“咱决定了!打板子就得了!”
“就像孝宗一样!打板子!刺字!”
“够羞煞人了!”
朱元璋大手一挥,似光风霁月。心中却一阵乱跳!
天老爷啊!
妹子这是有什么神通!
猜咱猜的也太准了!
……
【因为贪污严重,宋孝宗特别注重选用地方官,一再强调:“郡守得人,则千里蒙福。监司得人,则一路蒙福。”】
【要求地方官不亏公家,又有利于百姓。】
【对地方官,不仅慎于选用而且严于考核。】
【他在内殿置御屏,亲自记录全国监司、知州的姓名及政绩。】
【关于州县地方长官的情况,宋孝宗要求监司必须按期上报,并给予奖惩。】
【同时裁减冗员,爵赏不滥与、官职不轻授,强调任命官员应当做到公平合理。】
【行《孝宗议权免奏荐及罢特奏名》解决官吏冗滥的问题。】
【公元1166年六月起,对官员任子开始加以限制,官员任子人数逐渐减少。】
【制度建设:评价b级,得三分。】
……
大宋·仁宗时期
权免奏荐?罢特奏名?
赵祯心里犯了嘀咕。
贡举特奏名自太祖开宝三年创立,一直施行不辍。
其作用之一是时得遗才。
作用之二是以一命之服而收天下士。
避免出现王仙芝、黄巢之事。
以一命之官,尺寸之禄,引诱得广大士人一生汩没消靡于科场之中。
虽齿脱发白,仍孜孜以求,直至死而后已。
未死,终不可止!
这是特奏名制度创立的目的和施行的结果。
但是……
赵祯不由轻点着桌面。
真的要停了这事吗?
若出了黄、王之事又该如何?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看着纸上的字。
『御天下之要术』
“御天下……”
赵煦想当唐太宗。
但唐太宗不好当。
特奏名制度虽然起到了笼络士人、维护天下的作用,但也暴露了明显的弊端。
大量录取特奏名,加重官员的冗滥。
并且,这些特奏名者,既才学低下,又年迈衰老。
出官之后,大多不能持廉奉法,尽心治事,只迫不及待地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以为归老之计。
赵煦再次看向一旁的奏疏。
《论特奏名》
元祐三年,苏轼、孙觉、孔文仲联名上的札子。
他将其翻了出来。
“无益有损,不言可知……”
“进无所望,退无所归,使之临政,其害民必矣。”
“国之蠹虫!”
……
(本章完)
天幕上。
垂拱殿内。
头戴黑色双翅官帽,身穿白色博带朝服。
中年天子面色威重。
殿下群臣表情严峻。
时不时有大臣出列陈言。
天子颔首敬听。
……
【不再用心军事的宋孝宗开始着手收拾南宋制度经济方面的遗留问题。】
【首先是广开言路,宋孝宗刚即位,便下诏求直言,号召士庶陈述皇帝的过失、朝政的缺遗,要求官吏反映百姓的休戚、民间的利病,并且宣布建议可行者有赏、意见不对者无罪。】
【他认真批阅上书、注意采纳建议。】
【与宋高宗时期言官不敢言、百官避轮对的局面相反,臣民直言极谏,孝宗开怀听纳,朝政失误减少。】
……
大隋。
“倒是还真有几分宋太祖之风。”
杨坚注视天幕的岁数不少的皇帝。
“不过连广开言路都能算上评绩……”
“赵构真是能掩耳盗铃啊。”
独孤伽罗哄着婴孩,冷冷的瞥了他一眼。
“什么赵构?是赵狗!”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捧着茶杯吹了吹,慢饮一口。
李世民则在一边持笔写大字。
几张白纸自李建成指尖递过,李渊看着那纸上的字颇感无力。
“真不识逗……”
李建成往后看了看,李世民正面无表情的连笔快写。
“阿耶你也是。”
“你说你招惹他干嘛。”
李渊将纸扔在榻上。
墨色的孝字密密麻麻挤满纸张。
“……本来就是……”
……
【宋孝宗号称严于守法,务在必行。】
【认为“天下有弊事,无弊法”】
【强调“毋创例以害法”。】
【处理政事遇到难题,往往询问宰执:“于法如何?”】
【若回答是“在法不许”,他马上表示:“国有宪法,朕不敢废。”】
【对于祖宗家法,宋孝宗甚至加以批评:“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者,大将而败军师者,皆未尝诛戮之。”主张重赏重罚。】
……
大秦。
小憩一阵的嬴政托腮看着天幕。
“确实心有作为。”
但是出来的太晚了。
“若当时是他继哲宗之位……”
嬴政闭目沉思。
还是拖到扶苏与鲁元的孩子十五岁时,让孙子继位吧。
扶苏……还是当他的太子吧。
至于天下有几十年的太子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嬴政不由得的额头青筋暴起。
只敢自杀的蠢货要是有刘据那胆子还好了呢!
敢学李世民你要寡人退位都行啊!
……
大汉。
“生不逢时。”
刘邦环抱双臂,靠着软榻。
“若早如此,宋朝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吕雉眯着眼想了片刻。
“祖宗之法是从谁开始的来着?”
刘邦毫不犹豫的答道:
“宋真宗。”
“搞臭了泰山封禅,记忆太深刻了。”
……
【下诏要求地方官必须做到,“毋滋讼狱,毋纵吏奸,毋夺民时,毋掊民财”,并宣布“有一如此,必罚无赦”。】
【当时官吏受赂问题严重,宋孝宗专门颁布条例,鼓励人们检举官吏受赂,一经查实,从重发落。】
【公元1164年九月,宋孝宗规定官吏贪污除籍没家财外,还要杖脊刺配。】
【公元1183年六月,又下诏强调官员只要贪污,不论秩位高下,情节轻重,一概依法惩处。】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既满意又惋惜。
“你说你……时运不济啊!”
“要是宋真宗之后就是你即位。”
“配合着范仲淹,宋朝说不得能起死回生啊。”
……
大明。
朱元璋捋须感慨着:
“想来也着实遗憾。”
“难怪评价说,高宗朝是有恢复之将,无恢复之君。”
“到了孝宗这是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将。”
“何止是无将,臣也没有啊!”
“这大概也是国祚的一种表现吧。”
马皇后眉头一挑。
“还想着剥皮呢?”
朱元璋笑着摆手。
“真是的,妹子!咱在你心里是那么残暴的人吗!”
“咱决定了!打板子就得了!”
“就像孝宗一样!打板子!刺字!”
“够羞煞人了!”
朱元璋大手一挥,似光风霁月。心中却一阵乱跳!
天老爷啊!
妹子这是有什么神通!
猜咱猜的也太准了!
……
【因为贪污严重,宋孝宗特别注重选用地方官,一再强调:“郡守得人,则千里蒙福。监司得人,则一路蒙福。”】
【要求地方官不亏公家,又有利于百姓。】
【对地方官,不仅慎于选用而且严于考核。】
【他在内殿置御屏,亲自记录全国监司、知州的姓名及政绩。】
【关于州县地方长官的情况,宋孝宗要求监司必须按期上报,并给予奖惩。】
【同时裁减冗员,爵赏不滥与、官职不轻授,强调任命官员应当做到公平合理。】
【行《孝宗议权免奏荐及罢特奏名》解决官吏冗滥的问题。】
【公元1166年六月起,对官员任子开始加以限制,官员任子人数逐渐减少。】
【制度建设:评价b级,得三分。】
……
大宋·仁宗时期
权免奏荐?罢特奏名?
赵祯心里犯了嘀咕。
贡举特奏名自太祖开宝三年创立,一直施行不辍。
其作用之一是时得遗才。
作用之二是以一命之服而收天下士。
避免出现王仙芝、黄巢之事。
以一命之官,尺寸之禄,引诱得广大士人一生汩没消靡于科场之中。
虽齿脱发白,仍孜孜以求,直至死而后已。
未死,终不可止!
这是特奏名制度创立的目的和施行的结果。
但是……
赵祯不由轻点着桌面。
真的要停了这事吗?
若出了黄、王之事又该如何?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看着纸上的字。
『御天下之要术』
“御天下……”
赵煦想当唐太宗。
但唐太宗不好当。
特奏名制度虽然起到了笼络士人、维护天下的作用,但也暴露了明显的弊端。
大量录取特奏名,加重官员的冗滥。
并且,这些特奏名者,既才学低下,又年迈衰老。
出官之后,大多不能持廉奉法,尽心治事,只迫不及待地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以为归老之计。
赵煦再次看向一旁的奏疏。
《论特奏名》
元祐三年,苏轼、孙觉、孔文仲联名上的札子。
他将其翻了出来。
“无益有损,不言可知……”
“进无所望,退无所归,使之临政,其害民必矣。”
“国之蠹虫!”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