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尚仪与遵化州的老姐妹们约定了要聚一聚,日期暂时定在四月里,地址若无意外,应该就在京中。
海礁已经在麻尚仪面前刷过脸,约好了跟金嘉树一块儿去列席慈宁宫旧人们的聚会,从此以后便能搭上这层人脉了。他是梅娘子学生的亲孙子,蔡小菊蔡婆婆庇护的小辈的堂兄弟,又与麻尚仪做了几年的好邻居,还是金嘉树有过命的交情,想来一众慈宁宫的老嬷嬷、老公公们,是不会讨厌他的。
海宝柱还要继续留在永平府读书,一时半会儿怕是不能进京来,其余方氏、海宝珠以及海宝柱的生母都是女眷,也不方便远行。海礁预备等授官文书下来后,赶在正式上任前,趁着假期回永平府老家祭个祖,重新宣扬一下海家的名声,顺道替方氏母子撑个腰。
江家如今自身难保,休想再欺负海家,谋夺海家产业了。而海家那些糊涂族人,据说在方氏离开江海屯之后,就被江家人算计上门,若不是官兵查抄江家的速度够快,只怕他们就要被逼卖房卖地了。
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些回过味来,知道自己过去实在是冤枉了方氏,若不是方氏委屈下嫁江大少爷,与江家人虚与委蛇,他们手上那点族产早就被人侵吞干净了,他们这些不识好歹的家伙,连给方氏气受的资格都没有,早就被赶出祖宗留下来的土地喝西北风去了。他们不知感恩,反倒还有脸去埋怨方氏,整天说她的坏话,实在过分。
如今,他们看着江家合家被查抄,江家父子被锁拿进了大牢,传闻不久之后就要被处死或流放,家产也要全数充公,江家嫡支的妇孺如今只能在家哭天喊地,曾经捧着他们的族人亲友却都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还有意落井下石……海家人都无比庆幸,还好他们手中的产业不曾落到江家人手中,否则如今只会一并被官府查抄,再也拿不回来了。这都多亏了曾经的宗房大少奶奶方氏呀!
海家族人心中有愧,觉得没脸见方氏,但又很想她回家去主持大局,把海家重新撑起来。他们不知道方氏去了哪里,却晓得二房一定掺和了此事,便找上了谢文载的旧仆谢忠——他如今被崔大壮安排在二房分得的宅子里看门,每旬都会与京中海长安、海礁通信,主持着老宅的修复工作。
谢忠倒是知道崔大壮奉海礁之命,在永平府城里置办了一个宅子,这是预备日后海西崖一家回乡养老时居住的,如今暂时安置着方氏等人。他没有直接把消息传回京中,而是把话捎带给了方氏。方氏再三考虑过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回江海屯。
族人此时固然是对她有愧于心,但这种想法也不知能不能长久。倘若她重回海家,主持中馈,哪天让族人们不满意了,只怕又会有人拿她改嫁的事说嘴。她自己倒没什么,就怕女儿会受委屈。如今二舅舅一家愿意为她撑腰,又在京城有了大好前程,她心里更想带着女儿进京投奔二舅舅,从此只当自己是个失了依靠的寡居妇人,带着亡夫留下的妾室和一双儿女,留在无人认识自己的京城过活。凭着她手上的私房与产业,她有信心能养活一家人。这岂不是比留在老家,留在所有人都知道她经历的地方,随时有可能听到流言蜚语强?
舅舅、侄儿都劝过她了,她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替海家长房保住了血脉,也没让外人侵吞了海家祖产。她没什么对不起海家的。她已经扶持了海家族人许多年,家族大敌已去,族人们守成就能过安稳日子,用不着她多操心。她如今也该为自己和女儿多考虑考虑了。
海礁认为方氏的想法很有道理,也非常赞成。他此番写信给家人,就是想请示祖父母,是不是在京城宅子附近,再置办一处房产,将来好安置长房一家人?祖父祖母对方氏这个前侄媳兼亲外甥女有什么安排,他得问清楚了才行。
海棠心想,长房一家进京也好,在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生活,日子能清静许多。
就算海家族人再也不拿方氏改嫁的事说嘴,外界的舆论也不是他们能掌控的。方氏可以不在乎那些闲言碎语,但海宝珠要说亲,海宝柱要娶亲,他们还是要与外界交际往来的,怎能堵上别人的嘴呢?更何况,江家此番固然是倒了霉,但他们的罪行顶多就是几个领头的人遭殃,还不到满门抄斩甚至是牵连九族的程度,那些活下来的江家人还继续在江海屯生活,他们又不是什么品德高尚的好人,当真不会上门骚扰方氏吗?
与其留在江海屯,日日耳根不得清净,方氏一家还不如远走高飞算了。等到他们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时,再回江海屯生活,那也起码是几十年后了,未必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往事,再上门来找麻烦的。
这样的安排,对方氏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结果吧?
至少在海礁看来,应该是这样的。
上辈子的事,海礁不肯细说,但从他偶然透露的只字片语来看,老家的海家亲友都没得什么好下场,方氏母女皆亡,他自己也是失了依靠,还被江家追杀,才流落到京城,沦为锦衣卫密探的。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一个军户子弟,阵亡将士之后,从小读书习武,哪怕没有功名在身,一贫如洗,也不至于在京城无法谋生,只能去做锦衣卫的炮灰密探。
江家曾经害惨了海家人,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是报应。
海礁终于保住了有恩于自己的亲人,想必心中的心结,也能解开了吧?
海礁的信写到这里,就差不多到尾声了。后头他说的都是些家常小事,又说等自己得了授官,就会立刻给家里送信,还提到户部那位即将告老的老郎中,似乎身体抱恙,很可能坚持不到原本预定的致仕时间了。他建议祖父海西崖尽快做好交接工作,提前进京,也好顺利接任户部郎中之职。
如今孙阁老被踢出了内阁,他的老亲家也灰溜溜走了,还有另一位与他结党的阁老见势不妙,已经心生退意,求一个善终,便借着筹备立储大典的工作,时不时传出劳累、年迈的风声来,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正式上书致仕。陶阁老如今在内阁已是隐形首辅,忙得不可开交,手下正确人呢。祖父海西崖若早早进京,定能帮上陶阁老的忙,说不定今生仕途有望更进一步,未必会在五品郎中位上退休。
海棠看着哥哥的信,忍不住挑起一边眉毛。
这话看起来怎么那么象是在做梦呢?爷爷这把年纪了,真的还有希望往上升?
海礁已经在麻尚仪面前刷过脸,约好了跟金嘉树一块儿去列席慈宁宫旧人们的聚会,从此以后便能搭上这层人脉了。他是梅娘子学生的亲孙子,蔡小菊蔡婆婆庇护的小辈的堂兄弟,又与麻尚仪做了几年的好邻居,还是金嘉树有过命的交情,想来一众慈宁宫的老嬷嬷、老公公们,是不会讨厌他的。
海宝柱还要继续留在永平府读书,一时半会儿怕是不能进京来,其余方氏、海宝珠以及海宝柱的生母都是女眷,也不方便远行。海礁预备等授官文书下来后,赶在正式上任前,趁着假期回永平府老家祭个祖,重新宣扬一下海家的名声,顺道替方氏母子撑个腰。
江家如今自身难保,休想再欺负海家,谋夺海家产业了。而海家那些糊涂族人,据说在方氏离开江海屯之后,就被江家人算计上门,若不是官兵查抄江家的速度够快,只怕他们就要被逼卖房卖地了。
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些回过味来,知道自己过去实在是冤枉了方氏,若不是方氏委屈下嫁江大少爷,与江家人虚与委蛇,他们手上那点族产早就被人侵吞干净了,他们这些不识好歹的家伙,连给方氏气受的资格都没有,早就被赶出祖宗留下来的土地喝西北风去了。他们不知感恩,反倒还有脸去埋怨方氏,整天说她的坏话,实在过分。
如今,他们看着江家合家被查抄,江家父子被锁拿进了大牢,传闻不久之后就要被处死或流放,家产也要全数充公,江家嫡支的妇孺如今只能在家哭天喊地,曾经捧着他们的族人亲友却都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还有意落井下石……海家人都无比庆幸,还好他们手中的产业不曾落到江家人手中,否则如今只会一并被官府查抄,再也拿不回来了。这都多亏了曾经的宗房大少奶奶方氏呀!
海家族人心中有愧,觉得没脸见方氏,但又很想她回家去主持大局,把海家重新撑起来。他们不知道方氏去了哪里,却晓得二房一定掺和了此事,便找上了谢文载的旧仆谢忠——他如今被崔大壮安排在二房分得的宅子里看门,每旬都会与京中海长安、海礁通信,主持着老宅的修复工作。
谢忠倒是知道崔大壮奉海礁之命,在永平府城里置办了一个宅子,这是预备日后海西崖一家回乡养老时居住的,如今暂时安置着方氏等人。他没有直接把消息传回京中,而是把话捎带给了方氏。方氏再三考虑过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回江海屯。
族人此时固然是对她有愧于心,但这种想法也不知能不能长久。倘若她重回海家,主持中馈,哪天让族人们不满意了,只怕又会有人拿她改嫁的事说嘴。她自己倒没什么,就怕女儿会受委屈。如今二舅舅一家愿意为她撑腰,又在京城有了大好前程,她心里更想带着女儿进京投奔二舅舅,从此只当自己是个失了依靠的寡居妇人,带着亡夫留下的妾室和一双儿女,留在无人认识自己的京城过活。凭着她手上的私房与产业,她有信心能养活一家人。这岂不是比留在老家,留在所有人都知道她经历的地方,随时有可能听到流言蜚语强?
舅舅、侄儿都劝过她了,她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替海家长房保住了血脉,也没让外人侵吞了海家祖产。她没什么对不起海家的。她已经扶持了海家族人许多年,家族大敌已去,族人们守成就能过安稳日子,用不着她多操心。她如今也该为自己和女儿多考虑考虑了。
海礁认为方氏的想法很有道理,也非常赞成。他此番写信给家人,就是想请示祖父母,是不是在京城宅子附近,再置办一处房产,将来好安置长房一家人?祖父祖母对方氏这个前侄媳兼亲外甥女有什么安排,他得问清楚了才行。
海棠心想,长房一家进京也好,在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生活,日子能清静许多。
就算海家族人再也不拿方氏改嫁的事说嘴,外界的舆论也不是他们能掌控的。方氏可以不在乎那些闲言碎语,但海宝珠要说亲,海宝柱要娶亲,他们还是要与外界交际往来的,怎能堵上别人的嘴呢?更何况,江家此番固然是倒了霉,但他们的罪行顶多就是几个领头的人遭殃,还不到满门抄斩甚至是牵连九族的程度,那些活下来的江家人还继续在江海屯生活,他们又不是什么品德高尚的好人,当真不会上门骚扰方氏吗?
与其留在江海屯,日日耳根不得清净,方氏一家还不如远走高飞算了。等到他们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时,再回江海屯生活,那也起码是几十年后了,未必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往事,再上门来找麻烦的。
这样的安排,对方氏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结果吧?
至少在海礁看来,应该是这样的。
上辈子的事,海礁不肯细说,但从他偶然透露的只字片语来看,老家的海家亲友都没得什么好下场,方氏母女皆亡,他自己也是失了依靠,还被江家追杀,才流落到京城,沦为锦衣卫密探的。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一个军户子弟,阵亡将士之后,从小读书习武,哪怕没有功名在身,一贫如洗,也不至于在京城无法谋生,只能去做锦衣卫的炮灰密探。
江家曾经害惨了海家人,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是报应。
海礁终于保住了有恩于自己的亲人,想必心中的心结,也能解开了吧?
海礁的信写到这里,就差不多到尾声了。后头他说的都是些家常小事,又说等自己得了授官,就会立刻给家里送信,还提到户部那位即将告老的老郎中,似乎身体抱恙,很可能坚持不到原本预定的致仕时间了。他建议祖父海西崖尽快做好交接工作,提前进京,也好顺利接任户部郎中之职。
如今孙阁老被踢出了内阁,他的老亲家也灰溜溜走了,还有另一位与他结党的阁老见势不妙,已经心生退意,求一个善终,便借着筹备立储大典的工作,时不时传出劳累、年迈的风声来,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正式上书致仕。陶阁老如今在内阁已是隐形首辅,忙得不可开交,手下正确人呢。祖父海西崖若早早进京,定能帮上陶阁老的忙,说不定今生仕途有望更进一步,未必会在五品郎中位上退休。
海棠看着哥哥的信,忍不住挑起一边眉毛。
这话看起来怎么那么象是在做梦呢?爷爷这把年纪了,真的还有希望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