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年进京之时,正是阳春三月。
    都还没下船,就已见识到洛阳风物。
    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个个头上皆簪牡丹花。
    整个洛阳,是一片花的海洋。
    刘延年还是第一次到洛阳,被这番盛景所吸引,忍不住也想买花簪首。
    “卖花咯,卖花咯!”
    船刚靠岸,就有几个少男少女,提着花篮往前面挤。
    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十一二岁,身上衣服都比较廉价,一看就是平民家的孩子。
    他们高举着花篮,朝正在下船的旅客叫卖。
    “多少钱一枝?”刘延年旁边一人问道。
    “五文!”
    “我这种三文。”
    “我还有十文的,名贵得很。”
    “……”
    那人很快买一朵牡丹簪上,刘延年也掏钱买了一朵十文的。
    他带着仆人,选定一间客栈住下,然后就在洛阳城里瞎溜达。
    行至一处街道,却见旁边的巷子里,居然挤着一大群人,甚至还停靠着几辆马车。
    难道是哪位大臣的府邸?
    刘延年好奇走过去,询问挤在人群外围的:“这是哪家府邸?”
    “杨员外家。”那人回答。
    刘延年又问:“可是六部哪位员外郎?”
    那人笑道:“是做生意的杨员外。”
    商贾之家?
    “门开了!门开了!”
    这些人开始大喊大叫。
    但院门只开了一丁点,有家仆探出脑袋喊道:“莫听歹人造谣,俺家不卖魏花!”
    刘延年当场无语,挤这么多人,居然是来买花的。
    而且主人还不卖。
    “魏花”是洛阳牡丹当中的花王,当年魏家还没衰败的时候,想入园赏花必须买门票。
    一张门票十多文钱,魏家每天能收十几贯。
    那可是宋初,物价还不贵!
    后来园子献给皇室,皇室又赐给寺庙。僧人把牡丹植株全卖了,花圃开垦为耕地,改种麦子和桑树。
    渐渐的,麦子和桑树也没了,变成寺庙的后花园。
    如今,寺庙也被朝廷取缔,改建为住宅和店铺。
    “魏花”虽已散入百姓家,但数量极为稀少,根本没人愿意拿出来卖。
    名气稍次的“姚黄”,倒是比较容易买到,一支花大约值钱两三百文。这是因为渐渐传开了,以前稀少的时候,一支“姚黄”价值千文钱。
    想要嫁接也可以。
    嫁接一次“魏花”,不管是否成功,一百石米就没了——嫁接费!
    “姚黄”要便宜些,刚开始也是一百石米,现在嫁接一次只需二十石。
    刘延年听完那人的讲述,连连摇头道:“牡丹不可食,怎能如此靡费钱财?”
    “你这外乡人晓得什么?”那人鄙视道。
    刘延年继续溜达,到处都是花花花花花……
    来到大明迁都之后才改名的朱雀大街,只见有父子拥着一株异品牡丹,站在街边被无数百姓团团围住。
    忽地,有几个富家子骑马奔来,沿途大喊道:“谁有异品?谁有异品?”
    “这里,这里!”围观人群回应。
    “让一让,劳烦让一让!”
    几个富家子挤进人群中,仔细观赏之后惊叹连连。
    其中一人问道:“你这整株怎卖的?”
    拥花者说道:“不卖。若要卖花,俺就去花市了,怎来这朱雀大街?”
    那富家子开价道:“三十贯!”
    人群中有个富商笑道:“贤侄你尽想些美事,俺开价五十贯他都不卖。”
    拥花者说道:“俺在这里等着献给太上皇。”
    此言一出,想买花的人立即放弃。
    献花属于洛阳传统,发现异品之后,底层平民会卖给富户。
    但只要稍微不愁吃穿的,就会尽量培育出副本。然后,把其中一本献给皇帝或宰相,这种异品顿时变得身价百倍。
    献花者不仅能获得皇帝、宰相的金钱回馈,手里剩下那本也将成为下金蛋的母鸡。
    牡丹花王“魏花”,当初就是一个樵夫献给宰相的。
    不过没啥副本可言,是宰相获此野生异品之后,亲手把“魏花”培育成一个品种。
    太上皇会从这里路过?
    刘延年的关注点明显不同,他认为太上皇是仁君,也想在这里拦着劝谏。
    不对,不能向太上皇进谏!
    现在是皇帝执掌大明,自己跑去劝谏太上皇,恐怕会真个惹恼了皇帝。
    刘延年是自愿给人当枪使,并非他真就那样傻。 “太上皇进城了!太上皇进城了!”
    车驾从城外徐徐而来,围观人群自发散开,让出一条道供献花者走出。
    异品牡丹植株挺大,献花者跟儿子抬着走,身后众人紧紧跟随。
    朱国祥隔三差五要去城外试验田,身边带着的侍卫并不多。
    此刻侍卫们如临大敌,分出一人过来质问:“你们在此扎堆聚集,阻拦太上皇车驾是何用意?”
    献花者猛地跪下:“草民范大中,有异品牡丹献给太上皇!”
    侍卫连忙呼来同伴,二人小心翼翼抬走,回到马车旁边说:“陛下,有百姓献上牡丹异品。”
    朱国祥是懂牡丹的,这源于当年的艮岳。
    艮岳就栽培了许多名贵牡丹,朱国祥甚至帮宋徽宗搞过嫁接。还用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变异,想整出一株异品牡丹讨好宋徽宗。
    可惜,多倍体牡丹的成功率太低。
    仔细欣赏片刻,朱国祥点头赞道:“叶片繁多,色如鹅黄,便叫做千叶鹅黄吧。”
    “好名字!”
    被侍卫隔开的百姓,靠得较近的几人听到,立即高声赞叹太上皇赐名。
    朱国祥又把献花的父子叫来:“我虽喜欢牡丹,但不愿夺人之美……你不要说话。我若收了你的花,有人献宝又该不该收?此例一开,地方官员争相进贡,岂不成了昏君的花石纲?赐一个花名足矣。”
    献花者连忙跪地谢恩:“多谢太上皇陛下赐花名!”
    有太上皇赐名,这株异品牡丹必定身价倍增。
    刘延年不仅感叹:“真是圣明仁君啊。有此圣君,社稷万民之福也。”
    心中还默默加一句:咋就退位了呢?
    不仅刘延年在赞叹,现场百姓也在赞叹。
    宋徽宗当年为了修缮洛阳皇宫,也曾下令征发花石纲。洛阳本地百姓,很多都被抓去服役,周边乡村的牛都被杀完了——取牛骨磨粉熬制灰浆。
    此刻听太上皇说,害怕花石纲而拒绝收下牡丹,老百姓下意识的就想起宋徽宗。
    两相比较,眼前这位才是好皇帝啊。
    嗯……好太上皇啊!
    太上皇车驾继续前行,渐渐驶入皇城之中。
    而刚才献花的地方,已经疯狂起来。
    只因朱国祥亲自给牡丹赐名,这株最高出价五十贯的牡丹,当即就有人呼喊道:“俺出八十贯!”
    “一百贯,你快卖给我!”
    “一百五十贯。”
    “一百八十贯,这价钱已经很高了。”
    “太上皇赐名的异品,你一百八十贯就想买?俺出两百贯!”
    “……”
    献花的父子却洋洋得意,笑着说:“这株异品,太上皇赐名千叶鹅黄。俺是不会卖的,嫁接倒是可以。再过几个月,到了适合嫁接的月份,伱们拿着钱财来寻俺便是。俺怕伤了母本,一年只嫁出一枝,谁出价高就嫁给谁!”
    父子俩抬着异品牡丹,乐滋滋朝家里走。
    许多洛阳市民一直跟着,不断对这株异品发出赞叹。
    那场面,就好像钓鱼佬扛着大鱼游街,一群钓友马屁如潮狂吹其钓技。
    “那株异品确实不俗。”接近皇城,马车里坐着的沈有容说。
    李清照笑道:“相比魏紫姚黄还是差了许多,品相倒是跟那左花(千叶紫的一种)类似。”
    安小妹说:“魏紫和姚黄再好,也不如皇宫里那株阴阳脸。”
    “就是名字太……唉,皇帝取的名字。”李清照不禁感慨。
    皇宫里也有一本异品牡丹,是朱国祥用秋水仙碱搞出来的。
    多倍体牡丹的成功率极低,成活率也低,养着养着就死了,而且很难嫁接和种植。
    朱国祥纯粹当成调剂品打发时间,用0.5%到1%浓度的秋水仙碱,反复诱导实验了近十年。目前成活的也就那么几株,真正的极品只有一株“阴阳脸”。
    名字是朱铭取的,同一株牡丹,开白色和蓝色两种花,估计种子就属于杂交品种。
    如果想把这种多倍体异品,从单一植株变成一个品种……很难!
    几百年后,用现代科技都无法保证。
    如果成功了,那属于运气爆棚。
    比如“首案红”这个品种,鬼知道是怎么出现的。极有可能是误打误撞杂交而成,莫名其妙就成了一种能够繁殖的三倍体牡丹。
    朱国祥现在生活惬意,整天陪老婆孩子玩耍,时不时出城搞一搞农业研究。
    今天回皇宫,直接带着老婆们伺候牡丹去了。
    多倍体牡丹的花期更晚更长,那株阴阳脸到现在还没开花呢。
    朱铭却忙得一批,春季政务极多。
    他正在看魏良臣发来的丈田报告,对于清丈田亩的进度极为满意。
    朱铭却不知道,有人跑来京城碰瓷。
    此时此刻,刘延年站在皇宫东城外,看着前方那面登闻大鼓。
    事到临头,刘延年害怕了。
    他想要沽名钓誉,却又不敢敲登闻鼓。
    他没有官身,不敲登闻鼓怎么劝谏天子?
    在登闻鼓前走来走去,犹豫徘徊许多,刘延年还是选择默默离开。
    或许,明天就有勇气了。

章节目录

北宋穿越指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